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計劃調整

在1888年9月1日,421師先一步抵達羅安達,但是面對做好充分準備的羅安達守軍,421師很難打開局面。

不過在9月3日,擺脫當地土著阻礙的421師也抵達了羅安達,雙方在羅安達勝利會師,基本意味着葡萄牙在安哥拉統治的動搖。

在結合當前形勢後,331師和421師達成合作意願,331師負責主攻,而421師負責攔截妄圖回援羅安達的葡萄牙軍隊,雙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謀求對羅安達的勝利。

331師在重武器方面比421師有優勢的多,這也是331師比421師更晚抵達羅安達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421師的大量騎兵部隊,可以對回援的葡萄牙軍隊進行伏擊和圍剿,充分發揮機動優勢,即便短時間內東非攻克不了羅安達,也能借助羅安達實現“圍點打援”。

當然,421師本身火力還是很可觀的,所有赫爾蒙德在和卡斯特商量之後,兩軍的火炮都集中在一起利用起來,這樣一來就能和羅安達的火力相比。

同時東非其他部隊也在對前線葡萄牙軍隊施加壓力,現在的葡萄牙主力實際上被東非反向“包圍”。

安哥拉重要的港口,羅安達,本格拉,卡賓達都已經被東非圍住,這也就意味着葡萄牙軍隊的退路被堵死,後面又有緊追不捨的東非大軍,現在的局面對葡萄牙來說已經很難改變。

而關鍵點就在羅安達,羅安達還可以對外聯繫,包括獲得本土的物資人員支持,所以羅安達是葡萄牙現在唯一的希望。

如果羅安達陷落,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葡萄牙在安哥拉的軍事失敗已經無法避免,作爲安哥拉殖民地的政治,軍事,經濟和對外貿易中心。

被圍困的羅安達地區,就像被歹徒勒住脖子的人質,只要東非兩支部隊把羅安達這個腦袋“擰”下來,安哥拉其餘部隊也只能任由東非擺佈。

……

西部戰場目前一切順利,不過卻沒有完全達到總參謀部的目的,主要還是西部戰場耗費的時間出乎了東非的預料之外。

上一次東非進攻安哥拉是輕裝上陣,各個部隊放的開手腳,當時葡萄牙在安哥拉的軍事實力又非常薄弱,所以很容易得手。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東非在人數和裝備上都有了質的提升,但是葡萄牙人進步也不小,而且葡萄牙人的人海戰術雖然沒有改變戰場局勢,但是極大拖延了東非的時間。

思維特:“目前西線雖然落實進展順利,但是浪費了太多時間,更多的軍隊並沒有發揮出上一次東葡戰爭時期我軍快刀斬亂麻的優勢,反而讓整個戰爭體系更加複雜,當然,這樣的戰術也有其優勢,主要是能更加穩妥的避免戰爭對我國內陸地區的影響。”

東非對這場戰爭最大的擔憂,實際上一直是聯軍攻入東非的工業地帶,而現在東西兩處戰場,獲得大量兵力補充之後,暫時解決了這個問題。

尤其是東部戰場,東非和西線一樣補充了大量兵力,但是東線面對的是英葡聯軍,所以無法像西線戰場一樣,對莫桑阿克進行全面反攻。

所以說東非對馬塔貝萊省爲首中部三省的工業投資,反而成了這次南非戰爭中東非投鼠忌器的原因所在。

當然,即便重頭再來,恩斯特還是會選擇在中部三省建設工業體系,因爲東非的發展實在太不平衡。

在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起來之前,東非經濟是東部地區一家獨大,而東部唯一的天然優勢就是港口。

而且早投入早見效,如果等到東非產業徹底定型以後再發展中部地區,恐怕就扳正不過來了,歷史經驗告訴恩斯特,先發優勢越大,後來者就越難追趕和超越。而且按照恩斯特的整體思路,那還是希望東非各地平衡發展的,當然,依照東非的國情,這個整體主要指的是東非所有的高原地帶。

作爲熱帶國家,高原反而更加宜居,這一點是東非改變不了的,而東非的高原分佈比較平衡,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這有利於東非分攤風險。

“總參謀長,目前西部戰場已經打亂了我們的落實部署,不過我軍在南部戰場的結果還算不錯,就在上個月二十日,我軍攻克了布隆方丹,現在南部戰場已經徹底進入治安戰狀態,主要應對不成規模的布爾人小規模攻擊。”

思維特問道:“奧蘭治河一線全部拿下了麼?”

