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太特市

第898章 太特市

遠東戰爭對該區域的格局影響是巨大的,但總體影響要比前世小的多,而且恩斯特對於遠東帝國短期內情況並不看好。

就以其北方海軍爲例,雖然這次沒有全軍覆沒,但損失也不小,畢竟其海軍實力比歷史同期要強的多,在這個基礎上,其海軍損失比前世差不了多少,畢竟體量大,綜合下來這次北方海軍的具體損失是前世的百分之七十。

日本作爲一個國家,其海軍實力其實也比前世強一點,畢竟其參照物是遠東帝國海軍,在遠東帝國海軍增加軍艦數量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也會跟進,但是受制於財政壓力,也只比前世多從英國貸款引入了三艘其海軍退役的主力作戰艦。

而這筆貸款,戰後日本只能從朝鮮找補回來,畢竟這次遠東帝國的賠款只有歷史上的十分之一,不過對於這一點恩斯特是樂見其成的。

恩斯特和朝鮮沒仇,但絕對沒有好感,而且日本加大對朝鮮的剝削和壓榨,那勢必會引起朝鮮民衆的激烈反抗,這又進一步增加日本的殖民成本。

朝鮮雖然戰力堪憂,但也不是非洲的土著能相提並論的,非洲土著有朝鮮四成的實力,當初恩斯特的東非殖民策略難度就很難實現,而且在這個時間段,朝鮮其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19世紀後期,朝鮮半島人口就已經突破一千七百萬,比阿比西尼亞帝國人口還多,但是其國土面積卻比阿比西尼亞帝國少了接近十萬平方公里。

當然,朝鮮也不太可能推翻日本的殖民統治,這不是恩斯特瞎說,前世朝鮮推翻日本統治,靠的主要是外力,如果依照朝鮮自身力量,恐怕到下個世紀中期朝鮮都很難獨立,其次朝鮮距離日本太近,且兩者實力差距顯著,這也是朝鮮難以推翻日本統治的原因。

所以遠東戰爭形成的格局,恩斯特總體滿意,日本即便發展也不太可能像前世那樣迅速,但是,恩斯特同樣不希望日本太弱。

如果日本太弱,那東非就要和英國一樣擔心沙俄一家獨大的問題了,同時日本未來還是撬動南洋和太平洋局勢的棋子。

東非對南洋地區的國際格局是相當不滿意的,除了蘭芳海外省和一個完全沒有存在感的巴拉巴克島,東非在當地影響力十分薄弱,甚至不及荷蘭和西班牙。

如果不看殖民地面積,東非在該區域的影響力甚至不及葡萄牙,葡萄牙雖然在南洋只有東帝汶一塊主要殖民地,但葡萄牙在該區域紮根上百年,留下的影響力還是很可觀的。

除了這幾個國家,在南陽地區英國和法國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尤其是英國憑藉印度這個大本營,控制除東非沿海以外的印度洋和南洋主要區域。

所以日本是一個很好的打手,前世美國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只不過美國也想不到日本戰鬥力太過逆天,竟然能反推美國國土。

……

太特市。

太特市是東非在莫桑比克的重要城市之一,其經濟和人口甚至排在馬普托和貝拉之上,是整個區域的第四大城市。

而前三則是都是港口城市,包括彭巴市,納卡拉市和克利馬內市。

這四座城市,包括太特市的共同點是第一次東葡戰爭之後就連同整個贊比西河以北的莫桑比克,併入東非國土,其中太特還是東,葡兩國的主戰場。

在併入東非後,太特市取得了長足發展,由原來的落寞商業據點,演變爲區域內的新興城市。

太特市雖然位於內陸,但是區域條件優越,首先其位於贊比西河畔,是贊比西河的航運分界點,從太特可以直通印度洋。

其次,太特市夾在東非馬拉維湖工業區和中部工業區之間,所以姆貝亞市和哈拉雷市經濟都可以輻射到太特市。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太特市周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包括煤炭,鋁土礦,稀有金屬和鐵礦等資源。

總結一下,太特市既是區域中心,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兼東非較爲重要的工礦業城市,當前太特市唯一缺乏的就是鐵路,不過等到克利馬內市—新法蘭克福市鐵路建設完成後,也不是問題。

