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

針對蘇聯和奧斯曼帝國市場的基礎就在於,兩個國家內部統治階層的更替,從而瓦解原本利益關係並且建立了當地新的秩序。

就比如蘇聯,在沙俄時代,俄國經濟基本被歐洲資本控制,蘇聯成立後,將原本歐美利益集團及其扶持的買辦一掃而空。

這樣一來,蘇聯就變成了一處新的“處女地”市場,大家對蘇聯市場的競爭,就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而奧斯曼帝國接下來很大程度上也會因爲凱末爾的改革,成爲一處新的市場。

東非倒是不介意率先和兩國破冰,在經濟上展開合作,雖然蘇聯過去也沒收過東非的資產,但對於東非本身而言,蘇聯沒收的東非資產,遠不如當初東非在蘇聯獲取的利益。

而奧斯曼帝國接下來,大概率也會複製之前蘇聯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凱末爾政府對外資的態度,必然會讓原本奧斯曼帝國的經濟格局重塑。

奧斯曼帝國也是一個人口接近三千萬的大市場,這就註定了東非不可能對這裡視而不見。

恩斯特說道:“趁着如今世界經濟形勢還不錯,帝國也應該加快海外市場的開拓,尤其是對於那些農業國和落後地區市場,儘可能的以條約形式,保證我們貿易線路的暢通。”

“甚至,我們可以適當讓利,從而誘導他們加強和東非經濟上的聯繫,比如幫助他們建設一些產業,建設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

“最好是一些大的長週期工程,同時把違約金定高一些。”

簡單來說,就是要把通過海外工程建設,在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幫助東非一些企業的海外業務,儘可能的經濟危機不受影響,使其生存下來,這一點尤其針對於非工業國和落後地區。

畢竟,這些國家和地區,發展工業和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最爲強烈,但是一般情況下,帝國主義國家又不是做慈善的,他們想發展本國工業,要付出的代價很高。

而現在東非打着經濟合作和援助的口號,幾乎沒有太多要求就太高的要價就能幫助他們實現這一點。

勢必會有不少國家心動,從而讓東非獲得許多國家的訂單,幫助其建設工廠,鐵路,電站等工業設施,而這些國家僅僅需要支付成本,保證東非企業不會虧損即可。

當然,如果經濟危機爆發,那這些已經和東非政府簽訂合同的國家,他們想反悔,就要支付高額的違約金,如果連違約金都想賴掉,那東非正好有理由把軍艦開過去,從而強行開闢新的市場,徹底把風險嫁接出去。

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道:“我們對蘇聯的政策,就可以採取這種套路,現在以正常,甚至低於市場的價格幫助蘇聯人建設各類工廠,鐵路,你說他們是否會接受?”

弗里德里希點點頭說:“這是自然,畢竟蘇聯如今面臨國際社會的制裁,本身又缺乏技術,資金和人才,如果我們此時開出這種優渥的條件,他們大概率會心動。”

“而假設,未來經濟危機爆發,那其他國家恐怕想按照正常價格,和蘇聯展開合作,幾乎都沒有可能,他們甚至會爲了蘇聯市場,開出更低的價格,出售更多的技術等等。”

這一點在前世就得到了證明,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後,各國企業爲了生存,可以說對蘇聯大開綠燈,什麼制裁,封鎖,完全都不重要了,甚至爲了拿下蘇聯的訂單,使出了渾身解數。

當然,和蘇聯這種國家展開經濟合作,再怎麼小心也不爲過,之前恩斯特也提到了,東非提前下的誘餌,對落後國家和地區,最爲有效。

而蘇聯是大國,他的工業雖然和頂級列強有差距,但也算不上弱,就比如和日本,西班牙這種國家對比,蘇聯工業反而更強。

因此,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和蘇聯做生意,我們也不能讓步太多,畢竟現在經濟危機還沒有爆發,國際社會對蘇聯依舊沒有放鬆警惕。”

“所以,現在我們和蘇聯談判,處在主動地位,蘇聯反而有求於我們。”

“在和蘇聯合作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的把價格定在雙方都感覺滿意的區間裡。”

“這樣即便未來經濟危機爆發後,蘇聯後悔,我們和他們之間也存在拉扯的空間。”

