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

對於平原省而言,“五五”規劃期間的經濟突破點是難以把握,就本省的主導產業來說,平原省已經做到了極致,達到東非最高水平。

不過,這平原省的產業主要是穀物種植業,這使得產業利潤其實還不如索馬里地區發展的經濟作物種植業,而這其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東非地區產業協作的特徵。

幸好東非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沒有歷史包袱,人口分佈基本和如今東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適配。

目前,東非自由市場環境下,私有化趨勢越發明顯,平原省僅僅是東非政府用於平衡商品糧市場的籌碼罷了。

而毫無疑問,在目前東非農業發展階段,實際上國有農場依舊佔據一定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爲東非市場開放時間短,尚未形成民營的大型農業生產企業,而這種生產單位的大量出現依舊需要至少十年時間。

……

1921年3月。

歐洲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社會秩序開始穩步恢復,但是在這種背景下,新的動盪因素也開始在歐洲捲土重來。

3月12日。

英法德奧等國家在柏林重新召開會議,準備對俄國進行軍事幹預。

德國首相赫爾曼說道:“俄國工黨已經徹底鞏固了政權的穩定,他們通過將土地分給俄國的農民,沒收銀行、工廠、礦山等財產,提高底層工人待遇從而收買人心。”

“這是十分可怕的,將近一億多俄國人,因此被俄國工黨所矇蔽,這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十分清楚,這對於我們意味着什麼,所以世界各國應該團結起來,消滅這個可怕的異端,否則的話,未來大家說不定就會像那些俄國貴族,商人一樣,屍體被吊在路燈上。”

“工黨對歐洲的滲透已經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而我們在過去一年裡,獲得的情報顯示,這些歐洲各國工黨的活動都受到了俄國政府的支持。”

本來,在戰爭尚未結束之前,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就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在戰爭結束後第一時間干預俄國的內政,甚至不排除軍事入侵,來消滅俄國的工黨政權。

但是,戰爭結束之後,歐洲各國還沒有鬆口氣,就倒黴的遇到了歐洲流感大爆發,這使得各個國家都只能先忙於自救,使得干預俄國的事情被一再推遲。

奧匈帝國首相康拉德也殺氣騰騰的說道:“不管我們以往有什麼分歧,但是面對俄國這個共同的敵人,大家應該拋開成見,攜手應對這個世界毒瘤,將工黨扼殺在俄國之內。”

“自從俄國工黨奪取政權後,歐洲的工黨活動明顯越發頻繁,光是我國在去年就打擊和查封了幾十個奧匈帝國境內的工黨組織。”

“同時,根據我們的情報,俄國工黨已經開始組織大量人員,向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波蘭,烏克蘭等地區滲透。”

“他們煽動當地的民衆和政府對抗,破壞生產資料,阻礙工廠和企業的正常運轉。”

“同時在世界各國內,輸出其暴動思想,顛覆各國合法政府,鼓動民衆和政府作對,同時支持各國分裂組織,恐怖組織等非法組織的活動。”

“對於如今的歐洲來說,工黨問題已經成了需要刻不容緩去解決的問題,否則的話,未來整個歐洲都將被工黨染紅。”

“這對於我們而言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所以必須以最嚴厲的辦法,對俄國進行制裁和軍事幹預。”

“同時爲俄國暴亂中犧牲的尼古拉二世,貴族,商人等等平反。”

尼古拉二世可以說人死債消,如果他還活着的話,康拉德肯定說不出這種話,畢竟奧匈帝國在一戰中受到的最大損失,都是因爲尼古拉二世所造成的。

但是,現在尼古拉二世已經被俄國工黨殺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了奧匈帝國政府的心頭之恨,同時可以反過來打着爲尼古拉二世復仇的旗號,干預俄國內政。

德國的赫爾曼首相說道:“正如康拉德首相所言,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工黨的受害者。”

“而今,歐洲的情況可以說十分糟糕,先是因爲戰爭原因,導致整個歐洲被打成廢墟,隨後我們又遇到了近幾十年來最大的瘟疫,讓各國的經濟雪上加霜。”

“而這些負面問題,卻恰好是工黨滋生的土壤,我們應該趁着如今,西歐工黨尚未成勢之前,將他們扼殺在搖籃之中。”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切斷俄國工黨對歐洲各國工黨的資助,而這就需要整個歐洲,甚至是歐洲之外的國家團結起來,將俄國工黨徹底堵死在波羅的海,黑海之內,甚至要通過軍事手段,將他們消滅在俄國境內。”

“曾經巴黎工黨和如今俄國工黨的相繼成功,這充分說明了世界工黨的運動達到了一個高峰期,成爲世界各國必須解決的公共性問題。”

