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

杜雲出南門來,見集市蕭條許多,有蠻人反而佔了漁民的攤子,心想:“看來清風的二虎競食之計頗有成效。”

夏侯泓走了,少了個湊飯的人,杜雲便想渡江往劉猛那兒打牙祭。心想:“這廝得了幄瓏先生不少贖金,不愁吃喝。”

來到江邊,等渡船前來。渡船未至,一艘遊船划過來,船頭站着一妙齡女子,衣袂飄飄,正是皇甫魚。

今日她既未穿紅,也未着綠,只一襲月白輕紗。漸漸近前來,宛若仙子。杜雲看得目瞪口呆,有心去打招呼,卻又啞然。

遊船靠在岸邊,皇甫魚朝杜雲招了招手:“杜郎,杜郎!”

杜雲聽見喊聲,不禁燦然而笑,奔過去,站在水邊,問道:“魚兒,怎麼,你也在此?”

皇甫魚聽他這話好沒來由,嫣然而笑:“春色正好,杜郎何不同遊?”

杜雲忘了肚餓,輕輕一躍,跳上船去。

皇甫魚道聲“走”,船伕撐離岸邊,搖動船槳。

遊船一晃,杜雲腳下有些站不穩。莫看他會水性,在江上乘船和在歸藏山下的湖泊裡游水是兩碼事。他掃視船上,亭中空空,這才發現除了幾個船伕,就只有皇甫魚和自己。懷坦蕩心,自然不會在意。

遊船順江而下,兩岸風光綺麗。

皇甫魚問道:“杜郎會吹笛麼?”

杜雲撓撓頭,說道:“略知皮毛。”其實早就生疏了。

皇甫魚說:“不如你我共奏一曲?”

杜雲心想:“莫非她這拗蠻性子還會音律?”杜雲只記得她整日舞劍啊、診病的。擔心竹笛吹得不好,說道:“有壎麼?”

皇甫魚笑道:“自然有。”她早問過諸葛邪,又朝杜雲說:“有請!”手向亭子。

兩人入到亭子中,坐在蒲團之上。旁邊擺着水囊、劍,還有幾個匣子。

皇甫魚打開一個小匣子,取出陶壎來,古樸烏黑,描着金蟾,交給杜雲。又打開一個大匣子,裡面躺着一把紫檀琵琶,赤黃油亮,雕着明月嫦娥。

杜雲看這陶壎比之琵琶,真是相形見絀。到底是修道之人,心想:“吹壎而已,何必多作他想。”問皇甫魚說:“不知用什麼曲子?”

皇甫魚說:“你可曾記得征夫婚宴之上,那曲《鳳求凰》?不如就奏此曲。”

杜雲張口結舌,搖着頭說:“此曲過於繁複,恕杜某不曾記得。”

皇甫魚也不見怪,說道:“既然如此,且聽我彈來。”

素手置於絲絃上,“叮叮咚咚”的撥弄,恰似玉珠走盤。曲調波瀾起伏,時而如紫竹留雲,時而如鸞鳳和鳴。

杜雲張口結舌,哪能料想皇甫魚的琵琶如此精純,竟一如當日曲調。只見她衣袖翩翩,清雅曼妙,不覺神遊天外。

待她一曲彈完,杜雲記得七七八八,這才與之合奏。“嗚嗚”聲響起,這音色較之杜雲自己的壎更爲清亮。

“叮叮”,皇甫魚一按絲絃,聲音戛然而止。杜雲撓了撓頭,笑道:“啊哈,吹錯了,吹錯了。”

皇甫魚微微噘嘴:“哼,再來,再來!”又撥絃起頭。

杜雲只當好玩,又“嗚嗚”的跟着吹起來。

吹到曲調急切時,皇甫魚又按住絲絃:“又錯了,又吹錯了。”

杜雲:“啊?”

皇甫魚說:“應該是這麼吹。”拿過壎來,演示了一遍。

杜雲笑了笑:“哎呀,原來如此。”

兩人的聲音飄於江面。

鍾節帶上兩個機靈水賊,手拿彎彎的柴刀,扮作樵夫往羅漢寨去。來到山下,見有許多官兵把守。鍾節在地上摳了坨泥巴,抹在臉上,加以掩飾。

走近山路前,被守兵擋住。

守兵打量一番,說道:“這山上有賊人,砍柴往別處去!”

鍾節點頭哈腰,說道:“是,是。”帶着手下離開山路,避開官兵。尋了處緩坡,鑽入樹林,往山上去。

剛過山腰,便聽見喊殺聲。躲在草叢裡,看見有上百士兵正與上百“山賊”捉對廝殺。不過看上去,官兵刀槍生疏,分明不是山賊敵手。

鍾節心下詫異:“莫非官軍正在剿賊?”