經濟危機爆發後,蘇聯必然會後悔,畢竟那個時候,他們會發現,國際市場崩盤了,以前他們求而不得技術和工業設備,帝國主義國家幾乎要跪在地上,請求他們接受。

而他們之前和東非的合同,反而就很不划算了。

假設他們撕毀合同,東非對於蘇聯這種世界大國沒有太好的反制手段,同時經濟危機下,東非對蘇聯市場同樣不可能割捨。

正是因爲這種情況的可能發生,恩斯特纔不得不提前做好防範。

他更進一步說:“最好能夠讓蘇聯全款支付,甚至可以接受實物貿易。”

至於蘇聯盧布,因爲國際社會的抵制,在國際市場上價值很一般,而且蘇聯盧布本身信用難以保障。

……

玻利維亞,拉巴斯。

玻利維亞的首都是蘇克雷,但是實際上行政首都在拉巴斯,包括政府和議會都在拉巴斯,只有最高法院在法定首都蘇克雷。

而此時,拉巴斯的一處豪宅裡。

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駐玻利維亞分公司經理史密斯正在和玻利維亞資源部長雷耶斯談話。

“雷耶斯部長,最近埃爾南多總統,似乎過於偏袒東非,這極大損害了我們的利益,尤其是亞利鐵路,這位總統試圖繞過我們,和東非人合作。”史密斯面帶不滿的對雷耶斯說道。

雷耶斯也面色比較凝重的說:“埃爾南多總統,確實有些背離當初他的施政方針,越來越不好操控,他可能是想引入東非,從而掌控更多的權力。”

“但是奈何,他現在已經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即便做出違背國家利益的決策,我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反對。”

埃爾南多是如今玻利維亞民選總統,當然,實際上埃爾南多本人是由玻利維亞的礦業聯盟推上臺的。

玻利維亞這個國家,經濟出口中,礦產資源佔據主要份額,就比如白銀和錫等礦產資源。所以,玻利維亞的礦業聯盟,在玻利維亞的話語權很大。

而作爲礦業聯盟支持上臺的總統,埃爾南多本人確實出身於玻利維亞的精英階層,但是他卻並不甘於成爲礦業聯盟的提線木偶,同時也是一個比較有理想和抱負的人,試圖推動玻利維亞的社會改革。

而這樣一來,他就得罪了不少人,這也讓美國人找到了機會,因爲他們對於埃爾南多總統也很不滿意。

尤其是埃爾南多表現出的親東非傾向,當然,對於埃爾南多總統而言,他肯定不是真的對東非有好感。

東非和美國對於他來說,都是一樣的,至於爲什麼他上任後,排斥美國,拉攏東非,完全是出於制衡的需要。

因爲美國在玻利維亞的影響力太大,代理人和合作者衆多,而這些人在玻利維亞的影響力很大,這也就造成了美國實際上成爲了他施政道路上的阻礙。

在東非大舉進入南美地區以前,玻利維亞主要受到美國和英國資本的影響,而如今英國人已經成爲落日黃花,所以美國對玻利維亞的影響力大大增加。

雖然東非的勢力也蔓延過來,但玻利維亞終究還是美國資本勢力更大,而且玻利維亞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東非在當地和美國的競爭十分吃力。

首先,玻利維亞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靠近太平洋,但事實上卻是一個內陸國,在上個世紀末,因爲和智利的戰爭,他們丟失了最後的出海口。

這也就意味着,玻利維亞的對外貿易受到很大限制,當然,美國人肯定不會受到影響,畢竟在太平洋東部,美國的勢力一直從北美輻射到南美最南端。

而東非和南美西海岸的這些國家,進行貿易和交流,只有三個選擇,一是麥哲倫海峽,但是麥哲倫海峽因爲自然條件限制,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二是陸地貿易,這就需要通過第三方國家,比如玻利維亞,可以通過巴拉圭和東非進行貿易,智利可以通過阿根廷和東非貿易。

而經過第三方國家,這也意味着會受制於人,且陸運成本要高許多。

三是海運繞路,就比如東非對南美的貿易,可以經過澳大利亞,橫跨印度洋和太平洋,但是距離實在太遠,性價比也不高。

所以,東非和玻利維亞之間的交通限制,極大影響了東非對玻利維亞市場的開發。

所以,在1927年,東非提出了亞利鐵路的設想,也就是建設一條以巴拉圭亞松森爲起點,終點設在秘魯的首都利馬的鐵路,以此來打通,東非和南美西海岸國際的陸地轉運貿易通道。

