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玻璃產業

南薩爾茨堡省,姆貝亞市。

“開窯了!”隨着一聲吶喊。

早已經等候在窯爐旁邊的工人,用鐵纖扒開窯口,隨後一股的熱氣從窯口噴涌而出。

“快看看怎麼樣?”

在廠長的催促下,全副武裝的工人進入窯口,開始搬運剛剛燒製好的瓷器,現在姆貝亞的天氣在17度左右,所以即便穿上棉衣待在外面也不算太熱,可進入窯室內瞬間就感覺到洶涌的熱氣。

磨磨蹭蹭了片刻,匣鉢被工人小心翼翼的取出,在所有人的期待下,老師傅開始敲開匣鉢。

“唉!可惜了,這個底部和匣鉢連在一起了,下一個!”

開局不利,於是下一個匣鉢被打開。

“這個釉不合格,下一個!”

最終所有匣鉢都被打開,結果差強人意,成品率僅有百分之十五,成品質量也較差,製作粗糙,內底一圈無釉,美觀性差,但是,這個結果已經算是符合大家心裡預期了。

“第一次麼!能有這個結果就很不錯了,大家不用灰心,繼續改良工藝,我相信我們姆貝亞陶瓷廠未來會引領王國陶瓷製造業的。”姆貝亞市市長安慰道。

姆貝亞陶瓷廠製作的瓷器是粗瓷,也就是平民用瓷,像康斯坦丁王宮裡的瓷器都是從遠東進口的。

姆貝亞市附近蘊藏着豐富的高嶺土資源,目前東非政府初步勘測大概在三百萬噸左右,是尋找煤礦時的附贈品,這也是東非第一家瓷器廠設在姆貝亞市的原因。

在東非目前民用器皿主要是木製品或者陶製品,像瓷器絕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東非的瓷器排除掉宮廷內的瓷器,主要分佈在東非沿海地區,從摩加迪沙到姆特瓦拉都有分佈,甚至津巴布韋腹地也有瓷器存在。

但是這些瓷器幾乎都是遠東產品,只是沿着商路流落到東非的,所以姆貝亞市陶瓷廠燒製的瓷器,算是第一批非洲制瓷。

東非瓷器技術主要來源於遠東兗州嶧縣,每一批到東非的移民都有一個基礎檔案,所以對專業人才會特別關注。

實際上瓷器燒製在歐洲已經不算什麼秘密,也有許多瓷器廠存在,但是奈何東非移民最初人員主要是德意志地區和遠東地區的農村人。

而歐洲瓷器那不是給普通人用的,普及率遠不及遠東,所以姆貝亞陶瓷廠的技術工人主要也是遠東人。

其中又以嶧縣齊村爲主,齊村製陶歷史悠久,唐代陶業大興,元時發展到鼎盛,呈現家家窯火、戶戶做陶的繁榮景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也就是說當地人以此爲生的比較多,而搭乘東非移民的順風車,齊村也有不少人到了東非,目前姆貝亞陶瓷廠內齊村人大約在三成左右。

齊村雖然燒製陶瓷歷史悠久,但是並不是很出名,畢竟主要是民間產品。

如果需要技術上的要求,東非完全可以派人到景德鎮取經,也可以從歐洲獲得技術,但是沒有必要。

姆貝亞陶瓷廠建立已經算是恩斯特特許了,畢竟東非居民的需求用木製和陶製器皿就可以滿足,燒製一點粗瓷豐富一下東非專營商店裡的產品就行了,至於中高端瓷器產品直接進口,當下完全沒必要在東非大興制瓷業。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瓷器生產出來誰買?不要說和遠東競爭,就是和歐洲各國競爭都不太可能,生產出來,賺不到錢,自然就沒有動力去推動。

