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

資源上能否獨立自主,這決定着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自主性和地位,就比如東非,美國和蘇聯,英國這四個國家,因爲地盤大,所以並不受制於人。

而日本和德國剛好相反,哪怕兩國的軍事實力格外突出,因爲資源上的短板,也比較憋屈。

一但面對其他國家的制裁和封鎖,其當下工業規模就難以維持長期運轉,甚至有可能因爲資源問題,陷入社會的倒退。

假設日本被其他國家封鎖,那他的情況可能會更加惡劣,他的對外資源依賴程度更高,這也是南雲忠一,爲什麼急於佔領整個南洋和澳大利亞的原因之一。

小田對南雲忠一的這種想法,也很支持:“帝國之未來,不在北方,甚至不在東方,只有南方纔是帝國的未來能否躋身於世界強國的唯一途徑。”

“其一,也就是你之前所說的,南洋的資源不僅豐富,而且齊全,能夠滿足帝國工業發展的各種需求。”

“其二,南洋諸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方,地廣人稀,開化程度低,征服和同化難度明顯更加容易,可惜陸軍馬鹿那簡單的頭腦,根本無法理解這麼淺顯的道理。”

“其三,如今南洋諸國,皆爲各國殖民地存在,這就方便了帝國對此時事務的干預。”

關於第三點,在前世也得到了證明,日本對南洋的擴張,不僅沒有受到強烈抵制,反而得到了許多國家本地勢力的暗中支持。

畢竟,對於這些國家的統治者而言,給誰當狗不是當狗,他們本身就是西方列強扶持出來的狗腿子罷了,所以換個主人毫無心理負擔。

如果前世不是美國,英國和遠東帝國支撐,恐怕整個南洋早就望風而降了。

所以,如果真按照海軍的想法來執行日本的國家戰略方向,那說不定真有可能成功。

不過,如今南洋地區和前世也有很大區別,那就是東非在該地區的強勢崛起。

這樣一來,如果日本試圖獨霸南洋地區,它就面臨着東非和美國兩大潛在敵人,同時,法國和英國雖然這些年實力有些跟不上進度,但也不是日本能夠輕易招惹的。

不過,除開這四個國家,那南洋依舊大有可爲,就比如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有暹羅控制的區域。

……

1927年末。

英國,印度殖民地,大吉嶺。

大吉嶺在英屬印度的東北部,臨近不丹,尼泊爾和錫金三個國家,在歷史上這裡分別被尼泊爾和錫金統治過,在19世紀初,這裡爲錫金領土。

但19世紀二十年代,英國人的勢力擴張到這裡,隨後在19世紀中葉,大吉嶺徹底被英國霸佔。

而大吉嶺的茶葉,也是整個英屬印度的名片之一,這裡除了英國精英和印度王公貴族修建大大小小的避暑山莊以外,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茶園。

在大吉嶺市區的一處民房裡。

“這大吉嶺紅茶,放在我們國內,質量也可以稱得上優異,別有一番風味。”東非外交官察爾森捧着茶杯抿了一口說道。

東非人喜歡喝茶,這在全世界都不是秘密,一來,東非本身受到遠東茶葉文化的影響,二來,東非產茶區域很多,是世界三大茶葉產地之一,近些年培育的優異茶葉品種也不少,三來,茶葉相對於其他飲品更容易受到東非上層社會的青睞。

隨着近些年東非經濟的發展,就算普通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這也讓茶葉文化在東非流行起來,尤其是茶葉選擇和沖泡過程中的頗多講究,這讓東非有了一大批“茶客”。

從沖泡茶葉的用水,到茶葉本身品種和質量,以及茶具等等,都玩出了各種花樣。

東非南亞三國辦事處主任特萊恩說:“察爾森大使,你喜歡就好,大吉嶺的茶葉,在市場上,也算比較搶手的茶葉之一,所以即便在大吉嶺這個原產區,它的價值也不低。”

“在東非也只有幾個特定茶葉產區的茶葉能夠和大吉嶺相比,當然,在高端茶葉方面,東非更多是從遠東帝國進口。”

東非自身不缺茶葉,尤其是產量上,甚至已經超過印度,成爲世界第二大產區,通過近幾十年的細心栽培,也不缺乏諸多優良茶葉品種。

但是,在高端茶葉市場上,遠東帝國的茶葉格外受東非追捧。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遠東帝國作爲世界第一大產業產區,他的底蘊過於深厚,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質茶葉種類,這不是印度和東非能相提並論的。

