第1310章 禍水東引

相較於輸掉戰爭,讓利給東非顯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到了今天,大衛首相等英國高層已經十分清楚,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阻止東非和美國兩個歐洲之外國家崛起的腳步。

甚至不用說東非和美國這兩個在列強中實力比較靠前的國家,就算是日本也不是曾經英國能夠隨意拿捏的小弟。

即便沒有東非出現,前世日本的發展也超出了英國的掌控,後來日本退出英國和法國主導的國聯就是很好的證明,而在二戰時期,日本更是在南洋對英國重拳出擊。

日本當然沒有英國強大,但是日本距離英國足夠遙遠,這就是日本的優勢,甚至靠着地理位置的優勢,日本能夠和同爲太平洋強國的美國分庭抗禮。

而東非和美國,距離英國距離上倒不是多遠,畢竟從理論上來說,三者都屬於大西洋沿岸國家的一份子,但是東非和美國的體量卻比日本要高出幾個層次。

世界發展到今天,可以說過去由英法等傳統強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甚至歐洲作爲世界“文明中心”的地位,都受到了挑戰。

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國家迅速崛起,並且成爲新世界秩序的建立者和主導者以來,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根源還是美國和東非兩個國家,分別在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迅速崛起。

從19世紀最後的十年,美國正式超越英國,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再到20世紀初,東非成爲新的世界工廠。

兩個大國的崛起,讓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有了和歐洲分庭抗禮的實力和底氣,雖然美國和東非,兩個國家單掄出來,在人口,經濟,工業,軍事等等方面和歐洲還有着顯著差距。

不過這種差距在其他方面是可以抹平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美國和東非都屬於統一國家。

而歐洲大陸整體實力依舊強悍,但是諸國林立,讓他們在資源整合的能力上遠不如東非和美國,反而陷入到內耗之中,如今的歐洲爆發的一戰正是重要佐證。

當然,俄國的潛力也不錯,尤其是俄國工黨掌握國家政權以後,只要彌補工業上的短板,那俄國很顯然是下一個有能力和美國,東非以及餘威尚在的英國,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級強國。

這四個國家,如果不出意外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裡世界秩序的主導者,直到下一次洗牌來臨。

至於法國,德國,按照目前兩國的實力來說,算是世界的次級政治力量,除非整合歐洲,否則都很難和其他四個國家競爭。

而這也是法國和德國長期以來在做的事情,但是很顯然,包括英國在內的非歐陸國家,沒有人希望歐洲誕生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

當然,法國相對於德國而言,還多出一條選擇,那就是非洲和本土一體化,不過這條道路難度也就比爭奪歐洲霸權稍微小一點,想解決這個問題,法國的人口生育問題就必須先得到解決。

除了德國和法國以外,俄國和英國當然也可以染指歐洲霸權,英國作爲島國,基本上註定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而俄國如果能夠實現的話,那就極爲恐怖了,本身俄國的經濟體量,國土面積,人口等等就足以支撐其超級大國地位,要是在控制整個歐洲,那其他國家基本上就只能臣服於俄國之下了。

很顯然,美國和東非都不可能允許這樣一個恐怖政權在歐亞大陸上誕生,所以限制俄國發展,將是美國和東非,以及其他國家共同要面對的難題。

當然,未來的世界格局變化,對於如今的英國而言都太過遙遠,現在英國政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拖延英國所掌舵的舊世界秩序大船沉沒的時間。

大衛首相看着窗外灰濛濛的天空,無力的說道:“進入新世紀以來,帝國所面臨的問題空前嚴重,挑戰者排着隊等待帝國露出虛弱的那一刻。”

“只要我們顯示出頹勢,那帝國維持了長達數百年的世界霸權,就會轟然倒塌。”

說着,他握緊拳頭狠狠的敲擊着辦公桌的桌面說道:“所以我們沒有任何退路,這個時候必須先把德國按死在歐洲,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任何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等到我們解決了德國,才能繼續充當世界秩序的仲裁者,在聯合法國,整合整合歐洲的力量,和美國,東非這些歐洲之外的國家競爭,同時掐死俄國的工黨這一世界最邪惡的勢力。”

