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

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

菲利普所說的實驗室實際上就是一排小平房,畢竟魯誇湖盆地本來就不是什麼繁華之地,所以試驗場的建設,從外部看來也比較潦草。

當然,作爲王儲殿下親自過問的國家重要機密項目,配備的設施是一個也不差,甚至東非政府專門從姆貝亞市修建了一條公路到試驗場,只不過一般人到這裡需要接受盤查罷了。

姆貝亞市本來就位於內陸,加上東非本身的封閉性,根本不可能有人輕易探查到東非坦克試驗場的具體情況,就算東非高層知道的也很少。

就算知道也不可能太重視,畢竟“坦克”是什麼?沒聽說過,沒見過,更沒有人能像恩斯特這樣意識到坦克對於未來戰場的重要性。

“從發動機情況來看,應該還是負荷過大,導致動力不足,這就不是我們能解決的問題了,我們需要同國內的內燃機制造廠進行合作,提升發動機性能,要不然只能對坦克樣機進行減配,犧牲一部分功能,從而減輕重量,或許能達到類似效果。”實驗室裡亞爾斯克對着菲利普說道。

菲利普:“做兩手準備吧!關於發動機的問題我們早就這麼要求了,但是他們要出成果也需要時間,所以我們不能完全等相關廠和研究機構出成果,先對坦克結構進行重新優化調整,或許降低一些標準,還能讓其早日問世,至於其他問題,以後再慢慢完善。”

兩人都認爲還是之前調子起的太高,坦克生產其實和拖拉機產業更加契合,而東非拖拉機產業誕生也沒幾年時間,比汽車產業都要晚很多。

而坦克又和拖拉機不一樣,本身重量太大,而且對性能要求高,就比如恩斯特對坦克的一項重要要求是能較輕易跨越塹壕,這一點就不是普通拖拉機能做到的。

Www☢ TTKΛN☢ ¢Ο

“除了發動機,還有履帶,這也是重點,之前很多故障集中在這兩區域,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要和其他機構配合解決,而且坦克沒有定型前,誰也不知道以後會加裝什麼東西,之前我們還考慮散熱等問題,現在看來還是要一步步來,先解決其活動問題,至於駕駛員受點罪就受點罪吧!這都是在所難免的。”亞爾斯克順勢建議。

坦克內部環境,就像一個大蒸籠,駕駛員確實不好受,之前菲利普和亞爾斯克就想多在這方面下點功夫,現在,兩人也不得不更加現實一點。

實際上東非,至少是魯誇湖盆地的氣溫不算太高,這裡平均海拔在八百米以上,氣溫也就比沿海地區低四到五度左右,基本上和歐洲的春夏之交差不多,所以即便是坦克內部的蒸籠環境,也不會太誇張。

當然,對於菲利普和亞爾斯克而言,他們接下來要對坦克的整體結構進行大改,所以舒適性要給實用性讓路,至於未來,等相關技術成熟了,再着手提升坦克的舒適性。

其實,坦克研究的這些困難還算好的,恩斯特能給出一定的參考,畢竟前世坦克整體形態變動一直不大,至於飛機研究那纔是羣魔亂舞,而且沒有相關可參考的實物。

坦克還能借鑑拖拉機,有拖拉機產業支撐,飛機就沒有這個條件,甚至發動機該如何選擇都是大問題,不過這種事自然由相關研究人員頭疼。

東非的坦克研究“遙遙無期”,而等到研發出來,也未必能進行實戰,就算能實戰,想形成戰鬥力也需要時間。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心裡自然清楚,畢竟在二戰前坦克表現都不怎麼出彩,甚至因爲塹壕戰術在一戰時的耀眼表現,使得法國走上了不同德國的軍事路線。