德國和奧匈帝國距離俄國最近,所以對於對付俄國工黨也是最積極的,俄國儼然成爲了兩國的心腹之患。

而面對德奧兩國的說辭,英國和法國政府卻出奇的沒有反對。

法國總統克列孟梭首先開口說道:“我們法國願意爲剿滅俄國工黨奉獻出自己的力量,俄國工黨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毒瘤,它的存在已經威脅到歐洲乃至世界秩序的安全。”

“同時,俄國工黨不講規則和信譽,反覆無常,他們破壞公平的市場秩序,同時通過卑劣的手段掠奪俄國和其他國家的財富。”

“如果任由俄國工黨做大,那未來整個歐洲都將陷入這羣野心家的魔爪。”

俄國工黨上臺,損失最嚴重的就是法國,因爲在一戰前,法國是俄國最大的債主,但是俄國工黨奪取政權後,法國的貸款完全打了水漂不說,就是法國在俄國的許多正當投資,也被俄國政府沒收。

而其他各國皆是如此,要知道在沙皇俄國時代,俄國一半的資本被外國控制,一些高新產業甚至完全由其他國家資本控制,就比如俄國電氣工業中,外國資本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這些投資和貸款,現在完全打了水漂,可以說,除了沒有投資俄國的國家,以及東非這種在俄國工黨控制全國之前完成撤資的國家以外,其他各國損失慘重。

而且,東非不僅沒有在俄國受到損失,反而在撤退時順手狠狠的撈了一筆財富。

除了東非以外,從俄國獲得好處的國家就是日本,日本作爲扶持當初俄國遠東區域白匪的主要幕後黑手,顯然也從俄國獲得了不少好處。

在聽完了法德奧三國的意見後,英國首相大衛這個時候纔開口道:“對於俄國工黨,我們是一定要打擊的,不過具體怎麼打擊,顯然也要做好謀劃。”

“因爲世界大戰和歐洲流感的原因,我們已經錯過了干預俄國最好的時機,現在俄國工黨徹底掌握政權。”

“而現在的俄國依舊是人口過億的超級大國,且沙皇政府之前給俄國留下了深厚的積累,使得俄國具有完備的軍工體系。”

“所以,我們想要干預俄國,該怎麼做,顯然要謹慎一些。”

即便損失了大量國土的俄國,依舊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國,而且因爲俄國工黨的組織能力,這個俄國說不定比之前的沙皇俄國更加難纏,至少沙皇俄國可沒有口才和能力說服俄國底層民衆積極支援戰爭。

說到這裡,大衛首相突然把矛頭指向了東非,他皺着眉頭說道:“弗里爾閣下,這次你們東非必須主動承擔更多的義務。”

“可以說俄國工黨能夠做大,東非要負主要責任,如果在1918年,貴國能夠干預俄國政治,情況也不至於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

“當時,世界範圍內,也只有貴國有能力和時間完成對俄國工黨的干涉,但是你們不僅沒有行動,反而隔岸觀火,最終讓俄國工黨成功。”

面對英國的指責,弗里爾顯然不會背鍋,他挑着眉毛說道:“大衛首相,你的指責完全是無理取鬧,俄國工黨的做大,說到底是尼古拉二世政府當初對國內矛盾處置不當造成的。”

“說句不好聽的,就當時俄國國內的反戰情緒,只要尼古拉二世立刻停止戰爭,恐怕俄國工黨都沒有成功的機會。”

“而且,在俄國出事以外,我們東非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限制俄國工黨的發展。”

“我們扶持了俄國皇儲組成了新的俄國政府同工黨政權做鬥爭,同時向俄國境內的抵抗勢力出口和贈送了大量武器,幫助他們對抗工黨組織。”

“但是,誰能想到這些抵抗組織自己不團結,戰鬥力和紀律還差,最終被俄國工黨逐個擊破。”

“而且,我們想幹涉俄國,實際上也有能無力,畢竟當時貴國封鎖了蘇伊士運河這條東非和俄國最重要的通道,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大規模向俄國輸送人員和物資。”

“而從俄國的東部進入俄國,對於東非來說更加遙遠,如果是從西伯利亞出發的話,反而美國和日本更有優勢,但是很顯然他們也沒有做到這一點。”

“最後,東非對俄國境內反抗工黨勢力的支援只能通過波斯灣,然後通過陸地進行。”

“而大家都知道中東和中亞地區,不僅情況複雜,交通更是十分惡劣,還不如西伯利亞鐵路方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已經做出了最大努力對干涉俄國的政治。”

東非同俄國的主要貿易線路有兩條,一個是從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然後再通過奧斯曼帝國控制的海峽進入黑海。

