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過往

克萊爾一行人自我隔離是沒有人監督的,不過東非也不怕羅威納德村的人到處亂跑,作爲開發比較滯後的地區,尼羅河行省不僅人口少,交通也十分落後,亂跑是有可能死人的。

羅威納德村只有一條通往市裡的路,這條路還不是東非修建的,而是原本黑人自己走出來的,路況有多差可想而知,當然,不是東非沒有修建道路的意思,而是羅威納德村作爲一個新移民村落,東非還沒時間顧得上。

修路有一個必要前提,那就是路是給人走的,所以原來羅威納德村這個地方本來沒有人居住,也就沒有修路的必要,總不可能路修好了讓那些動物走吧!

其實羅威納德村不是個例,東非每年向內陸開發,都有很多新建村莊,這些村莊什麼都缺,包括道路等基礎設施。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就比如被分配到現成的公路或者鐵路旁邊,就比如馬塔貝萊省(津巴布韋)的很多移民就是沿着中央鐵路兩側居住。

“看到這裡還真是有些懷念當初剛到東非的日子,不過現在新移民的日子比我們那個時候還是要好的多。”在羅威納德村暫時居住下來的克萊爾對着自己的助手感慨道。

羅威納德村的狀態,就和他初來東非時待的第二個地方很像,他是在蒙巴薩上岸的,後來就到了基蘇木旁邊的村落,那時候東非條件很差,就是蒙巴薩也說不上有多好,只能算一個排不上號的非洲港口。

如今蒙巴薩發達了,基礎設施建設比世界絕大多數港口要好,這和蒙巴薩的開發時間有關,蒙巴薩開發的時間晚,建築也就越新,規劃也更合理,同時基礎設施也越先進。

不說蒙巴薩,就是基蘇木發展都很不錯,如果單從城市建設方面來說,和歐洲許多中小型城市不分上下,總而言之東非東部已經今非昔比。

想找到和原來東非一樣落後的樣板,比較困難,西部這些新移民據點還有可能,但是這些新移民據點在條件上也比克萊爾當初到東非時強的多,這是因爲東非的生產力已經提升上來了。

“主任,你以前初到東非的時候也住這樣的房間麼?”助手問道。

克萊爾搖搖頭道:“那時候東非農村條件比羅威納德村還差,不過整體上沒有太大區別,從蒙巴薩到基蘇木你們是怎麼過來的?用了多長時間?”

“當然是坐火車,大概花了三天時間吧!”

“你看,伱們現在有鐵路,還有公路可以選擇,我那個時候就只能靠徒步了,路上走走停停,同樣的距離花了足足一個月時間,你們到基蘇木後就轉了水運然後坐船是吧?”克萊爾接着反問道。

“當然。”

“你看,我那個時候的移民就沒有這項福利,他們只能繼續往內陸沿着大湖湖畔走,幸好我當初被分配的早,在基蘇木附近就停止了,後來的移民比我還要遭罪,只有少數會被分配留在東部,其餘大部分依然要往內陸填充。”

克萊爾接着唏噓道:“尤其是沒有鐵路的時候,我都不敢想那個時候霍亨索倫行省和施瓦本行省(贊比亞和剛果南部)的人路上受了多少折磨,那可是動輒上千公里的路程。”

其實也沒有克萊爾說的那麼誇張,後來移民雖然前往內陸耗費時間更長,但是那時靠近沿海地區已經開發出來了,可以提供物資補給,這讓東非的移民事業方便了許多。雖然克萊爾只是簡單說了幾句,但是助手已經想象出當初東非的日子有多艱苦。

看他有些出神,克萊爾笑道:“不過越是經歷過東非的極速發展,也越能感受到東非這個國家的發展潛力,以前歐洲對非洲的描述實際上還挺合理,不過你們這些後來的新人沒有經歷過,等你們踏上東非這片土地的時候,他已經徹底脫胎換骨了。”

助手很是同意的點點頭道:“是的主任,我剛到東非的時候是1876年,那個時候蒙巴薩已經相當繁榮了,當時感覺蒙巴薩和歐洲那些繁華城市相比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先進更讓人賞心悅目。”

這一點是必然的,東非的每座城市都是合理設計和規劃的,所以避免了許多歐洲城市的缺憾,這一點在城市建築和道路體現的最爲淋漓盡致。

當然,東非的城市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數量不多,其實這也正常,東非的很多行政市,嚴格意義上不算城市,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肯定是行政市。

而東非城市和歐洲的城市對比,肯定不能拿行政市和歐洲城市對比,行政市是行政區級別的一種稱呼,哪怕只是一個村莊,東非政府把他設爲行政市政府駐地,那他也可以稱爲市。

像羅威納德村的上級市就是這麼一個情況,當然,東非也不會真的窮到真的拿村莊作爲市政府駐地,羅威納德村的上級市政府駐地是一處鄉鎮,全市加上附屬的村落總人口才四千多人,這也是尼羅河行省人口現狀。

克萊爾說道:“所以說東非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你不要看現在羅威納德村只是一個小村落,未來他也有可能成爲周邊的行政中心,下限最低也是一個鄉鎮,因爲他算是尼羅河行省開發比較早的村莊,以前我還在東部混的時候,就見識過很多村莊一步步發展成爲市鎮,就拿第一鎮市來說,當初只是一塊不起眼的殖民據點,現在卻直接變成了首都。”

“最典型的還有內羅畢市,本來就是一片荒地,現在卻成了東非的紡織業中心,人口十幾萬。”

“這樣逆襲的地方有很多,羅威納德村也有這樣的潛力,因爲他在尼羅河行省內起步時間比較早,而尼羅河行省又那麼空曠,要知道尼羅河行省的面積可是比歐洲許多國家面積還大,所以羅威納德村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東非的移民據點並不喜歡扎堆,就比如早期殖民地時代,東非很多城市就已經開始發展,他們卻分佈在當時坦噶尼喀地區的各地。

當時是有圈地的考慮,恩斯特的城市包圍農村計劃,亦或者是移民包圍土著計劃,用來鎮壓土著勢力的同時爲東非開疆拓土,這樣也使得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兩座港口城市發展被拖累,因爲有限的資源被越來越多的內陸城市平分。

不過後來好處也體現出來,在衆多內陸城市和鄉村發展起來後,大量的資源反過來助力沿海城市的發展,使得東非沿海城市有資格參與世界貿易,並且在上次農業經濟危機中推波助瀾。

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609章 提升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58章 密謀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511章 輸血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93章 夫妻交談請假第499章 建交熱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014章 輕工業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91章 青檸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36章 敖德薩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390章 自治第343章 屯田第600章 嘗試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98章 太特市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6章 船隊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47章 畜牧業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539章 鄰居論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254章 錫礦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574章 服軟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94章 假情報第195章 拜訪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99章 加入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58章 巴拉圭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1276章 酒精第968章 分歧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114章 抉擇
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609章 提升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58章 密謀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511章 輸血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93章 夫妻交談請假第499章 建交熱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014章 輕工業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91章 青檸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36章 敖德薩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390章 自治第343章 屯田第600章 嘗試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98章 太特市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6章 船隊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47章 畜牧業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539章 鄰居論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254章 錫礦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574章 服軟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94章 假情報第195章 拜訪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99章 加入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58章 巴拉圭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1276章 酒精第968章 分歧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114章 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