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三縱三橫

第863章 三縱三橫

夏威夷政變對東非而言只是一個小插曲,東非自從南非戰爭結束後的這幾年就投入到了對南方和西部的大建設中來。

從南非戰爭結束後,東非鐵路年均修建里程從原來的一千五百公里左右,提高到了年均三千公里,翻了近一倍。

同時這個數據還在提升,多條鐵路正在規劃設計中,除了南方和西部的幾條幹線鐵路以外,中部和東部也在加速鐵路網絡的普及推廣。

“根據鐵道部的初步規劃,我們將實現在1900年之前,完成三條縱向鐵路建設,其中中央鐵路已經建設完成,近年來我國將建設重要性僅次於中央鐵路的另外兩大南北鐵路通道,北起摩加迪沙,途徑基斯馬尤,蒙巴薩,達累斯薩拉姆,貝拉,馬普托,往南最終抵達新漢堡港市的東部沿海鐵路,以卡賓達爲起點,亞歷山大港爲終點的西部沿海鐵路。”

這個亞歷山大港是位於安哥拉西南部的一處天然良港,而不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

亞歷山大港在沙漠地帶,但是依託天然海灣,建港條件優良,北部是木薩米迪什港,和壓力山大港條件差不多,如果不是沙漠限制,條件絲毫不比羅安達和本格拉差,甚至要強許多。

而再往南,東非鐵道部就沒有鐵路建設的計劃了,本來這段鐵路就涉及很多沙漠地帶,再往南一直到鯨灣港之間八百多公里都是荒無人煙的區域,沒有修建鐵路的必要。

而東部沿海鐵路,纔是繼中央鐵路和北方鐵路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性鐵路工程,東非東部沿海是未來東非經濟發達的區域,這一點是可以預見的,所以東部沿海鐵路也是未來東非鐵路首要攻克工程,這一條鐵路建設完成後就超過四千多公里,覆蓋東非東部的主要港口城市。

“我們將之稱爲三縱,是未來十年我國南北交通的三條大動脈,而除了縱向鐵路外,我們還要建設三條東西橫線鐵路,其中包括北方鐵路和中央鐵路,在南部我們以鯨灣港爲起點,途徑奧卡萬戈三角洲邊緣,布拉瓦約以伊尼揚巴內港爲終點的南方鐵路,這三條鐵路我們稱爲三橫。”

“這樣一來基本就能奠定我國鐵路三縱三橫的格局,同時完成東非國家鐵路的初步網絡,打通全國各個區域,包括西南非洲和索馬里兩地地區。”

重點提出西南非洲和索馬里,是因爲這裡是東非的兩大沙漠區域,同時也將結束東非沙漠地區無鐵路的歷史。當然,兩者環境雖然差,但一個位於東非東北,一個在東非西南,國防上地位也極爲重要。

“在三縱三橫的基礎上,新建支線鐵路,尤其是中部,東部和莫桑比克地區,在1900年以前,我國鐵路至少達到十萬公里。”

這要求東非鐵路在未來幾年時間內翻四倍,不過依照當前東非的經濟趨勢是完全可行的。

拋開三縱三橫這個全國初期基礎鐵路格局,東非鐵路重點照顧莫桑比克地區,則是爲了打通東非中部,東部和莫桑比克的經濟聯繫。

以前東非的經濟和人口格局是“扁擔狀”,東部和中部兩大主要經濟區通過中央鐵路連接,被馬拉維湖和坦噶尼喀湖,米通巴山脈分割開來,而完成莫桑比克開發後,東非的主要經濟體就能連成一片。

形成一個大的經濟核心區域,並且能夠有效輻射全國,提升東非經濟競爭力。

當然,按照恩斯特的想法,這個“中央經濟版塊”未來肯定還要把安哥拉北部納入其中,更能發揮其帶動作用。

就拿美國而言,現在美國的經濟核心在東北五大湖和沿海區域,並不處於中心位置,但美國北部是加拿大,對美國造不成威脅,還有利於美國利用加拿大的經濟和資源。

東非周邊沒有強大的經濟體,而資源集中在中南部,海運優勢則集中在東西兩岸,這一點和美國極爲不同。

現在美國東西海岸差異巨大,西部氣候條件差,還有落基山脈阻隔,而東非高原區域則從中心一直延伸到東西沿岸,除了東部幾個湖泊以外基本沒有地形阻擋,氣候條件相差不大且比較適宜,農業條件良好,利於人口集中隔和產業集中。