不僅茶葉自身難以相提並論,就是背後的文化底蘊,印度和東非更是幾乎沒有,這就讓東非和印度茶葉在文化性上少了許多趣味性。

畢竟,在會客的時候,茶葉作爲一種飲品,如果能說出相關的歷史典故,這顯然是引起話題的一大妙處。

就比如東非一些茶客,他們對遠東帝國的一些茶葉,和其背後的歷史典故掌握的相當熟稔。

最後是稀缺性,遠東帝國許多優質茶葉品種,產量並不高,甚至本國內都頗爲搶手,很難流入國外,而越是得不到的,反而越容易受到吸引。

而且,東非的很多茶園,基本實施工業化生產流程,而工業化一但到了某種程度,手工茶葉反而又成爲了高端產品,而目前遠東帝國的茶葉生產模式就以手工茶葉爲主,這迎合了東非上流社會和精英人士的喜好。

至於普通人,大多沒有太多講究,所以東非本國茶葉,能嚐嚐味道就不錯了。

而印度茶葉,在東非人眼裡,就屬於更“低端”的貨色,雖然質量上和東非茶葉沒有差異,可奈何,東非本土茶葉好歹有愛國加持。

在東非人的樸素認知裡,也不可能承認東非茶葉不如印度茶葉,畢竟印度什麼地位,東非什麼地位?

至於遠東帝國,雖然如今國際地位也不高,奈何人家是茶葉發源地,而且不管產量規模,還是種類上,幾乎挑不出任何問題。

察爾森說:“喝了大吉嶺的紅茶,我才真正知道,印度這個地方也是有好茶的,不過,和我國高端茶業對比,也就那樣,如果是嚐嚐鮮,還是可以接受的。”特萊恩笑呵呵的說:“察爾森大使說的是,畢竟大吉嶺應該算整個印度最適合種植茶葉的地方之一,對於印度這種茶葉生產大國,雖然整體不如我國和遠東帝國,但是總有能拿的出手的貨色。”

“大吉嶺這個地方,山高且多雨霧,十分適合茶葉的生長,但是這種氣候環境,顯然和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不同。”

“否則的話,英國人也不可能將這裡作爲避暑勝地,每年高溫的時候,都有不少印度的高官和貴族,到這裡度假休閒。”

大吉嶺事實上已經屬於喜馬拉雅山脈範圍內,海拔的驟然升高,也讓這裡的溫度偏低,年平均溫度不到十五度,幾乎比東非內陸的高原地區,還要涼爽一些,這也讓大吉嶺成爲以炎熱著稱的印度殖民地裡一片難得的度假避暑勝地。

當然,東非之所以將南亞三國辦事處放在這裡,是因爲這裡距離三個國家距離都比較近。

所謂的南亞三國辦事處,並非指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錫金和尼泊爾三國。

東非和這三個國家的外交基本上通過大吉嶺的南亞三國辦事處來完成,換句話說三國共用這一個東非特殊的低級外交辦事機構,過去東非連公使都懶得派。

畢竟,就尼泊爾,錫金和不丹這三個國家,說難聽點,他們在國際社會上最出名的尼泊爾,幾乎都沒有什麼存在感,當地唯一盛產的可能就是英國的廓爾喀僱傭兵了。

而且,這三個國家弱到連英國人對他們都沒有什麼興趣,除了貧窮以外,他們居住的環境本身用窮山惡水來形容也絲毫不爲過。

而且,三個國家全是內陸國,對外聯繫基本上只能通過印度殖民地,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基本上也只有遠東帝國的藏地了。

所以,南亞這三個小國,和東非基本上沒有貿易往來,其他方面的聯繫也基本爲零,缺乏交流,也無利益關係,過去東非只派一個辦事處維持三國外交,就已經很看得起他們了。

當然,現在情況很顯然發生了變化,察爾森大使的到來就是如此。

察爾森大使這次前來的目的之一,就是重新建立東非和尼泊爾,錫金,不丹三國的外交關係,同時將東非的南亞三國辦事處升級爲南亞三國大使館,並且,打算將大使館設置在錫金王國境內。

