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歸途

康斯坦丁到馬塔貝萊省的視察沒有持續幾天,就要返回第一鎮市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了,這次馬塔貝萊省之行基本上止步於哈拉雷市。

登上專列,康斯坦丁還有些遺憾的說道:“這次時間匆忙,要是能去布拉瓦約看一看就好了!”

“陛下,布拉瓦約市明年再看就行,現在有了鐵路,去這些城市都不麻煩,除了布拉瓦約,南部唯一值得參觀的城市也只有新漢堡港市了,不過新漢堡港市完全是按照達累斯薩拉姆市等城市模板建設出來的,大同小異,反而沒有什麼特色。”

凱德管家是這樣說,實際上新漢堡港市和東非很多港口都大爲不同,因爲新漢堡港市海灣內有三處港區,包括一處軍港,而且分爲內外港,要是真到新漢堡港市乘船瀏覽,那也能發現和欣賞其獨特的佈局。

至於凱德所說按照達累斯薩拉姆市等沿海城市模板建設,也沒有毛病,只不過更多是在標準上一樣,體現在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上。

“凱德,黑興根省,也就是原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比勒陀利亞現在如何,好像沒有聽到什麼消息?”康斯坦丁問道。

在東非佔領南非區域之前,比勒陀利亞絕對是南非地區數一數二的城市,也就開普敦比比勒陀利亞強一個層次,現在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所以康斯坦丁還是比較好奇的。

凱德:“比勒陀利亞現在完全就是南非軍事重鎮,反而經濟發展上沒有什麼特色,這幾年黑興根省,南邊疆省,新巴登省人口增長遠不及緊挨着的馬塔貝萊省,倒是軍隊增加了不少,唯一得到開發的恐怕只有沿海的新漢堡港市,還是因爲當初建設中央鐵路的原因。”

“當初不是聽說恩斯特打算在南非養羊麼,現在結果怎麼樣了?”

“養殖業需要時間,我們以前爲了提升東非畜牧業花費了整整十幾年時間,才勉強趕上其他國家,而東非的土地面積是一般國家的十幾倍,所以我國的畜牧業規模按照比例並不大,反而算是少的,而養羊也是如此,現在還只是在南邊疆省進行。”

康斯坦丁聽到這裡感覺有些小家子氣,說道:“只有南邊疆省一個省份?規模是不是小了點。”

凱德聽到這裡反而笑了,他對康斯坦丁說道:“陛下,南邊疆省可一點也不小,你是在東非待久了,所以現在也習慣按照大國思維來看待問題了,我們東非的一個省份可就比歐洲許多國家面積還大,如果單獨拿出來比較,和一些中型國家不分上下,所以南邊疆省一個省份的放牧業可能比很多國家都要強的多,畢竟其他國家還要考慮糧食種植問題,不可能土地都拿來放牧。”

聽到凱德的話,康斯坦丁也突然發現自己確實思維模式和從事不一樣了,在歐洲自己除了爲普魯士軍隊服務外,頂多圍繞自己的封國產業轉。

而黑興根親王國說難聽點就是個鄉鎮,有時康斯坦丁甚至爲了下屬村子的那點土地操心,而到了東非以後,自己面對動輒上萬平方公里土地都麻木了,就比如這次哈拉雷市之行,那也是打着考察馬塔貝萊省的名義,而一個馬塔貝萊省就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快趕上大半個德國面積了。

康斯坦丁當初到東非的時候,東非國土還僅僅侷限在東非高原周圍,但是也是德國面積的兩三倍,這些年更是不斷開疆拓土,東非也變成了世界上有數的大國。

國土轉化爲國力需要時間,但是體量達到了,也十分解渴,滿足了康斯坦丁極大的虛榮心,唯一的不足就是自己沒有辦法像在歐洲那樣和自己的老夥伴們吹噓自己的成績。

凱德接着說道:“當然,南邊疆省也僅僅是在東部地區開展開發工作,西部和原奧蘭治自由邦接壤地帶沒有開發,而且東部也不僅僅是養羊,也辦一些農業,和其他東部地區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北方主要是養殖牛馬豬等家畜,這也是考慮產業錯開競爭的原因,新漢堡港市現在忙着打造毛紡織中心和北方的內羅畢市形成東非紡織業的兩個中心,而且聽說布拉瓦約市也在積極促成中部紡織中心的目標,而且是雙車道發展,布拉瓦約所在的西部地區,氣候比較乾旱,所以適合棉花種植的同時,也適合養羊。”

