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鯨灣港

1877年3月。

在非洲西海岸,四艘船隻悄悄的脫離了東非到北美的販奴船隊,他們向着一處海灣停靠過去。

沃爾維斯灣發育的比較特殊,一條狹長的通道延伸進大西洋,整個海灣好像一個人伸出一條胳膊而成,海灣的敞口面向北方,這使得沃爾維斯灣很好識別,基本上經過這裡的船隻都能認出來。

實際上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大航海時代的開啓者之一),就發現了沃爾維奇灣,在18世紀以前,荷蘭人也對着這裡考察過,不過不了了之,所以沃爾維斯灣的位置很突出,但是沒有受到過多重視。

“這裡就是沃爾維斯灣,從安哥拉到南非之間的唯一深水港灣,我們經過測量,大多數水域應該在十五米以下,海灣出口接近十公里,確實有建設深水良港的條件!”

不過這些數據不能讓東非水手們放心,因爲在海灣東側的陸地上,是一望無際的白色沙漠,只能零星看到一點綠植。

“難怪殿下說這裡條件差,陸地上依然還是沙漠,倒是和摩加迪沙有些相似。”

“比摩加迪沙差遠了,摩加迪沙是綠洲,這裡可沒有謝貝利河那樣的大河滋養兩岸。”

如果單從旅遊層面來說,沃爾維斯灣的風景可圈可點,純白色的沙灘和蔚藍色的海水相接,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但是再漂亮也改變不了此處是沙漠的事實。

安德烈用腳踢着沃爾維斯灣沿岸上的動物骨頭說道:“我們如果想在這裡找到水源恐怕要多花一點功夫,也不知道萊塔尼亞省的人什麼時候能打通物資補給通道。”

受益於東非中央鐵路建設的原因,現在貨物運輸便利了許多,但是這只是相對於東非內陸地區而言,中央鐵路有一段向西延伸段,但是距離安哥拉更近,西南地區龐大的沙漠讓東非暫時沒有興趣在南邊修建一條同樣的鐵路。所以後方的物資沒有辦法直接通過鐵路送到這裡,必須通過萊塔尼亞省轉運。

萊塔尼亞省位於高原區域,如果要從萊塔尼亞向沃爾維斯灣輸送物資,就必須穿過數百公里的沙漠地帶,這也是東非佔領納米比亞的難點。

實際上萊塔尼亞省在納米比亞的東北,但已經是東非通往納米比亞的最佳陸上路線,距離沃爾維斯灣更近的正東方向長達上千公里都是沙漠地帶,納米布沙漠幾乎和卡拉哈里沙漠連成一片。

“現在我們分成兩組二十支隊伍對周圍二十公里內進行勘察,第一組負責在周圍尋找可能存在地下水的區域,第二組去周邊看看有沒有綠洲或者河流存在,現在最重要的找到飲用水,船上的飲用水要省着點用。”船長克里斯說道。

對於乾旱地區找水,東非還比較有經驗的,非洲本身就有很多幹旱區域,所以這是一些東非人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且這些技能是從非洲土著和阿拉伯人手裡學到的。

很快船員們就通過對植被分佈的特點,確定了十幾處可能存在水源的地方,不過再向下挖掘了數米深後,結果並不能使人滿意。

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傍晚在沃爾維斯灣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北邊探索的人員傳來了好消息。

“我們在北方大約二十多公里發現了綠洲,那是一條比較大的河流,河流兩岸的條件非常不錯,孕育出了比較寬廣的植被帶。”

這條河流就是斯瓦科普河,前世納米比亞的重要河流之一,從內陸的山地發源,下游流經納米布沙漠,不過水量不是很穩定,有時可能會因爲上游來水變少直接變成乾涸的河牀。

前世德屬西南非洲的最重要港口斯瓦科普蒙德就在這個位置,畢竟斯瓦科普蒙德沒有鯨灣港(沃爾維斯灣港)有名以至於至於恩斯特一時沒有想起來,不過斯瓦科普蒙德也算是前世納米比亞比較知名的旅遊地,尤其以德國建築出名。 歷史上德國人於1892年建立斯瓦科普蒙德。並且成爲德國西南非洲殖民地的統治中心,在德國佔領期間曾是西南非洲主要港口,後來斯瓦科普蒙德因爲因不斷淤塞而爲沃爾維斯港取代。

所以這個時期的斯瓦科普蒙德明顯比鯨灣港更有建設港口的自然條件,這就讓東非人產生了選擇困難症。

“船長,北方的綠洲地帶,明顯比沃爾維斯灣條件更好,至少飲水問題可以解決,而沃爾維斯灣又是殿下親自交待的必須奪取的地方,我們怎麼辦?”

