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貝雷茨的紡織工人運動就像一顆炮仗,瞬間就在中歐大地上炸出一聲巨響,並且向周邊區域快速蔓延。
這得益於它的位置,利貝雷茨東邊是德國的西里西亞工業區,西邊是薩克森工業區,南邊是奧匈帝國的波西米亞工業區。
薩克森工業區是德國第二大工業區,西里西亞工業區排在第三,而波西米亞工業區是奧匈帝國最重要的工業地帶,沒有之一,這三大工業區,實際上就是連成一片,而利貝雷茨處於它們的中心地帶。
因此,利貝雷茨的工人一開頭,就猶如捅了馬蜂窩一樣,引起了德國第二大、第三大,奧匈帝國第一大工業區的共振。
尤其是西里西亞紡織工人,在利貝雷茨運動的第二天,就做出了響應。
……
柏林。
阿道夫首相在西里西亞工業區紡織工人發動叛亂的第一時間,就接到了消息,他大爲惱火,第一時間就在首相官邸,召見了希姆萊。
“海因裡希,爲什麼西里西亞會爆發暴動,關鍵是這場暴動是在利貝雷茨事件的第二天發生的,我嚴重懷疑這場暴動由德國工黨發動,這是我們絕對無法容忍的!”
“這是否說明,我們在西里西亞的衝鋒隊對當地工黨的行動完全一無所知,同時德國工黨分子對當地的滲透嚴重,以至於我們連半點消息都沒有收到?”
希姆萊面色也有些沉重,但是他對於阿道夫的質疑,面不改色的回覆道:“首相閣下,雖然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叛亂有些超出我們的預料,但是我敢擔保,當地的叛亂和工黨沒有太大關係。”
“這完全是利貝雷茨起到了示範效應,從而引發了西里西亞當地紡織工人的共鳴,主要還是經濟問題引發的。”
阿道夫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他說道:“你如何確定這裡面沒有工黨參與?”
希姆萊說道:“我們衝鋒隊的情報組織,一直都對德國的各個工業區情況瞭如指掌,德國工黨很難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搞動作。”
“而西里西亞工業區也一直是我們監視的重點區域,當下,西里西亞地區的工黨分子,近期確實有所異動,但是還沒有來得及行動。”
“首相閣下,就在上週我們剛剛彙報過當地工黨的活動彙總,我相信您看過彙報之後,也能明白這一點。”
“而在兩天前,我們按照慣例向您報告過西里西亞當地的工黨活動,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西里西亞工業區的工黨沒有異動。”
阿道夫上臺之後,自然不會放鬆對德國工黨的監視,因此德國各地的工黨組織,都在民族黨的嚴密監視之下,並且定期向阿道夫彙報情況。
像西里西亞這種工業地帶,更是重點監視區域,每隔三天,當地的民族黨情報機關就要彙報一次工作,每隔一週就要總結一次。
當然,這些情報被遞送到阿道夫的辦公室,卻並不一定引起阿道夫的重視,除非有大事件發生。
在成爲德國首相以前,阿道夫就忙的不可開交,成爲首相之後,他的時間更是所剩無幾,桌案上的文件堆積如山,所以很多情報都是一眼帶過。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阿道夫上臺後並沒有立刻展開對德國工黨的清算,他最近正在忙着收攏權力。
阿道夫能夠上臺,德國精英階層對工黨的恐懼是重要促成因素,所以阿道夫仍舊需要對德國工黨加以利用,榨乾其最後的價值,那就是威懾德國精英階層。
德國精英階層原本對阿道夫的安排是“傀儡”,“提線木偶”,這自然不是阿道夫所能容忍的。
所以,他上臺後不僅沒有第一時間剿滅工黨,反而和德國精英階層搞起了對抗,通過在政府各個部門以及軍隊安插親信,實現自己掌握德國所有權力的最終目的。
近期,阿道夫和德國民族黨的工作重點,就是對德國軍隊進行人事調動,拉攏德國中下級軍官,基層士兵,還有親民族黨的高級將領,保證民族黨對軍隊的控制。
雖然國防軍部分高層對阿道夫的行爲很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因爲阿道夫已經成爲帝國首相,掌握着大義。
