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

威尼斯。

自從上個世紀的意奧戰爭以來,威尼斯就長期處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不過這麼多年過去,威尼斯在奧匈帝國境內的發展只能用平淡形容。

雖然威尼斯作爲重要海港,對於奧匈帝國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在佔領威尼斯之前,的裡雅斯特已經成爲奧匈帝國海運中心,這種趨勢在佔領威尼斯之後依舊沒有得到改變。

1932年的裡雅斯特的貨物吞吐量高達四百多萬噸,而同時期的威尼斯不足一百萬噸,不到的裡雅斯特的四分之一。

的裡雅斯特距離奧匈帝國的經濟腹地更近,所以帝國貨物大部分從的裡雅斯特中轉,比如奧地利,波西米亞,匈牙利等地,威尼斯天然難以和的裡雅斯特競爭。

產業結構上,威尼斯也衰退的厲害,歷史上威尼斯是亞得里亞海岸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積累深厚。

但是上個世紀的意奧戰爭對威尼斯是一場空前的浩劫,戰爭摧毀了威尼斯的正常經濟秩序,同時,大量人口流失,許多產業和人員被彼時的東非挖走。

所以,19世紀末的威尼斯只能用百廢待興來形容,但是,出於各種考慮,奧匈帝國對當地的投資力度有限。

在威尼斯的一間酒館裡,意大利人萊爾託就在對奧匈帝國進行抨擊。

“奧地利是威尼斯衰落的罪魁禍首,曾經威尼斯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商業和貿易格外繁榮,現在,別說整個歐洲,就算在奧匈帝國境內,我們威尼斯也排不上號。”

“只有脫離奧匈帝國,威尼斯在經濟上纔有更光明的未來。”

萊爾託醉醺醺的向他的酒友們抱怨着,在他看來,奧匈帝國對於威尼斯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這當然不是客觀的說法,誠然奧匈帝國更重視的裡雅斯特,但是,威尼斯的衰落即便沒有奧匈帝國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

前世,威尼斯和的裡雅斯特在一戰後,就都歸意大利統治,可威尼斯的經濟也沒見到好轉,即便21世紀,的裡雅斯特也比威尼斯更加發達。

21世紀的的裡雅斯特以物流,製造業和國際貿易爲主,而威尼斯只能依託旅遊業苟延殘喘,威尼斯的經濟中旅遊業佔比超過百分之五十,間接影響超過百分之七十,人口外流嚴重。

因此,即便脫離奧匈帝國,威尼斯也不可能獲得更好的發展,至少經濟上是如此,在奧匈帝國,威尼斯至少還能吃上大鍋飯。

雖然奧匈帝國對的裡雅斯特的投資更多,但是威尼斯獲得的政策也不少,畢竟奧匈帝國缺乏港口。

如果威尼斯屬於意大利,他的港口地位將進一步削弱,意大利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狹長的地形,港口多如牛毛,威尼斯即便過去也很難受到重視。

但是萊爾託並不會想這麼多,作爲一個意大利人,他天然反感奧匈帝國,甚至是仇恨。

他接着說道:“沒有奧地利,威尼斯就是我們意大利人的威尼斯,我們一定能把威尼斯發展的比的裡雅斯特更好,更漂亮。”

萊爾託的抱怨得到了工友瓦列爾的認同,他抱着啤酒瓶道:“萊爾託,你說的太好了,就應該把奧地利人從我們的城市裡趕出去。”

“沒了奧地利人的剝削,我們的日子也不會過的這麼差,看看隔壁的意大利,在貝尼託首相治理下就發展的有聲有色。”

“之前報紙上甚至說意大利有成爲歐洲第六強國的潛力,排在西班牙上面,而奧匈帝國這麼多年來一直在衰落,我們威尼斯在這種國家裡,發展必然會受到拖累。”

萊爾託和瓦列爾的激進言論,嚇到了他們身邊的勒韋爾。

“你們小一點聲,別把警察招過來,就不好受了。”勒韋爾心驚膽戰的小聲提醒兩個酒鬼。

瓦列爾不屑一顧的大聲嚷嚷:“勒韋爾,你的膽子也太小了,難不成警察還能因爲我們的一兩句抱怨,就把我們抓起來定罪?”

