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

喀布爾城北六十多公里有一處小村莊。

這裡聚集着一批阿富汗抵抗組織,在第二次英阿戰爭爆發之前,俄國人是阿富汗的盟友。阿富汗和沙俄結盟是去年七月份,結果同年十一月份英國就入侵了阿富汗。

顯然俄國對英國沒有絲毫的威懾力,或者說英國對阿富汗極其重視,爲了防止俄國進入印度洋,哪怕是一絲可能性也要扼殺在萌芽之中。

這一點和前世美國一樣,所有人都知道俄羅斯的突破點,一個是中東黑海,還有一個就是印度洋。

如果沙俄真的能在印度洋打通出海口,那沙俄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毫不誇張的說立於不敗之地,雖然現在沙俄國土面積大的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但是沒有海洋,沙俄就永遠無法獲得心心戀戀的世界霸主地位。

自從大航海時代以後,海洋幾乎等於貿易,控制海洋自然而然成爲世界霸主,這種地位是前歐洲憲兵俄國,前歐陸霸主法國,可望而不可得的,所以獲得歐陸霸權也比不過英國海洋霸主的含金量,海洋霸主等同於世界霸主,這一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深有體會,當然,法國也當過幾年,但是法國從來沒有像那幾個海洋霸主那樣壓倒性的優勢。

當然海權和陸權之爭,說明陸權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但是恩斯特不認爲陸權能競爭過海權,除非出現一個控制亞歐大陸的集權帝國,可能還有一絲希望。

先不說這個帝國能不能出現,即便這個帝國出現,他的影響範圍也就是歐亞非三洲,畢竟陸地是被海洋切割的。

而英國這種海洋霸主,就可以通過海洋干預全世界的事務,英國的軍艦開到哪裡,哪裡就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

所以英國人如此針對沙俄也就情有可原了,要是恩斯特是英國人肯定也想把沙俄堵死在內陸,當然,恩斯特只要不是俄國人那就一定會支持把沙俄堵死在內陸。

俄國國土本來就相當於獨佔一塊大陸,這一點只有美國,東非,遠東帝國,可以和俄國比較,要不是俄國國土大部分環境不好,那就只有擁有龐大殖民地的英國能穩壓俄國一頭。

這次俄國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盟友被英國吞併,心裡是相當不爽的,但是俄土戰爭比歷史上持續時間還長,使得俄國只能對英國人乾瞪眼。

以至於對阿富汗的簡單支援也做不到,只能象徵性往阿富汗派幾個軍事教官和少量武器,扶持阿富汗反對勢力和英國作戰。

主要還是俄土戰爭消耗比較大,所以武器供應優先供應俄土戰場,而俄國的工業和後勤能力,能應對俄土戰爭就比較吃力了。

所以東非提供的武器就極大緩解了阿富汗抵抗勢力的燃眉之急,雖然這些武器比較落後,但是對於阿富汗這個零工業基礎的國家來說來說相當滿意。

所以今天滯留在阿富汗的俄國軍事教官伊利亞就驚奇的發現,阿富汗人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了一批武器。

他找到阿富汗反抗組織頭目木拉提詢問道:“你們這批武器是從哪裡搞來的?”

對於這個支援阿富汗對抗英國的俄國人,木拉提並不反感,他對伊利亞說道:“據說是國際友人從波斯送過來的武器,不過他們並不願意透露自己的身份。”

波斯?不過伊利亞不認爲波斯人有這個膽量給予阿富汗支持,畢竟英國人可不是好惹的,萬一引火燒身可就完了。

“波斯應該不太可能,畢竟他們害怕英國怕的要死,應該沒有這個膽量,你們知道這批武器是什麼人送過來的麼?”

“伊利亞先生,確實是一位阿拉伯富商給我們提供的贊助,據他所說這批武器很有可能是你們俄國人提供的。”

嗯!這就讓伊利亞不敢置信:“這不可能,如果是我們俄國提供的武器,我怎麼可能不知道?而且是國內支援的話,他們的負責人總應該和我見一面,不至於通過第三方吧?”木拉提撓撓頭說道:“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不過那位阿拉伯富商說是俄國人,因爲給他送這批裝備的領頭人就是伱們俄國人,據說還是來自聖彼得堡。”

感覺事有蹊蹺,伊利亞有些嚴肅的問道:“會不會是有人冒充的?”

木拉提:“應該不至於吧!那位富商也常年和你們的人做生意,所以冒充俄國人的話,他應該可以看出來。”

“原來是這樣?難道是我多疑了?”伊利亞有些摸不着頭腦。

這時木拉提說道:“伊利亞先生,你也不必糾結這個問題,給我們提供武器的勢力,那一定是阿富汗人的朋友,最少也應該是英國人的敵人,而我們剛好缺少武器,所以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就行。”

聽到木拉提這麼一說,伊利亞也感覺自己鑽了牛角尖,反正自己的任務是給英國搗亂,這批武器裝備剛好可以提升反抗組織的戰鬥力,頭疼的也應該是英國人。

“木拉提先生你說的對,反正總不可能是英國人好心的給我們送裝備。”

說到英國,伊利亞突然有些驚奇的發現,這批武器裡竟然有夾雜着不少英國的武器。

“這是恩菲爾德?還有法國的馬提尼,這個是德國的德萊塞,還有各種型號的燧發槍。”

這個發現引起了伊利亞極大興趣,他在武器堆裡翻翻撿撿,發現這批武器的來源還挺雜,有各國的武器裝備,不過主要以德國,英國和法國武器爲主,就是俄國的極其少。

所以伊利亞分析有兩種可能,一是這批武器還真有可能是阿拉伯國家提供的,畢竟來源太雜,感覺像是臨時從歐洲各國收購的二手貨拼湊出來的。二是這批武器就是俄國提供,因爲這批槍械裡俄國槍支反而是最少的,這一點很可疑,難道真是國內某個勢力供給阿富汗,但是又不想暴露身份。

第二種猜測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伊利亞更傾向於第一種,因爲國內如果支援阿富汗,沒必要這麼遮遮掩掩。

實際上這批武器是剛剛從東葡戰爭退役下來的東非黑人軍團裝備,加上一些繳獲的葡萄牙裝備,也就是英法兩國提供的武器送過來的。

當然,東非情報部門多了個心眼,還專門給其摻雜了一些其他國家的武器,很多國家都有份。

“這批武器看起來好像不是很新,對付英國人能用麼,會不會故障率太高?”

伊利亞不再糾結武器來源,反倒對這批武器質量開始挑三揀四起來。

不過木提拉很滿意的說道:“這對於我們來說無所謂,有了這批武器,加上我們英勇的戰士,一定可以給英國人沉重打擊。”

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395章 下藥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65章 電燈第316章 萊茵盾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200章 電氣化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024章 監視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903章 萊茵宮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463章 代理人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700章 龍騎兵第1264章 在東非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380章 夜談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487章 太特城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53章 送酒第1443章 監視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992章 入籍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68章 餐具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67章 觀察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369章 送別第1473章 警示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505章 提速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821章 裁軍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802章 爭論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973章 籌備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71章 戰鬥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63章 站隊第1015章 市場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
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395章 下藥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65章 電燈第316章 萊茵盾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200章 電氣化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024章 監視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903章 萊茵宮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463章 代理人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700章 龍騎兵第1264章 在東非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380章 夜談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487章 太特城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53章 送酒第1443章 監視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992章 入籍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68章 餐具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67章 觀察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369章 送別第1473章 警示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505章 提速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821章 裁軍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802章 爭論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973章 籌備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71章 戰鬥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63章 站隊第1015章 市場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