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

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

當然,東非沿海地區屬於外向型經濟,並不能代表東非的全貌,尤其是內陸地區國情迥然不同,費爾南德斯以前只是看到東非表面的飛速發展和繁華,具體情況如何,還要體驗一段時間纔能有所深入瞭解。

……

馬普托市。

“目前我們已經恢復了馬普托周邊七十一處種植園的生產,原本馬普托周邊有大大小小種植園四五百處,在我們接手以後,對當地的種植園進行了全面整合,最終形成七十一個超大型種植園。”

“在種植園勞動的主力是葡萄牙人留下的黑奴,葡萄牙人在馬普托的黑奴就有四萬多人,戰爭時期他們又強徵了許多黑人,這些都可以在東部牲畜和機械到來之前,維持種植園的開發,不過到時候種植園就要變成大型農場了。”

熱帶種植園是典型的密集型勞動產業,就比如棉花收割,在19世紀想完成機械化是很難做到的。

世界三大棉花產地,美國,印度和遠東帝國無不是人口稠密的區域,像美國就是因爲棉花種植園人手短缺,所以引入大量黑奴,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種植園裡大量黑人,北方的資本家們肯定眼饞。

而東非對南莫桑比克的定位,顯然不是棉花等熱帶經濟作物種植,而是糧食種植業。

像莫桑比克南部這樣優質的黑土地加上面積廣闊的平原,不種糧食就太可惜了,這裡可以說比大湖區的土地還要肥沃,雨水溫度也剛好適中,處在南迴歸線附近,不偏不倚。

東非大部分國土都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尤其是北部,最遠也就抵達蘇丹南部地區,距離北迴線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南非地區,對於豐富東非的氣候環境有巨大作用,最南端奧蘭治河流域已經越過南迴歸線,抵達南緯三十度左右。

當然,東非大部分地區受地形影響,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同時因爲海拔高的原因,溫度偏低,在特徵上類似於於亞熱帶氣候。

不要小看莫桑比克南部這塊在地圖上看起來不大的平原,其面積卻達到了33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平原之一,而遠東帝國最大的東北平原也才35萬平方公里。

當然,相對於東非廣闊的國土,這點平原面積根本就不夠看,東非的平原基本集中在東部沿海,而且北部索馬里雖然是平原,但卻是熱帶沙漠氣候,蒙巴薩到基斯馬尤之間的平原也因爲降水稀少,以乾旱草原爲主。

而莫桑比克就不一樣,平均年降水量在750mm到1200mm之間浮動,而且河流衆多,河網密佈,上游多爲高原山地,在下游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在這種情況下,莫桑比克的土地自然十分肥沃。

“根據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消息,他們第一批農業拖拉機至少要等到今年年末才能抵達馬普托,因爲以前他們還沒有如此大規模批量生產過這麼多臺拖拉機,至於北方牧場的牲畜可能要等到八月份送達這裡,主要從蒙巴薩港調度,反倒是新漢堡港市可以臨時抽調一批幫助我們對莫桑比克南部進行開發。”

新漢堡港市屬於東非南方牧場範圍,南方牧場是東非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區域,僅次於北方牧場,而且未來有可能超過北方牧場,所以新漢堡港市有能力調撥一批牲畜對馬普托進行支援。

當然,受到戰爭影響,新漢堡港的畜牧業受到了極大破壞,在開戰前大量牲畜被轉移到了黑興根省。

不過黑興根省到新漢堡港市之間有鐵路連接,所以戰後恢復速度很快。

“等到新漢堡港市到馬普托鐵路開通後,能極大緩解我們的問題,新漢堡港市本來就是工業大市,基礎農具也能有效幫扶馬普托,只不過現在南邊疆省也在恢復,所以我們想從新漢堡港市獲得全面支持至少要等到年後。”

