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蓄水池

第830章 蓄水池

“目前錫格馬林根人口是七十萬左右,而白人移民僅有不到五萬,華人超過六十多萬。”

“你們東非在前面吃幹抹淨,我們錫格馬林根根本就招不到多少德意志人,甚至連羅馬尼亞人到乍得發展的勢頭也不強。”

怪不得卡爾親王激動,雖然有點抱怨,但恩斯特比較能理解卡爾親王的心情,主要還是財帛動人心,因爲如今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已經開始“盈利”了。

錫格馬林根對乍得地區的投資達到數年之久,如今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已經頗具規模。

當然,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自然無法同東非相比,但是放在全世界殖民地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光是面積就達到近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相較於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的非洲殖民地大的不是一點半點,也就只有東非,法國,英國能在非洲壓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一頭。

背靠大樹好乘涼,有東非這個非洲第一強國的支持,錫格馬林根只用了極少的投入就斬獲了許多國家無法想象的利益。

其中最大的投入就是東非北方鐵路西段,但是北方鐵路的大頭主要還是東非承擔,所以錫格馬林根算是借了東非的光。

在北方鐵路貫通後,錫格馬林根王室人口數量暴增,大量移民通過東非北方鐵路,最後進入乍得地區。

當然,正如卡爾親王所說,錫格馬林根的主要問題是很難吸收到德意志人口,只能吃東非的殘羹剩飯,目前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政府甚至有很多東非人擔任官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爲錫格馬林根移民以遠東帝國移民爲主,所以在治理華人這方面的經驗,自然要由東非政府手把手交給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

恩斯特說道:“卡爾叔叔,如今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發展確實比較出乎意料,如果不是柏林會議提前劃分了西非地區的殖民地格局,說不定錫格馬林根也能複製我們黑興根王室在東部和南部非洲的輝煌,但是你們進入非洲的時間比較太晚了,如果早上十幾年,我相信肯定比現在東非要強。”

恩斯特說這些話,自然有所依據,當年錫格馬林根王室可比黑興根王室實力要強太多,本身錫格馬林根就比黑興根大的多,經濟發達,後來錫格馬林根更是在拿破崙三世的幫助下奪得了羅馬尼亞的統治權,更是差點成爲西班牙的新主人。

所以,錫格馬林根早十幾年到非洲發展殖民地,未必會比東非差,當然,理論只是理論,恩斯特最大的財富實際上是來自前世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沒有這些作爲基礎,東非不可能發展這麼快,就單一個瘧疾傳播方式,恩斯特不說,就會造成大麻煩。

卡爾親王說道:“唉,看起來很不錯,但是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交通是硬傷,乍得位於非洲內陸,距離出海口太遠,而且很多國土實際上是沙漠,如果不是面積足夠大,加上乍得湖提供充足水源,或許乍得連比利時或者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都比不上。”

乍得從環境上來說,恩斯特是看不上的,但是這要看和誰相比,意大利紅海殖民地西南地區自然條件確實不錯,但其他區域更多的也是以沙漠爲主,至於比屬剛果也是以綠色荒漠,熱帶雨林氣候爲主。

當然,這兩個地方僅僅從擁有港口這一點上就碾壓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當然,在目前有北方鐵路支持下,雙方在交通上的差距並不明顯,就比如比利時的黑角港,雖然自然條件不錯,但是開發程度極低。

這方面意大利好一些,因爲意大利是人口外溢國家,有了人口也就有一定的經濟支撐,所以目前意大利紅海殖民地實際開發的不錯,尤其是在和阿比西尼亞帝國停戰的這幾年,得到了飛速發展。

意大利王國對紅海殖民地的建設投入遠超前世,是真當做本土建設,未來如果紅海殖民地獨立後,放在非洲應該也算一個規模不錯的國家。

目前紅海殖民地的意大利人估計在七八十萬之間,和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持平,極大緩解了意大利王國的社會矛盾。