另外一條,則是通過波羅的海抵達聖彼得堡。

除了這兩條路線以外,其他路線都不太重要,畢竟黑海沿岸和波羅的海沿岸屬於俄國經濟發達的區域。

弗里爾接着說道:“東非對付俄國工黨的努力是不可磨滅的,至今阿列克謝領導的俄國流亡政府依舊達累斯薩拉姆市。”

“反而是諸位,當初沒有接受我們的建議,讓阿列克謝沙皇領導烏克蘭和波蘭等地區,繼續同俄國工黨做鬥爭。”

顯然,歐洲各國是不可能接受一個東非扶持起來的傀儡,領導烏克蘭和波蘭等原沙皇俄國地區的。

這個時候,德國的赫爾曼首相打圓場道:“好了,大衛首相,這個時候再追究誰的過錯,已經於事無補,現在大家應該回歸到如何對付俄國工黨的話題上來。”

克列孟梭總統說道:“我不建議直接出兵俄國,如果是在俄國工黨掌權之初,我們或許還能通過軍事幹涉,將俄國工黨扼殺在搖籃之中。”

“現在,歐洲好不容易熬過戰爭,所以大規模出兵,並不符合歐洲民衆的心理,搞不好會弄巧成拙,反而讓俄國工黨鑽了空子。”

“現在,波蘭和烏克蘭等國家既然已經從俄國獨立出來,我們不如將他們重新武裝,成爲對抗俄國工黨的一把好刀。”

顯然,克列孟梭是不支持出兵的,畢竟現在法國的情況,根本不支持克列孟梭如此做。

而今克列孟梭好不容易通過積極的抗疫政策,拉回了一點支持率,如果再談及戰爭,法國民衆會毫不猶豫的將他踢下去。

再者說,法國在世界大戰中的損失過於慘烈,克列孟梭也不打算再讓法國捲入新的戰爭之中。

除此外,克列孟梭支持武裝烏克蘭和波蘭等國家,也有些給德奧兩國挖坑的意思,現在克列孟梭反而希望東歐出現新的國家,進一步平衡俄國和德,奧兩國。

而波蘭和烏克蘭的底子都不算差,有成爲歐洲中等強國的潛力,如果能將他們扶持起來,對於法國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

大衛首相對於這個建議自然也是支持的,他說道:“克列孟梭總統說的不錯,現在我們應該大力扶持波蘭和烏克蘭,至少讓他們在軍事上有自保的能力,並且作爲歐洲屏蔽工黨的前沿陣地。”

對於,英法兩國的建議,德國和奧匈帝國有些猶豫,不過最終還是同意下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不扶持波蘭和烏克蘭,那對付俄國工黨就要德國和奧匈帝國親自上陣,而這不是兩國政府所希望看到的。

尤其是奧匈帝國,因爲國內複雜的情況,奧匈帝國政府也最清楚,如果奧匈帝國和俄國直接碰上的話,那對於現在的奧匈帝國絕對是一場災難。

俄國工黨甚至不需要扶持奧匈帝國境內的工黨組織,只要支持各個民族獨立,就能要了帝國的半條命。

所以還是用烏克蘭把俄國同奧匈帝國隔開,纔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俄國工黨滲透奧匈帝國的難度也更大。

而奧匈帝國既然同意了,德國自然也只能支持,對於德國而言,親自對付俄國工黨其實不算大問題,但是德國也不想成爲英國和法國的棋子,畢竟,英法兩國本來就有希望德國和俄國直接打起來的小心思。

最終,參會各國達成了一致,那就是扶持波蘭和烏克蘭和俄國工黨對壘,以此來實現消耗俄國的目的,同時對俄國實行嚴厲的經濟封鎖,讓其不戰自潰。

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463章 代理人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676章 摩托第1282章 學習營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347章 開飯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230章 水權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12章 美食節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496章 交戰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802章 爭論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606章 後悔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71章 生意第38章 開墾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539章 鄰居論第207章 換牌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28章 打探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448章 竊聽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65章 新世界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36章 道路第1315章 交接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66章 比較第964章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184章 通吃第949章 戰敗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8章 遊歷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539章 中東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72章 危與機第41章 衣錦還鄉第320章 雙標第961章 危與機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76章 酒精
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463章 代理人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676章 摩托第1282章 學習營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347章 開飯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230章 水權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12章 美食節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496章 交戰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802章 爭論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606章 後悔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71章 生意第38章 開墾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539章 鄰居論第207章 換牌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28章 打探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448章 竊聽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65章 新世界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36章 道路第1315章 交接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66章 比較第964章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184章 通吃第949章 戰敗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8章 遊歷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539章 中東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72章 危與機第41章 衣錦還鄉第320章 雙標第961章 危與機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76章 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