當然,現在東非能力有限,只能優先發展中東部經濟,值得注意的是莫桑比克在東非國家版圖中也屬於東部,而且在馬塔貝萊高原的正東,東非高原的正南,這樣一來東非東部未來發展潛力進一步提升。

西部則受到一定的自然條件限制,首先是國土領域,東非西北地區並沒有延伸到非洲西海岸,而是在阿贊德高原附近戛然而止,這就使得東非地區西北角像是缺了一塊。

不過缺的這一塊主要是熱帶雨林區域,本身潛力有限,這一點從前世非洲人口分佈就可以看出來。

而西南地區還有熱帶沙漠氣候分佈,所以西部唯一能大力開發建設的實際上只有安哥拉區域,不過安哥拉地區面積並不算小,所以東非東西海岸差異實際上小於美國東西海岸。

所以等到莫桑比克初步開發完成後,東非勢必會繼續向西發展,這樣一來除了北部和南部,東非未來的經濟主體也就已經明朗。

不過新漢堡港和馬普托其實也屬於東非南部,而北方的索馬里也是東非重點發展區域,所以東非未來經濟總體上依舊會偏向平衡。

雖然不至於像德國等歐洲國家那樣均衡,但和同級別領土大國,也就是遠東帝國,沙俄和美國等相比,會更加均衡。

而等到三縱三橫鐵路網成型之後,將進一步縮小東非區域經濟之間的差距,畢竟安哥拉和莫桑比克這些新領土的條件並不比東非原來的中東部地區差,只要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口,產業遷徙後能夠迅速抹平差距。

當然,鐵道部的計劃,也進一步催動了恩斯特在東非內陸選址建設首都的想法,把首都放在內陸自然更加安全。

同時也能通過行政等資源,加速東非中部的發展,相較於沿海地區,中部現在依靠資源發展重工業自然比較吃香,但是一但形成二十一世紀那樣的全球化市場,礦石主要從成本更低的區域進口,那沿海那迅速拉來和內陸的經濟差距。

雖然恩斯特可能見不到那一天,但還是要未雨綢繆,而且把首都放在國土中心,也更有利維護黑興根王室的統治,像遠東帝國就是在海權時代首都過於靠海,而又無強大海軍,導致首都幾次遭到外部勢力的威脅。

東非的第一鎮市顯然也面臨這個問題,當然,這也只是可能,畢竟敢進攻東非本土的國家現在一個也沒有,但這只是東非當然軍事實力強大的原因,如果國力下降到遠東帝國那個層次,恐怕也面臨這個問題。

這個時候首都位置就顯得比較重要了,如果首都在內陸,那即便面對英法這樣的侵略者,只要稍有魄力的君主,就不會對侵略者實現妥協,畢竟深居內陸,一時半會敵人打不進來,威脅不到統治集團的生命安全。

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66章 《東桑條約》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250章 謠言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82章 抉擇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463章 代理人第336章 東非菜?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8章 遊歷第1166章 體驗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55章 五五開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967章 奧拓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請假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968章 分歧第488章 情報戰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453章 借款第1531章 協商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523章 旱情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748章 第二階段請假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320章 雙標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01章 招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73章 消化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758章 331師第803章 威脅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25章 血清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775章 紹奎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953章 新家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281章 酒館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417章 炊事車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82章 出口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821章 裁軍
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66章 《東桑條約》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250章 謠言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82章 抉擇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463章 代理人第336章 東非菜?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8章 遊歷第1166章 體驗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55章 五五開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967章 奧拓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請假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968章 分歧第488章 情報戰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453章 借款第1531章 協商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523章 旱情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748章 第二階段請假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320章 雙標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01章 招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73章 消化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758章 331師第803章 威脅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25章 血清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775章 紹奎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953章 新家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281章 酒館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417章 炊事車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82章 出口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821章 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