對於馬普托政府而言,現在是缺人,缺工具,缺動力……不過東非其他區域皆是如此。

但是莫桑比克地區尤爲嚴重,併入東非時間太晚,加上葡萄牙人感人的“效率”,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遠遠落後於東非其他區域。

就比如東非限制發展的黑興根省和南邊疆省,其農業也基本和兩地相當,至於工業就更無法比較了。

在葡萄牙統治下,莫桑比克完全零工業基礎,僅有幾家船舶修理廠以及因爲戰爭而臨時建造的三家兵工廠。

這三家兵工廠實際上就是大型槍械修理廠,根本不具備武器生產能力,而且隨着葡萄牙技術人員撤離,現在也陷入癱瘓狀態,機器倒是保存完好,這和安哥拉不一樣,安哥拉的葡萄牙軍隊最後從海上撤走,幾乎將羅安達和本格拉的生產生活設施破壞殆盡。

而馬普托在戰爭中後期就被東非封鎖,最後更是完全落入東非手中,所以馬普托在原葡萄牙的殖民地城市中保存較爲完好。

當然,依照標準,葡萄牙在南非的殖民地也就只有羅安達,本格拉和馬普托這三座勉強可以稱做城市。

“除了整合莫桑比克的農業以外,馬普托城內發展也應該恢復正軌,現在城裡很多地方都空着,酒店和旅館,船舶修理廠,手工作坊等等基本都停擺,這必須從其他城市尋求幫助,都要寫進政府彙報裡。”

在戰前,馬普托的商業還是比較繁華的,城內也有大量各國商人經營當地業務,將莫桑比克的資源輸出出去。

不過隨着戰爭打響,馬普托就陷入了停滯狀態,戰爭結束後,由於葡萄牙政府和大量平民退出,整個馬普托的管理體系更是直接崩潰。

如果僅僅是政府出問題,那很好解決,但是大量葡萄牙平民離開,直接導致了當地基層系統被摧毀,所以等到東非委派的馬普托政府抵達後,馬普托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

在之前,馬普托處於軍管狀態,如今馬普托也是軍人比平民多,當然,這是在不計算黑人的情況下。

當然,莫桑比克留下來的葡萄牙人並不算少,但是他們已經被東非政府臨時徵用,用來臨時管理黑人維持莫桑比克的生產活動。

也就是當地的種植園業,防止土地重新拋荒,至於馬普托的商業算是徹底完蛋了,短時間內各國商船都會避開這裡,而是在新漢堡港,亦或者英國納塔爾殖民地的德班港停靠。

同時,葡萄牙人帶走的還有他們傳統商業路線,就比如現在種植園收歸東非國有後,原葡萄牙種植園主的商業渠道也隨之切斷。

這些都需要未來馬普托市政府處理,不過依照馬普托的地理位置和條件,重新繁榮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第68章 阿拉斯加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8章 密謀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413章 拉攏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102章 備戰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449章 野心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343章 屯田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1章 海底電纜第615章 交流電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540章 鐵路橋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298章 香蕉園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11章 歸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82章 近衛師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38章 換血第624章 要人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523章 旱情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36章 間諜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389章 易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230章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85章 挖坑第820章 購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09章 提升第695章 納塔爾第364章 燃燒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353章 下一站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51章 坦噶港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296章 接見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69章 送別第1402章 契卡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10章 海岸線第207章 換牌第942章 宣戰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
第68章 阿拉斯加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8章 密謀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413章 拉攏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102章 備戰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449章 野心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343章 屯田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1章 海底電纜第615章 交流電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540章 鐵路橋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298章 香蕉園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11章 歸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82章 近衛師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38章 換血第624章 要人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523章 旱情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36章 間諜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389章 易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230章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85章 挖坑第820章 購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09章 提升第695章 納塔爾第364章 燃燒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353章 下一站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51章 坦噶港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296章 接見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69章 送別第1402章 契卡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10章 海岸線第207章 換牌第942章 宣戰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