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趣談

內羅畢。

嚴陣以待蝗災的內羅畢市民,最後發現白忙活一場,於是政府就地解散各支滅蝗分隊,重新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這就讓內羅畢市民有些掃興,這蝗蟲怎麼就不來了呢!還以爲可以活躍活躍身子骨呢!

要是讓恩斯特知道內羅畢市民的真實想法,肯定要吐血,你們可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聽說蝗災會到我們這裡來?這準備了這麼多天,也沒有看到,是不是假消息。”史蒂芬帶着意大利腔的德語說道。

“這些天不是多了一些蝗蟲麼!所以蝗災肯定有,只不過聽說被政府攔截了,北方省和朱巴省受災嚴重,牧區也遭受了襲擊,前兩天送棉花的工人都說最北部的棉花產區也受到一點小損失。”

“來非洲這麼久,我還以爲這裡不會遭災呢!看來這裡也不是什麼世外桃源。”

“那也比意大利強,意大利戰爭那麼頻繁,生活也辛苦,到了東非反而自在多了,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也不用爲生計擔心,再者說了,蝗災有什麼可以避免的麼?遠東,美洲,歐洲,甚至俄羅斯都受到蝗災威脅呢。”克里斯熟練的拉着紡線說道。

“克里斯說的對,幸好政府及時撲滅蝗災,不然就真氾濫過來那就太可怕了,我在遠東的時候就遭遇過!你們肯定都沒吃過苦,在這的生活我敢說是我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當初黃河改道,我的家鄉就是災區,第二年就發生了蝗災,烏壓壓一大片……”奧德彪·孟在一旁說道。

“都差不多,都差不多,意大利也苦啊!只不過我們出路多一點,可以往其他國家跑,你們只是跑不掉而已。”

“那也要有門路,我堂哥在戰爭時就跑了,結果稀裡糊塗被抓進了意大利兵營,然後上了戰場,後來也沒聽說他的消息,不知道現在怎麼樣。”

“恐怕是凶多吉少,意大利王國打的可丟人了,聽說一直被我們奧地利追着打。”

“咳咳咳,什麼伱們奧地利,我們現在可都是東非王國的公民,再者說了,意大利失敗那是軍官無能,和底下士兵可沒有關係,而且我祖上也不是意大利人,威尼斯之前也是神羅的一部分呢!我爸爸的舅爺的表兄還是德意志人呢!所以我也有一半德意志血統。”

“……”

“那要這麼說,我也算,我媳婦她外婆的媽媽也是德意志人,所以我也算德意志人。”

“……”

“好了,都別爭了,現在已經登記過了,想不當德意志人也跑不掉嘍!東非可是隻進不出的地方,好在這裡生活還算不錯,就是生活太枯燥。”

“呵呵,史蒂芬你就偷着樂吧!在意大利一身爛毛病,在東非戒掉也挺好,大家好好過日子,不比以前當混子強。”

“不說這些了,下個週日我們約好了和二廠踢足球,你們誰去觀賽?”

“我可沒時間,我老婆說了這週末哪都不許去,釣魚都不準,唉!”

“要我說還是娶東方老婆好,他們可比意大利賢惠多了。”

“拉倒吧!你看看奧德彪多可憐,被他媳婦管的死死的,要我說還是東印度最好,就是聽說他們那裡只要有錢可以娶四個。”

“我尿黃,我先來滋醒他。”

……

“廠裡的員工們多活潑!”內羅畢棉紡織一廠的廠長克萊森感慨道:“看來這周要給他們加加擔子。”“哈哈哈,廠長先生,我相信那些小夥子會感謝你的!”

作爲內陸地區輕工業中心,內羅畢人口在今年已經突破了十萬人,去年短暫當了幾個月時間東非第一大城市,不過又接連被蒙巴薩,姆貝亞和達累斯薩拉姆超越。

前世內羅畢能成爲東非第一大城市的原因還是這裡發展的早,先發優勢明顯,早期吃了英國人修建烏干達鐵路的紅利,等到獨立後內羅畢的基礎設施領先周邊國家一大截,加上肯尼亞長期和平局勢,使得內羅畢有效虹吸了周邊人口和產業,食品加工業等工業領域領先幾經動盪的埃塞誒比亞諸國。