方要離開,以免被殃及池魚。卻聽一聲鑼響,衆士兵與山賊都停下來,不再打鬥。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和一個山賊首領走在一起,相互對話。

那軍官正是胡不二,賊首自然是劉猛。

劉猛對胡不二說:“不二,這些流民雖非我氐兵敵手。”

原來,胡不二從流民中徵召了新兵,帶來山上與氐兵操練。

胡不二揚起下巴說:“叔雄,這些氐兵可不是你的,只暫撥給你用。”他掌管武陵官軍,怎能將精兵拱手讓人?

劉猛咧嘴而笑:“我乃霸荊南,怎少得了嘍囉?你還是另招新兵吧,嘿嘿!”

胡不二“哼”一聲,說道:“得意什麼?剿水賊還需看我。”

劉猛不服:“敢問你殺了幾個水賊?”

胡不二一個也沒殺,漲紅臉說:“眼下營中缺兵少糧,不宜與水賊力鬥。”

劉猛說:“若非我得了贖金,怕是兵都養不起吧?”

胡不二換了副笑臉,說道:“多虧叔雄資軍,呃,能否再多綁幾個賊人?”

劉猛伸出手板:“箭矢。”

胡不二聽他要箭,笑道:“好說,好說,明日就送一千支來。”

鍾節雖聽不見他們說什麼,但這官兵與山賊分明一家。不敢多待,他又帶人往山下去。

下山之後,鍾節對手下說:“這山賊怕早與官兵勾結,我等速回水寨,稟報首領。”

一個手下說道:“依小人之見,山賊就是官軍所扮。”

鍾節思忖:“倒是不無可能。”

三人來到江邊,早有一葉扁舟系在岸上。登上扁舟,順江而下。

途中,望見前邊一艘遊船與另一艘客船靠在一起,兩方人正在搏鬥。接近一看,卻是杜雲和皇甫魚,與十數江湖漢子廝殺。

鍾節見恩人有難,命將扁舟划過去。

原來,杜雲和皇甫魚正賞江上風景,奏《鳳求凰》之曲。誰知被一客船追到,客船上載着強人,甩過鉤索來,劫持遊船。又搭上跳板,過船來戰。

這夥強人其實是範賁的徒衆,爲首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素。李素雖買動鬼社殺人,但自己也不閒着。如今看杜雲沒死,才親自動手。

不過杜雲雖然與李素有仇,卻不認得他,還道是水賊。因爲這武陵地界,還沒有人敢惹皇甫家。不比岸上,遊船隨波起伏,杜雲腳不生根,武藝要遜色許多。好在皇甫魚行慣了船,倒是盡顯劍法靈快。

這些徒衆但求殺死杜雲,用的都是捨命的招數。有些人還帶了圓盾,看來早有準備。杜雲怕傷着皇甫魚,不敢輕易使用赤血刀,即便如此,揮舞破月刀,也非盾牌可以承受。

兩方廝殺了一陣,李素手下已有數人倒斃船上。這時,望見一葉扁舟來。舟上三個樵夫模樣的漢子舍了舟,鑽進水裡。

一個強人正踏在船邊,忽然見水面上鑽出一個人來,手上柴刀一伸,勾住他腳,“噗通”,被拖下水去。浪花濺起,不久便恢復平靜。

“噗通,噗通。”又有好幾個強人被水鬼拖進水裡,做了冤魂。

其餘的強人一看,不敢再靠近船舷。

鍾節和兩名手下爬上強人的客船,殺死船伕,砍斷繩索,掀翻跳板。

李素手上不停,與杜雲過招,心下焦急:“欲斷我退路,皇甫家果然難惹。”他還道這些水鬼是皇甫魚的幫手。

鍾節和手下舍了客船,跳進水裡,又游到遊船旁邊,爬了上去,助杜雲殺敵。

水鬼在水裡面是好手,但在船上卻不是江湖漢子的對手。不多時,鍾節的兩個手下便命喪敵手。

杜雲有鍾節幫忙,砍翻身邊強人。但見李素挺劍刺來,一式星飛雲散。“鐺”,破月刀將李素的長劍砸落,杜雲左掌同時拍出。

“噗”,李素右手接掌,雙腳躍起,借勢飄出船舷,“噗通”,落進水裡。

杜雲看了看水面,不見他蹤影,只覺得方纔一掌似乎擊在綿絮上。顧不得這許多,回頭來幫皇甫魚和鍾節,終於格斃所有強人。

杜雲一看,船伕都遭了毒手,遊船就這樣隨波逐流。

鍾節右手捂着胸口,皺眉道:“恩公,恕在下不便行禮。”

杜雲看他身上有傷,說道:“虧你來救,無須多禮。反倒是我,忘了你尊姓大名。”

鍾節說:“在下姓鍾名節,草字守義。”

皇甫魚從腰囊裡取出一個小葫蘆,交給鍾節,說道:“此乃七寶丸,內服外敷可止血生肌。”又拿起地上的水囊遞給他。

皇甫家的醫術不用懷疑,鍾節接過小葫蘆,說道:“多謝皇甫娘子。”扯開衣衫,露出傷口。洗了洗傷口,從葫蘆中倒出七寶丸,用手指捏碎,敷在傷口上。

杜雲不消問,此藥定是花仁所制。看皇甫魚衣衫上染着斑斑血跡,有些可惜,說道:“魚兒,這些水賊怕是衝我來的,怎敢招惹皇甫家?”

