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彀中計劃

第988章 彀中計劃

聖彼得堡。

東非是實幹派,在確定了要在沙俄挖牆腳前,就已經組織了相關人員到沙俄探路,而第一站就是俄國的大學。

沙俄是比較重視教育的,除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外,基輔,華沙等經濟發達,且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高等教育實力都不錯。

當然,和東非相比,沙俄的高等教育走的是典型的精英路線,大學數量極少,但這也意味着沙俄大學教學質量是比較高的,至少比東非大多數高校要強的多。

本次帶隊前往沙俄“淘金”的人是東非教育部副部長萊德爾和科技部副部長莫里西斯。

萊德爾說道:“俄國的教育系統和我們東非不一樣,在俄國,大學是典型的貴族式教育,一般能接觸到的都是權貴階層,普通人並不多,但是對我們而言,就是要瞄準這些沒有背景,沒有出路的俄國大學生,如今俄國經濟上蕭條,勢必會對他們的就業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

沒有“背景”也可能是沒落貴族或者比較重視教育中產家庭,真正底層升入俄國大學的學生無疑是鳳毛麟角。

莫里西斯也適時說道:“除了大學生以外,沙俄的一些重要工廠也是我們的目標,以聖彼得堡爲中心,我們兵分三路,分別前往莫斯科,基輔,華沙進行招聘工作,尤其是化學工業要重點關注,目前國家急需相關領域的人才。”

萊德爾:“大學同理,對於化學,物理,數學,機械等理工科學生是我們的首要目標。”

莫里西斯:“我和萊德爾部長只會在俄國待兩個月時間,在這期間,聯絡中心設立在聖彼得堡,當然,你們也不着急,根據政府要求,本輪人才招聘工作會是長期的,在接下至少一年時間裡,你們的工作可以慢慢開展,但是我們的要求是篩選必須嚴格,不要把一些濫竽充數的人招進來,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我們會再進行一次考試,所以不要爲了完成指標,糊弄了事。”

1900年經濟危機雖然在俄國展開,但是其他國家,包括英,法,德等主要國家都會受到波及,所以莫里西斯和萊德爾兩位高官隨後還要到其他國家展開“挖牆腳”工作。

當然,東非在德意志地區有些較爲完善的人才引入流程和組織,所以本次工作重點是非德意志地區,像比利時,荷蘭,瑞典,意大利諸國都是本次東非工作的重點。

這僅僅只是東非在歐洲的佈局,同時由教育部和科技部組織的另一場人才捕撈計劃在美洲,重點是美國和加拿大,除此外一些非重點地區,如南美和遠東地區東非也派出了工作小組。

南美和遠東地區,毫無疑問經濟發展程度不高,但在19世紀,只要是正常國家都會興辦一些大學和工業,並且因爲經濟發展程度不高,很多人才就業困難,就像前世印度培養的人才不少,但本國就業困難,所以到英國和美國發展一樣,東非也是按照這個思路開展工作。

畢竟東非比不西歐和北美國家是事實,可除開這些國家以外,能比東非發達的地區屈指可數。

當然,東非人才招聘中的的遠東地區並不是遠東諸國,而是俄國的遠東地區,恩斯特還不至於到遠東帝國或者日本等國家挖牆腳。

被恩斯特定爲“彀中計劃”,取自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根據該計劃,在一五計劃期間,東非將從歐美引入至少上百名頂尖理工類高級人才。

……

俄國,託木斯克。

託木斯克是俄國的一座城市,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南部,該區域屬於俄國的遠東區域。

毫無疑問,坐落在遠東的託木斯克並不是十分繁華,畢竟這裡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但其地位不可小覷,它是俄國西伯利亞地區的主要教育,科學中心。

就比如沙俄著名的託木斯克帝國大學就坐落此地,也就是前世俄羅斯的託木斯克國立大學,俄羅斯四大名校之一。

託木斯克帝國大學始建於1803年,是俄國在西伯利亞開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後來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扶持下,於1888年完成升級改造,已經成爲沙俄重要的學術交流中心之一,而託木斯克帝國大學只是託木斯克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學之一。