這其實也好理解,有錢人賺錢就是比普通人容易,首先發展起來的肯尼亞,相對於周邊國家,那就是有錢人。

肯尼亞的工業品不說和國際競爭,對比周邊還是優勢明顯的,這就造成一衆礦產豐富的國家發展還不如肯尼亞。

等到21世紀,坦桑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在某大國幫扶下有趕超趨勢後,肯尼亞又發現石油了。所以說前世肯尼亞命運還不錯,至少在東非地區混的不錯。

這一世就沒有這個機會了,雖然計劃中北方鐵路一樣要經過內羅畢,但是內羅畢發展上限也就是重要城市,不可能達到東非第一的程度。

尤其是東非在修建北方鐵路的同時,修建了更加龐大的中央鐵路,這就使得坦桑尼亞的基礎設施條件不比肯尼亞差,甚至還有更有優勢。

不說和坦桑尼亞相比,就是沿海的蒙巴薩風頭也要蓋過內羅畢,經過三次改造的蒙巴薩,已經有了國際大港的雛形,靠着對外商業,發展日新月異。

雖然上限不高,但是內羅畢的下限也被東非王國提升了,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

紡織工業放在21世紀可能沒有那麼賺錢,但是現在是19世紀,這種和鐵路,鋼鐵,煤礦等都屬於最頂級的優質產業,而且還是紡織業還是輕工業。

加上北方鐵路建設,內羅畢周邊農業開發,礦產開發,大湖區農產品集散地,都標誌着內羅畢未來潛力遠超前世。

當然,恩斯特發展內羅畢只是順帶着的,最終目的還是打通大湖區和蒙巴薩的連接通道。

對於恩斯特來說,大湖區的重要性那就相當於四川盆地對遠東的重要性,是保障東非農業以及水源,礦產的重要地區,妥妥的東非版天府之國,大湖區各方面綜合素質都非常優秀,唯一缺點就是遠離港口(海港),所以這一部分只能通過鐵路來解決。

當前大湖區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掘出來,但已經是東非最重要的農業和礦業(主要是貴金屬開發)產區。

下一個有能力在農業上超越大湖區的是東非腹地的贊比亞和剛果南部地區,但是當前開發程度實在太低。

不過從當前東非農業發展上來說,坦桑尼亞依然遙遙領先,不過坦桑尼亞的水熱條件不及大湖區和贊比亞與剛果南部地區。

當然,這麼比較其實也不對,大湖區土地面積比不上另外兩個,光是大湖就佔了將近七萬平方公里,而且大湖區和坦桑尼亞之間的重疊區域就佔了大湖區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贊比亞和剛果南部,沒有東非高原上那些面積離譜的巨大湖泊,但是水資源一點也不少,僅贊比亞的地表水資源佔據南部非洲的百分之二十五,地下水佔據東南部非洲的三分之一,河網密佈,堪稱東非“江南水鄉”,不過以贊比西河爲界的話,實際上說“河北水鄉”更貼切。

實際上大湖區也是如此,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河流注入大湖,補充大湖湖水,唯一流出通道是白尼羅河。

大湖,贊比亞,剛果南部,坦桑尼亞,這四個區域實際上處在東非中心區域,地形上和遠東北方相似,降水卻和遠東南方相仿,發展農業佔盡了天時地利,而東非移民人口就是補齊最後的人和。

第1280章 達沃市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87章 西逃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303章 撤資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章 接觸戰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92章 入籍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63章 熱心腸第355章 安卡村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22章 卡賓達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36章 間諜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48章 普吉島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03章 “大殺器”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166章 體驗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676章 摩托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014章 輕工業第925章 造船業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5章 羅恩羅達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395章 耍無賴第617章 行動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91章 青檸第608章 會面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95章 拜訪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865章 高原省第775章 紹奎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25章 造船業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章 接觸戰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21章 裁軍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515章 狗咬狗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803章 威脅
第1280章 達沃市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87章 西逃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303章 撤資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章 接觸戰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92章 入籍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63章 熱心腸第355章 安卡村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22章 卡賓達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36章 間諜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48章 普吉島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03章 “大殺器”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166章 體驗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676章 摩托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014章 輕工業第925章 造船業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5章 羅恩羅達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395章 耍無賴第617章 行動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91章 青檸第608章 會面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95章 拜訪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865章 高原省第775章 紹奎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25章 造船業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章 接觸戰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21章 裁軍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515章 狗咬狗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803章 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