皇甫魚說:“水賊?”看了鍾節一眼,又說:“若是水賊,又怎會不認得水鬼鍾?我看,先將此船靠岸再說。”說罷,自去搖槳。

杜雲恍然,心想:“不錯,這鐘節也是水賊,怎會與之自相殘殺?”也隨皇甫魚搖槳,慢慢將船划向江岸。

鍾節騰出左手,幫着掌舵。

杜雲一邊搖槳,一邊問鍾節:“鍾兄怎會在此?”

鍾節不知杜雲名姓,看他與皇甫魚在一起,還以爲真如諸葛邪所說是個道士,與皇甫家相交。說道:“不瞞恩公,在下奉命前去刺探羅漢寨。”

杜雲大驚,問道:“啊,探到了什麼?”

鍾節看此地離洞庭湖已近,不必擔心,說道:“原來官軍與山賊相勾結。”

杜雲心中一緊,又聽他說:“又或者山賊本是官軍所扮。”

杜雲鬆開船槳,說道:“此事絕不能叫霸洞庭知曉。”

鍾節看他神情,詫異道:“恩公莫非要助諸葛征夫?”

皇甫魚問鍾節:“你不認識他麼,還叫恩公?”

鍾節看了一眼杜雲,說道:“恩公從未吐露姓名。”

皇甫魚也鬆開槳,“嗆”,拔劍指向鍾節咽喉,對杜雲說道:“此人留不得。”她也知事關重大。

鍾節瞠目結舌,腦筋急轉,想着如何逃脫。莫說能否避開皇甫魚的劍,他方纔耗損不少體力,又受了傷,此時跳下船去,生死難料。

杜雲搖了搖頭,說道:“放了他。”

皇甫魚說:“杜郎不怕他稟報霸洞庭?”

杜雲從袖囊裡掏出鍾節給的信物——水猴的獠牙,扔在他手中,說道:“今日你出手相助,已報了我恩情,互不相欠。你若將此事說出去,必引得霸洞庭興兵來攻,那時不知多少臨沅百姓遭殃。”

鍾節抓着獠牙,臉色發白,說道:“恩公既然開口,在下斷不會將實情稟報首領。”

杜雲不知他是真心還是假意,對皇甫魚淡然一笑:“還不快些搖槳?”

皇甫魚對鍾節說:“算你命大。”還劍入鞘,和杜雲去搖槳。

靠了岸,三人下船來,鍾節朝杜雲拱手道:“恩公再會!”頭也不回的走了。

皇甫魚看着他背影,對杜雲說:“我看還是殺了他。”

杜雲說道:“我也想殺了他,卻不知爲何下不去手。”一邊搖頭,一邊自嘲。或許因爲救過鍾節,於人有恩時,往往不願加害。

皇甫魚說:“需將此事儘快告訴征夫。”

杜雲也知道一旦水賊發兵來攻,憑臨沅的數百守兵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

兩人趕緊回城去,先到皇甫家換了身乾淨衣裳,再騎馬直奔郡衙。到門口一問,才得知諸葛邪去了城北周家的桑園。

兩人撥轉馬頭,往桑園去。

諸葛邪坐在園中,飲了一口酒,莫看此地叫桑園,眼前待客之處卻是繁花似錦。不一會兒,見周家管事拿一把弓來。

管事奉上弓,滿臉堆笑:“郡守請試此弓。”

諸葛邪站起身子,藉着酒勁,咬住牙,“嗨”一聲,將弓拉開如半月。又一鬆手,弓弦繃直,嗡嗡作響。諸葛邪讚道:“果然是好弓。”這硬弓並非尋常人所使,而是弩弓,爲制弩所用。

管事說:“兩百張弓皆已備好,呃,至於這錢……”

諸葛邪說:“急什麼?兩百張弓本官還嫌少,先送一百張弓去郡衙,自有功曹兌賬。”

管事點頭哈腰:“是,是。”

諸葛邪說:“聽聞你家的絲綢不錯。”

管事立馬挺着胸膛說道:“要說絲綢,這荊南以我周家爲魁首!”