“這鬼天氣,如果不是來招人,我還以爲被流放了呢!”東非派駐俄國遠東地區的人才招聘工作組組長科威爾裹着貂皮大衣說道。

工作組成員進入托木斯克的時間已經是1900年10月,託木斯克已經進入冬天,當地冬季溫度在甚至能達到零下十幾度,這對於大部分國土沒有冬天的的東非人而言簡直就是人間煉獄。

“科威爾先生,這和流放也沒有區別,現在北半球正在進入冬季,如果是歐洲溫度或許還能接受,但是俄國本身就比較寒冷,更何況是託木斯克這種位於俄國腹地的地方,好在我們去的不是更東部,畢竟託木斯克的基礎設施在西伯利亞已經算最完善的了。”臨時組員安卡說道。

“真羨慕那些到,聖彼得堡,莫斯科,基輔等大城市的同僚,雖然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也很冷,但是情況總比託木斯克好的多,這裡連人都少的出奇,恐怕在東非也就北部的人口密度比這裡低。”科威爾說道。

安卡:“雖然俄國人口比我們東非多的多,不過他們國土也比我們大的多,所以單從人口密度上而言,東非還在俄國之上,而且分佈更加均勻,東非氣候最惡劣的剛果雨林和沙漠地區,人口也比俄國遠東地區要強。”

科威爾看着託木斯克街頭的俄國特色小木屋說道:“沙俄的國民也比我們東非要貧困的多,幸好這裡木材資源比較多,要不然可憐的俄羅斯人恐怕連過冬都很難做大。”

說着他將手從手套裡掏出來,對着空氣揮動了一下,又趕快縮回去:“這裡的空氣都比東非更加乾冷,生活在這裡絕對是一場災難。”

“難怪拿破崙會敗給俄國人,就這種天氣,如果我們不是全副武裝的話,恐怕半天都受不了,也就俄羅斯人能在這種苦寒之地堅持下來,所以有大國進攻俄國,必須準備好面對惡劣的交通和氣候狀況。”

在科威爾口中,沙俄成了苦寒之地,而此時距離東非建設開發都不到四十年時間,從而也能反映出東非和沙俄在19世紀中後期的不同發展境遇。

安卡笑呵呵的說道:“我們身上的貂皮還是從阿拉斯加進口的,保暖效果確實不錯,阿拉斯加還是當初俄國人賣給王室的,面對這種冰天雪地的環境,貂皮確實實用舒服。”

科威爾:“也就是到俄國出差,要不然這身衣服在東非根本就沒有消費市場,不過阿拉斯加距離東非太遠了,如果阿拉斯加在南極那就再好不過了,這樣也能方便我們東非管理,並且提供一個度假遊玩的地方。”

對於東非這種沒有冬季的國家而言,像沙俄這種冰天雪地的氣候反而成了一種資源,就像前世沙俄人喜歡到熱帶地區度假一樣,很多東非人,尤其是東非新生代,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雪,所以產生一些嚮往也是常事。

第3章 在柏林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23章 誘拐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19章 會議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444章 到家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430章 客人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37章 電氣化還在審覈……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574章 服軟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924章 海洋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67章 奧拓第1281章 酒館第822章 卡賓達第973章 籌備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704章 底氣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967章 奧拓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24章 水井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30章 多多馬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24章 海洋斐迪南大公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942章 宣戰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17章 炊事車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0章 新品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619章 繳獲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13章 站隊第474章 討論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832章 押解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152章 黑幫第577章 收尾第320章 雙標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55章 到東非去
第3章 在柏林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23章 誘拐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19章 會議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444章 到家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430章 客人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37章 電氣化還在審覈……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574章 服軟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924章 海洋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67章 奧拓第1281章 酒館第822章 卡賓達第973章 籌備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704章 底氣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967章 奧拓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24章 水井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30章 多多馬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24章 海洋斐迪南大公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942章 宣戰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17章 炊事車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0章 新品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619章 繳獲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13章 站隊第474章 討論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832章 押解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152章 黑幫第577章 收尾第320章 雙標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55章 到東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