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過往

克萊爾一行人自我隔離是沒有人監督的,不過東非也不怕羅威納德村的人到處亂跑,作爲開發比較滯後的地區,尼羅河行省不僅人口少,交通也十分落後,亂跑是有可能死人的。

羅威納德村只有一條通往市裡的路,這條路還不是東非修建的,而是原本黑人自己走出來的,路況有多差可想而知,當然,不是東非沒有修建道路的意思,而是羅威納德村作爲一個新移民村落,東非還沒時間顧得上。

修路有一個必要前提,那就是路是給人走的,所以原來羅威納德村這個地方本來沒有人居住,也就沒有修路的必要,總不可能路修好了讓那些動物走吧!

Wшw_ttκá n_CΟ

其實羅威納德村不是個例,東非每年向內陸開發,都有很多新建村莊,這些村莊什麼都缺,包括道路等基礎設施。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就比如被分配到現成的公路或者鐵路旁邊,就比如馬塔貝萊省(津巴布韋)的很多移民就是沿着中央鐵路兩側居住。

“看到這裡還真是有些懷念當初剛到東非的日子,不過現在新移民的日子比我們那個時候還是要好的多。”在羅威納德村暫時居住下來的克萊爾對着自己的助手感慨道。

羅威納德村的狀態,就和他初來東非時待的第二個地方很像,他是在蒙巴薩上岸的,後來就到了基蘇木旁邊的村落,那時候東非條件很差,就是蒙巴薩也說不上有多好,只能算一個排不上號的非洲港口。

如今蒙巴薩發達了,基礎設施建設比世界絕大多數港口要好,這和蒙巴薩的開發時間有關,蒙巴薩開發的時間晚,建築也就越新,規劃也更合理,同時基礎設施也越先進。

不說蒙巴薩,就是基蘇木發展都很不錯,如果單從城市建設方面來說,和歐洲許多中小型城市不分上下,總而言之東非東部已經今非昔比。

想找到和原來東非一樣落後的樣板,比較困難,西部這些新移民據點還有可能,但是這些新移民據點在條件上也比克萊爾當初到東非時強的多,這是因爲東非的生產力已經提升上來了。

“主任,你以前初到東非的時候也住這樣的房間麼?”助手問道。

克萊爾搖搖頭道:“那時候東非農村條件比羅威納德村還差,不過整體上沒有太大區別,從蒙巴薩到基蘇木你們是怎麼過來的?用了多長時間?”

“當然是坐火車,大概花了三天時間吧!”

“你看,伱們現在有鐵路,還有公路可以選擇,我那個時候就只能靠徒步了,路上走走停停,同樣的距離花了足足一個月時間,你們到基蘇木後就轉了水運然後坐船是吧?”克萊爾接着反問道。

“當然。”

“你看,我那個時候的移民就沒有這項福利,他們只能繼續往內陸沿着大湖湖畔走,幸好我當初被分配的早,在基蘇木附近就停止了,後來的移民比我還要遭罪,只有少數會被分配留在東部,其餘大部分依然要往內陸填充。”

克萊爾接着唏噓道:“尤其是沒有鐵路的時候,我都不敢想那個時候霍亨索倫行省和施瓦本行省(贊比亞和剛果南部)的人路上受了多少折磨,那可是動輒上千公里的路程。”

其實也沒有克萊爾說的那麼誇張,後來移民雖然前往內陸耗費時間更長,但是那時靠近沿海地區已經開發出來了,可以提供物資補給,這讓東非的移民事業方便了許多。雖然克萊爾只是簡單說了幾句,但是助手已經想象出當初東非的日子有多艱苦。

看他有些出神,克萊爾笑道:“不過越是經歷過東非的極速發展,也越能感受到東非這個國家的發展潛力,以前歐洲對非洲的描述實際上還挺合理,不過你們這些後來的新人沒有經歷過,等你們踏上東非這片土地的時候,他已經徹底脫胎換骨了。”

助手很是同意的點點頭道:“是的主任,我剛到東非的時候是1876年,那個時候蒙巴薩已經相當繁榮了,當時感覺蒙巴薩和歐洲那些繁華城市相比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先進更讓人賞心悅目。”

這一點是必然的,東非的每座城市都是合理設計和規劃的,所以避免了許多歐洲城市的缺憾,這一點在城市建築和道路體現的最爲淋漓盡致。

當然,東非的城市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數量不多,其實這也正常,東非的很多行政市,嚴格意義上不算城市,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肯定是行政市。

而東非城市和歐洲的城市對比,肯定不能拿行政市和歐洲城市對比,行政市是行政區級別的一種稱呼,哪怕只是一個村莊,東非政府把他設爲行政市政府駐地,那他也可以稱爲市。

像羅威納德村的上級市就是這麼一個情況,當然,東非也不會真的窮到真的拿村莊作爲市政府駐地,羅威納德村的上級市政府駐地是一處鄉鎮,全市加上附屬的村落總人口才四千多人,這也是尼羅河行省人口現狀。

克萊爾說道:“所以說東非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你不要看現在羅威納德村只是一個小村落,未來他也有可能成爲周邊的行政中心,下限最低也是一個鄉鎮,因爲他算是尼羅河行省開發比較早的村莊,以前我還在東部混的時候,就見識過很多村莊一步步發展成爲市鎮,就拿第一鎮市來說,當初只是一塊不起眼的殖民據點,現在卻直接變成了首都。”

“最典型的還有內羅畢市,本來就是一片荒地,現在卻成了東非的紡織業中心,人口十幾萬。”

“這樣逆襲的地方有很多,羅威納德村也有這樣的潛力,因爲他在尼羅河行省內起步時間比較早,而尼羅河行省又那麼空曠,要知道尼羅河行省的面積可是比歐洲許多國家面積還大,所以羅威納德村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東非的移民據點並不喜歡扎堆,就比如早期殖民地時代,東非很多城市就已經開始發展,他們卻分佈在當時坦噶尼喀地區的各地。

當時是有圈地的考慮,恩斯特的城市包圍農村計劃,亦或者是移民包圍土著計劃,用來鎮壓土著勢力的同時爲東非開疆拓土,這樣也使得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兩座港口城市發展被拖累,因爲有限的資源被越來越多的內陸城市平分。

不過後來好處也體現出來,在衆多內陸城市和鄉村發展起來後,大量的資源反過來助力沿海城市的發展,使得東非沿海城市有資格參與世界貿易,並且在上次農業經濟危機中推波助瀾。

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224章 收網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11章 送行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22章 會面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08章 歷史課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92章 挖牆角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563章 熱心腸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79章 黃金葉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447章 趣談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316章 萊茵盾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11章 送行第1349章 犧牲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24章 水井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390章 自治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298章 香蕉園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25章 造船業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099章 鋼鐵第1222章 會面第1463章 代理人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78章 無線電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99章 結款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673章 象牙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496章 交戰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00章 電氣化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37章 颱風
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224章 收網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11章 送行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22章 會面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08章 歷史課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92章 挖牆角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563章 熱心腸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79章 黃金葉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447章 趣談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316章 萊茵盾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11章 送行第1349章 犧牲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24章 水井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390章 自治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298章 香蕉園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25章 造船業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099章 鋼鐵第1222章 會面第1463章 代理人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78章 無線電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99章 結款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673章 象牙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496章 交戰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00章 電氣化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37章 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