“根據前線戰報,五天前,南部軍區已經接近奧蘭治河北岸,現在布爾人和英軍正在向東開普敦境內撤離。”

思維特:“給南部軍區發報,讓他們儘快控制奧蘭治河北岸,我只給他們一個星期的時間。”

南部戰場的變化,讓思維特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那就是提前讓南部軍區主力東進,奪回南邊疆省東部,配合新漢堡港市守軍恢復中央鐵路。

南部軍區的戰鬥力在東非各個軍區裡是比較強悍的,因爲常年對峙德蘭士瓦人這個有滅國之仇的敵人,所以常年維持軍備狀態。

而南部軍區對布爾人的戰爭也說明這場戰鬥,南部軍區這把刀仍然十分鋒利,畢竟布爾人的作戰意志比英軍都要旺盛。

單兵戰鬥力可以說是聯軍中僅次於廓爾喀僱傭兵的存在,唯一的地方在於他們底蘊太過薄弱,不說和英軍相比,就是葡萄牙軍隊都比布爾人財大氣粗。

葡萄牙財政再爛也有些產業,而布爾人只能吃農牧業的飯,而原奧蘭治自由邦條件其實遠不如原德蘭士瓦共和國,還擠入了這麼多人口,並經歷過一次內戰。

所以布爾人對抗東非完全是看着“一腔熱血”,可惜在東非絕對兵力和武器裝備優勢之下,布爾人沒有完成“保家衛國”的任務。

東非對布爾人的警惕從來都沒有消散,畢竟德蘭士瓦共和國的人就一直喊着“復國”口號,這也是東非南部軍區常年人均軍費支出維持在除了近衛師以外最高水準的原因。

現在布爾人雖然依舊選擇抵抗爲主,但是隻要把布爾人主力驅逐到奧蘭治河南岸。

奧蘭治自由邦本土的布爾人就只能任由東非擺佈,這樣一來南部軍區就能抽調兵力收復南邊疆省。

當然,爲了穩妥起見,思維特的目標只是先收復南邊疆省全境,對聯軍主力的決戰還要從長計議。

畢竟東非和開普敦的國境線太過漫長,南部軍區必須保持一定的兵力,防止開普敦的英軍馳援東部戰場。

雖然奪取奧蘭治河後,東非的國防壓力大爲下降,但是並不意味着高枕無憂,而按照戰前東非軍方的預測,就算依託奧蘭治河,東非至少也需要保留至少兩萬兵力防禦開普敦。

而吞併奧蘭治自由邦之後,也不意味着該區域戰爭的結束,應付布爾人的游擊隊,至少也要預留一萬多人,加上其他地區,那整個南部軍區至少要保留四萬多人的軍隊應對突發情況。

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200章 電氣化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084章 底氣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74章 搬遷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114章 抉擇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600章 嘗試第240章 大借款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581章 “火車頭”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395章 耍無賴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75章 大逃亡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0章 數據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91章 抵達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44章 貿易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903章 萊茵宮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59章 同意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11章 送行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556章 氣吐血第1276章 酒精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98章 貝拉市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67章 觀察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13章 抉擇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332章 稻種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47章 畜牧業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94章 假情報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316章 對話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38章 三把“刀”第789章 態度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44章 轉敗爲“勝”
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200章 電氣化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084章 底氣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74章 搬遷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114章 抉擇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600章 嘗試第240章 大借款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581章 “火車頭”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395章 耍無賴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75章 大逃亡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0章 數據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91章 抵達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44章 貿易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903章 萊茵宮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59章 同意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11章 送行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556章 氣吐血第1276章 酒精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98章 貝拉市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67章 觀察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13章 抉擇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332章 稻種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47章 畜牧業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94章 假情報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316章 對話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38章 三把“刀”第789章 態度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44章 轉敗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