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查科戰爭

亞松森—利馬鐵路,最大的障礙其實不是美國,而是秘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三國之間的關係。

這裡就不得不重點提到玻利維亞這個國家,可以說玻利維亞和周邊國家的關係,那就是能得罪的都得罪過。

原本玻利維亞版圖有兩百萬平方公里左右,但是除了巴拉圭以外,包括巴西,秘魯,阿根廷,智利四個國家都從玻利維亞搶了不少領土,而如今,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實際上也存在領土糾紛問題。

因此,雷耶斯對史密斯說:“如果真想破壞政府修建亞松森—利馬鐵路,那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挑撥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之間的關係,只要戰爭打起來,鐵路自然也就建不起來。”

“不過,挑撥戰爭這件事,我肯定不可能做,不過我相信你們應該能夠有辦法。”

雷耶斯再怎麼說也是玻利維亞人,他的家族和玻利維亞綁定在一起,所以他不願意當出頭鳥,但也算幫助史密斯這個合作者出謀劃策了。

史密斯也知道雷耶斯的難處,而且他也不願意捨棄雷耶斯這個多年的合作伙伴,既然雷耶斯不能動,史密斯也只能自己想想辦法。

“挑動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關係麼!”史密斯沉吟了一下。

想要挑撥兩國的關係,無非就是讓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產生利益上的重大沖突。

而史密斯很容易的就聯想到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關於查科地區的領土爭議。

查科地區也稱爲格蘭查科地區,總面積六十多萬平方公里,而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則對查科地區的北部,也就是北查科地區歸屬存在爭議。

這實際上就是一筆爛賬,因爲真要說的話,北查科地區根本就不屬於玻利維亞或者巴拉圭一方,按照西方殖民者的邏輯是“無主之地”。

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自然沒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事,當時,巴拉圭,玻利維亞等等大部分拉美國家都是西班牙領土。

而西班牙統治結束後,就出現了亂子,雖然各個殖民地地區紛紛獨立,可他們獨立時領土劃分問題並不明晰,因爲獨立前這些殖民地人口並不多,能控制的地區也比較少。

就比如智利,最開始實控地區僅有聖地亞哥河谷,阿根廷白人集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周邊……

畢竟,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本身就是以主要據點爲核心的。

而拉美地區獨立以後,這些新成立的國家,他們實際控制的區域,本身就不大,後來才隨着人口向外圍擴張。

所以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領土問題,實際上就是兩國同時向北查科地區擴張後相遇的結果,而在此前北查科地區,根本沒有實際統治者,如果硬要算的話,也就只有當地的印第安人部落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史密斯關注的,現在他的想法就是藉助北查科地區,從而激化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矛盾,這樣一來,亞松森—利馬鐵路自然也就無法修通。

突然,史密斯靈光一現,他記得如今公司好像在北查科地區有一個石油勘探項目,記得專家說,北查科地區可能存在石油,那他是不是可以拿這一點做文章?

史密斯本人就是美孚石油公司的人,不過他負責整個玻利維亞的業務,而查科地區石油勘探僅僅是他們在玻利維亞工作的一部分。

而且,他們也沒有確認當地百分百就存在石油,但是現在這都不重要了,北查科地區必須有石油,有豐富的石油,而且能夠引起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國打起來的石油資源。

史密斯對雷耶斯說道:“我剛剛突然想起了一點,那就是我們公司在北查科地區的資源勘探工作,這或許可以作爲挑撥玻利維亞和巴拉圭衝突的一個引子。”

“哦!”這引起了雷耶斯的好奇,因爲北查科地區實際上就是一塊爛地,人煙稀少,也幾乎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物產,說實話,爲了這塊地完全不值得兩個國家大打出手。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這幾年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雖然對北查科地區存在爭議,但雙方都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僅有一些小摩擦。

所以,雷耶斯自然好奇史密斯如何能利用北查科地區挑撥兩國關係,激化矛盾,甚至是挑起兩國的戰爭。

而史密斯也解釋了自己的想法,他對雷耶斯是說道:“實際上,就在今年的年初,我們公司在查科地區發現了大量的石油,這一點已經經過了專家的確認,你認爲我們是否能以此爲出發點,從而激化你們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矛盾。”