克里斯思考了一下:“何必選?我們人也不少,乾脆在兩個地方都建立據點,兩處地方也不算遠,即便這裡真的找不到水也可以從北方運送過來。”

不過克里斯的想法很快就改變了,因爲在向下挖掘了十幾米後,出水了!

“出水了!出水了!”

克里斯急忙趕到出水口,看着從地下滲出來的清澈井水道:“趕快從船上找些材料來,把井口架住,別讓沙子把水井埋了。”

因爲地表是沙漠,所以沙子還順着挖着的坑向下流,所以水手們找來木板簡單做了一個隔層,把沙土和水井隔開,順便搭了一個木製井蓋。

“現在水的問題解決了,沃爾維斯灣建設據點的條件也就有了,我們還要在北方設立據點麼!”

“當然,那處地方距離沃爾維斯灣不遠,所以必須掌握在我們手裡,要不然以後被敵人鑽了空子怎麼辦?”

實際上前世沃爾維斯灣是英國人的殖民地,所以肯定存在地下水,英國人又不是神仙,不需要喝水。

在前世德屬西南非洲,沃爾維斯灣的鯨灣港是英國南非殖民地在德屬西南非洲中的飛地,直到20世紀末期,南非才在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下,把沃爾維斯灣交還給納米比亞。

沃爾維斯灣絕對是一處特殊的地方,其海域條件比北部的斯瓦科普蒙德強的多,斯瓦科普蒙德雖然淡水資源相對豐富一些,但是東面直面大西洋沒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同時沃爾維斯灣是西南非洲兩千公里海岸線上的唯一深水港,所以對於東非來說這兩個地方都比較重要。

兩個月後,萊塔尼亞省終於和前往沃爾維斯灣的水手們取得聯繫,東非對這裡的建設也終於展開。

而在這之前,東非政府已經通過回航的奴隸船帶回的消息,知道沃爾維斯灣北部斯瓦科普河的存在。

對於兩地地方,東非政府決定同時開發,很快一座堡壘出現在沃爾維斯灣,關於沃爾維斯灣港口的名稱,依然叫做鯨灣港,恩斯特認爲這個名字很貼切。

東非在沃爾維斯灣和斯瓦科普河出海口建設的兩處據點,很快就被開普敦殖民地發現,當然開普敦殖民地最先察覺到的是東非對奧蘭治河北岸的擴張行動。

這引起了開普敦殖民地的相當不滿,因爲他們也看上了沃爾維斯灣,本來計劃在明年佔領此地,結果讓東非捷足先登(英國殖民沃爾維斯灣時間是1878年)。

甚至發生了不愉快的場景,東非總督派人到沃爾維斯灣考察,結果他們記憶中的無人區域矗立着一座軍事要塞,這讓從開普敦遠道而來的英國人進退兩難,最後只能無奈的回到開普敦向總督報告。

第300章 掠奪第1008章 分析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98章 貝拉市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696章 油井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0章 各國反應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387章 初交手第560章 記者會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740章 古戰法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372章 平原省第732章 雙輸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463章 站隊第447章 趣談第949章 戰敗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54章 發“貨”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938章 換血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48章 竊聽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53章 波斯灣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3章 消化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113章 大借款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938章 換血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11章 輸血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18章 良知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89章 教學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525章 血清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505章 提速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942章 宣戰第34章 動員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20章 萊茵人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521章 申請第820章 購艦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1099章 鋼鐵第861章 分贓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
第300章 掠奪第1008章 分析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98章 貝拉市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696章 油井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0章 各國反應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387章 初交手第560章 記者會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740章 古戰法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372章 平原省第732章 雙輸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463章 站隊第447章 趣談第949章 戰敗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54章 發“貨”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938章 換血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48章 竊聽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53章 波斯灣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3章 消化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113章 大借款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938章 換血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11章 輸血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18章 良知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89章 教學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525章 血清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505章 提速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942章 宣戰第34章 動員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20章 萊茵人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521章 申請第820章 購艦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1099章 鋼鐵第861章 分贓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