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

東非陸軍的變化相比起十年前還是比較大的,不過1885型國防軍用鋼盔比較顯眼,一下子就把東非軍人的氣質提升了一個檔次,至少在恩斯特看來是如此,畢竟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些人的審美就和恩斯特不一樣也是沒有辦法。

拋開這個鋼盔,其他地方也有值得說道的地方,尤其是國防軍的衣服布料質量和鞋子材料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整體軍服在外表上和從前沒有太多變動,但是因爲內羅畢和蒙巴薩等紡織廠技術進步,新機器的採用,還有東非布料原料的拓展,我們的選擇更多,就比如襪子的選材是索馬里棉花產區的優質長絨棉,吸汗透氣,大大提升體驗感,還有東非皮革產業的發展,也爲軍靴提供了充足原料。”

說到軍靴的原材料,自然以皮革爲主,東非畜牧業大發展,爲東非提供了數量充足的牛皮,同時東非的其他動物皮革也十分豐富,最著名的也就是鱷魚皮產業,只不過鱷魚皮革主要以出口爲主,再者,東非盛產橡膠,這樣軍靴的膠底也能得到充分供應。

除此外在沙漠地區供應的帆布沙漠靴在東非產量也不小,畢竟東非本身是優質麻棉產地,劍麻,黃麻,以及各種品類的棉花品種等都有種植。

“軍靴取代從前的布制軍鞋,能更好的應對惡劣路況,同時更加容易清理和打理,衛生乾淨,非常適合在溼潤多雨地區使用。”

東非雖然經過了大基建,路況大大改善,但是之前路面的建設,依然以土路和沙石路爲主。

而東非大部分地區都有雨季,所以軍靴能更好的適應泥濘路面,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容易悶汗,不過這點無法避免,即便前世,很多軍靴也有各種各樣的弊端,沒有十全十美的存在。

“目前軍靴品種主要分爲三大類,一個是沙漠靴,一個是登山靴,最後也就是使用最寬泛的常規軍靴,因爲我們近衛師部隊轄區特殊的原因,我們基本沒有裝備前兩種軍靴。”

畢竟長筒軍靴又重又笨又悶腳,所以並不適合日常使用場景,所以受到士兵歡迎。

“除了軍靴以外,近衛師還配有常規軍鞋,主要是在旱季使用,因爲東部兩個雨季的原因,所以一年有兩次輪換,同時也是日常使用的便鞋,在不需要訓練,出任務的時候,更受歡迎。”

“殿下,我之前說過,日常訓練依然以常規軍靴爲主,我們近衛師的訓練強度是很大的,隨時處在戰鬥狀態,所以訓練期間依然以常規軍靴爲主。”

恩斯特問道:“現在不還是旱季麼?你們怎麼套着長筒靴?”

近衛師轄區主要是東部沿海平原,所以對前兩種沒有應用場景,而其他軍區就要按照實際選擇了,就比如北部軍區和南部軍區有大量沙漠靴採購,而西北軍區的登山靴很普遍。

聽完萊得利斯的解釋,恩斯特很滿意,他說道:“這麼做是對的,既然加入了國防軍,那就要學會吃苦,畢竟戰場環境比現實惡劣百倍,千倍,而近衛師作爲東非陸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發揚帶頭作用。”

近衛師和國防軍還是有些區別的,不過依然屬於國防軍序列,這和東非的國情息息相關。

東非國防軍任務是保衛國安全,守衛領土完整,捍衛國民安全和利益,這個旗幟要樹立起來。畢竟東非是君主專制國家,現在的東非就是“家天下”的事實,所以不能讓東非國民錯認爲國防軍是歐洲那樣皇帝的軍隊。

如果成了爲皇帝或者國王打仗,那如何調動軍隊守家衛國的積極性,維護東非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近衛師名義歸屬國防軍序列,對應對19世紀國際社會變化是有益的措施。

至於對王室的忠誠,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畢竟國王和王室本身也是東非國民的一份子。

