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卡塔爾

在第三艦隊的指揮部裡,洛馬奇司令和普拉託中將對着中東地區的地圖進行研究。

中東的地圖很複雜,光是國家就有一大堆,部落更是數不勝數,強大的諸如英國,奧斯曼帝國和波斯,中等的也就是內治(沙特部落),阿曼,弱小的也就是巴林和卡塔爾,其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波斯怎麼樣?”普拉託中將將首要目標選擇了波斯,並且給出理由道:“帝國和波斯關係一般,實力也不夠強大,而且波斯本身在波斯灣和阿曼灣的海岸線最漫長,還有很多島嶼可供我們選擇,不一定要像北部灣領地一樣佔領,搞租借也不是不行,只要能滿足我們當前的需求即可。”

租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獲取海外軍事基地或者殖民地的辦法,英法等國家的一些海外軍事基地或者殖民地就是這麼來的,所以對於這套模式,同爲帝國主義的東非也比較熟悉。

不過,過去東非更側重於直接派兵佔領,東非的海外殖民地大多數都是這種簡單粗暴方法獲得的,只有在遠東亦或者南美洲,東非才會偶爾使用租借的辦法。

洛馬奇司令皺着眉頭想了片刻,隨後說道:“波斯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波斯畢竟是大國,這些年和帝國的關係也在逐步加深,可以放在備用選項裡。”

波斯一直都是中東的大國,除了奧斯曼帝國以外,如今波斯灣完全可以號稱中東第二強國,當然,對於這一點恐怕埃及不太會認同。

畢竟,埃及的歷史絲毫不遜色波斯,而近代以來,埃及的發展也十分突出,當年如果不是英法干預,說不定埃及的阿里政權就真取代奧斯曼帝國成爲中東的大哥了。

當然,隨着英法勢力的干預,如今埃及肯定沒有再次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實力,但是其國力和波斯對比的話,大概兩國旗鼓相當。

在中東的地緣裡,如今能被東非高看一眼的無非就是奧斯曼帝國,埃及,波斯和阿曼這四個國家,其中奧斯曼帝國毫無疑問屬於中東唯一獨立自主國家。

雖然,奧斯曼帝國近代以來外交也很窩囊,但就和遠東帝國一樣,還有自主發展和自保的能力,而其他幾個國家,基本被英法滲透成馬蜂窩了。

而洛馬奇司令接下來的話也證明了這一點:“雖然波斯一直都強調自己的中立國地位,但是他已經事實上被英國人捲入了戰爭,這個時間段,英國十分重視波斯。”

“畢竟,英國和奧斯曼帝國對抗,就必須依賴波斯得土地和資源,所以我們如果威脅,恐嚇波斯,波斯政府完全有可能請英國人來應付這些問題,所以我只能把波斯放在備用選項裡。”

英國投入到波斯灣的兵力高達百萬之多,而這麼多兵力,肯定不能漂在波斯灣的海面上和奧斯曼帝國對峙。

而英國之所以能殺入奧斯曼帝國領土,就是借道波斯實現的,現在前線英軍更是依賴波斯進行物資中轉,所以波斯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和英國綁定在一起。

實際上前世波斯也是俄國對峙奧斯曼帝國的前線,只不過這個時空裡,奧斯曼帝國參戰相對較晚,等到奧斯曼帝國對俄國宣戰時,俄國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

當初,喀山國庫的財富就是東非從波斯北部運送到波斯灣沿岸的,走的就是波斯的俄國勢力範圍區(當然,這個勢力範圍是英俄兩國未經波斯同意達成的協議)。

俄國崩潰後,英國就接管了當地,甚至還有一部分俄軍直接被英國編入部隊充當炮灰。

總而言之,如今波斯和英國已經綁定在了一起,洛馬奇司令的擔憂不無道理,這也得到了普拉託中將的認同。

普拉託中將說道:“那就從中東的小國中挑選目標好了,其實有可能的話,我認爲阿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可惜阿曼和我們的關係一直都不錯,這都找不到下手的理由。”