養牛和養羊有很大不同,但是牛顯然比羊更挑剔,縱觀世界上優質的牧場,歐洲和阿根廷等地區,都有優質草原,歐洲北部的溫帶海洋氣候,阿根廷的亞熱帶草原氣候都體現在氣候溫涼,水草豐茂,所以以養牛爲主。而氣候相對乾旱的區域就適合養羊,典型的包括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草原,遠東帝國西北地區等,南非高原很多地區降水有限,氣候比較乾旱,所以養羊很合適。

當然,南非也適合養牛,牛羊和人是一樣的,都喜歡冬暖夏涼的氣候,東非廣大的高原區域都符合這個特點。

而之前德蘭士瓦共和國,或者說布爾人選擇養牛和他們的習慣和市場有關,布爾人很多來自荷蘭,德法三國,這些國家本身畜牧業以養牛爲主,所以移民到南非後延續傳統做法,而布爾人的出口市場還是歐洲,歐美是全世界牛肉消費最高的地區。

相比較而言,東非在這方面還差一點,不過東非畜牧業也是以牛爲主,但是東非畜牧業發展時間太短,想要東非平民吃上牛肉還需要時間積累。

至於養羊,除了之前所說的毛紡織業外,羊肉本身出口價值也挺高,東非距離阿拉伯地區和中亞很近,阿拉伯和中亞地區對羊肉的消費量是很可觀的。

康斯坦丁和凱德說話間,專列已經進入了東非最大的鐵路橋,贊比西河鐵路橋。

贊比西河鐵路橋是東非建設的知名項目之一,全部採用鋼結構建設而成,其使用鋼鐵都是在1873年經濟危機中從歐洲進口的,所以花費並不大。

東非雖然有尼羅河和剛果河,這種世界性河流,但是贊比西河對東非的意義顯然比前兩條河流要重要的多。

因爲贊比西河未來很有可能成爲東非獨有的世界性大河,現在下游南岸還控制在葡萄牙人手裡。

至於剛果河,東非雖然佔大頭,但是剛果河經過熱帶雨林區域,經濟價值不高。

尼羅河比剛果河好上一點,但是其範圍內的自然條件和經濟價值遠不及贊比西河流域。

最後就是比較默默無聞的奧蘭治河,奧蘭治河作爲界河,本來就不受重視,區域內條件也相當糟糕,只有上游,也就是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兩岸的土地有些價值,適合人類聚居。

當然,東非的河流沒有一條能讓恩斯特十分滿意的,東非的流域也是支離破碎,對提振東非經濟幫助作用遠不及世界其他同級別河流。

唯一比較有前景的水電資源,現在也不好開發,不過這對於東非也算是好事,人類對於大河流域的探索慾望是比較強烈的,就比如尼羅河溯源。

東非缺少同往內陸的大河,反而阻礙了其他殖民者對非洲的殖民進程,反觀條件比較好的尼日爾河,就加速了西方殖民者的征服進度。

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726章 深入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44章 貿易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69章 距離感第42章 移民熱潮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262章 慫恿第379章 黃金葉第496章 交戰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220章 萊茵人第1269章 距離感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871章 “萊茵”市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93章 姆特瓦拉第520章 發電廠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498章 移民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82章 出口第930章 漢薩省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492章 靜坐戰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449章 野心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34章 動員第1155章 震怖第811章 送行第130章 入侵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204章 “流放”?“潤”!第713章 不畏戰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57章 索加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30章 客人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460章 衝突第177章 放牧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224章 收網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688章 巡邏兵第1474章 人口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8章 打探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145章 機遇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524章 幸福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01章 恭賀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
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726章 深入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44章 貿易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69章 距離感第42章 移民熱潮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262章 慫恿第379章 黃金葉第496章 交戰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220章 萊茵人第1269章 距離感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871章 “萊茵”市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93章 姆特瓦拉第520章 發電廠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498章 移民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82章 出口第930章 漢薩省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492章 靜坐戰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449章 野心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34章 動員第1155章 震怖第811章 送行第130章 入侵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204章 “流放”?“潤”!第713章 不畏戰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57章 索加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30章 客人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460章 衝突第177章 放牧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224章 收網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688章 巡邏兵第1474章 人口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8章 打探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145章 機遇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524章 幸福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01章 恭賀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