恩斯特接着說道:“當然,作爲國家,不單單要依靠軍人的付出,我們也要積極改善士兵的生活條件,提高軍隊待遇,這和國防軍的使命並不衝突,所謂術業有專攻,軍隊職業化是必然趨勢,就像現在部隊的條件每年都在得到改善,新裝備,新武器應用都是爲了我們建設保衛東非人民‘新家園樂土’的重要任務。”

實際上東非軍隊這些年來待遇提升和恩斯特壓制軍隊擴張有關,軍隊不擴張,而東非陸軍的經費卻在增長,這種情況下,勢必要花更多的錢在武器裝備投入上。

還有一點就是伴隨着農業開發,工業發展,東非物價水平也在進一步降低,很多需要進口的物件實現了國產化,典型就體現在出口量增長速度大於進口量增長速度。

而東非進口的大項,基本上就是熱帶地區無法生產,或者東非比較缺乏的物產,最典型的就是東非藥品進口。

東非藥品出口主要向周邊非洲其他地區擴散,但是進口數量遠大於出口數量,因爲很多藥材生產在遠東帝國,而東非中醫普及率又比較高。

同時,東非也會少量進口國外的瓜果蔬菜,像蘋果這種典型的寒溫帶作物,東非就不種植生產,還有小麥東非也有進口,雖然東非本身就是小麥生產大國,主要是質量上無法和溫帶相比,不過這是針對東非當前小麥產區而言,實際上南方產區小麥品質還是不錯的,但是南方產區處在起步階段,產量有限。

不過,這些進口產品,很明顯不會太多,頂多是豐富一下東非人民的餐桌,或者是商品種類。

尤其是瓜果蔬菜類,東非可以平替的產品太多,畢竟比這方面種植還是雨熱條件更優越的熱帶地區具有優勢,同時東非還具有溫差和光照優勢。

隨後恩斯特參觀了近衛師的日常演練情況,訓練科目和各國大差不差,不過現在世界軍隊訓練方式以歐洲爲標準,都在學習歐洲,但是具體到執行情況下,東非近衛師表現還不錯,這是恩斯特通過軍隊整體精神面貌得出的結論。

實際上,近衛師也是最容易受到政府監督的地方部隊,事關首都安全,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近衛師雖然不在邊境,但是面臨的形勢,不比南方好多少,因爲你們同時面對海上威脅,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市,這兩個東非重要的沿海城市,巴加莫約市海軍力量強大,可能還好一點,達累斯薩拉姆市就更遭受不起打擊,一個達累斯薩拉姆市就比三個新漢堡港經濟還要重要,而且第一鎮市,索加市等中央省城市,距離海岸線也不遠,所以軍隊必須時刻待命,使命必達。”恩斯特強調道。

第50章 教育第1372章 平原省第1041章 新農業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58章 331師第351章 過往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351章 過往第566章 比較第837章 颱風第8章 普奧聯動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82章 中間商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487章 太特城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64章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5章 休整第9章 接觸戰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752章 軟柿子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784章 自己人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236章 敖德薩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421章 鑄鐵廠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698章 魚餌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624章 要人第1053章 波斯灣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546章 許可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316章 對話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435章 雙總部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38章 開墾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50章 移民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21章 裁軍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792章 條件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344章 輿論戰第293章 入關!第70章 蒙巴薩第658章 方針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443章 監視第414章 新漢堡港
第50章 教育第1372章 平原省第1041章 新農業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58章 331師第351章 過往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351章 過往第566章 比較第837章 颱風第8章 普奧聯動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82章 中間商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487章 太特城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64章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5章 休整第9章 接觸戰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752章 軟柿子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784章 自己人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236章 敖德薩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421章 鑄鐵廠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698章 魚餌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624章 要人第1053章 波斯灣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546章 許可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316章 對話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435章 雙總部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38章 開墾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50章 移民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21章 裁軍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792章 條件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344章 輿論戰第293章 入關!第70章 蒙巴薩第658章 方針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443章 監視第414章 新漢堡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