帝國主義之間的輸贏,反正不會威脅到他們這些肉食者的利益,大不了輸家向贏家低頭納供,多苦中苦下面打螺絲的人,自己依舊可以作威作福。

而俄國工黨那是真衝着他們頭顱去的,所以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者們,都將世界工黨視爲心腹大患。

當然,對於現在的英國政府來說,俄國工黨是遠憂,德國纔是近患,畢竟英國現在也抽不出力量來干涉俄國內政。

貝爾福對首相的真知灼見表示了贊同:“先解決德國和同盟國問題,再處理俄國,不管怎麼說,同盟國是目前我們的直接威脅。”

“等擊敗同盟國之後,我們才能集中歐洲的力量,在拉上美國,東非,日本等國家對俄國進行干涉,恢復俄國的秩序。”

“所以,現階段我們向東非妥協是最穩妥的辦法的,只有避免東非加入同盟國,帝國才能度過最危險的時期,而且我認爲東非不應該閒着。”

“我們和同盟國作戰的同時,東非也應該忙起來,尤其是針對俄國工黨政權,東非應該擔負起大國責任。”

貝爾福這招應該算是禍水東引,畢竟一個沒有加入戰爭的東非,是讓英國感覺到焦慮的,只有東非在其他地方忙起來,才能讓大家放心一些。

對於這一點,大衛首相也不禁感慨起來:“果然還是你有辦法,那我們也可以在接下來和東非的談判中,加入這一點,帝國在中東地區也有不少勢力範圍,看看能不能挑撥東非和俄國工黨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先鬥起來。”

這也算英國政府的傳統技能了,俄國工黨是英國的敵人,東非是英國的潛在競爭對手,讓這兩個國家爆發矛盾,那英國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

當然,想要引發東非和俄國工黨的直接衝突,顯然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拿英國所掌握的勢力範圍來說,確實和俄國有所接壤,但是不管是波斯,還是阿富汗,想把東非引入到這裡,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而且大衛首相也害怕弄巧成拙,別引入東非沒有激發東非和俄國之間的矛盾,反而先威脅到英國對印度的統治,那就難受了。

畢竟在以前,爲了穩固對印度的統治,英國沒少打阿富汗和波斯,以及中亞的主意,現在反而要把這兩個地方讓東非有落腳之地,那顯然會對印度的安全產生一些威脅。

所以,讓東非從哪裡進去中東,進而威脅中亞這一個被俄國視爲禁臠的區域,就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雖然說目前英國對俄國工黨政權的瞭解並不深刻,但是俄國人瞭解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對土地的貪婪是從不掩飾的。

大衛首相可不相信,俄國工黨真就如其所說的那樣,完全就是如白蓮花一樣純潔,只要有私慾和人性,那他們必然會走上和原沙皇俄國一樣的擴張道路。

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7章 擴大生產第594章 矛盾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3章 在柏林第108章 歷史課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189章 邀請第981章 捷徑第878章 無線電第903章 萊茵宮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56章 鐵路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809章 事後第865章 高原省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77章 賄賂第1302章 巴庫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49章 野心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704章 底氣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17章 行動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539章 中東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96章 推測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29章 教育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19章 繳獲第594章 矛盾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93章 籠中鳥第1473章 警示第700章 龍騎兵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36章 道路第37章 戰爭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099章 鋼鐵第867章 推銷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269章 距離感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518章 旅遊業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13章 拉攏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
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7章 擴大生產第594章 矛盾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3章 在柏林第108章 歷史課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189章 邀請第981章 捷徑第878章 無線電第903章 萊茵宮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56章 鐵路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809章 事後第865章 高原省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77章 賄賂第1302章 巴庫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49章 野心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704章 底氣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17章 行動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539章 中東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96章 推測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29章 教育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19章 繳獲第594章 矛盾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93章 籠中鳥第1473章 警示第700章 龍騎兵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36章 道路第37章 戰爭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099章 鋼鐵第867章 推銷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269章 距離感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518章 旅遊業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13章 拉攏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