諸葛邪說:“哦,那改日我攜內子前來。”

管事也知庾家多金,笑道:“好說,好說。”

兩人正說話,聽見喧譁聲,一個僕役匆匆跑來稟報:“不好,皇甫魚帶人闖了進來。”

管事睜大眼睛:“啊,她來作甚?”似乎對皇甫魚極爲忌憚。

皇甫魚在荊南可是出了名的蠻丫頭,以前曾闖入桑園摘取桑葚,還順手將園中的鮮花一掃而空,讓管事捱了好大一頓罵。

諸葛邪說:“不用怕,有本官在此。”

管家一聽,說道:“不錯,有郡守在此,何懼她妄爲?”

僕役下去,放皇甫魚和杜雲進來。

諸葛邪看兩人急匆匆的,問道:“二位何事如此莽撞?”

杜雲抹抹額上的汗水,將諸葛邪拉到一邊,說出鍾節刺探羅漢寨一事。

諸葛邪問道:“可有將其滅口?”

杜雲低着頭說:“我將他放了。”

諸葛邪愕然,心想:“我命士兵守在山下,竟還是防不勝防。哎,失策!”說道:“我本想多瞞他一時,沒想到這麼快就被他窺破。”

可惜時不我待,瞧一眼皇甫魚,諸葛邪對管事說:“勞煩爾等暫且迴避。”

管事點頭,和僕役退了下去。

諸葛邪面帶微笑,對皇甫魚說:“魚兒,能否向令太翁借五百兵馬?”其實五百兵馬不少,足以讓水賊忌憚。要知水賊並非怕蠻兵本身,而是怕得罪蠻人,斷了退路。桓溫真要起兵來攻,水賊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那時無處藏身,必亡無疑。

皇甫魚說:“你自去與太翁說就是,何必問我?”

諸葛邪搓了搓手:“呵呵,武溪王只怕不會聽我的,所以纔有求於你。”

皇甫魚擡着下巴說:“愛莫能助。”

諸葛邪打了個哈哈,回頭給杜雲使眼色。

杜雲厚着臉皮,走到皇甫魚跟前,說道:“魚兒,有勞你向令太翁借些兵馬。”

皇甫魚當然知道諸葛邪耍了眼色,豈能輕易答應,負着雙手,在園中踱步,說道:“要我太翁借兵,有何好處?”

杜雲尷尬道:“這……”他囊中羞澀,又不似諸葛邪能做出奇妙機械來。

諸葛邪摸摸鬍鬚,快步跟着皇甫魚身後,輕聲問:“不知阿柔的病情如何?”

皇甫魚腳下不停,也輕聲說道:“已重見光明,不過仍需用藥。”

諸葛邪亦步亦趨,說道:“這麼說我內兄該辭卻婚約了?”

皇甫魚說:“這可難說。”

諸葛邪說:“放心,我定叫他早作決斷。”

杜雲看他二人走來走去,嘀嘀咕咕,莫名其妙。

皇甫魚說:“我已請周公子相助。”

諸葛邪眉毛一挑,心想:“美男計?”說道:“雙管齊下未嘗不是好事。”

皇甫魚笑而不語。

諸葛邪說:“我叫安之向令尊提親。”

皇甫魚停下腳步。

諸葛邪差點撞着,心想:“看來一矢中的。”

皇甫魚轉過身來,見諸葛邪一臉諂媚,陰着眼睛說:“哼,狗官,連兄弟都賣。”

諸葛邪看她似嗔非嗔,早知她小性子,也不見怪,點着頭說:“嘿嘿,正是。”反正也不要臉了。

杜雲看皇甫魚與諸葛邪商量完了,正朝他走來。他用食指撓了撓腮,看皇甫魚一本正經的說:“看在杜郎的面上,我就勉爲其難,但能否借來兵可不敢作保。”

杜雲喜出望外,說道:“多謝魚兒。”

關公角水寨,見鍾節帶傷而回,霸洞庭問道:“鍾賢弟怎麼受了傷?”

鍾節臉上發白,拱手道:“在下領人去羅漢寨刺探,不想正遇見官軍剿賊。兩名手下死於亂軍,我僥倖逃得性命。”

霸洞庭說道:“原來如此,你快下去歇息,讓傷醫診治。”

鍾節眼睛呆呆,退了下去。

柳葉莊,阿柔看見庾公子的面容,雖近在跟前,卻還模糊。

此爲皇甫家給病人休養的靜園,庾公子已屏退下人,親自給阿柔喂藥,阿柔卻聞不出氣味,入口才知甘苦。

腳步聲響起,阿柔不禁往來人看,影影綽綽。當先一人近前來,聲音爽朗,一聽便知是周公子。

周公子給阿柔作揖道:“周某見過阿柔。”其次纔對庾公子抱拳:“庾兄。”

