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特省上游到卡布拉巴薩峽谷之間的河段,最近也沒有消停,東非的水文船,經常遊弋在這段河道中,對這段河道進行測繪,標記。
對於太特市以下的贊比西河而言,泥沙淤積是阻礙航運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對於這段河道,最大的自然阻礙就是河裡的礁石。
東非地質專家科博達的團隊,正在贊比西河面上,使用聲吶對該河段的地質情況進行復查。
“早在19世紀,法國和瑞典的兩位科學家就已經開始測量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古代,就有人發現聲音可以在水下傳播的現象。”
“就比如達芬奇,他在十五世紀末,就記錄了相關實驗,將管道插入水下,可以聽到遠處船隻的聲音,而更早的遠東帝國,在公元前的戰國時期《墨子》一書中也有類似記載。”
“不過,世界聲吶儀器的快速發展,還要等到20世紀以後,尤其是各國爲了應對潛艇這種新興水下作戰艦艇,這使得一戰期間,其他國家的聲吶儀器快速進步,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
“我們東非對聲吶的研發,起源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算是走在世界的前列,1897年,第一臺聲吶被髮明出來,不過當時也只能被動接受聲波,最開始也是爲了應對潛艇而立項的。”
“除了帝國以外,英國對聲吶設備的研發也比較早,不過一直到本世紀初,英國的劉易斯才發明水聽器,但是這種水聽器很原始落後,只能用來監聽潛艇和船隻螺旋槳的聲音。”
“同時期,東非的聲吶,已經更新迭代,並且裝備海軍,如果世界大戰時我們對付德國潛艇,估計德國的羣狼戰術會大打折扣。”
科博達向他的隊員們講述着聲吶的發展歷史,從他的話中也可以看出來,各國對聲吶設備的研發,基本都是衝着潛艇這種新式艦艇去的。
作爲世界上最早研發並且裝備潛艇的國家之一,東非在反潛領域的研究也是下了很深的功夫。
“如今,聲吶設備,不僅僅再侷限於軍事領域,對於我們這些科研人員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這臺國產的河流水文船,就使用了帝國最新的聲吶技術,由姆貝亞市的亞達實驗室研發,授權生產,他們的上一代產品,在南極科考中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非地跨赤道,國土和人口主要分佈在南半球,因此東非也常被看做南半球國家,這類似俄國(蘇聯)是歐洲國家,雖然俄國的領土大部分位於亞洲。
因此,東非也可以看做最強大的南半球國家,也是明確的南半球唯一工業國和列強。
整個南半球的工業國只有一個半,除了東非以外,剩下半個就是澳大利亞,因爲澳大利亞的國情比較特殊。
一般而言,澳大利亞成爲國家的時間節點是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憲法法案》通過英國批准後,這基本就確認了英國承認澳大利亞作爲一個國家存在。
但是,雖然成爲了國家,可澳大利亞依舊和英國有很深的牽連,因此並不算完全獨立,且無完整主權。
就比如一直到今年,英國主導的《威斯特明斯特法案》才明確了澳大利亞擁有獨立的立法權,可是英國雖然允許是立法獨立,但澳大利亞政府並沒有立即執行,前世澳大利亞執行該法案是1942年,即便如此,英國議會依舊保留對澳大利亞各州的剩餘立法權。
總而言之,此時澳大利亞在東非看來,依舊只能算英國的殖民地之一,而非獨立國家。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澳大利亞本身的工業雖然不錯,但是也很有限,只能稱爲初步工業國。
兩相結合,澳大利亞只能算半個工業國,甚至說是半個國家都不爲過,即便這樣,澳大利亞相對於南半球,除了東非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算工業比較發達了。
迴歸正題,東非作爲最強大的南半球國家,因此對於南極地區,自然也有自己的野心,因此,本世紀以來,東非進行了多次南極科考行動。
