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

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

“請進!”一道聲音從書房裡傳出來。

湯姆拿着兩份電報走進房間裡,恩斯特正在處理東非的文件,作爲東非王儲,自然不能讓一把年紀的老爹受苦受累,所以許多事務完全由恩斯特處理後再讓康斯坦丁直接實施,這樣一些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恩斯特也可以和康斯坦丁商量。

“殿下,剛剛漢堡和的裡雅斯特兩處分部發來電報,目前黑興根遠洋船隊旗下的所有空閒的船隻都騰出來了,不過這麼一點船隻恐怕不能完成您佈置的任務。”

“這一點我也清楚,他們準備了多少條船?”

“總共六十四艘,其餘的要擔負其他業務,就比如最近向馬賽輸出的糧食和商品,所以這次船隻調用,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了公司的整體運行。”

“嗯,你先去聯繫一下我們的老朋友,那些荷蘭船東,北德意志地區移民就先讓他們暫時負責一下,他們對線路也不陌生,奧地利和意大利移民聯繫一下的裡雅斯特的其他船隊,他們應該也能分擔一些,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這些地中海混跡的船隻到東非難度也不算大,只要價錢談好,應該沒問題。還有我們的貨物運輸,輸送馬賽那一部分就找意大利人吧!如果還不夠再從其他國家想想辦法,希臘,西班牙都可以!”

缺船,如果是遠東還有可能,歐洲環地中海和北歐一大堆所謂的海上強國,尤其是意大利和希臘,運價便宜,數量也足夠多。

以前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搞遠洋貿易國家的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主要是英荷西葡法,恩斯特選擇了和荷蘭人合作,這些國家裡只有荷蘭人的政治屬性最小,錢到位,事少,而且其最遠在日本,朝鮮也有貿易活動,同恩斯特移民路線符合。

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恩斯特的選擇更多了,奧匈帝國商船和軍艦都可以從蘇伊士借道直接進入印度洋。

據恩斯特所知,弗朗茨走私到羅馬的軍隊武器,就是僱傭的意大利船隻完成的。

至於恩斯特爲什麼知道,還是因爲好奇心,恩斯特當時也想知道奧匈帝國如何把整支部隊的武器裝備輸送到羅馬去。

畢竟羅馬可在意大利西海岸,被現在的意大利王國包圍,奧匈帝國想輸送武器肯定有自己的渠道。

作爲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恩斯特直接去問了弗朗茨,弗朗茨也沒有隱瞞,解決辦法非常樸實無華,就是找的意大利商船談好價格,剩下的事都交給意大利人自己擺平。

恩斯特表示學到了,同時也對東非進行了分析,避免出現這樣的漏洞,不過“閉關鎖國”狀態的東非好像沒有這種問題,閉關鎖國屬於單向閥,只流入而不出,雖然有兩個自由貿易港存在,但那是給各國船隻停歇的地方,是防止落下口實,海上的英國人經常打着自由貿易的旗號到處碰瓷,所以才留下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兩個自由港。

現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基本上所有歐洲船隻都擠在紅海排隊,歐洲人眼中“缺乏市場和資源”的東非沿海已經沒落,只有東非和阿拉伯人還在這片海域遊蕩。

……

在意大利王國眼皮子底下,奧匈帝國支援羅馬教皇國的軍隊和武器裝備都齊備了,就等意大利上鉤。

所以從八月份開始,黑興根的船隻開始騰空爲“有可能”存在的大規模意大利移民做準備,或者說戰爭難民。

實際上六月份,黑興根船隊就已經悄悄的在德意志地區做準備,隨着法國宣戰,德法邊境,甚至法國境內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居民也有部分搭乘東非移民的順風車向東非遷徙。

阿爾薩斯和洛林作爲曾經的神羅故土,其大多數居民本質上是法國統治下的德意志人,說高地德語(實際上就是說南德意志方言),巧了黑興根王室也一樣,像普魯士和北德意志聯邦裡的那些北方邦國,屬於低地德語。

同時南德意志和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奧匈帝國還都是天主教區,所以南北德意志文化差異還是有些大的,這也是南德意志天然傾向於奧地利(奧地利的德語從巴伐利亞方言演變發展而來)的原因。

東非殖民地到東非王國,這三年來,原本南德意志地區的過剩人口已經被東非汲取的差不多了,加上這次戰爭,南部的巴登和符騰堡人口可能會迎來一次負增長,巴伐利亞具體情況不太好說,估計也差不多。

南德意志移民和奧匈帝國移民在純德意志人羣中的主體地位,加上黑興根王室本身來自南德意志地區,所以東非整體文化屬性更加偏向南德意志。

這樣也好,半死不活的奧匈帝國對海外干涉能力有限,也沒有這方面意願,普魯士過於強勢,所以選擇奧匈帝國合作更讓人放心。

而東非距離奧匈帝國除開地中海之外,僅僅隔着一個接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埃及,所以理論上奧匈帝國可以照顧到東非這個小弟,不遠不近,位置正好。

而恩斯特已經爲意大利移民準備好了位置,贊比亞區域大量土地都需要人口填充,也不用太挑地方,直接把新城鎮建立在土著人聚居的地方。

形成聚落的地方,環境都不會太差,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把新土地開發出來。

意大利移民將和遠東移民,德意志移民一起被散佈在贊比亞地區的各個省份,同時從東部遷出一部分居民指導其農業生產與勞作。

東非是典型的熱帶高原農業,其經驗、氣候和遠東,歐洲皆不同,早期東非農業發展一方面吸取土著農業經驗,一方面從南美和墨西哥尋找“專業人士”指導,經過三年摸索纔有瞭如今的東非模式,所以這些新移民也需要老移民的幫扶和指導。

贊比亞氣候條件與東非高原無異,連降水,緯度都一樣(雖然贊比亞在內陸),所以按照東非高原模式發展完全沒有問題。

……

“湯姆,還有一件事,馬賽那邊做的乾淨一點,我們只負責原料輸入和商品生產,其他事交給梅迪納家族完成即可,在非德意志地區我們的宗旨就是有錢大家一起賺,不要直接插手政治,這方面讓我們的盟友來做就可以了。”

“是,殿下,我會仔細排查的,絕對不會出差錯。”

對於梅迪納家族等黑興根王室的友好勢力,自然需要扶持,這次普法戰爭就是一次機會,恩斯特知道法國要輸,但沒完全輸,至少法國人民沒有投降,而梅迪納家族藉助這次戰爭可以在法國南方積累自己的聲望,反正普魯士最多打到巴黎附近,梅迪納伯爵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後方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贏得法國民衆的好感。

(本章完)

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211章 集中營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184章 通吃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607章 迂迴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93章 姆特瓦拉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236章 敖德薩第566章 比較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24章 水井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420章 客戶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810章 海岸線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81章 酒館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438章 倒計時第57章 探險隊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30章 漢薩省第164章 肉類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024章 監視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154章 斷案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30章 蓄水池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513章 抉擇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327章 南下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47章 畜牧業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88章 衝突升級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612章 美食節第1185章 速成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220章第31章 部落衝突
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211章 集中營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184章 通吃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607章 迂迴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93章 姆特瓦拉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236章 敖德薩第566章 比較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24章 水井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420章 客戶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810章 海岸線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81章 酒館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438章 倒計時第57章 探險隊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30章 漢薩省第164章 肉類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024章 監視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154章 斷案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30章 蓄水池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513章 抉擇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327章 南下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47章 畜牧業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88章 衝突升級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612章 美食節第1185章 速成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220章第31章 部落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