庾公子臉上不悅,繼續端着湯藥,只點頭示意,問道:“周兄怎麼來了?”又看他手下擡來一口水缸,放在屋前。

周公子看他神色,毫不在意,笑道:“聽聞賞魚怡情悅目,所以特地送來龍鯉。”庾公子一聽,詫異道:“龍鯉?聞所未聞。”

阿柔說道:“龍鯉非凡品,妾身曾在京師有所耳聞,公子有心了。”

庾公子瞧了一眼水缸,不爲所動,對她說道:“來,喝藥。”依舊給阿柔喂藥。

周公子說:“只要阿柔的病能好,哪怕叫我摘下天上星斗也義不容辭。”

阿柔聽了,咯咯笑。

庾公子恨牙癢癢,心想:“還義不容辭,哪來的義?無非要討好阿柔,與我相爭。”

周公子又說:“阿柔不光貌美,聲音也好似天籟。”

阿柔不再喝藥,說道:“天籟?公子言辭高妙,只是未免過譽了。”

周公子呵呵一笑,說道:“周某此言出自肺腑。”

在庾公子聽來,簡直扎耳朵,心想:“這廝怎麼還賴着不走?”

喝完藥,阿柔對庾公子說:“庾郎,扶我看一看那龍鯉。”

庾公子扶她臂膀,卻聽周公子說:“我來,我來。”也要伸手。

庾公子趕忙說:“不勞周兄。”

周公子說:“哎,不過是舉手之勞,何必推辭!”扶住阿柔另一條手臂。

阿柔臉上發熱,頷首說道:“多謝周公子。”

庾公子皺起眉頭。

正要去看龍鯉,又有人入園中來,庾公子看過去,竟是諸葛邪和自己的妹妹。看見援兵到來,庾公子喜上眉梢。

周公子鬆開阿柔手臂,朝諸葛邪作揖道:“周某見過郡守、夫人。”

諸葛邪說:“免禮,免禮。”探頭朝水缸中看了看,說道:“呦,這不是龍鯉麼?”

周公子詫異道:“郡守也識得龍鯉?”

諸葛邪說:“我在京師時,常去殷家,自然識得。”

庾公子一聽,心想:“原來殷家也有龍鯉,難怪阿柔知道。”趕忙朝諸葛邪拱手道:“見過郡守。”

諸葛邪呵呵一笑,說道:“夫人說你在此,我道是爲何,原來是在陪伴佳人。”

阿柔聽了,臉色發紅,雖然看不清諸葛邪的臉,朝着他作揖道:“小女子見過郡守。”

諸葛邪說:“快快免禮,你我兩家乃故交,不必見外。”

諸葛夫人朝庾公子作揖道:“兄長,妹妹有禮了。”

庾公子扶住她手,說道:“妹妹怎不在家中安胎?”

諸葛夫人攜諸葛邪手,說道:“皇甫神醫說胎像穩固,所以纔出來走動。”

庾公子神氣活現,對周公子拱手說:“周兄,我家人相聚,有所怠慢了。”

周公子識趣的說:“無妨,無妨!呃,在下還有旁的事,告辭,告辭。”

庾公子衝着他背影說:“好走,好走。”一臉笑意。

諸葛夫人看在眼裡,心想:“果如夫君所言,兄長有意阿柔。”

待周公子走了,諸葛夫人說:“兄長怎不去陪魚兒?”

阿柔一聽,問庾公子說:“什麼魚兒?”

庾公子額上冒汗,說道:“呃,我家也養着鯉魚,雖不及這龍鯉,卻也有妙趣。”一邊朝妹妹眨眼睛。

阿柔笑道:“那等我眼疾好了,再去公子家中觀賞。”

庾公子點頭答應:“好,好。”

諸葛夫人正色道:“兄長若是有意阿柔就該早作決斷。”不再提皇甫魚,保他顏面。

阿柔一聽,垂下頭來,羞如紅花。

庾公子支支吾吾:“這……”

諸葛邪拍拍他手臂,說道:“內兄若是不便開口,我可以代爲轉告。”

阿柔還以爲諸葛邪要告知她家裡,羞得不行,說道:“庾郎,快些送我回屋。”

庾公子趕緊送阿柔回屋。

過了一會兒纔出來,對諸葛夫婦說道:“此地不便說話,還是去外邊。”

三人來到園外,諸葛夫人說道:“恕妹妹無禮,兄長既然與皇甫家定親,怎能另尋她人?”

諸葛邪說:“夫人,男兒娶兩妻也是常事,不必見怪。”堯以二女妻舜,古代確實可以多娶幾個妻子,不過那些人非富即貴。

諸葛夫人朝他瞪大眼睛:“夫君也是這麼想?”