“更何況我們說的也是實話,他們敢把我們抓起來,只能說明奧地利人心虛。”

勒韋爾撓了撓頭:“奧匈帝國也應該沒有你們說的那麼不堪,現在經濟形勢不好,確實奧匈帝國政府要負一定責任。”

“但現在不只是奧匈帝國經濟出問題,其他像美國,英國,德國,還有法國經濟形勢都不太好,這就是大環境的問題了。”

“而且相對於東倫巴第,我們威尼斯就好太多,東倫巴第過去可是被匈牙利霍霍的不成樣子,這些年才略有好轉。”

東倫巴第過去屬於匈牙利統治範圍,後來匈牙利工黨叛亂之後,匈牙利實力大幅削弱,帝國中央才收回大部分權力。

在此前,匈牙利對東倫巴第的態度可算不上友好,基本上只掠奪,而不建設,畢竟東倫巴第相對於匈牙利,就是一塊飛地,同時還屬於意大利人聚集區,所以匈牙利貴族自然不可能善待東倫巴第地區。

與之相比,隔壁奧地利統治下的威尼斯就好太多,雖然奧地利對威尼斯的意大利人同樣警惕,但是因爲威尼斯緊挨着奧地利,同時還是比較重要的出海口,所以奧地利政府對當地的政策以同化爲主,經濟上也有所回饋,而不是單方面吸血。

對於這一點,萊爾託說道:“勒韋爾,你不要被奧地利人矇蔽了,他們之所以善待威尼斯,那只是爲了能夠更好的統治這裡,只是在手法上比匈牙利的劊子手更高超一些。”

“但是,這改變不了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對於我們意大利人都是入侵者的身份,更何況他們本來就是一夥的。”

“而且威尼斯經濟看起來比東倫巴第強,和我們又沒有太大關係,錢還是讓奧地利賺走了。”

瓦列爾也附和着說:“我們現在也不過是給奧地利人打工的可憐蟲,拿着極其微薄的工資,養家餬口都有些困難。”

“更別說許多人現在連工作都找不到,吃了上頓沒下頓。”

威尼斯的有錢人基本上是奧地利人,曾經威尼斯的意大利富人,早就在幾十年前跑的跑,散的散。而這也更加激化了威尼斯意大利人和奧地利人間的矛盾,曾經二者主要是民族矛盾,現在還要增加上階級矛盾。

瓦列爾就說道:“在威尼斯,奧地利的富人們還能花天酒地,底層民衆卻面臨着嚴峻的生計問題,要我說還不如反了,最好能恢復威尼斯的自治或者加入意大利。”

這番話猶如晴天霹靂,讓勒韋爾打定主意以後要遠離瓦列爾這個危險分子。

他無奈的說道:“拿什麼反抗?難不成指望威尼斯的意大利人團結起來麼?如果是幾十年前,或許還有機會,但是現在的威尼斯,我們意大利人甚至都佔不到多數。”

如今威尼斯的人口結構中,意大利只剩下百分之三十六左右,且多集中在城鎮裡。

這是奧匈帝國多年努力下的結果,當初弗朗茨皇帝聽取了恩斯特的建議,因此故意藉助戰爭減少當地的人口,使得大批意大利人逃離。

不過即便如此,意大利人在當時依舊佔據多數,但是,恩斯特當時還提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毒計,那就是將威尼斯周邊的土地剝奪,並且分配給奧地利人。

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現在威尼斯鄉村的居民,意大利人反而成爲了少數,雖然城裡的意大利人更多,但是城市人口的生育率本就比不過鄉村,甚至一些高度工業化的城市,還有可能出現人口負增長。

威尼斯顯然還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但是城市人口生育率也比較低迷,想要維持城市經濟的繁榮,自然只能吸納鄉村的剩餘人口。

而鄉村奧地利人佔多數,他們的不斷流入也就會不斷改變威尼斯的人口結構,自然而然的奧地利人口在威尼斯的增速也就更高,而意大利人越來越少。

除此外,這些年威尼斯的外來人口也在增加,尤其是奧匈帝國經濟落後的達爾馬提亞王國,別管達爾馬提亞王國的德意志人血脈是否駁雜,但讓他們選擇,那肯定更信賴奧匈帝國政府,而不是威尼斯的意大利人。

勒韋爾就說道:“威尼斯的主流人口,已經成爲德意志人,包括奧地利和達爾馬提亞的混血德意志人,他們加在一起甚至超過百分之三十,其他的斯拉夫人也不可能和我們合作,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身份都不明確了。”

威尼斯的情況和奧匈帝國的其他地方不同,這裡基本上被奧地利政府控制,因此民族融合政策能夠強制推行下來。

因此,外來人口很容易被同化,就比如奧匈帝國其他地方的斯拉夫人。

也只有意大利人依舊維持自己的文化特性,這主要是因爲威尼斯原本就是他們的土地,意大利人在人口上佔據相對優勢,可即便如此,也是有越來越多的意大利人開始接受德語教育。

總的來說,威尼斯的意大利文化一直在褪色,之所以還能維持認同,是因爲原本的基數大。

可到了現在,這個基數也不佔優勢了,其他諸如奧地利人,達爾馬提亞人,斯拉夫人加起來已經超過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勒韋爾說道:“因此,現在我們即便想要對抗奧地利,也很難成功,其他民族會站在一起反對,更別說奧地利還有軍事上的優勢,他們掌握着軍隊,我們總不可能赤手空拳的對抗奧地利吧?”

