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

東非軍事工業主要以重工業爲主,輕工業生產週期短,投資少,見效快,可以快速回籠資金並實現盈利。

反之則是重工業的缺點,當然,在19世紀,重工業發展屬於初期階段,這些問題尚且不明顯,在英法德等國家,重工業利潤都相當可觀,正常年景下,基本上風險很小,所以投資重工業有利可圖,且比較穩定。

同時對各國競爭而言存在好處,在19世紀,軍事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保障,否則這邊安心生產,第二天列強就帶着“堅船利炮”直接轟開國門,摧毀本土產業,那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我國的軍事工業是少數幾個可以實現自我研發和設計能力的工業類別,國家將有限的人才投入在軍事工業發展上,而民用工業有這個資本的僅限於鐵路,鋼鐵,電力,汽車等少數產業,而按照東非的人才培養週期,我們想達到和歐美國家水準,至少要等到1895年之後。”

這是目前東非人才儲量的現狀,東非人才主要依賴於早期黑興根學校培養,也就是黑興根王室在歐洲設立的各類學校,加上東非目前在歐洲留學務工人員作爲補充,本土人才培養週期則長達十幾年甚至數十年時間。

……

截止到1888年爲止,東非仍然保留七百多所語言學校,這些學校的教職工達到八千多名。

“對於這些教師的再教育問題,是必須做到的,我們準備裁撤掉大部分,只保留一百多家,就可以滿足大部分需要,重點保留中西部地區和沿海地區,東部很多區域的語言學校可以裁撤。”

語言學校是東非同化工作的重點工程,各種形式的語言學校在七十年代高峰期多達近萬座,主要爲普及德語而建設。

辦學條件千差萬別,有些甚至沒有固定辦學地點,一些直接併入東非義務教育系統。

作爲在東非存在二十多年的特殊學校,語言學校爲東非貢獻巨大,最主要的就是確保了德語在東非的統治地位,目前東非德語人口已經可以確保對其他語言移民自主同化,而不需要政策上的強制推行。

這一點就和斯拉夫人移民到德國一樣,很多波蘭等地的斯拉夫人前往柏林等德國大城市生活,如果他們不主動學習德語,必然會寸步難行。

“一次性裁撤數百家語言學校,那麼多教師就會面臨擇業問題,我們根據這些教師的文化水平,認爲應該由政府主導他們進一步加深學習,因爲他們常年從事教育工作,學習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可以通過到我們本土的高等教育院校或者到歐洲德意志地區實現再教育。”

東非爲了迅速普及德語,所以對語言教師的選擇很有限,基本上以年輕人爲主,很多都只接觸過非常初級的義務教育或者是黑興根王室在歐洲建設的低級教育。

所以語言教師的年齡實際上並不算大,而且常年的教學工作,讓他們的德語天賦尤其是書寫方面很好,同時可以接觸更多的學習渠道,所以文化水平並不算太低。

但是同樣的,常年只負責德語教育,也讓他們的文化程度非常的狹隘,主要集中在語言類和文學層面,有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

畢竟現在東非德語已經普及了,德語教育的價值也就下降了,而他們又沒有其他工作的經驗。恩斯特:“語言教師雖然距離真正的教師有一定差距,但是基礎還是不錯的,他們很多都是當初在德國上學,爲了普及東非德語而中斷學業的人,所以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先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短期培訓,然後再出國留學,未來在進入東非其他領域實現再就業,這樣也能對東非的高文化人才進行一個有效補充。”

正常接受東非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週期是很漫長的,光是義務教育階段就長達十年之久,所以這些已經在東非教書多年的教師就處在很尷尬的境地。

讓他們再長時間學習,就有些爲難他們了,畢竟和普通學生相比,他們年齡太大,所以只能先塞入東非的學校土裡培訓,然後再赴歐留學。

雖然有些倉促,但是他們的基礎可比日本,遠東帝國的留學生好的多,首先就是沒有語言障礙,其次在東非的教書經歷,讓他們的文學功底不錯,而且年齡越大,也意味着更容易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東非可不是把他們一腳踢開,而是給他們提供繼續學業的機會。

當然,恩斯特也不可能把這些人直接拋棄掉,語言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移民進行文化輿論宣傳。

所以這些人的“思想覺悟”在東非絕對是最高的羣體之一,而且語言教師很多都是孤兒出身,是黑興根王室給他們提供了早期的生活保障,還有學習機會。

本來當初按照恩斯特的想法,這些人是走德國正常學習渠道的,但是東非擴張太快,打亂了節奏,本來需要幾年培養的人才,全部變成了幾個月時間的速成型人才。

現在讓他們回爐重造,也是彌補當初的遺憾,只不過這一點需要東非政府協調,尤其是東非每年政府留學的名額是有限的,好在這幾年東非本土陸續建設了一批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先把他們塞到這些學校裡,再慢慢安排。

“往歐洲地區留學,人數終歸是有限的,這幾年德國和奧匈帝國興建的私人高等教育學校不少,我們倒是可以和他們談判,不過效果恐怕不會太理想,畢竟這些學校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而且收費問題也不統一,需要專業的團隊鑑別後再談判塞人,這恐怕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恩斯特:“放手去做就好了,出國留學是一個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歐洲的教育本來就需要鑑別,現在有一些資本家專門開設‘野雞大學’來招收落後地區的學生,如果我們東非不重視,恐怕也會上當受騙!”

說這話的時候,恩斯特是一點也不臉紅,實際上在歐洲德意志地區開設“野雞”學校最多的就是恩斯特本人。

可以說是他開了這個壞頭,順帶着整個德意志地區的教育風氣都變差了,這還是當年爲了賺取日本等國家留學生學費想出的餿主意,但是卻極其成功。

那些人主要還是吃了對歐洲不瞭解的虧,加上黑興根財團主動在遠東地區投放廣告,想不上當都難。

其實這一點連東非政府都上過當,還好黑興根財團的工作人員和恩斯特上報了這件事,不然就真鬧笑話了。

 

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388章 換師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226章 遠東大使還在審覈……第380章 夜談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82章 學習營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504章 脫鉤第1114章 抉擇第1443章 監視第505章 提速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56章 平衡第424章 奔逃第938章 換血第46章 船隊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494章 假情報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90章 勸離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938章 換血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67章 推銷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00章 龍騎兵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76章 開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694章 訛詐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551章 交涉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224章 國王瀑布請假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390章 勸離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17章 行動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973章 籌備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811章 送行第1233章 抓捕第1230章 水權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03章 萊茵宮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092章 菜市場第97章 日常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
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388章 換師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226章 遠東大使還在審覈……第380章 夜談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82章 學習營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504章 脫鉤第1114章 抉擇第1443章 監視第505章 提速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56章 平衡第424章 奔逃第938章 換血第46章 船隊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494章 假情報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90章 勸離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938章 換血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67章 推銷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00章 龍騎兵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76章 開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694章 訛詐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551章 交涉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224章 國王瀑布請假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390章 勸離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17章 行動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973章 籌備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811章 送行第1233章 抓捕第1230章 水權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03章 萊茵宮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092章 菜市場第97章 日常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