諸葛邪忙說:“呃,我是說內兄該量力而行。看我,娶令妹足矣!”

諸葛夫人蹙眉,別過臉去。

諸葛邪撫摸她隆起的肚子,說道:“夫人莫要生氣,內兄之事我自有對策。”

諸葛夫人氣的是諸葛邪,卻被他引到兄長身上。

庾公子問:“若要退親,有何對策?”

諸葛夫人說:“退親?兄長何顏以對皇甫先生?”

庾公子滿臉慚色,都不敢看妹妹眼睛。

諸葛邪說:“此事由我去向皇甫先生賠罪,定能不傷和氣。”

庾公子正害怕怎麼開口,忙給諸葛邪作揖道:“有勞妹婿了!”

諸葛邪摸摸鬍鬚,說道:“錢是少不了的。”

庾公子說道:“錢算得什麼,妹婿要多少?”料想皇甫家不能善罷甘休,能賠錢也好。

諸葛邪說:“黃金五十兩。”

庾公子覺得十分划算,滿口答應:“好,就依妹婿所言。”

諸葛夫人搖了搖頭,心想:“庾家怎經得起他揮霍?”她雖然嫁入諸葛家,但孃家的興衰也不能漠視。

過了幾天,庾家果然送來五十兩黃金。不見水賊興兵來攻,諸葛邪心想:“莫非那水鬼鍾信守承諾,未破我計謀?”

衙役來稟:“郡守,皇甫魚求見。”

諸葛邪說:“快快有請!”

皇甫魚入堂來,一副飄飄然的神色,朝諸葛邪拱手道:“見過諸葛郡守。”

諸葛邪說:“免禮!”屏退衙役,從座位上下來,他滿臉堆笑,問皇甫魚說:“魚兒是否已借得兵來?”

皇甫魚說:“借得。”

諸葛邪大喜,說道:“多謝,多謝。”

皇甫魚說:“不忙謝,只借得三百兵丁。”

諸葛邪笑容一收,怎麼還打了折扣?問道:“何以只有三百兵?”

皇甫魚說:“只借你一個月。”

諸葛邪睜大眼睛:“一個月?”

皇甫魚說:“借你兵丁只可用於守城,不得去攻打水賊。”

諸葛邪腦筋急轉,問道:“是不是霸洞庭遣使者去了沅陵?”

皇甫魚眨巴眨巴眼睛,說道:“郡守果然未卜先知,不錯,幄瓏先生眼下就在沅陵做客。”

諸葛邪說道:“這也不難猜,武溪王的族人已讓出南市。”既然不佔水賊的地盤,自然是有人講和。

皇甫魚說:“太翁說五溪人不參與漢人間的爭鬥。”

諸葛邪說:“我願奉上黃金五十兩借五百兵至冬。”

皇甫魚搖了搖頭,說道:“阿翁的主意已定。”

諸葛邪如同得了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皇甫魚又說:“南浦的巴人俘虜許多氐兵,你既有黃金,何不去買來爲用?”

諸葛邪詫異道:“哦,你也知道此事?”

皇甫魚說:“沅陵與南浦互有姻親。”

諸葛邪說:“原來如此。”他當然知道南浦蠻王俘虜有氐兵,只是一來遠水解不了近渴,二來聽杜雲說要一匹絲綢換一個氐兵,這一兩黃金只夠買一匹絲綢,當然買不如借。喃喃道:“一個月,一個月。”心中默算。

皇甫魚看他發呆,問道:“你答應我的事,可還算數?”她說的自然是讓庾公子退婚,再讓杜雲上門提親。

諸葛邪說:“既然你只借我三百兵,當然不算數。”

皇甫魚“哼”一聲,臉色不悅。

諸葛邪說:“不過方纔你所言有理,我欲去南浦買兵,只可惜財帛不足。”

皇甫魚猜他神色,說道:“莫不是讓我給你財帛?”

諸葛邪搖頭嘆氣:“哎,我這郡守做的可伶,既沒錢,又沒兵,難保一方百姓平安。”

皇甫魚認識他已久,早就看穿,說道:“哼,何必故作高潔?”

諸葛邪被她識破,打了個哈哈。

皇甫魚問:“要多少財帛?”

諸葛邪搓着手說:“絲綢三百匹。”

皇甫魚倒吸了一口涼氣,睜大眼睛:“你還真敢要!”