瓦列爾和萊爾託的面色變得有些低落,不過他們依舊抱有幻想。

萊爾託喝了口啤酒後說:“那也未必,如果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確實很難做到這一點,可是別忘了,我們還有四千萬意大利同胞。”

“奧匈帝國的總人口也不過五千多萬,因此只要意大利王國能夠支持我們,甚至是出兵,威尼斯未必不能脫離奧地利的控制。”

“我想意大利王國和貝尼託首相應該也有這樣的想法,畢竟統一的意大利是我們所有意大利人的目標。”

勒韋爾說:“如果意大利王國下場,那情況還真不好說,但是就怕他們並沒有這個膽量,上一次匈牙利工黨叛亂就是一個不錯的時機,意大利王國就選擇了按兵不動。”

“如今,奧匈帝國只是經濟上動盪,意大利王國可能會更加小心。”

雖然波西米亞已經亂成一鍋粥,但是沒有人會認爲現在的奧匈帝國就撐不下去了。

至於理由,則是現在波西米亞雖然混亂,但是並沒有出現當初匈牙利工黨那樣的政權,當時匈牙利工黨可是已經獨立建國,波西米亞工業區的工黨勢力確實不小,但是因爲民族問題,反而捷克工黨和奧地利工黨不能有效合作,組建聯合政府。

另一個原因則是這次奧匈帝國政府的動作更加迅速,在波西米亞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魯道夫就命令軍隊入場鎮壓。

波西米亞的情況過於複雜,各方勢力反而不能聯合對抗魯道夫的軍隊,就像捷克的民族主義分子不可能和工黨,還有奧地利民族分子合作一樣。

這反而有利於奧匈帝國政府的各個擊破,當然,波西米亞的情況依舊比較危險,尤其是這場動盪可能傳遞到奧匈帝國的其他區域,就可能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就目前而言,最有可能產生新危機的地方,主要有三個方向,分別是奧地利,東倫巴第,還有克羅地亞這三處。

這其中奧地利的威脅最大,假如奧地利發生動盪,這就等於帝國的核心不再穩定,那哈布斯堡就很難依託奧地利維持全國的向心力和穩定。

這就類似前世俄羅斯反而是肢解蘇聯的主力,毫無疑問這是極其愚蠢的發展方向,可是前世的蘇聯就是發生了,那更不穩定的奧匈帝國,同樣也有可能發生這種事,也就是帝國的核心統治民族,反而反對帝國的存在。

所以,對於哈布斯堡家族而言,接下來重要的事,反而是應該維持奧地利對哈布斯堡統治的支持,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奧匈帝國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可能性。

東倫巴第和克羅地亞就比較好理解了,東倫巴第的矛盾早就積累到了頂點,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至於克羅地亞,情況比較特殊。

如果沒有之前匈牙利工黨叛亂,最終導致匈牙利政治的重塑,那維也納最要提防的自然是匈牙利,現在匈牙利因爲戰爭後資源的重新分配處於穩定期。

所以,克羅地亞就取代了匈牙利的位置,成爲了帝國政府關注的重點區域。

因此,和上述幾個區域相比,威尼斯這種地方,在奧匈帝國中央政府眼裡反而是低風險區域。

第463章 站隊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782章 近衛師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395章 下藥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165章 抵押物第1399章 加入第1024章 監視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531章 協商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233章 抓捕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276章 “老朋友”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390章 自治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6章 戰爭臨近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475章 出手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775章 紹奎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37章 徵兵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372章 平原省第1344章 輿論戰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74章 搬遷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145章 機遇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045章 教育第447章 趣談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77章 賄賂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58章 密謀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51章 人口(續)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1章 危與機第1092章 菜市場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98章 貝拉市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045章 教育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327章 南下第488章 情報戰第243章 70式
第463章 站隊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782章 近衛師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395章 下藥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165章 抵押物第1399章 加入第1024章 監視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531章 協商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233章 抓捕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276章 “老朋友”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390章 自治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6章 戰爭臨近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475章 出手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775章 紹奎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37章 徵兵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372章 平原省第1344章 輿論戰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74章 搬遷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145章 機遇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045章 教育第447章 趣談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77章 賄賂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58章 密謀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51章 人口(續)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1章 危與機第1092章 菜市場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98章 貝拉市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045章 教育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327章 南下第488章 情報戰第243章 70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