雖然說的信誓旦旦,但史密斯很清楚,這只是他忽悠雷耶斯的說辭,目前美孚石油公司對北查科地區是否有石油,僅僅是推測,可信度僅有五成,也就是或許有,或許沒有,這幾乎和玄學一樣。

可能也就只有大洋彼岸的萊茵帝國皇帝恩斯特清楚的知道,北查科地區確實有石油資源,不過儲量並不算特別豐富。

前世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最後爲了這裡的石油資源,大動干戈,單單傷亡就超過二十萬,而兩個國家本來人口就不多,經濟還差,可以說損失慘重。

眼見史密斯如此胸有成竹,雷耶斯相信了他的鬼話。

一方面,他本能的認爲史密斯不會騙他,畢竟兩人是利益聯盟,另一方面,他確實知道美孚公司在北查科地區有資源勘探活動。

所以,他認爲史密斯的說法完全合理,而既然北查科地區發現了“石油”,那問題就好解決了。

他興奮的說道:“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操作空間就大了許多,畢竟石油這種資源,哪個國家也不會嫌多!”

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進,汽車產業和內燃機爆發,世界各國,尤其是那些工業國,對石油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但石油資源從來都是一種比較緊缺,且分佈並不均勻的資源,而今世界上大部分產油地都被東非控制,其次是美國和蘇聯,英國,除了這四個國家以外,沒有那個列強不缺石油的。

當然,對於列強而言,他們更重視本國的能源安全問題,所以,最好能夠找到不受上述四個國家控制的石油資源,這一點尤爲重要。

而石油資源的緊張,以及廣泛用途和巨大需求,還有優秀前景,也讓石油成爲了一種收益堅挺穩定的能源性資源。也就是說,如果能發現具有開採價值的石油,根本就不缺市場和銷量,進而獲取源源不斷的財富。

而玻利維亞這個能爲了“硝石”和智利打一仗的國家,自然也能爲石油資源和其他國家發生衝突。

更重要的地方在於,上個世紀玻利維亞雖然經常被其他國家毆打,但是玻利維亞並不害怕巴拉圭這個比自己強不到哪裡去的小國。

巴拉圭對於玻利維亞確實是小國,人口方面玻利維亞大約兩百五十萬,而巴拉圭不到一百五十萬,國土面積上,玻利維亞一百多萬平方公里,而巴拉圭僅有二十二萬平方公里。

玻利維亞人口比巴拉圭多了近一百萬,土地面積更是巴拉圭的數倍,雷耶斯都想不到玻利維亞怎麼輸!

史密斯開出一張空頭支票說:“現在,只需要雷耶斯老兄,你親自出馬,我相信一定能讓這件事成功,這對於你我和玻利維亞都是好事,到時候,我們開發石油資源,必然有你的一份,玻利維亞也能確認對北查科地區的主權。”

雷耶斯作爲玻利維亞的資源部長,史密斯相信,只要雷耶斯幫助他們背書,那玻利維亞政府肯定會相信北查科地區存在“石油”這一說法。

而雷耶斯也是這樣想的,至於亞松森—利馬鐵路這件利國利民的事,只要擊敗了巴拉圭照樣可以建設,畢竟戰敗國沒有選擇權,他不認爲玻利維亞打不過“弱小”的巴拉圭。

是的,即便雷耶斯他和史密斯關係密切,但是他不認爲亞松森—利馬鐵路會因此夭折,對於這條鐵路,玻利維亞是必然要修建的。

戰爭只是拖延這條鐵路的開工時間而已,等戰爭一結束,亞松森—利馬鐵路還是要建設。

而且,只要玻利維亞勝利,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北查科地區的土地,以及土地下的“石油”資源,同時,也能在亞松森—利馬鐵路建設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打通玻利維亞的大西洋出海通道,這完全是一舉多得。

他對史密斯說道:“我現在就和政府交涉,爭取拿下北查科地區的主權,希望史密斯老弟,到時候也能多出一份力量。”

史密斯背後的美孚石油公司可是大公司,在美國本土都有極大影響力。

對於雷耶斯的小心思,史密斯保證道:“雷耶斯老兄放心,我們美國的利益和玻利維亞是一致的,必然會站在玻利維亞的這一邊。”

畢竟,巴拉圭可是東非在拉美最忠心的小弟,所以,美國必然不可能支持巴拉圭這個親東非國家。

……

很快,雷耶斯就在政府會議上彙報了北查科地區的情況。

“總統閣下,北查科地區面積高達二十六萬平方公里,而且現在已經確定了當地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所以,我認爲玻利維亞不能再繼續等待下去。”

“我們應該趁着現在巴拉圭沒有發現,快速出兵佔領整個北查科地區,從而獨佔當地的土地還有石油。”

“假設未來,巴拉圭也獲得了消息,我們再想輕易拿下北查科地區就困難了!”

