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

1887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專門規定:從德國進口的商品須標註“德國製造”,以區分劣質德國貨和優質英國貨。

放下手中的報紙,恩斯特有些感慨,有些東西不會因爲東非的亂入就發生改變,就比如英國最新的《商標法》。

英國改動商標法,總體而言還是因爲德國等國家工業實力的飛快提升而感到壓力,是先進國家對後發國家的打壓。

就算換成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只要對英國造成威脅,一樣會享受到現在德國的待遇,所以這是歷史的一種必然趨勢,除非英國出現一個蠢貨首相,遊說議會放過德國。

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畢竟現在英國人是出了名的穩重,除非像前世一樣整個社會出現“反智”浪潮,進而通過“民主體系”綁架這些政客,現在英國社會還不流行“假話”盛行。

說回該法案條款的影響,先不說這種開門見山式的羞辱對德國人造成怎麼樣的感情傷害,但是作爲“山寨大國”的東非確實感受到了寒風凜冽。

畢竟,東非很多商品說是德國的山寨版也不例外,那對於英國而言,東非工業品就是山寨中的山寨。

對於標準化的制定,黑興根財團和東非國企要分開來看,黑興根財團旗下的企業大多是創新型企業,且重視產品質量。

而東非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在這方面就有很大不足,尤其是對“山寨大國”德國的“再山寨”。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工業體系建設是從七十年代開始,基本上從無到有全套進口德奧兩國的工業機器,所以無法避免的走上這條道路。

工業從無到有這個過程,就和災荒時災民飢不擇食是一個道理,先填飽肚子再說,真講究的早就餓死了。

所以說現在英國打擊“德國貨”,其實間接打擊了“東非貨”,而且德國技術更新換代快,所以東非反而可能受到的損失比德國還大。

“英國人說的話不好聽,但是說的基本上是事實,對於德國的大中小企業和德國政府而言,這是一件非常具有恥辱性的政治經濟事件,對於國家形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同時也標誌着兩國對商品市場的爭奪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甚至可以認爲這件事是世界工廠轉移的一個開始。”恩斯特對工業部門的官員們說道。

不要看這種“侮辱”的消極影響,實際上也代表着英國對德國工業競爭“無可奈何”的認可,是被逼急了的表現。

從英國領導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今天英國依然是“世界工廠”,但是現在英國的競爭者出現了,包括德,美,法……一衆工業國的崛起,對英國工商業造成了巨大威脅,而德國就是英國人要敲打的“出頭鳥”。

拋開質量不說,德國貨確實便宜,而且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大爲提升,出貨量也大,加上“抄襲”,“貼牌”等手段,在外觀上可以做到一比一還原“真品”。

所以當英國人買走了“國貨”,然後一用就露餡,在家“罵娘”的場景,恩斯特完全可以想象的到。

“我們的出口企業本質上是德意志商品出口貿易體系的一部分,所以必然會受到這次事件的波及,這對我們是很好的警示,國內對商品質量的標準化也應該重新提上日程,改變國際社會對我國產品的刻板印象!”

恩斯特重視標準化,但是之前東非根本無力推動這種事,畢竟機器都是通過從歐洲進口的,那就只能按照別人的規矩來辦事,而且當時東非人才儲量顯然也無法推動東非工業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

現在東非其實也沒有完全這種能力,不過東非在基礎技術人員上的儲備應該是夠了,一方面是留學生回國,一方面是中學生數量激增。但是理論學習和實際情況又有很大的區別,讓年輕一代直接上手改造東非的工業體系,恐怕還有一段“挫折”的道路要走。

“由政府和企業成立相關的標準制定機構,根據目前東非的情況,應該是不難的,尤其是在原來商品分級的的基礎上,對東非商品標準進行評定。”

在此之前,東非確實建立了初級企業級的商品分級,不過這種商品分級,建立在犧牲國民產品的基礎上。

要和國際市場競爭,只能把那些質量優異的產品挑選出來,然後在國際市場銷售,至於殘次品則留給國內消化。

不過現在,對於東非民衆而言,依然感覺供不應求,這和產能有很大關係,東非現在算不上工業國,除了城市化率低以外,產業數量也是一個大問題。

在19世紀初期,工業國標準應該是城市化人口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但是直到現在東非的城市化水平還不到百分之二十(包括黑人人口),不過去掉黑人東非立馬就能變得好看的多。

而且東非很多城市應該算農業工業混合型居民據點,尤其是在西部和北部最爲突出,很多城市只是行政手段促成的,而非工業化造就的城市。

目前公認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只有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其餘像奧匈帝國,沙俄,西班牙,東非,日本之流都在追趕中。

當然,東非在幾個全力發力的工業領域,發展最爲迅速,主要就是鋼鐵,電力和汽車,食品加工業。

反面的例子就是紡織業和機械製造業等發展比較薄弱,每年東非需要從遠東和德意志地區進口。

“制定標準化機構,要和皇室企業還有幾個大型外資企業討論交流,他們在這方面經驗豐富。”

皇室企業和大型外資企業加上黑興根銀行,也就是黑興根財團,黑興根財團是制定商品標準最早的組織。

這和黑興根財團從事的產業有關,像東非國企就達不到黑興根財團的條件,不過也比很多歐美小企業工坊要標準一些。

但是東非有許多地方政府承辦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質量就參差不齊,但是除開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外,又是東非輕工業領域的支柱。

“由工業部帶頭,其他在東非的外資企業監督和指導,組建一個對東非商品生產質量指導性的機構,就命名爲東非標準化協會。”

東非標準化協會實際上就是前世德國標準化協會的翻版,而且前世德國標準化協會直到1917年才成立。

最開始只是一個民間組織,後來才被德國政府收編,東非則直接由國家來促成這件事情完成,這也是兩者之間的區別。

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29章 教育第79章 閒談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33章 拖拉機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36章 道路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356章 鐵路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207章 換牌第1045章 教育第80章 農業第658章 方針第598章 新年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98章 太特市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008章 分析第967章 奧拓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98章 太特市第700章 龍騎兵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94章 硬氣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49章 南下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55章 羞辱第930章 漢薩省第160章 革新第1081章 消耗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141章 學習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298章 香蕉園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36章 道路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315章 清倉第769章 籌碼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21章 申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472章 備戰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97章 日常第1008章 分析第261章 威脅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243章 70式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
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29章 教育第79章 閒談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33章 拖拉機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36章 道路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356章 鐵路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207章 換牌第1045章 教育第80章 農業第658章 方針第598章 新年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98章 太特市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008章 分析第967章 奧拓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98章 太特市第700章 龍騎兵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94章 硬氣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49章 南下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55章 羞辱第930章 漢薩省第160章 革新第1081章 消耗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141章 學習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298章 香蕉園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36章 道路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315章 清倉第769章 籌碼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21章 申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472章 備戰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97章 日常第1008章 分析第261章 威脅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243章 70式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