諸葛邪笑道:“杜安之只有一個,我若要少了,只怕將來後悔。”

皇甫魚說:“可我拿不出三百匹絲綢。”

諸葛邪又搖頭嘆氣:“哎,恕我愛莫能助。”

皇甫魚說:“那我連三百士兵也不借你。”

諸葛邪眉毛一顫,心想:“真得罪了她可不妙。”又換上一張笑臉:“這樣吧,兩百匹。”

皇甫魚說:“一百匹。”

諸葛邪說:“一百八十匹,不能再少了。”

皇甫魚抱手在胸,說道:“一百二十匹,多要也沒有。”

諸葛邪喘着粗氣說:“一百五十匹,真不能再少了。”

皇甫魚說:“一百二十匹。”

諸葛邪正要說話,卻聽皇甫魚說:“不過,可以多借你三十匹。”加起來一百五十匹。

諸葛邪吁了一口氣,說道:“一言爲定!”

皇甫魚說:“慢着。”

諸葛邪耷拉着眉毛,說道:“又要如何?”

皇甫魚說:“怎知你能否成事,杜郎可是根木頭?”

諸葛邪哈哈大笑:“放心,此事由不得他。”說完,從袖囊中掏出一封信來。

皇甫魚一看,上面寫着“諸葛太守啓”,落款爲“侍中杜”。侍中自然是指杜雲的父親,難辨真僞,皇甫魚說:“拿來我看!”驟然伸手要搶。

諸葛邪趕忙往後躍開,將信藏在身後。

皇甫魚歪頭看着他,訝異道:“你還會武藝?”

諸葛邪背上冒出冷汗,心想:“僥倖,僥倖。”臉上卻依舊帶笑:“待你送來絲綢,任你過目。”

皇甫魚收回手,裝作一臉滿不在乎,說道:“哼,也罷。”

送走皇甫魚,諸葛邪找來張氏兄弟。

張一笑問道:“郡守找我等有何要事?”

諸葛邪說:“用庫房所存粗布依蠻人衣着的式樣做三百件來。”

張一笑不解,問道:“爲何要做蠻人的衣着?”

諸葛邪說:“我本向武溪王借兵五百,如今只得三百,且只借給我一月。”

張一笑說:“哦,郡守是想移花接木。”他一猜便知,用蠻人的土布做衣裳,假扮蠻人。

張三嘆搖頭嘆氣。

諸葛邪問:“三嘆爲何嘆氣呀?”

張三嘆說:“即便有蠻人的衣裳,卻無士兵可用。郡衙原本只有三百兵,扮作蠻人難保不會走漏消息,若用氐兵又嫌人少。”

張一笑說:“可招流民爲兵。”

諸葛邪說:“不錯,權宜之計是招流民爲兵,扮作蠻人。不過本官想從南浦巴蠻手中買氐人爲兵,二位意下如何?”

張氏兄弟對視一眼,張一笑說:“粗布可換不來奴隸。”巴蠻自己也織布,當然不屑。

張三嘆問:“郡守莫不會想讓士兵織絲綢吧?”他以爲諸葛邪在營中製造織機,又要自己織綢緞。

諸葛邪還沒那麼異想天開,上次於武溪王、皇甫清的面前讓粗苯士兵織綾不過是做做樣子,其實那綾早讓諸葛夫人織了大半。且即便讓士兵織綢緞也要生絲,郡衙哪來的錢買絲呢?

諸葛邪笑道:“我知二位手巧,故而想讓二位……”故意拖着不說下半句。

張氏兄弟一聽張大眼睛。

張一笑搖手道:“在下愚拙,萬萬織不得絲綢。”

張三嘆大搖其頭,說道:“卑職雖然手巧,斷不爲女兒之事。”

諸葛邪說:“非也,我是看二位所書之字氣勢雄逸,想讓二位抄寫佛經。”

張三嘆問:“啊,連郡守也知我字勢不凡?”

張一笑看着弟弟,嗤之以鼻,說道:“三弟既然自詡不凡,那佛經就交由你來抄寫。”

張三嘆對諸葛邪說:“哎,只可惜我公務纏身,可否交給旁人抄寫?”

諸葛邪說:“如何寫是二位的事,我只要《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三十卷。”

張一笑問:“郡守宦遊在外,有盡孝之心,可求佛也無需三十卷經文吧?”

張三嘆說:“哎,心誠則靈。郡守讓我等抄寫佛經,可見其心不誠。”

諸葛邪說:“誰說我要求佛?”

張一笑問:“那佛經有何用處?”

諸葛邪說:“我求的乃是絲綢。”

張一笑莫名其妙:“啊?”

諸葛邪說:“將佛經置於降龍寺,求經者需紅綢一匹,就說用來製作佛衣。”

張一笑笑道:“郡守好計謀!可是我二人從未見過郡守所說的佛經。”

諸葛邪說:“無妨,我早有準備。”

張三嘆問:“郡守怎知會有人去寺裡求經呢?”

諸葛邪笑道:“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張三嘆搖頭嘆氣,心道:“哎,竟以此斂財,狗官!”

皇甫家,諸葛邪獨自拜望皇甫清。

客廳中,皇甫清笑着問道:“諸葛郡守怎有暇來敝莊?”

