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計劃尾聲

而東非對德國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法國作爲德國的死對頭,法國可以說是目前最瞭解德國的國家,這種瞭解深入德國的經濟,軍事,政治等等領域。

而東非作爲德國主要的棉花,橡膠,糖,各類礦產資源供應國,如果能讓東非和德國關係發生負面變化,那就能嚴重打擊德國的經濟和工業。

當然,想要破壞東非和德國的關係,顯然是不可能輕易做到的,法國政府也只能徐徐圖之。

……

時間轉眼來到1910年初,這也意味着東非計劃正式進入尾聲。

在世界各國,尤其是德法兩國對東非格外關注的時候,東非政府也在加快總結了本國計劃的建設成績。

東非巴不得德,法等國家爲了拉攏東非從而給出更多有利於東非的發展的籌碼,所以對於德,法等國家的競爭是樂見其成的,從一開始恩斯特和東非政府就穩坐釣魚臺。

所以相對於國際紛爭,東非更加關注本國工業和經濟的發展情況。

和一五計劃一樣,東非計劃絕大部分項目基本提前完成,並且部分項目超額完成計劃,只有極少部分項目沒有完成。

目前計劃完成度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七以上,而東非也會根據具體情況對本國工業做出相對應調整,並且着手準備三五計劃。

羅宋說道:“目前我國鋼鐵年產量已經突破一千萬噸,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美國和德國,去年鋼鐵產量的具體數字是一千零八十七萬噸,已經實現了計劃期間鋼鐵生產的目標。”

在1909年,美國鋼鐵產量達到兩千五百多萬噸,位居世界第一,其實在1908年美國鋼鐵產量更高,達到了兩千六百多萬噸,不過收到經濟危機影響,目前反而有所下降。

而1909年德國鋼鐵產量也高達一千三百多萬噸,排在世界第二位,1909年東非和德國鋼鐵產量加起來都沒有美國多。

英國鋼鐵產量則繼續維持在六百多萬噸水平,早在東非計劃之初,英國鋼鐵年產量就是六百多萬噸,這幾年基本沒有進步。

法國和奧匈帝國進步比較大,鋼鐵產量分別突破三百萬噸和兩百萬噸,法國成功將俄國擠下,處在世界第五的位置,而俄國目前鋼鐵年產量略低於法國,但也在三百萬噸左右。

奧匈帝國則擠掉比利時排在世界第七位,同樣是以微弱優勢取勝,比利時鋼鐵產量已經接近兩百萬噸水平,這和比利時剛果殖民地的鐵礦資源有很大關係。

比利時除了本土輸入殖民地的鐵礦石以外,同時在比屬剛果建立了鋼鐵廠,其中很大一部分訂單來自於東非,就近出口到東非西部和西北地區。

而類似比屬剛果的殖民地還有很多,尤其是英國下屬殖民地的加拿大,印度鋼鐵產量都有較大發展,其實歷史上還有南非,畢竟前世南非佔有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而現在這些資源主要爲東非本國服務。

不過英國就算加上殖民地鋼鐵產量,也不會超過八百萬噸,除了加拿大和印度以外,其他殖民地的鋼鐵產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澳大利亞條件倒是不錯,擁有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但是現在澳大利亞依舊充當着英國“監獄”的角色,發展遠不如挨着美國的加拿大,人口短板尤其明顯。

目前東非鋼鐵產量和德國其實已經沒有太大差距,等到三五計劃期間,東非政府很有信心在鋼鐵產量上超過德國。

“我國鋼鐵產業不僅在產量上實現突破,同時形成了多核心發展優勢,在中部,東部,西部和南部,東北等地區形成了衆多鋼鐵生產基地。”

“形成了卡賓達,摩加迪沙等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爲保證我國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基本保證。”

“特種鋼鐵產量大幅度提升,爲我國軍工製造,船舶製造等提供了基礎條件,同時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鋼鐵的國際市場,形成多個具有競爭力的鋼鐵品種用於出口。”