目前,東非主推的是玻璃製造業,因爲大量威尼斯人進入東非,這就給東非發展玻璃製造業提供了便利。

威尼斯玻璃製造水平那是全球知名的,試想一下,如果東非有許多來自景德鎮的移民,那東非肯定也會推動制瓷業發展。

當然,景德鎮只是遠東瓷器比較有代表性的瓷器產地,恩斯特也沒必要只盯着景德鎮。玻璃勝出還有一個巨大需求,那就是東非確實有巨大需求。

首先玻璃也可以用來製作器皿和瓷器功能重疊,但是東非建築的使用的窗戶就必須用玻璃了,期維特宮建設的時候就從歐洲進口了大批玻璃進行裝飾。

連王宮的玻璃都靠進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更何況,東非諸多政府機關建築需求量也不小,還有民用房屋。

東非民居雖然統一成了德意志建築樣式,但是採光基本上不存在,窗戶基本上就是整塊木板,白天時打開,讓陽光照射進來,夜晚再關上,防止蚊蟲進入,可能給東非居民配上玻璃窗有些奢侈,但是小塊的琉璃瓦還是可以安排的。

除了玻璃窗的需求,東非還考慮到未來東非科研的需要,雖然目前東非沒有科研能力,但是遲早會踏上這一步,而實驗器材,像試管,鏡片等都需要玻璃。

東非玻璃產業主要佈局在達累斯薩拉姆,內羅畢和鬆蓋阿三地,除了威尼斯的專業工人外,黑興根財團旗下的黑興根日用品公司受到恩斯特指示,專門成立了一個技術小組,研究玻璃的規模化生產。

其中最重要的是攻克平板玻璃生產工藝,爲此黑興根日用品公司已經和多所德意志高校答成合作協議。

這也是爲未來汽車產業佈局,最早的汽車是沒有風擋玻璃的。爲了抵禦惡劣的天氣、昆蟲以及路上飛濺的樹葉和塵土,駕駛員和乘客通常都會使用護鏡。

雖然說平板玻璃研發出來不一定就會先應用到汽車上,畢竟玻璃屬於危險易碎品,貿然使用在汽車上很危險,但是總會用到的。

至於什麼時候給汽車安裝玻璃,那就要看市場需要了,當人們不再滿足於沒有遮擋的汽車時,黑興根財團就可以率先推出汽車玻璃,技術麼,就是要像擠牙膏一樣,一點點榨乾別人的錢包。

當然,現在是幻想時間,黑興根財團既沒有平板玻璃,也沒有汽車,想要實現這兩樣東西,還需要繼續努力。

話說,目前本茨還在改進引擎,努力做到引擎的小型化,還有提升其功率。

車架倒是在恩斯特的授意下,有了大概目標,但是如何運行,還有機械結構設計等都還遙遙無期,樂觀估計黑興根財團推出第一輛可實用型汽車還需要好幾年時間。

至於爲什麼要這麼長時間,那是爲了使得汽車推出時,就相當完善,更復雜的工藝和更低生產成本讓抄襲者原地爆炸,避免汽車結構太簡單,普通人靠手搓就仿製出來。

除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等等東非幾年時間,汽車產業必須從東非開始,這個拳頭產品如果在東非最先生產,對提升日後東非國際影響力有大用,同時也能奠定東非王國在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

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87章 勸說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04章 卡賓達第803章 威脅第618章 良知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37章 颱風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30章 入侵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513章 抉擇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318章 朱壩鎮第144章 貿易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81章 消耗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949章 戰敗第30章 多多馬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680章 緩衝區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145章 機遇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207章 換牌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20章 購艦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08章 歷史課第215章 交涉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章 接觸戰第304章 調停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94章 矛盾第942章 宣戰第732章 雙輸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24章 要人第380章 夜談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78章 無線電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426章 鋁都第97章 日常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04章 卡賓達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413章 拉攏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68章 塵埃落定
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87章 勸說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04章 卡賓達第803章 威脅第618章 良知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37章 颱風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30章 入侵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513章 抉擇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318章 朱壩鎮第144章 貿易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81章 消耗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949章 戰敗第30章 多多馬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680章 緩衝區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145章 機遇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207章 換牌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20章 購艦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08章 歷史課第215章 交涉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章 接觸戰第304章 調停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94章 矛盾第942章 宣戰第732章 雙輸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24章 要人第380章 夜談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78章 無線電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426章 鋁都第97章 日常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04章 卡賓達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413章 拉攏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68章 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