埃爾南多總統等玻利維亞高官,聽完了雷耶斯的分析,也陷入了沉思。

而許多官員都表示了雷耶斯的支持,畢竟現在北查科地區在他們眼裡已經成了一塊“金山”。

但是,總統埃爾南多卻有些猶豫,他說道:“但是,我們最近還試圖和巴拉圭政府接觸,在亞松森—利馬鐵路上進行合作,如果這個時候發生衝突,會不會……”

雷耶斯打斷道:“總統閣下,這個時候,不應該猶豫,我們應該做好戰爭準備,等到戰爭結束後,再建設亞松森—利馬鐵路也不遲。”

“畢竟巴拉圭十分弱小,我們的軍隊擊潰他們,不僅可以拿下整個北查科地區,同時也能強迫他們共享通行權,把這一點,加到戰後條款上,甚至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控制未來巴拉圭境內的亞松森—利馬鐵路段。”

一個國家掌握另一個國家的鐵路,在20世紀初,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就比如遠東帝國許多鐵路,就被其他國家控制,甚至在鐵路沿線駐兵。

所以,玻利維亞也可以像對待殖民地一樣對待巴拉圭,當然,前提是接下來的戰爭能夠勝利。

而雷耶斯的想法,終於說服了政府的絕大多數人,他們和雷耶斯一樣,並不認爲巴拉圭這個小國,能夠戰勝玻利維亞,除非巴拉圭能夠拉攏到強大的盟友。

但是,巴拉圭和鄰國關係同樣不好,他們能指望的只有東非,可玻利維亞同樣能夠藉助美國的力量,所以玻利維亞政府認爲優勢在他們這一邊。

政府大部分人都支持戰爭,埃爾南多也別無他法,只能同意。

而在玻利維亞政府開始動員起來的時候,史密斯也開始發動力量,向公司彙報情況,同時聯繫拉巴斯的美國大使。

很快,在他和美國駐玻利維亞大使的牽針引線下,美國政府和玻利維亞就達成了一些軍事訂單合同,同時,玻利維亞也僱傭了德國軍官,加緊對軍隊訓練。

同時,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孚公司刻意將查科地區存在“石油”的消息放出去,尤其是巴拉圭。

畢竟美國政府的目的是阻止亞松森—利馬鐵路建設,所以他們不希望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戰爭出現一邊倒的情況,最好兩國能夠長期僵持下去,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樣一來,亞松森—利馬鐵路短時間就成了泡影。

1928年末,在經歷了四五個月籌備後,玻利維亞軍隊將近六千多人,悍然進入北查科地區的巴拉圭控制區,並且俘虜了巴拉圭的邊境據點。

這毫無疑問激怒了巴拉圭政府,查科戰爭正式提前上線,並且巴拉圭政府緊急向東非發出求救信號,從而獲取武器和物資上的支持。

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65章 高原省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23章 誘拐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861章 分贓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454章 軍演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50章 教育第903章 萊茵宮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57章 “0”號文件第704章 底氣第1185章 速成第574章 服軟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404章 警告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222章 會面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65章 新世界第206章 “收破爛”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46章 船隊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61章 威脅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600章 嘗試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422章 蘇聯第1389章 定居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731章 損失慘重請假第394章 硬氣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564章 貴人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36章 軍售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695章 納塔爾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04章 卡賓達第560章 記者會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63章 推力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
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65章 高原省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23章 誘拐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861章 分贓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454章 軍演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50章 教育第903章 萊茵宮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57章 “0”號文件第704章 底氣第1185章 速成第574章 服軟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404章 警告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222章 會面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65章 新世界第206章 “收破爛”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46章 船隊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61章 威脅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600章 嘗試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422章 蘇聯第1389章 定居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731章 損失慘重請假第394章 硬氣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564章 貴人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36章 軍售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695章 納塔爾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04章 卡賓達第560章 記者會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63章 推力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