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間諜

第一鎮市火車站。

“嗚……”悠長的鳴笛聲響起,一列豪華列車慢慢駛入站臺,因爲提前接到消息,火車站已經戒嚴。

這是第一鎮市火車站第二次戒嚴,上一次還是因爲康斯坦丁親臨東非,所以列車上的乘客明顯是重要人物。

隨着列車在月臺前停穩,警務人員親手打開車門,從車上下來一羣人,不過壓軸出場的是一位精神狀態不錯的老人——卡爾·安東親王。

“奏樂!”隨着東非軍樂團總指揮下令,東非國歌響起,現在東非軍樂團已經不是草臺班子,所以氣勢磅礴的音樂聲響起,且富有節奏感,沒有出現上次迎接康斯坦丁親王的失誤發生。

看着建設的富麗堂皇的第一鎮市火車站,卡爾·安東還是比較恍惚的,這對他的衝擊力是比較巨大的,以前黑興根王室在歐洲時可沒有這種牌面,現在他確信黑興根王室是真發達了!

實際上從達累斯薩拉姆市上岸的時候,卡爾·安東就已經意識到黑興根王室在非洲闖下了怎樣廣闊的一番天地。

達累斯薩拉姆市放在歐洲也能算中大型城市,就是黑興根和錫格馬林根兩座親王國加起來也比不上達累斯薩拉姆市一地,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僅僅是東非版圖中微小的一塊。

而從達累斯薩拉姆到第一鎮市這一路下來,卡爾·安東又見識到了東非鄉村的場景,作爲東非最早開發的區域,中央省的農村已經和歐洲大部分區域沒有差別,甚至水平已經達到或者超越了德國的平均水準。

德國的農業在當前時代歐洲算是比較頂級的,容克地主對農業的投資比較大,而東非農業中中央省的水平也是頂尖的。

尤其是水利設施建設方面,縱橫交錯的河流水渠,星羅棋佈的湖泊水庫,使得中央省已經成爲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同時中央省農村建設也相當合理,農田,村落,屋舍,井然有序,規劃齊整,鄉村道路平整發達,牛羊成羣,牛馬車等交通發達。

從農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很顯然東非(中央省)的鄉村建設,在世界上也屬於農業比較發達的行列。

而中央省作爲東非發展程度最高的省份,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中央省的面積是大約十八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已經比歐洲的許多中型國家面積要大,所以中央省農業開發出來後,就可以達到一般歐洲國家的水平。

僅中央省一地的面積就幾乎是葡萄牙的二倍,也就是中央省的人口比不上葡萄牙,所以葡萄牙輸給東非一點也不怨,單單是中央省的實力就可以和葡萄牙本土比較,作爲殖民地的莫桑比克更無法和東非形成競爭力。

目前除了幾個排名靠前的列強國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還是靠農業吃飯,農業發展程度決定着大多數國家的富裕程度,這一點尤其以阿根廷和美國最爲典型,印度農業在英國人的建設下,也相當不錯,不過印度農業利潤也大多被英國和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刮分,下層民衆生活十分困難。

德國和奧匈帝國農業是比較發達的,但是德國土地面積有限,人口也比較多,所以人口快速增長的大趨勢下,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尋找生存機會,這也是東非人口快速增長的最大助力。

至於東非的人口,雖然達到了三千多萬水平,而東非這個人口規模,也讓恩斯特理解了遠東帝國爲什麼會出現強漢盛唐,尤其是唐代會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史書記載。

東非正處在這種狀態之中,當然,東非和唐代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東非是奴隸制國家,奴隸制度的存在確實讓東非過的很舒服,這一點古羅馬帝國公民感觸應該比較深。當然,東非公民當然不是覺悟高,而是有錢也無處花,和東非接壤的地區普遍比東非落後一大截,所以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爲在東非沒有一點市場,銷贓都沒地方銷贓。

不過,東非也不可能一點問題也沒有,實際上在開放區,還是存在經濟性犯罪行爲的,只要和世界有接觸,那自然有人會被收買。

在開放區,是英國和葡萄牙等國家情報人員的頻發區域,一般他們通過消費和東非的平民或者地方官員接觸,用金錢收買東非公民。

而開放區又是港口,所以各國船隻比較多,可以安排出賣東非國家情報的叛徒逃離東非。

去年東非警方就在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破獲了四起間諜案,大多數都是白人。

這一點也不奇怪,白人接觸的世界比華人要寬闊,尤其是歐洲那種諸國林立的地區。

東非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溫飽,但是有的人追求是發財,顯然這一點東非沒有美國機會多。

而英國和葡萄牙可以給他們提供離開東非的機會,還可以給他們安排本國國籍,所以既可以發財,又能跑路,這種情況下肯定會有人鋌而走險。

當然,英國和葡萄牙的情報人員也有吃癟的時候,遇到警惕的東非平民,反手一個舉報,所以讓東非發現了部分叛國人員。

至於國外間諜,確實沒有什麼好辦法制裁,他們大多數都是流動作案,以商人和海員的身份在開放區短暫停留,抓住了後面也有人保他們,只要一口咬定沒有從事間諜活動,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東非也無法批捕。

這幫人很狡猾,他們通過現金交易獲取情報,對於叛徒只給予口頭承諾,所以東非只能多管束一下自己手下的蠢貨。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英國人也不是做慈善的,他們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履行承諾,或者說不會履行全部承諾,而他們接觸的大部分又是東非普通人,即便是官員級別也不夠,所以很難獲得的有價值的情報。

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東非叛徒,只能拿到一小筆現金,至於國籍之類的別想了,上了賊船估計也會被英國人半路丟海里去,這樣錢又回到英國人手裡,繼續下次交易。

總而言之,那就是聰明人一般不會上當,而蠢才上當,又沒有利用價值,沒有利用價值英國又不會養着這羣吃白飯的,還是給海里的鯊魚加加餐纔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東非的情報工作不好做,這是英國情報人員的共識,實在是東非太過封閉,即便是開放區的東非公民,也被管理的很嚴格,甚至比內陸東非公民管理的還要嚴格。

這一點東非就和前世朝鮮差不多,朝鮮的一些國營酒店接待外國遊客,那些服務員都是接受嚴格管理的,而東非亦是如此,開放區的服務人員每天都要接受嚴格的審查。

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79章 牛馬帝國請假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418章 學徒第113章 野望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222章 體面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94章 迎接第1248章 普吉島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803章 威脅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958章 巴拉圭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79章 黃金葉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06章 後悔第736章 第九旅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572章 停火線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547章 登陸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293章 入關!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94章 訛詐第92章 挖牆角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236章 敖德薩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84章 訓練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184章 通吃斐迪南大公第418章 學徒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54章 發“貨”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374章 波斯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740章 古戰法第99章 岸防炮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084章 底氣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
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79章 牛馬帝國請假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418章 學徒第113章 野望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222章 體面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94章 迎接第1248章 普吉島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803章 威脅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958章 巴拉圭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79章 黃金葉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06章 後悔第736章 第九旅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572章 停火線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547章 登陸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293章 入關!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94章 訛詐第92章 挖牆角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236章 敖德薩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84章 訓練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184章 通吃斐迪南大公第418章 學徒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54章 發“貨”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374章 波斯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740章 古戰法第99章 岸防炮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084章 底氣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