而聲吶設備,對於海洋水文探測,冰山運動軌跡,南極地形等等數據蒐集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尤其是冰山,曾經泰坦尼克號的悲劇就和冰山有很大關係。
科博達說道:“在我年輕的時候,可沒有如今這個條件,許多水文探測,只能人工進行,在複雜地區,甚至要穿潛水服下潛,人工觀測河流底部情況。”
團隊工程師說道:“科博達先生,實際上我們雖然年輕一些,可聲吶對於我們而言也是新事物,在此前,可能也就實驗室或者軍方對這種設備最瞭解。”
“尤其是軍方的聲吶設備,說不定比我們使用的這玩意都要先進兩代都說不準,不過市面上我們這艘水文船的聲吶應該算最好的了。”
確實如此,軍方對聲吶設備的使用,從19世紀末就已經開始,後來東非海軍對各個海域水文,海底地形的勘測就少不了聲吶設備出力,就比如巽他海峽,曼達海峽等等。
靠着技術優勢,以及地理優勢,東非海軍應該是世界各個大洋研究最深的國家之一,技術優勢不用多說,地理優勢則是東非海軍在全球影響力的體現之一。
畢竟東非本土就瀕臨印度洋,大西洋兩大洋,而在太平洋和北冰洋,東非的勢力同樣不容忽視,太平洋方向不用多說,北冰洋則多虧了阿拉斯加領地,東非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在四大洋都有領土的國家之一,至於另外一個,就是英國。
因此,東非海軍的日常活動範圍可以說極爲廣泛,在和平時期,幾乎全世界大部分海域都可以過去。
而其他國家也不好找理由拒絕東非這一正當行爲,畢竟總不可能不讓東非和自己的海外領土聯繫,那和對東非宣戰都沒有太大區別。
這也方便了東非海軍或者海外科研人員對世界海洋的研究。
東非海軍是世界唯三的全球性海軍之一,其中兩個關鍵標準,東非都符合,第一點就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第二點則是在全球有廣泛的海軍基地支撐,另外兩個是英國和法國。
其實美國也應該屬於全球性海軍,只不過在印度洋的影響力較弱,且缺乏可依賴的軍事基地。
至於其他國家,那都只能算區域性海軍了,即便是實力不弱的德國還有日本。科博達說道:“帝國海軍在聲吶設備上,肯定比我們領先許多,不過也只侷限於部分艦艇,纔會裝備最前沿的技術設備,一些老舊艦艇,可能連聲吶都沒有。”
軍用聲吶更先進,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也導致一部分東非戰艦並沒有裝備這種設備,尤其是有養老艦隊之稱的第七艦隊,他們甚至還有一艘上個世紀東非製造的鐵甲艦在服役,當然,東非先進戰艦都安裝了聲吶。
而聲吶的普及,也倒逼東非海軍的潛艇部隊,在反偵查方面下功夫。
世界其他國家海軍應該也有相關佈局,在一戰後,主要的海軍強國,基本上都會在聲吶研究上下功夫。
“不過,我們的設備也足夠用了,短短十幾天時間裡,我們就發現了十多處可能對船舶航行造成威脅的隱蔽暗礁,這對於帝國接下來改造贊比西河航運能起到巨大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我們現在的這份工作,在整個贊比西河通航計劃中,重要性僅次於卡布拉巴薩船閘建設,雖然前者難度更大,技術含量更高,工程量更是驚人。”
“但是,如果太特市到卡布拉巴薩峽谷這段河道如果無法通航,那卡布拉巴薩船閘建成後也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清除太特市到卡布拉巴薩峽谷間河段的暗礁,河牀的基岩,是贊比西河中下游通航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科博達團隊的其他成員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整個贊比西河改造計劃,尤其是中下游幹流河段,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導致贊比西河中下游無法徹底通航。
因此,從下游平原河道的清淤,到太特市到卡布拉巴薩峽谷間的清障,再到卡布拉巴薩船閘的建設,都必須要同步進行。
這樣才能確保工程完成時,贊比西河航運被利用起來,畢竟,整個贊比西河流域治理,可是能長達幾十年時間,東非政府顯然不可能等那麼久。