“同期我國煤炭產量增加將近兩億噸,也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同時期東非本土煤炭產量排在世界第四位,也就是美國,英國,德國之後。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英國本土煤炭產量排在世界第二位,超過了德國和東非,但是鋼鐵產量卻遠不及德國和東非。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除了英國鋼鐵冶煉技術相對落後以外,還因爲英國國內煤炭能源佔比更高。

尤其是在德國,美國和東非,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電力取代煤炭作爲工廠動力的情況下,東非則更進一步,像石油,天然氣和電力都大幅度提升。

而英國本國很多工廠依舊以蒸汽機作爲動力,加上歐美國家冬天有取暖和燃料需求,所以他們煤炭在本國能源的地位要高於東非。

東非作爲一個熱帶國家,全國大部分區域都沒有冬季,自然不需要冬天採暖,而燃料方面,東非也比較多元化,除了使用煤以外,還包括植物秸稈,電力,天然氣等當方式。

植物秸稈主要表現在農村區域,而電力主要應用於部分家用電器,最典型的就是電飯煲和熱水器等等,而天然氣也在很多城市大規模普及。

所以東非能源中,煤炭地位下降是比其他國家要快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力和天然氣的普及和推廣。

同時燃料還涉及出行和農業等領域,比如鐵路機車,歐美國家依舊以蒸汽機車爲主,東非已經以內燃機車爲主。

當然,東非煤炭開採量並沒有因爲煤炭地位下降受到太大負面影響,煤炭開採量依舊年年攀升,並且今年有望徹底突破兩億噸大關,金屬冶煉,發電等需求比較旺盛,加上東非本就處在人口高速增長階段,需求量自然不可能小。

“我國鋼鐵產業和煤炭採掘業息息相關,鋼鐵和煤炭產量雙雙突破,說明東非在世界大國中的工業實力進一步提升,單從總量角度考慮,我國工業體量已經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這也反應出我國工業產值較低的問題,根據我國鋼鐵產量推斷,我國工業體量應該不弱於英,法兩國,但是工業產值遠不及預期,尤其是輕工業方面,雖然在計劃期間取得巨大進步,但是和歐美國家差距依舊比較明顯。”

不僅僅是東非面臨這個問題,美國,德國同樣如此,不過美國經濟體量大,工業體系最爲完整,所以問題不算突出,而東非和德國就不一樣了,德國和東非工業規模肯定是超過英,法的,但是在利潤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德國主要應對手段是發展金融業,畢竟德國工業相對於美國和東非受到本土限制,礦產資源種類肯定不如東非和美國豐富,礦產總量也不如兩國多,而英國和法國雖然本土面積也不算太大,但是人家有海外殖民地。

至於東非則應該着手對本國輕工業繼續加大力度改造升級,同時發展中高端產品,來提高工業附加值,從而提升本國整體工業產值。

第1426章 鋁都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23章 “療養”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539章 中東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024章 監視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38章 開墾第727章 艦隊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647章 準備第991章 抵達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63章 年底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871章 “萊茵”市第255章 五五開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211章 集中營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43章 屯田第606章 後悔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469章 鯨灣港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013章 站隊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081章 消耗第492章 靜坐戰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454章 軍演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372章 平原省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736章 第九旅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238章 三把“刀”第318章 朱壩鎮第1264章 在東非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998章 貝拉市第850章 移民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82章 出口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80章 農業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084章 底氣第53章 土豆種植第84章 消息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6章 開始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09章 事後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38章 倒計時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392章 戰略安全
第1426章 鋁都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23章 “療養”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539章 中東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024章 監視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38章 開墾第727章 艦隊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647章 準備第991章 抵達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63章 年底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871章 “萊茵”市第255章 五五開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211章 集中營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43章 屯田第606章 後悔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469章 鯨灣港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013章 站隊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081章 消耗第492章 靜坐戰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454章 軍演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372章 平原省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736章 第九旅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238章 三把“刀”第318章 朱壩鎮第1264章 在東非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998章 貝拉市第850章 移民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82章 出口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80章 農業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084章 底氣第53章 土豆種植第84章 消息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6章 開始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09章 事後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38章 倒計時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392章 戰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