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

除了汽車以外,東非的家電產品在本次南洋勸業會上格外引人注目。

“電熱水壺,電茶壺,電咖啡壺,這三樣有什麼區別麼!”

“電熱水壺就不多說了,主要作用就是燒開水,而電茶壺是我們針對貴國茶文化所推出的專用電器,至於電咖啡壺和茶壺相似,是專門用於煮咖啡的,和傳統爐具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都是用電產生熱量加熱液體,而不用火。”

“那假如我用電熱水壺來燒茶或者煮咖啡難道不行麼?”

面對遠東帝國客戶的詢問,東非人員說道:“這位先生,您當然可以這麼做,這幾樣物品在功能上或許有趨同性,但是更多是爲了滿足不同的需求,普通人或許不講究這些,但是有一定格調或者身份的人更喜歡立異標新,比如茶或者咖啡,就是拿燒飯鍋來煮也沒有問題,但是這並不妨礙很多貴族或者商人使用專門的器具。”

同樣有意思的對話在東非館內不絕於耳,這次南洋勸業會讓很多遠東帝國人大開眼界,尤其是對外部工業文明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知。

……

在東非通過南洋勸業會在遠東帝國推銷商品的時候,在大西洋上一支規模不小的東非艦隊正浩浩蕩蕩的向着美洲進發。

這支艦隊由兩艘無畏艦,兩艘前無畏艦和三艘巡洋艦等艦艇組成,沿着赤道附近的洋流向西方而去。

兩艘無畏艦組成的艦隊,放在當下,絕對屬於大手筆,除了英國以外,也只有兩個國家能辦到,分別是德國和東非,而這支東非艦隊的目的地正是南美洲。

如果說東非和遠東帝國的交流是以文會友的話,那和其他地區更多是武力威懾。

爲了開拓市場,東非參加了遠東帝國舉辦的南洋勸業會,這完全是一個和平且友好的交流平臺。

而作爲東非所重視的新興市場,南美各國,東非就沒有這麼好的脾氣了,畢竟東非本質上也是列強國家的一員。

里約熱內盧。

作爲南美洲第一強國巴西的首都,在19世紀,里約熱內盧迅速發展,到如今已經絲毫不遜色於世界其他城市。

當然,里約熱內盧的發展情況對巴西而言並不具備普遍意義,整個巴西也只有里約熱內盧像點樣子,如果從巴西全國範圍來看,現在的巴西要麼是沒有開發的處女地,要麼是大片的種植園和農莊,相對於世界上的那些工業強國來說,整個巴西就是一個大農村。

也難怪在上個世紀的巴拉圭戰爭中表現十分難堪,雖然巴西贏了戰爭,但是巴西的體量可比巴拉圭大的多,更何況當時是巴西,烏拉圭,阿根廷聯手對付巴拉圭一個國家。

“這裡就是里約熱內盧,看起來發展的不錯,看起來和羅安達差不多。”東非海軍少將切爾說道。

作爲巴西首都,當前里約熱內盧人口僅有幾十萬人,這個人口水平,放在東非也算大城市了,只不過東非的大城市相對於巴西而言有點多。

“將軍,里約熱內盧是巴西首都,同時擁有巴西條件最好的港口條件,所以發展的還算不錯,不過巴西整體發展水平就有些一言難盡了,要知道巴西的建國曆史可比帝國長的多,但是現在已經被我們遠遠的甩在身後。”隨行的萊卡蒙大使說道。

切爾:“對於巴西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不過他們在發展上確實比不上東非。”

萊卡蒙大使說道:“就以人口來說,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巴西人口就超過一千萬,但是如今巴西人口也才兩千多萬,不到三千萬,所以巴西發展緩慢也是正常,我們和美國的人口增速要遠高於巴西。”

切爾:“畢竟巴西原來的宗主國,葡萄牙人口也不多,現在巴西能夠在人口方面超過葡萄牙已經很不錯了,不像我們東非,不管遠東帝國還是德意志地區,這兩個主要移民來源地,人口都不是小小的葡萄牙可以相比的。”