對於恩斯特等東非政府高層而言,最好能在世界經濟危機和接下來全球經濟蕭條的大約十年時間內,先實現贊比西河中下游的通航。
這也就意味着,等到八五規劃期間,贊比西河干流,盧薩卡以東的航運工程要徹底實現。
這樣一來科博達團隊所在的這部分河段,就成爲了整個工程的重要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只要贊比西河中下游能夠通航,那對東非經濟能夠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至於其他方面,完全可以慢工出細活,即便幹到二十一世紀也無所謂。
因此,盧薩卡以東贊比西河航運工程,實際上是有些急功近利的,不管是下游河道疏浚,固化,還是卡布拉巴薩水電站,船閘建設,亦或者是其他河段改造,單挑一個出來,別說20世紀,就是21世紀都是相當龐大且難度比較高的工程。
更何況東非政府想要在十年之內完成這些工程,也就是如今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東非政府爲了提振經濟,敢於投入,而且現在東非人還有幹勁,因此可以大膽嘗試。
畢竟時間拖久了,即便日後東非經濟更發達,可能也沒有機會再完成這種世紀性工程,就比如前世21世紀的美國,他的基建能力相對於20世紀,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衰退的,這和21世紀的美國經濟數據是不匹配的。
總而言之,恩斯特認爲現在是完成這種工程的最佳時機,拖到以後,他相信後人的智慧,但不相信他們的精神。
贊比西河從卡布拉巴薩峽谷到太特市之間的河段,有許多礁石,尤其是那些暗礁,如果不進行清除,那贊比西河中下游通航就不可能實現。
太特市以下是贊比西河的沖積平原,因此以贊比西河河道以泥沙質爲主,而太特市以上的河道,就是基岩河道了,河道基本上是河水侵蝕下切岩層形成的。
而這樣就會導致一些質地堅硬且密度大岩石,沒有被贊比西河侵蝕掉,進而成爲河道里的礁石甚至是巖質河心島。
這些都需要東非的工程兵爆破拆除,爲後續船隻通行掃清障礙,以前,贊比西河船隻的終點站在太特市,太特市以上的河道,自然也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現在,卡布拉巴薩船閘建設,整個中下游地區都被規劃爲航道,這些障礙也就到了拆除的時候。
至於卡布拉巴薩峽谷往上,其實也有不少礁石和險灘,不過等到卡布拉巴薩水庫蓄水後,水位會大幅度提升,整個卡布拉巴薩峽谷都會成爲一個巨型人工深水湖,那些礁石,險灘也就不足爲慮。
因此,卡布拉巴薩峽谷到太特市之間的河段清障也就成爲了東非水利部門攻關的重點。
那些明礁和島嶼都不算大問題,暗礁纔是心腹大患,這也是這段河道會採用聲吶設備進行勘探的原因。
科博達團隊,在過去的十幾天時間裡,就利用聲吶設備,發現了十幾處隱藏於河面之下的暗礁,並且對河牀底部地形進行了更細緻的測繪和摸查,這對於日後贊比西河航道的規劃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條河流,它的航道也是提前摸索出來的,畢竟河流也有深淺不一的地方,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標註。
就比如贊比西河下游,平均寬度也有十幾公里,同一河段有的地方水深能達到十幾米,有的地方可能也就兩三米深,甚至不到一米。
不過,日後卡布拉巴薩水庫建成後,贊比西河下游沖積平原地區的河段,深度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水庫的調節,河道還能下切幾米左右,但這僅限於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區,太特市往上的基岩河道是不在之內的。
所以,對於太特市往上到卡布拉巴薩峽谷之間的河段,東非工程兵還有施工人員,會採取各種手段,確保打通一條能夠穩定通航萬噸船舶通行的河流航道出來。
科博達團隊就相當於偵查兵,他們繪製完河道的地形圖,還有標註出河道的隱患後,東非工程兵還有施工人員再對需要改造的部分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