他們又不可能通過軍事政變把阿道夫趕下臺,因爲國防軍內部也有分歧,雖然阿道夫和民族黨分潤了軍隊的掌控權,但是阿道夫在擴充軍備上的態度和做法,又符合國防軍的利益。
總而言之,阿道夫控制國防軍只是時間問題,當他徹底掌握德國軍事大權後,阿道夫的地位就能徹底穩固下來。
也正是因爲如此,這段時間阿道夫本人放鬆了對德國工黨的關注,但是西里西亞工業區的紡織工人叛亂,又讓阿道夫把目光重新拉了回來。
阿道夫說道:“你們的情報我確實看過,可是這次西里西亞工業區紡織工人叛亂,正好和奧匈帝國的利貝雷茨事件碰上,這很難讓人相信兩者之間沒有關聯,是一場巧合。”
希姆萊卻說:“不,首相閣下,這就是一場巧合,畢竟不是所有的工人暴亂都一定會和工黨扯上關係。”
“就比如上個世紀初,英國和法國的許多工人暴亂,就完全是由他們自己組織的,而當時,歐洲工黨都還沒有出現成勢。”
“這次西里西亞紡織工人暴亂,就和上個世紀初的一些工人暴亂是屬於同一性質,不過,利貝雷茨事件也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西里西亞紡織工人之所以暴亂的動機也很簡單,自從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西里西亞就一直是帝國內部失業率最高的地區。”
“大量工人下崗,失去收入來源,即便我們吸納了一部分失業人員進入衝鋒隊還有民族黨,卻並沒有改變當地經濟的根本問題。”
“依舊有大量社會閒散人員成爲不穩定因素,而這其中又以紡織工人最多。”
“西里西亞的紡織業規模,在帝國內部也排的上號,在經濟危機以前,直接從業人員就高達十萬以上,算上相關從業人員,包括印染,機器維修等就多達十幾萬人,這還不包括種植業的農業人口。”
“而西里西亞的紡織業佔據當地勞動力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當下的失業率卻超過百分之三十。”
“因此生活上的困頓,早就使得西里西亞成爲帝國最不穩定的區域,當地的暴亂只是時間問題,奧匈帝國的利貝雷茨事件爆發後,提前引爆了西里西亞當地。”
“所以我才斷言這件事和工黨沒有關聯,如果是工黨所爲的話,那就不可能僅僅是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配合了,甚至最先發生這種事的地方都有可能不是西里西亞,而是薩克森。”
目前,西里西亞的暴亂主要參與羣體是紡織工,但是這和奧匈帝國的利貝雷茨事件有所區別。
利貝雷茨只是奧匈帝國的一座城市,而且他的產業結構單一,嚴重依賴紡織業,所以利貝雷茨的工人也以紡織工人爲主。
而西里西亞的紡織業規模不小,但是當地產業比利貝雷茨更加多樣,尤其是煤炭和鋼鐵工業,西里西亞是德國第二大煤炭產區,僅次於魯爾區,其年產能高達四千萬噸以上。
所以,西里西亞的工業以煤炭和紡織業並重,現在參與暴動的只有紡織業工人,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明和工黨無關。
哪怕利貝雷茨這種完全依賴紡織業的城市,當地工黨在組織叛亂時,也儘可能的吸納其他產業的工人,因此西里西亞的叛亂如果有工黨組織的話,必然會拉攏煤炭,鋼鐵等工人大量參與。
除此外,希姆萊還提到了薩克森,並且認爲工黨如果發動暴動的話,必然會優先選擇在薩克森地區。
這是因爲薩克森比西里西亞更加發達,尤其是在紡織業領域,薩克森是整個德國,乃至中歐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區域。
薩克森是當下德國第二大工業區,它的產業以紡織業和輕工業爲核心,西里西亞的紡織業雖然規模大,但是集中在中低端產業,而薩克森的產業鏈更加完善,規模更大,技術也更先進。
整體上來說,薩克森的工業比西里西亞更加發達,而這也意味着薩克森的工人數量也更多。
同時,西里西亞雖然是德國第三大工業區,但是他的農業佔比並不低,人口也比較分散,除了農村分佈的人口以外,西里西亞城市人口,集中於一些中小城市,本地沒有大城市,這不利於工黨的活動。
