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

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

1932年對於世界上的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是極其危險的一年,算上1929年這場世界經濟危機已經持續了三年時間。

同時期,美國和德國的失業率飆升,失業率超過百分之二十,其中美國更是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這也就意味着美國最貧困的三到四千萬人口,已經苦苦掙扎了近三年時間。

也就是美國地大物博,底層民衆還能靠救濟和乞討等手段維持基本生存所需,否則的話,美國大概率會爆發社會危機。

與之相對應的,歐洲諸國的情況就不太好了,尤其是中東歐國家,從去年入冬以來,德國和奧匈帝國接連爆發了數起大規模衝突,小規模抗議和暴力活動更是數不勝數。

德國,柏林。

1932年的柏林,作爲整個德國人口最多,經濟最集中的城市,也是本輪經濟危機中損失最慘重的城市。

截止到目前,柏林官方公佈的失業人口就突破三十萬,大量失業人員,還有工黨和民族黨的活動讓整個柏林變成了一座“混亂都市”。

新科隆區,是柏林的一個街區,16世紀這裡是柏林南部發展起來的一個村落,隨着柏林工業的發展,人口聚集,新科隆區不斷擴大。

在一戰前夕,新科隆正式成爲德國柏林市的行政區之一。

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新科隆因廉價住房吸引大量工人和東歐移民,成爲柏林著名的低收入羣體聚集地。

經濟危機爆發後,新科隆的犯罪率直線飆升,每天這裡都處於各種動盪之中,尤其是德國工黨和民族黨,兩黨之爭更是讓新科隆變成了一處“戰場”。

新科隆的波西米亞啤酒廠裡,工黨人員正在進行進行集會。

紅色前線同盟的負責人謝爾站在桌子前,向組織的成員們大聲呼籲。

“戰友們,最近民族黨那些德意志帝國政府培養的鷹犬,就像瘋狗一樣襲擊我們的據點,大肆抓捕我們的同志,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該給予這些帝國主義和資本家的走狗,還以顏色。”

所謂,紅色前線同盟是德國工黨組織起來,專門和民族黨手下衝鋒隊對着幹的準軍事化組織,由柏林工黨領導,謝爾是直接負責人。

謝爾繼續說道:“我們要讓這羣瘋子,賭徒,酒鬼,叛徒……知道我們這些堅定工人戰士的厲害。”

“所以,我這次選定目標,今天晚上,我們前線同盟要端掉衝鋒隊在新科隆的據點,讓這羣人渣,地痞流氓,社會敗類,徹底明白給帝國主義充當走狗的代價……”

隨着謝爾宣佈要對衝鋒隊動手,波西米亞啤酒廠裡的紅色前線同盟組織成員們,瞬間積極響應。

“早就該給那羣混蛋見見血了。”

“衝鋒隊完全就是地痞流氓組織的敗類羣體,謝爾同志,你們早就應該下定決心了。”

“他們和警察是一夥的,是德國政府扶持起來的暴力團伙,雙方狼狽爲奸,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了。”

謝爾雙手揮了揮,示意大家安靜下來,他說道:“臺爾曼同志也早對衝鋒隊這種敗類羣體感到不滿,尤其是他們對待我們工人同胞的各種犯罪行爲,還有柏林警察的公然偏袒。”

“這無不說明了當前德國政府的腐朽和虛僞,他們不敢公然挑起廣大良知民衆的怒火,就扶持民族黨和我們進行競爭。”

“並且,在民族黨的黑手套衝鋒隊的威逼利誘,還有各種齷齪手段下,民衆敢怒不敢言,害怕遭到打擊報復。”

“我們紅色前線同盟成立的目的,就是爲了和這個敗類羣體作鬥爭,喚醒德國廣大同胞內心的良知和心聲。”

“要讓帝國主義和他們的走狗知道,暴力,恐嚇和威脅,是不能讓我們屈服的。”

臺爾曼也就是如今德國工黨領導人,而且他的名字也叫恩斯特,謝爾則是他的忠心戰友。

所以,這次紅色前線同盟對衝鋒隊的行動,顯然先通過了德國工黨高層的會議,然後由紅色前線同盟執行,這也是謝爾的任務。

謝爾說道:“這次行動,我們要以暴制暴,民族黨不講武德,那我們也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天真的和他們講和平競爭,因爲民族黨和他們培訓的衝鋒隊,表明了他們反工人和公平的真正目的。”

“是我們所有德國勞動者共同的敵人,而且,他們在新科隆的各種犯罪活動,早就惹得天怒人怨,我相信,只要我們敢於作爲先驅,對他們進行反抗,未來,德國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拯救整個德國。”

“除此外,這次行動,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警察到來之前結束,防止他們包庇衝鋒隊那羣社會敗類。”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就會因爲謝爾的一兩句話,就盲目的參與這次行動。

紅色前線同盟的一名組織成員就問到:“謝爾同志,攻打衝鋒隊在新科隆的總部,這一點我們自然支持,但是衝鋒隊實力不弱於,他們還有柏林軍警的支持,我們應該做到什麼程度,是否要照顧德國政府的想法,萬一激怒德國政府,他們出動軍隊鎮壓,是否會讓形勢惡化,給我們造成損失?”

