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兵變

話不投機半句多,眼看沒有辦法拉着自己的這位同鄉上船,羅亞夫斯基只能選擇放棄。

他最後說道:“既然如此,你好自爲之吧!看在同鄉的份上,我提醒你一句,如果最近發生了什麼變故,你還是找個安全的角落不要摻和進來。”

卡爾齊切夫淡淡的說道:“謝謝。”

既然如此,羅亞夫斯基只能從箱子上上站起來,然後向着其他方向走去,只留給卡爾齊切夫一個冷澀的背影。

……

夜晚。

一處戰壕裡,羅亞夫斯基和一個面生的男人密謀着。

“怎麼樣,羅亞夫斯基,今天你拉攏到幾個和我們一樣志同道合的人?”

羅亞夫斯基搖着頭說道:“伊利亞先生,進展很不順利,站在我們這邊的確實有不少,不過他們並不願意參與我們的行動。”

伊利亞問道:“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大多數人是沒有勇氣對不公的命運進行抗爭的,所以你也不需要自責。”

“唉!”羅亞夫斯基嘆了口氣說道:“確實如你所說,很多人不是不對如今的現狀感覺不滿,但是他們大多數都選擇了得過且過。”

“就比如我的同鄉,他心裡也十分清楚帝國軍隊的腐朽,但是他選擇了自我妥協。”

伊利亞安慰道:“這種情況在所難免,道不同不相爲謀,既然如此,就只能我們自己奮鬥了,我們的要求其實不高,那就是退出戰爭,尤其是一場看不到勝利的戰爭。”

其實勝利與否對俄國士兵而言並不重要,畢竟很多灰色牲口被徵召的時候,也是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參加軍隊的,亦或者說他們沒有多餘的想法,只是因爲俄國政府的徵召,所以不得不加入軍隊。

但是當戰爭的殘酷擺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就算在沒有思想的農奴也會產生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戰爭是會死人的。

如果俄國政府能夠在心理上給予他們宣泄口或許還好,但是作爲列強中最腐朽的軍隊,俄國底層士兵很難和軍官以及官員們共情。

自然也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俄國軍官存在,但是比例顯然比交戰國要差許多倍。

而且俄軍的問題比同盟國多得多,尤其是後勤問題上,這幾乎是俄國人從來都無法解決的頑疾。

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哪怕解決一半,俄國士兵的怨氣估計也不會積累到如此程度。

伊利亞對羅亞夫斯基說道:“明天下午六點,我們會發起行動,三連我們的人就由你負責了,到時候只要相應大部隊的就可以了,信號是三聲槍響,等到信號發出後,你就帶着伱的人向文尼察市的總指揮部出發。”

“到時候,我們會派出人和馬卡耶夫將軍交涉。”

羅亞夫斯基點點頭說道:“確定了是明天下午六點!”

伊利亞:“沒錯,不過如果沒有聽到三聲槍響的話,你們就不要輕舉妄動。”

再確認行動時間和地點後,羅亞夫斯基返回到營地,開始將“自己人”都叫過來,通過這十幾天的努力,他策動了三十多人,如今他將行動計劃告知他們。

第二天。

文尼察市今天的空氣格外清新,市區裡完全看不到戰爭將近的跡象,西裝革履的精英和繁忙的市民,和城外的灰色牲口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然,文尼察市內部同樣可以看見不少俄國士兵在巡邏,維持整座城市的秩序。

一位文尼察市的市民說道:“也不知道如今奧匈帝國的軍隊到了哪裡,我們是不是該到鄉下避難。”

另一名市民說道:“放心吧!我們文尼察市還是很安全的,有南布格河作爲天然屏障,還有幾十萬大軍沿河防守,文尼察市固若金湯。”

“我倒希望如此,可是6月份前線發生潰敗也是事實,奧匈帝國可不是什麼弱小的角色,如果真打到文尼察,還是並不保險。”

“到時候再說吧!我們可沒有資本跑到外地或者鄉下去,能跑的人早就跑完了。”

“而且逃到鄉下也不保險,誰知道會不會被拉壯丁,至少市區裡還有秩序可言,這個時候出城並不是明智之舉。”

“現在到處是軍隊,他們可不好說話,不過如果早知道前線會潰敗,上個月就應該提前跑路的。”