因此,如果希姆萊是工黨分子的話,他肯定會優先選擇在薩克森發動暴動,而不是西里西亞。
阿道夫對希姆萊的解釋也相信了七七八八,這倒不是他對希姆萊的解釋感覺合理,而是對希姆萊的能力更加信任,毫無疑問,希姆萊是阿道夫手下搞情報工作的悍將。
所以,希姆萊敢說的如此明確肯定,阿道夫並不認爲他會輕敵。
阿道夫說道:“現在不管西里西亞暴動是否和工黨有關係,都要馬上將這件事鎮壓下去,同時放出話,這次事件就是由德國工黨,蘇聯人一手策劃的。”
“你們衝鋒隊方面,以查處工黨分子還有間諜爲由,讓這次西里西亞暴動平息下去,我不想看到事態惡化。”
“還有,薩克森地區也必須立馬戒嚴,利貝雷茨事件已經確定和工黨有關,我不信德國工黨方面沒有小心思,他們肯定會配合奧匈帝國工黨搞事。”
希姆萊點點說:“放心吧!首相閣下,我們決計不會讓奧匈帝國的工黨叛亂,蔓延到帝國境內。”
在說完對西里西亞事件的處置後,阿道夫這才說道:“我們也是時候,對德國工黨進行清算了,之前一直忙於軍隊的問題,暫時放鬆了對工黨的重視,結果就發生了這種事。”
“果然,工黨分子是帝國內部的毒瘤,不能一直把他們留着,接下來,我們要主動創造機會,把德國全國的工黨分子一網打盡。”
眼下,阿道夫奪權的各項手段已經落實,包括軍隊也基本不可能脫離他的控制,也就是說阿道夫在政治上的大部分顧慮已經不再存在。
此前,他需要德國工黨威脅德國精英階層,現在德國精英階層已經被阿道夫和德國民族黨壓制,屈服在阿道夫的威權之下。
所以,沒了後顧之憂的阿道夫,打算提前對德國工黨動刀,這次西里西亞暴動,就給他提供了藉口。
雖然在希姆萊的解釋下,他八成確信西里西亞紡織工人暴動和工黨無關,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利用這次事件,正式向德國工黨全面宣戰,並且把這些工黨分子全部抓起來。
於是,1933年1月10日。
也就是奧匈帝國利貝雷茨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西里西亞暴動的第二天,德國境內的民族黨報紙,還有德國官方新聞媒體,在阿道夫的指示下,全面開展了一場對德國工黨的“污衊”性宣傳。
民族黨的黨報《人民觀察家報》指出:“西里西亞暴動是一場由德國工黨,蘇聯間諜,還有猶……共同策劃的,試圖顛覆國家穩定,毀滅整個德國的活動,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受到了矇蔽……”
《進攻報》更是殺氣騰騰的說道:“德國工黨是德意志民族內部叛徒的聚集地,勾結猶……和蘇聯等外部勢力,因此要在精神和肉體上,徹底剿滅工黨分子,對整個德國有益。”
這兩份報紙不僅打擊德國工黨,同時還把“猶太”作爲重點針對對象,而德國民族黨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把德國經濟危機的一切問題都扣在猶……頭上。
雖然說德國經濟問題,猶……確實要負很大的責任,可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要歸咎這個羣體,畢竟猶……主要搞投機,經濟犯罪,造假,詐騙,高利貸,擾亂市場等等,但是,真正掌握德國經濟命脈的還是容克爲代表的德國精英階層。
雙方只能說是一丘之貉,不過德國精英階層再怎麼說也是德國人,他們的一切都是和德國綁定在一起的,而猶……就完全不值得信任了。
前者在德國面對生死存亡的時候,還能站出來,後者只會想着多撈一筆,然後跑到其他國家繼續禍害。
德國民族黨的邏輯裡,猶……搞亂德國經濟,工黨再利用經濟的混亂,鼓動受害者反對政府,這就形成了閉環,二者在德國民族黨眼裡實際上是一體的。
因此,這次針對西里西亞暴動,德國工黨是首要打擊目標,同時猶……也是德國民族黨的重點狩獵對象,加上其他反對者,一場席捲整個德國的政治迫害行動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