恩斯特:“現在錫格馬林根最應該做的就是積極和德國的喀麥隆殖民地取得聯絡,不過喀麥隆殖民地也僅在沿海區域,二者之間想要互通,估計難度非常高。”

喀麥隆殖民地是錫格馬林根能最快獲得出海口的通道,而且最大的優勢在於喀麥隆是德國殖民地,如今黑興根,錫格馬林根,普魯士三家王(皇)室,其實都算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不錯成績。

黑興根王室建立了東非王國,獨霸南部非洲,並且在南非戰爭以後坐穩了列強位置,錫格馬林根手握羅馬尼亞和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國土面積也超過百萬平方公里,統治人口也達到百萬級別。

這個時候的霍亨索倫家族可謂空前強大,而在文化上,大家也都是德意志人,當然,錫格馬林根稍微特殊,羅馬尼亞有自己的歷史和民族文化特徵,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主體人口也以華人居多。

但是這兩個地區,羅馬尼亞人對德意志的印象是不錯的,而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則完全以德意志文化爲主流。

只不過錫格馬林根德意志人口實在太少,以至於卡爾親王不得不到斯維特宮和恩斯特訴苦。

當然,對於這一點恩斯特本身並不在意,因爲他對錫格馬林根王世領地的定位就是人口緩衝地帶,至於是白人還是華人都無所謂,只要不是黑人和綠色人口都可以接受。

前世歐洲難民危機以及美國種族主義問題給恩斯特留下的印象過於深刻,所以爲了東非未來發展,不如主動出擊,在東非周邊主動建立人口蓄水池。

這也是恩斯特可以容忍甚至支持意大利,比利時在東非北部殖民地重要原因,如果沒有國家在東非北部殖民,恩斯特自己都要把周邊打下來,然後搞一波分封制,建立一起非黑和綠的國家,用來阻斷北非,西非和東非的直接聯繫。

而且,讓意大利和比利時這麼做,也能提高效率最大化,兩個國家雖然不大,但是人口可都不算少。

東非本國內就有大量未開發地區,根本無力再向西非和北非擴張,而且向兩地擴張領土也容易引發國際社會的敵視。

就拿沙俄來說,東部一大片凍土和極寒區域,在19世紀根本就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如果去掉這部分,歐洲核心區域也就幾百萬平方公里,而且沙俄歐洲部分的土地條件也不是太好,烏克蘭和波蘭等區域還有獨立風險。

如果真比較有效國土,美國和東非絕對比沙俄要遭恨,這一點從東非的開發和人口遷徙就能看出來,可以說除了西南非洲,東非其他區域都有農業開發條件,就算剛果盆地,也有大部分區域適合農業種植,只不過東非優良土地太多,不需要對條件較差的地方進行開發罷了。

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92章 條件第736章 第九旅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166章 體驗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156章 軟刀子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184章 通吃第1420章 客戶第616章 行蹤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8章 遊歷第976章 開始第852章 夏威夷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394章 硬氣第39章 利薩海戰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766章 集結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004章 鐵路併網請假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396章 推測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03章 撤資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315章 交接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58章 方針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23章 旱情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84章 談判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6章 濱海區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章 接觸戰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68章 阿拉斯加第926章 機耕路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413章 拉攏第811章 送行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18章 朱壩鎮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447章 趣談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79章 總部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0章 入侵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766章 集結第396章 推測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
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92章 條件第736章 第九旅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166章 體驗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156章 軟刀子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184章 通吃第1420章 客戶第616章 行蹤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8章 遊歷第976章 開始第852章 夏威夷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394章 硬氣第39章 利薩海戰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766章 集結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004章 鐵路併網請假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396章 推測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03章 撤資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315章 交接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58章 方針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23章 旱情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84章 談判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6章 濱海區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章 接觸戰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68章 阿拉斯加第926章 機耕路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413章 拉攏第811章 送行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18章 朱壩鎮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447章 趣談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79章 總部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0章 入侵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766章 集結第396章 推測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