對於部分人的疑慮,謝爾心裡早有準備,他說道:“同志們,你們應該放棄心中的幻想,德國政府從始至終和我們就不是一路人,他們就是民族黨和衝鋒隊的幕後支持者。”

“而他們扶持民族黨和衝鋒隊的目標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我們消滅,防止德國變成蘇聯那樣,工人的祖國。”

“因此,即便我們不招惹德國政府,他們也不會放過我們,這幾年來,大家應該對此有深刻的體會,爲什麼每次,衝鋒隊和我們衝突後,德國警察會偏袒衝鋒隊。”

“衝鋒隊成員甚至殺人過兩天就被放出來,而我們的人,要麼被關進監獄,要麼被判刑,這都說明了德國政府和民族黨的相互勾結,以及置我們於死地的態度。”

“以前,我們也是抱着和他們公平競爭的想法,試圖獲取民衆的支持,最後拿回屬於人民的權利,但事實證明,敵人從來都沒有和我們公平競爭的想法。”

“他們先使用暴力,那就不要怪我們工黨和工人,採取同樣的手段報復回去了!”

……

和紅色前線同盟一樣,新科隆衝鋒隊的秘密集會地點,也是一家工廠,只不過因爲經濟危機爆發,如今這家工廠已經破產。

原廠址被衝鋒隊改造成他們在新科隆的總部,衝鋒隊作爲民族黨的爪牙,其實和工黨領導的紅色前線同盟一樣,都屬於見不得光的組織。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背後是民族黨,可民族黨不承認,別人也就沒有辦法。 而且德國政府對於民族黨組織的“私軍”也睜隻眼閉隻眼,這使得衝鋒隊實際上半公開化,而工黨的紅色前線同盟就沒有這種待遇。

別說和他們爲敵的衝鋒隊,如果是經濟危機以前,知道波西米亞啤酒廠是他們的集會場所,柏林警察局可能早就過去抓人了。

至於經濟危機之後,德國的社會秩序實際上處於半崩潰狀態,不管工黨還是民族黨下屬的暴力組織,一般柏林警察都不願意輕易招惹。

尤其是新科隆這種貧民窟,新科隆區的警察局,日常主要任務就是在雙方衝突過後收尾。

如果人跑掉了,他們也不會繼續追查,雙方如果有人沒有跑掉,那他們會把各路人馬都抓走,然後默契的把衝鋒隊人員放掉。

可以說,在新科隆區警察局的幫助下,當地的衝鋒隊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平時,他們以維護社會秩序,打擊社會蛀蟲和破壞分子的名義,在新科隆區耀武揚威。

偶爾在得到確切情報後,也會破壞新科隆區的工人集會,或者抗議遊行等活動。

不過,今天晚上,衝鋒隊翻了車。

一千多名紅色前線同盟成員,在謝爾的帶領下,摸到了新科隆區衝鋒隊總部,並且發起了攻擊。

雙方一見面,新仇舊恨下,立馬就打紅了眼,在人數優勢下,很快上百名衝鋒隊成員就被打翻在地。

兩路人馬使用刀具,棍棒還有磚頭,傢俱,相互劈砍,投擲,廢棄廠房裡瞬間血流成河。

而新科隆區衝鋒隊的負責人,眼見己方可能戰敗,他惱羞成怒下,掏出手槍對着人羣射擊起來。

“砰……砰……砰……”

一般而言,紅色前線同盟和衝鋒隊的戰鬥都比較剋制,但是拔槍後,局勢徹底發生改變。

紅色前線同盟也是有人帶槍的,這個時候雙方都不再留手,加入了槍戰。

槍聲在夜幕中,響徹整個新科隆區,許多市民被槍聲驚醒,新科隆區的警察更是驚恐萬分,還以爲爆發了叛亂。

這幾年來,德國經歷的叛亂可不少,其中絕大部分是工黨組織的,加上經濟危機期間整個歐洲都處於風聲鶴唳之中,所以,新科隆區的警察有這種判斷也不足爲奇。

當然,也有可能是政變,畢竟軍隊政變這種情況在歐洲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不過,不管是那種情況,新科隆區的警察卻完全沒有出動的意思,新科隆區警察局的副局長赫伯特對下屬說道:“在槍聲停止前,我們的人不要輕舉妄動,如果真的發生了叛亂,那也不是我們能解決的。”