東非十分重視和阿曼的關係,這一點主要是繼承自當初桑給巴爾蘇丹國這個阿曼帝國的分支。

可以說桑給巴爾人對東非是十分特殊的存在,東非能夠做大,原始資金就是桑給巴爾人提供的,包括東非最早的海岸線,海港,手工業,造船業可以說都源自桑給巴爾人。

而東非對桑給巴爾人的處理也是最特殊的,在東非的殖民擴張崛起道路上,桑給巴爾人可以說是唯一受到東非優待的羣體。

而造成這種原因的根源,就是東非需要桑給巴爾人充當東非和中東交流的橋樑,甚至不侷限於中東,就是中亞,南洋等阿拉伯教影響地區都是如此。

不管是東非對中東的黑奴貿易,亦或者是後來的商業貿易(主要是農產品),以及20世紀後的工業品銷售,桑給巴爾人都出了大力,當然。他們也因此賺的盆滿鉢滿。

而靠着中間商賺差價獲得的海量利益,這使得桑給巴爾人在阿曼迅速獲得政治地位,如今阿曼政府的不少官員就是原桑給巴爾人。

當然,所謂桑給巴爾人其實就是阿曼人,而唯一能證明桑給巴爾人存在的桑給巴爾蘇丹國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但是,桑給巴爾人回到阿曼認祖歸宗,毫無疑問推動了東非和阿曼兩國的關係發展。

而東非也需要阿曼繼續充當東非和中東各國交流的橋樑,阿曼在對東非的外交上也比較務實和認得清自己的位置,就比如富查伊拉地區的談判,就是阿曼主動妥協的結果。

面對這樣一個國家,東非政府對其態度自然是十分友好的,如果排除英國人因素,阿曼幾乎就相當於東非在中東的代理人,其實發展到如今,也差不多,隨着東非海軍在印度洋的崛起,阿曼已經越來越向東非靠攏。

而洛馬奇司令在聽到普拉託中將的大膽想法後,果斷的說道:“你的想法很危險,中央肯定不會同意我們這麼做,在一定程度上阿曼和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其實當初富查伊拉談判,如果不是歷史遺留問題的話,我們根本就不可能這麼做。”

“而且,阿曼還支持了我們對富查伊拉港的建設,如果我們這個時候背刺阿曼,那在道義上就太齷蹉了。”

看着洛馬奇司令嚴肅的表情,普拉託中將沒好氣的說道:“我只不過是想想罷了,怎麼可能真對阿曼下手。”

“其實,我心裡早就挑選好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巴林的鄰居卡塔爾,卡塔爾的位置雖然比巴林差一點,但其他方面兩者都相差不多,唯一的缺點就是未來要和英國人做鄰居。”

普拉託之所以說卡塔爾的位置比巴林差,主要是針對兩國的國土而言,巴林是一座島嶼,而卡塔爾則連接着阿拉伯半島。

而對於海軍而言,島嶼往往更能帶來安全感,這樣可以避免敵人從陸地上發動攻擊,防守性更好,而當初英國海軍將巴林作爲波斯灣海軍最重要的基地,就是基於這個原因,這一點同樣被前世的美國海軍所繼承。

當然,卡塔爾的位置雖然相對差一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它和陸地連接部分並不長,更何況和卡塔爾接壤的是東非的北部灣領地,背後是本國陸軍,那也不需要擔心陸地方面的敵人。

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821章 裁軍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36章 軍售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438章 倒計時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0章 蒙巴薩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1章 衣錦還鄉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65章 高原省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03章 撤資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403章 撤資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063章 推力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64章第284章 連環計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013章 站隊第37章 戰爭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6章 戰爭臨近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23章 旱情第438章 倒計時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259章 同意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30章 漢薩省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13章 拉攏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014章 輕工業第904章 卡賓達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
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821章 裁軍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36章 軍售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438章 倒計時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0章 蒙巴薩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1章 衣錦還鄉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65章 高原省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03章 撤資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403章 撤資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063章 推力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64章第284章 連環計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013章 站隊第37章 戰爭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6章 戰爭臨近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23章 旱情第438章 倒計時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259章 同意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30章 漢薩省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13章 拉攏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014章 輕工業第904章 卡賓達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