這是幹線鐵路,而在支線鐵路上,哈拉雷和姆貝亞市爲首的兩大工業區有意修建一條經過太特市的鐵路,從而實現東非兩大工業區的聯動,當然,也有藉助太特市資源從而推動本區域發展的的想法。

畢竟,太特市周邊的煤炭和鐵礦資源十分豐富,這一點馬塔貝萊省可能並不看中,對於南薩爾茨堡省而言就十分重要了。

當然,作爲一個各項條件優越的城市,太特市政府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既然自然稟賦在整個東非都算優越,爲什麼不可取而代之,其目標是成爲姆貝亞市和哈拉雷市那樣的全國重要城市。

懷揣着這樣的野心,在1895年初,太特市政府再次派出團隊前往姆貝亞和哈拉雷等城市。

這次太特市政府針對本區域內新發現的鋁土礦資源,打算建設東非最大的鋁加工製造業中心,至於其在當地建設鋁礦冶煉廠的計劃則被恩斯特給否了。

至於其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原因,也是鋁礦冶煉是污染極其工業的,一般都選擇在河流下游,且遠離居民區的地方。

太特市位於贊比西河北岸,雖然也屬於河流下游,但是贊比西河作爲東非四大河流之一,其下游長度也不小,而且下游是東非預留的重點農業發展地帶,太特市如果在本地建設鋁礦冶煉廠,那往太特市往下的河流四百多公里兩岸就慘了。

所以鋁礦冶煉廠最終選址在贊比西河口的欣代鎮,而等鋁礦冶煉完成後再通過水運,迴流太特市進行二次加工,污水直接排入印度洋,建設對東非境內河流和沿岸土壤的污染。

而且把產業部署在沿海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未來節省進口鋁土礦成本。

當然鋁礦冶煉和鋼鐵一樣,依賴本地資源,但是等到未來經濟發展和世界市場或者說全球化時代到來,肯定要以進口原材料爲主。

畢竟,東非的鋁土礦資源雖然也算豐富,但是同世界優勢產區相比還是差點意思,光是儲量上就不在一個檔次。

同時,將鋁礦冶煉廠建設在欣代,還能帶動贊比西河口的開發,贊比西河口的欣代雖然港口條件比貝拉等差了不少,但作爲贊比西河和印度洋的交匯地帶,有其獨特的經濟價值。

在東非四大河流(尼羅河,剛果河,奧蘭治河,贊比西河)之中,唯一一個有一定航運價值的河口港。

尼羅河出海口在埃及,奧蘭治河則是一條界河,下游以沙漠爲主,人煙稀少,而剛果河下游也無通航能力。

這就凸顯出欣代鎮的重要性了,從欣代到太特航運基本沒有阻礙,流經東非沿海平原,是東非少有航運價值較高的河段。

當然,東非中央政府雖然否決了太特市把鋁礦冶煉廠建在本市的提案,太特市自然不可能完全死心。

所以太特市政府打算依託贊比西河航運,將欣代的鋁,拉回本市再進行二次加工,可操作性頗高,能帶動不少產業發展。

第194章 迎接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302章 巴庫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22章 卡賓達第137章 補丁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473章 警示第460章 衝突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49章 野心第135章 休整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498章 移民第802章 爭論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76章 開始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265章 新世界第531章 兵城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380章 夜談第108章 歷史課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24章 監視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238章 三把“刀”第1063章 推力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21章 裁軍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243章 70式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49章 疾病防控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469章 鯨灣港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50章 移民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276章 “老朋友”第130章 入侵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23章 誘拐第1117章 輿論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976章 開始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6章 《東桑條約》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035章 二五計劃
第194章 迎接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302章 巴庫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22章 卡賓達第137章 補丁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473章 警示第460章 衝突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49章 野心第135章 休整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498章 移民第802章 爭論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76章 開始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265章 新世界第531章 兵城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380章 夜談第108章 歷史課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24章 監視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238章 三把“刀”第1063章 推力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21章 裁軍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243章 70式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49章 疾病防控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469章 鯨灣港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50章 移民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276章 “老朋友”第130章 入侵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23章 誘拐第1117章 輿論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976章 開始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6章 《東桑條約》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035章 二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