不過,即便是大使館,地位比所謂辦事處更高,且更正式,但依舊是三國共用,至於爲什麼將大使館設置在錫金,這是因爲錫金本身連接尼泊爾和不丹兩個國家,位於兩國的中心。

這其實也體現着東非的傲慢,三個國家一個外交機構,本身就說明了東非對這裡不太重視。

當然,從現實角度來說,東非政府也是爲了節省開支,在三個國家,分別成立一家外交機構,那就要開三份工資,這顯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如果,不是這次東非有特殊的目的,甚至連大使館都不想在錫金設置。

察爾森就說道:“這次南亞之行,對於我們而言,可以說是一個苦差事,畢竟尼泊爾,錫金和不丹三國加在一起,我們也沒有多少利益關聯。”

“更別說這裡處於英國殖民地的腹地,我們也不可能搞一些大動作。”

“帝國這次委派我前來,主要還是從長遠角度考慮,現在用不上這裡的關係,未來就不清楚了。”

“不過,這對於你們南亞三國辦事處肯定算好事,等到了錫金,怎麼說也能升官,雖然這種小國的外交官含金量算不上太高。”

外交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就比如對列強的外交,顯然比跑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不知道要強大哪裡去。

但再怎麼說,正經的外交機構也比所謂“南亞三國辦事處”好太多,特萊恩就問道:“那帝國這次爲什麼突然重視對尼泊爾三國的外交了呢?”

察爾森回答說:“其實我也不太瞭解政府的想法,但是我有以下幾個猜想。”

“這次政府派我到這裡,同時委託了一個工程,那就是爭取在錫金建設機場。”

“這些年來飛機制造技術的進步,極大提升了飛機的性能,就比如我們的一些國產飛機,一些新型國產運輸機,其航程普遍超過兩千公里,甚至超過四千公里。”

“而帝國在瓜達爾港,還有普吉島的軍事基地,到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的直線距離,剛好兩千多公里。”

“這也就意味着,未來帝國和這些內陸國家的交流,完全可以通過空運而實現,這是技術層面發展的原因。”

“我們的飛機,完全能從瓜達爾港或者普吉島出發,把相關物資運送到南亞腹地,然後再折返。”

“而我由此產生了帝國對戰略上的考量,那就是帝國想要在未來,在軍事部署上,對印度地區形成包圍和壓制。”

“衆所周知,帝國一直以來都將印度洋視爲帝國的核心利益,所以任何印度洋沿岸大國,都在帝國的打壓範圍之內,比如奧斯曼帝國,波斯,印度作爲英國的殖民地,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而這也就意味着,未來我們如果在尼泊爾,錫金或者不丹建設軍用機場,那印度就被帝國的瓜達爾港,普吉島三處軍事基地,包圍起來,帝國的軍用飛機,能夠以這三個支點隨時對印度各個區域進行打擊。”

“就算不軍用,只民用,以現在飛機的發展速度,未來我們也可以通過天空,繞開印度,直接和尼泊爾,不丹,錫金建立商業和外交聯繫。”

“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想法,上面有什麼其他方面的考慮,那就不是我能接觸到的了。”

察爾森的猜想實際上已經和東非政府的考慮很接近,尤其是遏制印度發展這個大戰略上。

印度不得不防,這顯然是東非政府的普遍共識之一,尤其是印度未來獨立後,東非就更會加緊對印度的各種限制,如今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東非在經濟領域,對印度自然不可能直接打壓,也沒有必要,畢竟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本身就是對印度發展最大的限制。

所以,現在東非政府主要考慮在軍事上限制住未來印度的發展空間,畢竟在帝國主義威脅下,未來印度政府就不得不加大軍事領域的投入,拖累其經濟方面的發展。

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549章 潰兵第444章 到家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請假第27章 地圖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64章 貴人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01章 恭賀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01章 恭賀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64章 肉類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93章 “理想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22章 會面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01章 駁回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792章 條件第249章 熱度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28章 開端第187章 勸說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73章 籌備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594章 矛盾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394章 硬氣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426章 鋁都第191章 青檸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506章 焦夫鎮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
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549章 潰兵第444章 到家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請假第27章 地圖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64章 貴人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01章 恭賀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01章 恭賀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64章 肉類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93章 “理想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22章 會面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01章 駁回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792章 條件第249章 熱度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28章 開端第187章 勸說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73章 籌備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594章 矛盾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394章 硬氣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426章 鋁都第191章 青檸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506章 焦夫鎮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