“這種規模的槍戰,軍隊出動才更保險,我們畢竟只是警察。”

於是,在這個唯一可能鎮壓衝突的警察局,裝鴕鳥的情況下,紅色前線同盟和衝鋒隊殺紅了眼,雙方的“戰爭”從廢棄工廠,蔓延到街區。

人數不佔優勢的衝鋒隊,一邊撤退逃竄,一邊召集其他地區的人手,組織反攻。

而紅色前線同盟本來有些顧慮,可遲遲不見警察出現,也更加大膽起來,也開始召集人手,對流竄的衝鋒隊展開追殺。

雙方最終衝突人員甚至超過五千人,整個新科隆區都亂成了一鍋粥。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點,柏林的第24步兵團,才姍姍來遲,結束這場鬧劇,數百名人員被捕,同時,還有幾十具屍體被清點出來。

這件事在柏林,乃至整個德國引發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工黨和民族黨相互指責對方濫殺無辜。

不過,不同於工黨的憤怒,民族黨領導人阿道夫,對於這次工黨的挑釁,還帶有一定程度上的欣喜。

他在民族黨緊急會議上說道:“現在,我們完全可以大張旗鼓的對這些工黨分子全面宣戰了。”

“現在我宣佈工黨是德國最大的恐怖集團,是德國民衆生命安全威脅和隱患,爲了制裁這個邪惡的組織,我們民族黨應該給予還擊,並且對柏林所有的工黨進行搜捕。”

“協助政府抓捕這些暴徒,將這些罪犯繩之以法,同時,聯絡和我們交好的政府人員,爲我們這次行動背書。”

“順便把我們的反對者一併清除掉,包括那些猶……”

雖然阿道夫尚未成爲帝國領導人,但是他的行事作風也越發肆無忌憚起來。

自從經濟危機爆發後,過往他的許多行動,都被德國政府默許,而阿道夫本來就是賭徒,就像前世他勒索英法一樣,德國政府的不作爲,反而進一步激發了他的野心。

甚至,在過去一年裡,衝鋒隊發展成爲德國全國性的準軍事組織,都沒有受到政府的阻攔,要知道衝鋒隊裡可是有不少退伍軍人,並且裝備有少量武器。

如果這是工黨組織,德國政府恐怕早就坐不住了,出動軍隊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他們卻對阿道夫的私人武裝發展,完全沒有任何刁難和制止。

隨着阿道夫命令的下達,德國民族黨和工黨徹底撕破臉皮,雙方在德國各地展開了激烈衝突,除此外,在民族黨的指示下,衝鋒隊對工黨大加污衊栽贓,不限於放火,搶掠,街鬥等等。

衝鋒隊成員僞裝成工黨組織人員,在德國進行各種犯罪活動,然後再由衝鋒隊配合警察,充當“英雄”,制止“工黨”的暴行。

而德國工黨也不得不和德國民族黨大打出手,雙方規模之大,甚至影響到了德國社會的正常運轉,且出現大規模流血事件。

這場波及整個德國的亂流,被後世稱爲“兩黨戰爭”,戰爭的結果則是阿道夫集團大肆清洗反對者和工黨,猶……

德國政府,警察和軍隊選擇了袖手旁觀,這更加助長了阿道夫的囂張氣焰,並且極大打擊了德國工黨組織,爲他日後掌握德國大權奠定了基礎。

(本章完)

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240章 大借款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822章 卡賓達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099章 鋼鐵第991章 抵達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8章 遊歷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200章 分裂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66章 《東桑條約》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395章 下藥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80章 夜談第379章 黃金葉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60章 記者會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11章 送行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4章 貿易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284章 連環計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259章 同意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44章 貿易第1333章 1919年第240章 大借款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72章 菸草種植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574章 服軟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67章 推銷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822章 卡賓達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60章 記者會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540章 鐵路橋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349章 犧牲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06章 “收破爛”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617章 行動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867章 推銷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250章 謠言第930章 漢薩省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03章 能源問題
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240章 大借款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822章 卡賓達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099章 鋼鐵第991章 抵達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8章 遊歷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200章 分裂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66章 《東桑條約》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395章 下藥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80章 夜談第379章 黃金葉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60章 記者會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11章 送行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4章 貿易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284章 連環計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259章 同意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44章 貿易第1333章 1919年第240章 大借款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72章 菸草種植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574章 服軟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67章 推銷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822章 卡賓達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60章 記者會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540章 鐵路橋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349章 犧牲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06章 “收破爛”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617章 行動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867章 推銷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250章 謠言第930章 漢薩省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03章 能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