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引入外資

九月,在中央政府從南方抽調了部分工程隊前往北方省,摩加迪沙新港終於開始動工後,北方省政府通過黑興根財團渠道正式邀請奧地利對農產品加工感興趣的商人前往摩加迪沙市參觀和考察。

“諸位,我們北方省擁有最靠近歐洲的大規模熱帶作物種植區域,這些年摩加迪沙一直是東非北方果蔬出口貿易的排頭兵,我想在這個優勢下,各位如果選擇在摩加迪沙市投資,那絕對可以獲得相當豐富的回報。”克拉尼斯在酒會上對着前來的奧地利商人們說道。

“市長先生,我看你們的港口好像才動工沒多長時間,你們能保證在我們投資前,摩加迪沙港正常運營麼?”

“這件事好說,再過兩個月後,等到農閒時間,我們會從周邊農村招募一批臨時工人,來加快工程進度,保證在年底,實現摩加迪沙新港的正常竣工。”

“但是在摩加迪沙建設工廠,要解決的問題可不少,就比如機器要發動,需要煤炭,維護機器運轉需要產業工人,還有交通,照明,供水等一系列問題。”

“克萊爾先生,你的問題我們先放一放,伱說的這些我們摩加迪沙市自然有所考慮,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們市政府通過的摩加迪沙市新城區計劃,爲了照顧摩加迪沙市新港遠景規劃,我們市打算在現有城區的規模上,學習達累斯薩拉姆市在城市南部,新建一座主城區,來安置引入產業。”克拉尼斯說道。

“你們這是打算新建一座城市,可這會不會和你們的港口建設發生衝突,現在港口完工都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所謂的新城區豈不是臨時起意的大餅,聽得到吃不不到。”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克萊爾先生,我們這個新城區計劃,絕對不會耽誤你們賺錢,你們可以把工廠建設起來,我們摩加迪沙市也優先把自來水,電廠,道路建設出來,當然,水電肯定是要收費的,如果你們誰感興趣也可以投資,至於人手問題,我們東非是移民大國,只要有中央政府支持,那很快就能填補摩加迪沙市在這方面的短板。”

雖然東非移民規模大不如前,但那只是相對於全國而言,東非政府手裡稍微漏一點就足夠摩加迪沙市吃的滿嘴流油了。

“那產業工人這個問題,摩加迪沙市如何解決,工人可不是農民從土地裡走出來就一蹴而就的?”

“這個問題就更好解決了。我們東非推行的是義務教育,摩加迪沙市就有大量學生,往年安排都是畢業後直接安排種地,如果你們能在這裡投資建廠,那剛好可以解決一批中等學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東非教育整體過剩,尤其是中學生,東非工業安排不了這麼多的學生,所以只能把這些學生打發回去繼續種地,這樣搞也不是沒有好處,農民也需要知識補充,這樣未來東非農民的見識和學識水平能更容易接受機械化,科學種植等新農業概念。

“那你們能提供多少學生?”奧地利人對於東非的義務教育是沒有具體概念的,畢竟東非並不是一個開放國家,外人對東非的瞭解並不多。

“去年摩加迪沙市的中學畢業生數量是三百多人,只有一百多進入工廠,剩下的我們都可以供給你們,而且這只是摩加迪沙市,整個北方省的中學生數量應該在四千多左右。”

“你們東非的中學生數量這麼多麼?”

“當然,不過也不是你們想的那樣,東非的學校和歐洲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的學生課時少,課程少,管理比較寬鬆,所以對應學歷的學識恐怕未必能符合標準,不過這有中學學歷,肯定比德意志地區的小學學歷要懂得更多。”克拉尼斯說道。這就和田忌賽馬是一個道理,東非學生和同級別的歐洲學歷學生相比,肯定平均水平有很大不足,但是如果我用中學生來和歐洲的小學生相比,那情況又反轉了。

而且東非誇張的中學普及率,使得東非中學生數量相當多,這個吸引力就很大了。

“如果是這樣,那還可以接受,不過我們能不能在當地學校考察一番?”

雖然克拉尼斯說的很動人,要知道中學學歷放在歐洲那也是人才,一般在工廠裡高低也能混到管理層,所以眼見爲實,耳聽爲虛,奧地利的商人們還是保持謹慎態度,他們並不相信東非有這個教育水平。

“當然沒有問題,我知道這對於你們來說可信度不高,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東非在推廣教育的力度上,可以說是全世界大國中是最高的,只不過就是教育水平過於參差不齊,這和東非的師資力量不足有關,但是隨着東非人才的不斷積累,這個問題未來會越來越小,直到和歐洲中學持平。”克拉尼斯說道。

東非的教育雖然整體水平低,但是優中擇優,像教師這種崗位,那肯定是成績優異的師範畢業生擔任,這樣一直不斷積累,終有一天東非會擺脫師資力量上的短板。

不過克拉尼斯也理解這些奧地利人,奧匈帝國那個情況,全國普及小學義務教育都有些力有不逮,更何況是大規模普及中學教育。

現在歐洲的中學,那可以說含金量相當高,除了常規課程以外,什麼繪畫,音樂,宗教,拉丁語等各種外語……涉獵廣泛,不像東非的課本只有德語,數學,政史地,理化生外加體育課。

所以東非中學和奧地利人認知中的中學,反差是極大的,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東西,當然,這也對歐洲的學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恩斯特絲毫不懷疑歐洲的中學生比前世21世紀的大學生含金量要高出許多,19世紀的歐洲大學生更是精英的代名詞。

在奧地利商人的半信半疑中,第二天摩加迪沙市專門組織他們前往摩加迪沙市唯一的一所中學,摩加迪沙市第一中學參觀。

在這裡,奧地利商人們終於搞清楚了東非中學的本質,那就是“丐版”中學,而且偏向性很強,尤其重視理科生培養。

這要放在歐洲絕對不能算“人才”,畢竟連藝術鑑賞能力都沒有,怎麼能算“中學生”。

不過這已經讓他們感到很滿意了,畢竟他們是來投資工廠,而不是需要藝術家,而且“丐版”中學也是中學,學習內容不是德意志的普通小學可以相比的,甚至有奧地利商人已經開始想着能不能從東非引入這種“廉價”的中學生到奧地利工作,雖然含金量不高,但是數量足夠多,解渴啊!

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302章 巴庫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6章 船隊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424章 奔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10章 海岸線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44章 輿論戰第446章 災情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84章 自己人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976章 開始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413章 拉攏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749章 南下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844章 魯道夫第194章 迎接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9章 接觸戰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66章 體驗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82章 抉擇第1165章 抵押物第369章 送別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224章 收網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821章 裁軍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2章 菸草種植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章 戰爭臨近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30章 水權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46章 許可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206章 “收破爛”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03章 萊茵宮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2章 麪粉廠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325章 卡塔爾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2章 提爾皮茨
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302章 巴庫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6章 船隊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424章 奔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10章 海岸線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44章 輿論戰第446章 災情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84章 自己人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976章 開始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413章 拉攏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749章 南下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844章 魯道夫第194章 迎接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9章 接觸戰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66章 體驗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82章 抉擇第1165章 抵押物第369章 送別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224章 收網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821章 裁軍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2章 菸草種植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章 戰爭臨近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30章 水權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46章 許可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206章 “收破爛”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03章 萊茵宮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2章 麪粉廠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325章 卡塔爾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2章 提爾皮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