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東非“工黨”

貝尼託的野心,整個歐洲都沒有太多人知曉,就算一直將意大利視爲心腹大患的奧匈帝國也不知道他的瘋狂想法。

但是貝尼託這位歷史名人卻引起了恩斯特的注意,畢竟此人前世可是軸心國陣營的原始股東之一,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的創始人。

貝尼託的成功,可是激勵了歐洲各國的衆多野心家,被貝尼託成功的過程深深震撼。

就像俄國工黨奪權後引發的連鎖反應一樣,在俄國變色後,世界上會連帶出現一堆工黨國家,而有了意大利這個極端民族主義國家出現,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而不管工黨還是這種極端民族主義政黨,他們實際上都是資本主義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隨着資本主義的日益穩定,過去和資產階級鬥爭的貴族階層已經徹底式微,而資產階級導致的社會固化,又使得他們已經徹底變成新的“貴族”,這就導致上升的階梯重新被堵死。

面對這種局面,工黨這種理想主義者選擇各種方式,妄圖打破其壟斷地位。

而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則是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使得他們成功晉升“新貴族”的一員,不過,這種強行加入的後果則是,他們本身並不爲資產階級羣體認可,但是資產階級羣體又害怕這種野心家利用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發動民衆暴動。

所以,貝尼託在意大利的情況就是,在意大利原統治階層眼裡屬於人嫌狗厭的存在,但是他們又沒有忤逆貝尼託的勇氣,因爲他們擔心貝尼託倒向或者學習工黨,將他們像垃圾一樣掃下去。

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道:“要格外關注如今歐洲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的發展,尤其是奧匈帝國,西班牙和德國,意大利的變化,算是在歐洲開了一個壞頭。”

嘴上是這麼說,但是恩斯特並不認爲德國會和前世一樣朝着“極端民族主義”方向發展,畢竟這種極端民族主義一般盛行於“二流列強國家”。

前世德國在一戰失敗後就是典型的二流列強,但這個時空裡,德國的處境可比前世好太多,如果還讓阿道夫這種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成功的話,那也算命裡該有此劫。

不過,正是因爲德國前世的前科,恩斯特還是將德國納入了“重點關注對象”。

而弗里德里希的關注點則在奧匈帝國,他對恩斯特問道:“父親,其他幾個國家還好說,奧匈帝國連主體民族都沒有,他們不大可能發展出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吧!”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的解釋是:“整體上肯定不可能,但是局部呢?奧匈帝國的解體的風險並不小,而他解體後的那些國家和地區,未來會朝着什麼方向發展,就不可預知了,甚至不排除工黨分子渾水摸魚的情況。”

說到這裡,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提醒道:“現在,歐洲內部發生的各種政治動盪,以及各種思想,必然會向外擴散,我們也要防範這些亂七八糟思潮對東非產生不可控的風險。”

“歐洲現在的局面,其實本身也說明了如今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模式,出現了嚴重問題,本身對於社會的負擔超過了貢獻。”

“尤其對於那些享受不到當今國際秩序紅利的後發國家而言,在找不到更加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各種極端情況,不管工黨還是極端民族主義政黨都是如此。”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頻繁的經濟危機和戰爭,本質上就是資本主義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

所以,在資本主義國家完成自我革新和建立新的穩定國際秩序以前,衝突和各種亂象只會越發頻繁。

而目前國際社會上最穩定的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東非和俄國,隨後是英國和法國,除了這五個國家可以穩坐釣魚臺以外,其他國家的問題和矛盾就比較突出了。

美國,東非和俄國經濟體量大,未來一段時間裡,發展也會進一步拉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必然成爲國際社會的主要受益者。

而英法兩國,則是老本深厚,在殖民秩序徹底瓦解崩塌前,依舊可以活的很滋潤,就算舊國際秩序徹底崩塌,兩國百年的積累也足以讓他們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東非也算現行國際秩序的主要受益者,憑藉龐大的經濟體量和相對強大的軍事能力,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完全優勢地位,所以只要東非不出太大問題,終有一天會成爲世界最重要的國家之一,雖然現在東非已經是了。