所以在恩斯特看來,東非的裝甲部隊能夠在下個世紀初成型那就萬事大吉了,最少也要在1920年成爲具有戰鬥力的兵種。

當然,這並不是說東非坦克研究進程慢,實際上魯誇湖試驗場的坦克已經具有一定的行動能力,只不過大小問題太多,還需要進一步改良。

樂觀估計,三年內成品應該是可以滿足軍隊初步要求的,像菲利普等人重點關注的發動機和履帶問題,也不是難度太大,畢竟東非在相關領域的技術一直在進步。

……

姆貝亞市第一拖拉機廠。

“這是菲利普的請求,他說上一次提供給他們的發動機性能還是差一些,希望我們能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產品,除了發動機上的要求以外,還有就是履帶問題。”

對此姆貝亞市第一拖拉機廠廠長門德斯問道:“我們最新研製的發動機進度怎麼樣了?”

“廠長,目前實驗數據已經出爐,在技術上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我們也只有一臺樣機。”

“既然是這樣……”門德斯沉思了片刻後說道:“我們爭取在一個月內複製一臺出來,然後送到魯誇湖去,畢竟這次他們催的比較急,如果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未來說不定能和軍方直接簽訂一筆穩定的訂單,我們的競爭對手可不少,達累斯薩拉姆,哈拉雷,蒙巴薩的拖拉機廠可能都有相關研究。”

除了滿足魯誇湖試驗場的需要以外,姆貝亞市第一拖拉機廠也需要新一代發動機提升本廠的拖拉機性能,所以對魯誇湖試驗場的支援也符合他們的利益。

在門德斯廠長下令後,姆貝亞市第一拖拉機廠很快就將最新的發動機配送了過去,至於履帶這個問題還需要一點時間,畢竟這又需要材料性能上的提升,姆貝亞市第一拖拉機廠只能再向姆貝亞市鋼鐵材料研究所尋求幫助。

而此時菲利普等人正在對坦克結構進行大改,原本顯得笨重的坦克樣品,直接減重了一噸,部分裝甲被也減少,採用更輕的材料代替,雖然這樣一來防禦功能大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在新發動機到位後,菲利普等人又進行了較大調整,因爲這次送過來的發動機結構有一些變化,畢竟不是一個型號。

就這樣,在東非坦克研究人員的不斷調整修改中,東非坦克越來越趨向於成熟,研發就是這樣,充滿妥協和試錯。

而且坦克研發的過程中,上下牽連到姆貝亞市和東非其他地區上百家企業,畢竟就是提供主要支持的姆貝亞市第一拖拉機廠,他們的零部件也不是全部自產,而是來自其他工廠,這裡體現出工業基礎對坦克研發的重要性,當然,起到領導作用的還是姆貝亞市第一拖拉機廠。

而在東非坦克研發中速度最快單位的就是魯誇湖試驗場,憑藉的就是姆貝亞市所擁有東非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最密集的科研機構。

這也就體現了完整工業體系對軍事的重要性,缺乏任何一個環節,坦克研製難度就要上升一個臺階,畢竟如果依賴國外進口,平時沒有問題,一但被封鎖,那就必然會抓瞎。

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810章 海岸線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389章 定居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00章 分裂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67章 奧拓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42章 移民熱潮第802章 爭論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82章 抉擇第1435章 雙總部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7章 探險隊第732章 雙輸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61章 檢閱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45章 孤兒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285章 挖坑第318章 朱壩鎮第961章 危與機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81章 捷徑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3章 行政區劃第446章 災情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444章 到家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487章 太特城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930章 漢薩省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30章 蓄水池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7章 擴大生產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305章 封賞
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810章 海岸線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389章 定居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00章 分裂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67章 奧拓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42章 移民熱潮第802章 爭論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82章 抉擇第1435章 雙總部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7章 探險隊第732章 雙輸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61章 檢閱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45章 孤兒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285章 挖坑第318章 朱壩鎮第961章 危與機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81章 捷徑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3章 行政區劃第446章 災情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444章 到家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487章 太特城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930章 漢薩省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30章 蓄水池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7章 擴大生產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305章 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