東非的船隻可以從東非西海岸港口出發,直接通過巴拉圭河,抵達巴拉圭首都亞松森。

而巴拉圭和東非關係密切,而且處在南美洲的腹地,其東部是烏拉圭,北部是巴西,南部是阿根廷,西部是玻利維亞,是南美的天然十字路口,所以東非希望通過巴拉圭,加強對南美內陸以及西部沿海地區的貿易。

對於這一點,顯然不是美國人願意看到的,尤其是南美西海岸,被美國視爲重要的利益相關區域。

史密斯說道:“亞利鐵路,一定不能建設成功,否則的話,這對於我們的利益是極大的損害,所以,我們希望你和礦業聯盟,能夠阻止埃爾南多總統和東非這一合作的達成。”

雷耶斯是美國在玻利維亞扶持的代言人之一,而美孚石油公司就是他的重要合作者,兩者幾乎綁定在一起。

不過,關於亞利鐵路,雷耶斯有些爲難的對史密斯說道:“我個人對於這條鐵路的建設肯定是反對的,但是這件事不好辦啊,不僅僅是埃爾南多總統的問題,包括礦業聯盟內部,也有不少人支持埃爾南多的這一舉措。”

“雖然,埃爾南多總統本人不受歡迎,可礦業聯盟內部,也希望能夠和東非做生意,從而賺更多的錢。”

玻利維亞內部必然不是鐵板一塊,因爲在整個19世紀到20世紀初,玻利維亞內部就從來沒有安生過,政治十分動盪。

可在亞松森—利馬鐵路,這個問題上,絕大部分玻利維亞人,都是支持的。

因爲,如今玻利維亞已經成爲內陸國,而對於一個內陸國來說,陸地交通的發展對他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亞松森—利馬鐵路如果建設成功,對於處於內陸的玻利維亞顯然不是一件壞事,更別說這條鐵路同時能夠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礦業聯盟做的是礦產出口生意,所以亞松森—利馬鐵路如果能夠建設成功,他們也能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

至於美國人的態度?很多玻利維亞人還真不在乎,畢竟玻利維亞都已經淪爲內陸國了,美國想威脅玻利維亞都很難做到,除非他們的軍隊能夠借道秘魯或者智利。

但是,美國人就算有這種想法,秘魯和智利恐怕也不會答應。

至於說如今美國人是玻利維亞礦產的最大買家這一點,現在不是有東非人來了麼!顯然,如果美國和東非展開競爭,這對於玻利維亞的礦產主議價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即便是礦業聯盟的一員的雷耶斯,他對於亞松森—利馬鐵路,內心其實也是十分支持的。

但是,很可惜,他和美國人綁定的太深,美國人手裡掌握着他的不少黑料,所以只能和美國人一條路走到黑。

可是,雖然只能和美國人站在一起,有一點他很清楚,那就是想破壞東非倡導的亞松森—利馬鐵路,在玻利維亞僅憑藉他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辦到的。

雷耶斯說道:“如今,就算我站出來反對,這件事大概率也無法通過,對埃爾南多總統完全起不到作用。”

“因爲絕大部分玻利維亞人,包括礦業聯盟大部分人,都支持這條鐵路的修建,如果你們想阻止這件事的發生,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推翻如今的民選政府。”

如今玻利維亞的民意是支持亞松森—利馬鐵路建設的,想要違背民意,那就只能讓軍閥和獨裁者上臺,但是,美國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嗎?更別說東非也不是小國,美國出招的話,東非必然也會採取反擊。

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239章 兵變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199章 討論第194章 迎接第194章 迎接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36章 濱海區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24章 海洋第903章 萊茵宮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233章 抓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62章 打魚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26章 機耕路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898章 太特市第364章 燃燒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296章 接見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498章 移民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73章 籌備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388章 換師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91章 抵達請假第801章 恭賀第1276章 酒精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15章 狗咬狗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239章 兵變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9章 聖誕節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559章 誣陷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336章 東非菜?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810章 海岸線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67章 推銷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559章 誣陷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374章 波斯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68章 阿拉斯加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
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239章 兵變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199章 討論第194章 迎接第194章 迎接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36章 濱海區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24章 海洋第903章 萊茵宮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233章 抓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62章 打魚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26章 機耕路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898章 太特市第364章 燃燒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296章 接見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498章 移民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73章 籌備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388章 換師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91章 抵達請假第801章 恭賀第1276章 酒精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15章 狗咬狗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239章 兵變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9章 聖誕節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559章 誣陷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336章 東非菜?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810章 海岸線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67章 推銷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559章 誣陷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374章 波斯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68章 阿拉斯加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