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

因此,恩斯特說道:“茶葉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而三大飲料,在我們東非有兩種是優勢產業,因爲茶葉和咖啡種植都有地域限制性,最後的酒類產品,就比較豐富了,各種穀物,瓜果,甚至其他植物,總而言之釀酒的原材料過於豐富,可以說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酒品。”

實際上酒類在東非也應該算優勢產業,不過這個優勢並不是太突出,這是和咖啡,茶飲相比較的結果。

而咖啡目前在東非的優勢,是無法動搖的,因爲衆所周知,東非咖啡的質量在全世界都是很出名的。

這一點茶葉反而比不上,因爲茶葉的種類過於豐富,東非引入的茶葉品種又是遠東帝國的小類型品種,所以需要特別培育,東非從遠東帝國引入的茶葉品種達到了上百種之多。

這就涉及到東非在茶葉產業上的的題海戰術,印度茶之所以至今無法取代遠東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口感上難以和遠東茶相比。

而東非應對這個難題的解決方式就是大批量實驗性種植,然後優中擇優,選擇其中口感和產量優等的大規模鋪開種植。

“咖啡的種植範圍比茶葉要小一些,基本上都在熱帶範圍,而茶葉在亞熱帶也能廣泛分佈,甚至能生長的更好,這也是遠東帝國成爲茶葉第一茶葉大國的重要原因,我們北方茶區能在茶葉產地中殺出重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原地形和茶葉產量優勢,高原保證了東非茶葉的質量,同時高原地形下茶葉園的種植也比較便利。”

當然,茶葉對地形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一般來說山地丘陵等高海拔地形最爲適合,像東非就是高原區域,而遠東帝國各種地形複雜且豐富,印度的茶區阿薩姆則是大面積的平原,但是品質上就比遠東帝國和東非差上許多。

這不是東非誇張,前世肯尼亞就在茶葉出口方面力壓印度和遠東帝國十幾年,而肯尼亞茶葉後來居上的重要原因自然是品質過硬,產量巨大。

當然,這也和肯尼亞人不習慣喝茶有關,他們的茶葉大部分都用來出口,所以在國際市場長期佔據優勢。

而前世遠東帝國和印度,本身國內茶葉市場極其豐富,印度在殖民地時代培養了大批茶葉愛好者,當然印度的茶葉主要以奶茶形式出現,印度街邊奶茶店十分常見。

東非也有奶茶,主要是北方牧場和一些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區域,對奶茶的需求量很高,其中北方牧場貼近北方茶區,同時牛乳產量高,二者結合之下,就使得奶茶產量攀升,當然,北方牧場也是東非紅茶的重要消費區域。

在北方工業帶,奶製品供應充足,包括奶茶,和加奶咖啡都很受歡迎,所以北方工業帶同時是世界三大飲料產地和消費地的結合地區。

“除了北方茶區和南方茶區,大湖區也是優良的茶葉,咖啡產區,不過目前規模上還無法和北方茶區,南方茶區相比,這一點一定要重視,尤其是西大湖省(烏干達,布隆迪,盧旺達等地區),現在茶葉市場利潤依舊可觀,所以提供更多的種類選擇,也有助於東非茶葉打開市場。”

東非高原,全域都算是茶葉的優質產區,這一點是東非獨有的優勢,基本上前世東非國家都產茶,即便不在東非高原,而東非高原產茶,也就說明東非其他高原地區也適合茶葉種植,畢竟整體環境大同小異。

“當然了,我們東非茶產業最大的劣勢還是在工業化生產層面,尤其是機械化,這一點遠不如印度,所以必須要在茶葉機械化生產上下功夫,除了從奧地利研發進口茶葉生產機械外,我們自己也要建設相關機械生產企業。”

東非作爲半工業國,但是在機械製造領域是遠不如歐洲國家的,而茶葉機械化生產領域更是一片空白。因爲東非的工業和技術來源大多數來自德意志地區,而德意志地區並不產茶,所以自然沒有相關的機械生產和技術積累。

而在這個領域最先進的就是英國,英國在印度種植茶葉的歷史比東非早了十幾年,現在印度茶廠已經有幾百人規模的大型機械工廠出現。

而世界第一大茶葉生產國,第三大產業生產國,遠東帝國和東非還在依靠傳統手段生產茶葉。

東非情況稍微好一點,在奧地利專門委託了工廠設計生產茶葉的機器,不過效果上自然是一言難盡。

畢竟這對於奧地利來說也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所以東非的茶葉生產廠使用的機器,效率很不盡人意,甚至無法取代人工,而且故障率高,維護費用也大。

所以恩斯特繼續說道:“我們的茶葉生產,還是能力太弱,針對機器生產的不可靠性,必須做出相對應的改良,往年那種委託國外設計和生產的方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所以還是要從歐洲聘請專業團隊過來,讓他們根據東非的傳統茶葉生產工序,來爲東非茶葉生產量身定做相關的機械。”

除此外,這樣的好處還在於可以隨時解決機器運行後發生的各種問題,並且對其進行鍼對性改進。

這樣的壞處也不言而喻,那就是花費比較高,但是東非茶葉產業每年都能給東非帶來可觀的收益,所以花在技術上面的錢,對東非政府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關於茶葉收入這一點,東非政府比遠東帝國政府和印度要強的多,遠東帝國政府在茶葉稅收上是比較混亂的,甚至可以說毫無作爲。

因爲茶葉是遠東帝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在鴉片戰爭之前,光是茶葉就是遠東帝國對英國的重要出口產品,遠東帝國憑藉這一項就能對英國完成出超(對外貿易中出口貨物的總值超過進口貨物的總值)。

如今遠東帝國的年茶葉出口量達到十萬噸上下,幾乎每年出口量都在增長,但是遠東帝國政府的茶稅就是不長,一直維持在每年幾十萬兩的水準,這個水平就太低了,和其第一茶葉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國的地位遠遠不匹配,如果能釐清茶稅,就能極大解決其政府的財政問題,不過這一點顯然很難做到。

至於印度,純純一個殖民地,茶葉種植的再多,獲利的也是英國人,對印度本土的貢獻不大。

而東非的茶葉產業規模,雖然比遠東帝國和印度小很多,但是其獲取的利益價值,都屬於東非本土,政府和茶葉工人都能獲利,所以政府對茶葉收入是十分重視的。

所以對於推動茶葉種植規模,拓展東非茶葉市場,提高茶葉生產效率,政府層面是相當樂意的。

第862章 後續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7章 擴大生產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092章 菜市場第878章 無線電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453章 借款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36章 間諜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228章 留學生第207章 換牌第37章 戰爭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43章 行政區劃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98章 香蕉園第1238章 教唆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37章 補丁第1128章 開端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361章 影響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68章 餐具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89章 教學第615章 交流電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696章 油井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50章 謠言第428章 談論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20章 發電廠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222章 會面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71章 “萊茵”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364章 燃燒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281章 酒館第681章 金沙薩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84章 消息第215章 交涉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39章 利薩海戰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
第862章 後續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7章 擴大生產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092章 菜市場第878章 無線電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453章 借款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36章 間諜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228章 留學生第207章 換牌第37章 戰爭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43章 行政區劃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98章 香蕉園第1238章 教唆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37章 補丁第1128章 開端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361章 影響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68章 餐具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89章 教學第615章 交流電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696章 油井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50章 謠言第428章 談論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20章 發電廠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222章 會面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71章 “萊茵”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364章 燃燒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281章 酒館第681章 金沙薩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84章 消息第215章 交涉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39章 利薩海戰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