美國也不需要多說,至於俄國,在俄國政局相對穩定之後,只要不出現太大失誤,依託其龐大的經濟和人口規模,經濟大概率會迅猛發展。

而俄國發展經濟的方向也很明確,那就是瞄準工業,不斷提高本國工業化程度。

對於絕大部分國家而言,只要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是必然結果,真想實現經濟上的後退,那纔是千難萬難,當然,也不能否定這種局面的出現,畢竟就是有一些神人能做到這一點。

相比較經濟方面的問題,政治上的穩定纔是恩斯特更加看重的,畢竟相對於其他幾個國家,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層面一直都是東非的短板。

而東非本身的政治制度又不允許東非做出太大的變動,所以恩斯特只能對其他思想在東非的傳播加以限制。

爲此,恩斯特說道:“關於組建東非工黨的計劃,最近執行的如何了?”

面對這個話題,弗里德里希說道:“父親放心,我們已經挑選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來組建符合帝國利益的工黨組織。”

“他們的身世清白,且在東非沾親帶故,屬於既得利益羣體,所以不可能叛變,變成真正的工黨分子。”

“未來,他們會打着東非工黨的旗號,加入到現在國會活動中來,就和現在的英國工黨一樣,甚至比英國工黨更加可靠。”

這就是恩斯特版的“狸貓換太子”,既然已經知道工黨是打擊不完的,還不如扶持一個有利於東非政府的工黨組織,從而來削減真正工黨組織對東非的滲透。

對於弗里德里希彙報的情況,恩斯特十分滿意的說道:“對於工黨組織,以我的個人看法,至少在本世紀,我們直接和他們對上是不討好的。”

“就從現在歐洲各個國家工黨的發展情況就足以看出來,採用極端的高壓方式,未必能夠對壓制工黨的發展起到太好的效果,反而是那些類工黨型的政黨,能夠減少工黨的羣衆基礎。”

“就比如貝尼託的黑衫黨,他的政黨就很有欺騙性,而且能夠明目張膽的衝擊和鎮壓意大利工黨。”

“英國工黨也是如此,他們難成氣候,但是又能讓英國民衆相信他們被工黨統治,我們東非工黨未來的主要學習目標也是英國工黨。”

……

1924年7月11日。

東非工黨第一次會議在萊茵市隆重召開,不過,一進去會場就會發現這個所謂東非工黨的異常點。

與會人員一共一百多人,但是大部分面積都六十歲甚至往上。

而要知道,世界其他各國工黨成員一般都比較年輕,在俄國這個明確的工黨政權國家,很多年輕人甚至能夠身居高位。

與之對比,這個所謂東非工黨,大部分成員的年齡實在太老了,比較年輕的也在四十多歲左右。

所以就東非工黨成員們的年齡來說,顯然他們絕大部分人都已經過了“幹事業”的年紀。

“嗨,歌爾羅喬夫,你這個老傢伙竟然也是我們的一員,真是讓我想象不到!”看到自己鄰居的凱倫特熱情招呼道。

面對凱倫特的調侃,歌爾羅喬夫沒好氣的說道:“什麼叫做我竟然也是其中的一員,難道因爲我的年齡和身份,就不能是一個純粹的工黨人?你這是歧視,畢竟工黨人不看資歷,不分前後。”

凱倫特家住在萊茵市的富人區,他的鄰居歌爾羅喬夫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以前兩人都在東非政府體制內工作。

凱倫特自然十分清楚歌爾羅喬夫的底細,所以他對歌爾羅喬夫說道:“別這麼無聊麼!這個所謂的工黨組織,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歌爾羅喬夫頂着地中海的腦袋,面色嚴肅的對凱倫特說道:“你這個老傢伙,要知道我們現在的身份,不要說什麼輕佻的話,按照我們黨的規矩,應該稱我爲歌爾羅喬夫同志。”

“對對對,我們現在可是同志了,自然也要講究工黨的規矩,不能按照過去的那一套來,不過我也沒想到,歌爾羅喬夫,我們退休後還能繼續一起工作。”凱倫特一臉激動的說道。

歌爾羅喬夫:“咳咳,六十歲正是奮鬥的年紀,而且靠着加入工黨,日後能夠繼續參與國家政治事務,在我看來也不錯。”