並不是文尼察市市民不想跑路,而是消息落後導致很多人來不及出城避難,當然,這個時候避難主要是往後方城市跑。

畢竟對於戰爭這種情況,大多數情況下,宣傳機關只會報喜不報憂,上個月的報紙還說俄軍在奧匈帝國境內取得大捷。

結果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大捷就變成了奧匈帝國的大捷了!奧匈帝國軍隊甚至從邊境推進到了摩爾多瓦和烏克蘭境內。

當然,保加利亞無法避免的被俄國人忽視了,畢竟保加利亞在俄國人看來只能算添頭,而事實上目前俄國戰場上有將近二十萬保加利亞軍隊協助德奧兩國。

而且在德奧兩國的保障下,保加利亞的遠征部隊物資全部由兩國承擔,這使得保加利亞軍隊的戰鬥力不可小覷。

而這也是保加利亞能拿出來的最大支援力度了,畢竟保加利亞還要駐軍塞爾維亞,同時還要承擔看守羅馬尼亞和希臘兩國的重任,防止這兩個“暫時中立國”背刺同盟國。

時間很快來到下午六點。

文尼察市的大多數市民正在家中享受着晚餐。

突然遠處出來了槍聲“砰砰砰………”

不多不少剛好三聲,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畢竟自從文尼察成爲前線以後,槍炮也變得尋常起來,畢竟在文尼察的俄軍不可能什麼也不幹,等待奧匈軍隊到來,他們也要訓練,或者處決逃兵。

但是這次的槍響明顯不同,二十分鐘過後,文尼察市民才發現不對勁,因爲文尼察市區裡突然變得亂糟糟起來,甚至發生了交火。

一些市民透過窗戶縫看去,只見一羣烏泱泱的俄軍士兵,走在大街上,他們的衣着顯然不如城內的俄軍整潔,很多身上帶着傷纏着紗布。

並且領路的俄軍士兵高舉着一面紅色的旗幟,向着前進着。

這夥俄軍士兵少說也有上千人,將整個街道擠得水泄不通,而街道上另一方,同樣是俄軍,但是他們舉着槍口,一名俄軍軍官對準對面喊話:“這裡禁止通行,還有你們,沒有命令是誰允許你們進城的!”

“兄弟們,別他嚇到了,大家和我往指揮部衝啊!”這個時候,“鬧事”俄軍中一名士兵打扮的領頭人喊話道。

而這個人赫然是昨天和羅斯夫斯基交談的伊利亞。

而俄軍軍官果斷選擇了下達開火命令,畢竟一羣目的不明的俄軍突然出現在城裡,怎麼看都來者不善。

而“鬧事”俄軍一方也不甘示弱,在對面開火後,也開始開槍,雙方直接在文尼察市裡發生了巷戰。

這讓所有文尼察市市民都變得驚恐起來,所有人躲進房子,不再看熱鬧,同時緊閉房門和窗戶。

文尼察市內亂作一團,驚動了城內的其他部隊,就這樣文尼察兵變發生了,在伊利亞等人的裹挾下,俄軍士兵混在一起,根本認不出誰是誰,所有人都稀裡糊塗的跟隨伊利亞的大部隊向着文尼察市中心的方向而去。

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38章 換血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696章 油井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726章 深入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44章 魯道夫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01章 恭賀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37章 徵兵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372章 平原省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230章 水權第1325章 卡塔爾第1011章 借錢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31章 居所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64章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450章 摻沙子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369章 送別第135章 休整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431章 居所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539章 鄰居論第1220章 萊茵人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830章 蓄水池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5章 大逃亡第1185章 速成第714章 伊林加第57章 探險隊第41章 衣錦還鄉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388章 換師第509章 起步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71章 “萊茵”市第1296章 接見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98章 魚餌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54章 斷案第531章 兵城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33章 拖拉機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
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38章 換血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696章 油井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726章 深入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44章 魯道夫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01章 恭賀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37章 徵兵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372章 平原省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230章 水權第1325章 卡塔爾第1011章 借錢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31章 居所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64章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450章 摻沙子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369章 送別第135章 休整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431章 居所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539章 鄰居論第1220章 萊茵人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830章 蓄水池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5章 大逃亡第1185章 速成第714章 伊林加第57章 探險隊第41章 衣錦還鄉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388章 換師第509章 起步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71章 “萊茵”市第1296章 接見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98章 魚餌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54章 斷案第531章 兵城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33章 拖拉機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