萊卡蒙:“除了人口,巴西的國家管理也十分混亂,現在阿根廷對移民的吸引力都超過巴西,要知道巴西的條件之前可是比阿根廷強太多。”

在萊卡蒙看來,巴西在自然天賦上是絲毫不遜色於阿根廷的,之前更是遠超阿根廷,雖然阿根廷在19世紀前中期發展也非常爛,但是在19世紀後但現在可以說是阿根廷高速發展階段,單從富裕程度來說,阿根廷這個農業國甚至要超過東非和很多歐洲國家。

在英國爲首的外國的扶持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現在,阿根廷人口增加了近五倍,鐵路達到三萬多公里,年出口小麥三百多萬噸以上,牛肉出口高達三十多萬噸,使得阿根廷成爲了世界上少有的富國,人均收入水平比較德,法等工業強國。

而同時期的巴西不說蒸蒸日上,也可以說是江河日下,隨着共和政府上臺,巴西政府展開了激烈的內鬥,本來窮就算了,還使勁折騰,而隨着九十年代東非加入,巴西國內政治更加動盪,形成了親美,親英,親東非,親德,親法,親葡萄……等各種力量。

其中對巴西本國政治影響力最強的分別是英國,美國和東非,三國都對巴西十分重視,態度上也各不一致。

不過東非相對於英,美兩國,對巴西的影響力稍弱,這也是正常現象,畢竟在上個世紀,當時同爲農業國的東非沒比巴西強到哪去。

而且相對於英,美甚至是法國,他們和巴西打交道的時間可比東非早的多,所以在巴西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

情況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生變化,當時東非剛剛在南非擊敗了葡萄牙和英國,東非這個國家在巴西第一次以軍事強國的形象出現。

畢竟巴西的宗主國是葡萄牙,雖然葡萄牙早就衰落的不像話,那也不是當時巴西可以相比的,擊敗葡萄牙就能對巴西造成一定震動,更何況當時葡萄牙還有英國這個極其強大的盟友。

而正是九十年代開始,東非開始加強和南美之間的貿易和交流,而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紀初正是東非工業高速發展的時代。

在影響力,工業實力雙重加持下,東非和巴西的貿易量迅速攀升,如今東非已經是巴西第三大貿易國。

這裡重點提到工業,是因爲東非如果還是以前的農業國家,和巴西之間的貿易就不可能一帆風順。

因爲巴西是典型的農業國家,而且氣候上和東非相似,這就使得早期東非反而是巴西在國際農貿市場上的主要競爭者,就比如巴西的橡膠產業就是被東非擊垮的。

當然,現在東非在農業領域也是巴西的首要強敵,而隨着九十年代東非開始向工業國轉變,東非才能和巴西建立更多的貿易關係,並且因爲東非對南美外交政策的轉變,這使得東非政府拿出一定的利益來收買巴西,兩國貿易纔有更大的折騰空間。

做法也相當簡單,那就是東非從巴西收購農產品,然後再通過加工銷售到其他地區,就比如東非收購巴西的咖啡原料,在東非加工成成品後,再通過東非的貿易網絡銷售到遠東,中東等地區。

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64章 勸說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24章 要人第1285章 挖坑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511章 輸血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77章 放牧第820章 購艦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84章 談判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30章 蓄水池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08章 分析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92章 靜坐戰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64章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698章 魚餌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02章 巴庫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629章 教育第418章 學徒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882章 出口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215章 交涉第320章 雙標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673章 象牙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304章 調停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23章 誘拐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303章 撤資第385章 煽動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13章 外國資本
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64章 勸說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24章 要人第1285章 挖坑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511章 輸血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77章 放牧第820章 購艦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84章 談判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30章 蓄水池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08章 分析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92章 靜坐戰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64章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698章 魚餌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02章 巴庫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629章 教育第418章 學徒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882章 出口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215章 交涉第320章 雙標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673章 象牙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304章 調停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23章 誘拐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303章 撤資第385章 煽動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13章 外國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