接着歌爾羅喬夫對凱倫特說道:“還有,你這個混蛋,能不能正經一點,我可不想因爲你,之後被國家情報部門的人找過去談話。”

雖然是冒牌工黨用來糊弄國民的樣子貨,那也是東非官方認證的組織,且接受東非政府的領導,自然不能輕易露餡。

在這些“工黨分子”加入黨派前,他們就接受了國防安全局的緊急培訓,對於工黨的一些思想和口號有所瞭解。

當然,對於他們這種幾十年的老油條來說,思維早就成了定勢,根本就不會被工黨思想洗腦,和他們談理想,還不如直接討論退休金的多寡。

而這也是萊茵皇室和國防安全局想要看到的結果,要不然他們怎麼可能費盡心思,找來這麼多老胳膊老腿的傢伙,組成所謂的東非工黨。

而上級給他們的任務就是,每天開開會,然後發表一些沒有太大實際意義的言論,來獲得東非民衆的支持。

總而言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得到了東非政府的授權和監視,這個所謂東非工黨,反而和東非政府一樣,充滿了官僚主義作風。

而這也是大家想看到的,即便真有愣頭青被騙入這個組織,經過幾年的薰陶,要麼被同化,要麼對工黨反感。

這雖然會對工黨污名化,但也並非無的放矢,畢竟前世的俄國工黨就是按照這條路徑發展的,蘇聯末期,政府高層的年齡甚至比如今東非工黨高層的年齡還要大,思想還要僵化。

很快,第一次東非工黨全國會議正式開始,內容完全沒有任何營養。

而被恩斯特“任命”的第一屆東非工黨領袖,也總結了東非工黨的一些“鬥爭”規範。

即東非工黨的主旨在於通過和平的議會鬥爭方式,從而推動國家的進步發展,成爲帝國民衆的發聲桶,“深刻”解析社會問題,反對俄國工黨式的暴力手段,從而引發的國家動盪。

同時,建立東非工黨自己的新聞媒體,不過也要按時向東非政府的輿論管理部門審覈報備。

當然,更重要的是接下來全部成員要進行各種“培訓”,從而引導組織的正規化。

說到底東非工黨只是冒牌貨,所以漏洞還有很多,所以接下來要在國防安全局的幫助下,糾正他們的一些習慣,從而讓他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像一個“正派”的工黨分子。

於是,東非工黨這個所謂的工黨組織,正式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東非的歷史舞臺上,而它的出現,毫無疑問對於工黨在東非的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不過,日後的東非工黨也確實發展成爲東非重要的政治派別,就像英國工黨那樣,成爲東非議會黨爭的重要一部分。

而東非工黨毫無疑問,和所謂的“工黨”在本質上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萊茵皇室和東非政府用來噁心東非民衆的政治組織,從而給讓他們難以對真正的“工黨”產生盲目信任。

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22章 卡賓達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361章 k001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594章 矛盾還在審覈……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145章 機遇第596章 壓迫感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008章 分析第36章 濱海區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32章 押解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54章 發“貨”第847章 畜牧業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52章 夏威夷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735章 廓爾喀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03章 威脅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673章 象牙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460章 衝突第1223章 “療養”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99章 建交熱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498章 移民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680章 緩衝區第822章 卡賓達第830章 蓄水池第347章 開飯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25章 造船業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01章 恭賀第128章 打探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287章 西逃第930章 漢薩省第1117章 輿論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30章 漢薩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30章 蓄水池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73章 籌備第27章 地圖第307章 德國誕生
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22章 卡賓達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361章 k001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594章 矛盾還在審覈……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145章 機遇第596章 壓迫感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008章 分析第36章 濱海區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32章 押解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54章 發“貨”第847章 畜牧業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52章 夏威夷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735章 廓爾喀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03章 威脅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673章 象牙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460章 衝突第1223章 “療養”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99章 建交熱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498章 移民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680章 緩衝區第822章 卡賓達第830章 蓄水池第347章 開飯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25章 造船業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01章 恭賀第128章 打探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287章 西逃第930章 漢薩省第1117章 輿論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30章 漢薩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30章 蓄水池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73章 籌備第27章 地圖第307章 德國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