諸葛邪嘆氣道:“哎,說來慚愧,我此來是爲了內兄的婚事。”

皇甫清不解,問道:“若是下聘也該由庾家,怎勞煩郡守?”心中打鼓,庾家終究要下聘了。

諸葛邪說:“我並非爲了下聘而來。”

皇甫清問道:“哦,那是爲何啊?”

諸葛邪未說,先給皇甫清稽首。

雖說他是晚輩,但官居郡守,既不是執弟子禮,無需向皇甫清稽首。

皇甫清趕忙側身避讓,說道:“郡守何以行此大禮?清實不敢當。”

諸葛邪直起身來,說道:“哎,先生有所不知,此事都怨我。因我平日忙於公務,內子又有孕在身,所以勞請內兄代爲替阿柔延醫問藥。不想相處日久,他二人竟互生情愫,有偕老之意。我得知此事,當阿柔面勸內兄斬斷情絲,卻見阿柔落淚,恐有損其雙目。哎,我左右爲難。終歸是小侄之過,還望先生恕罪!”又拱了拱手,他自稱小侄就合乎禮儀了。

皇甫清之前已有所察覺,但不料至此。虧他修道多年,臉色有變,心潮起伏:“雖然老丈人和女兒不喜歡庾公子,但兩家親事早定,這顏面可丟不起。”郡守又親自賠禮,也不好過於責怪,只道:“此事不怪郡守,庾公子若幡然憬悟,我便不作追究。”

諸葛邪說:“可惜內兄入情已深,自認無顏以對先生,願向貴府退婚。”

皇甫清霍然站起身來:“什麼?”女兒遭人退婚,這還了得,面子掛不住了。

諸葛邪依舊坐着,淡定道:“小侄還有一事要向先生稟明。”

皇甫清吹着鬍子問道:“還有何事啊?”心想:“該不會比退婚更壞吧?”

諸葛邪從袖中取出杜太傅的書信,交給皇甫清。

皇甫清一看是寫給諸葛邪的,問道:“這是何用意啊?”

諸葛邪說:“先生一看便知。”

皇甫清抽出信紙,看了看,出乎意料,問道:“杜太傅有意與我家結親?”他一怒一喜,臉上都紅了。

原來諸葛邪先寫信給義兄皇甫鋒,盡言皇甫魚所求之事,讓他趁着年節往杜家說親。杜太傅不明就裡,來信請諸葛邪代爲詢問。

皇甫清何等聰明,問道:“杜太傅位極人臣,與我家又素無瓜葛,怎會此意啊?”心想:“以杜家之尊榮,怎會垂青於僻郡閒人?其中必有蹊蹺。”

諸葛邪說:“不瞞先生,爲贖內兄之過,小侄自作主張,去信與太傅,說安之有意令愛。不想太傅也有此意,可見有緣天成。”

皇甫清半信半疑,坐立不安,說道:“果真如此有緣?”

其實諸葛邪也想不到杜太傅會願意與皇甫家結親,畢竟門第相差太遠。皇甫鋒雖是將軍,卻只五品,皇甫清則是一個平民。太傅卻貴爲一品,又襲爵開國縣侯。

諸葛邪說道:“果真有緣。”

皇甫清說:“這,這可如何是好啊?”又問諸葛邪:“庾公子幾時退婚?”

諸葛邪說:“內兄不敢來見先生,想等先生氣消之後,再……”

皇甫清皺着眉頭,打斷他話:“如此拖延不決,叫我如何是好?”

諸葛邪說:“先生莫急,我明日便叫內兄登門致歉,早退婚約。”

皇甫清這才稍稍安心。

郡衙後堂,杜雲面對諸葛邪、皇甫魚。

看過書信,張口結舌。他本意隨師父隱居世外,潛心修道,這信猶如一道霹靂,驚醒夢中人。杜雲對諸葛邪說:“清風怎能瞞着我,哄騙家父?”

諸葛邪說:“安之莫要錯怪好人。”

杜雲皺眉道:“好人?好不知恥之人!”

皇甫魚一聽,噗嗤一笑。

諸葛邪問:“你有意魚兒,難道不是?”

杜雲是有意,只不過心念修道,無以反駁:“這,我……”看了看皇甫魚。

諸葛邪說:“難道尊師與皇甫先生非至交好友?”

杜雲答道:“是。”

諸葛邪問:“難道尊師不曾說過你和魚兒般配?”

杜雲當然記得,說道:“雖然說過,但是……”

諸葛邪不等着他“但是”,又問:“難道魚兒不是絕色佳人?”

杜雲點了點頭,看皇甫魚花容月貌,毫不質疑。

諸葛邪問:“既然是,怎能說我哄騙令尊?”

杜雲說:“可是我並未想過成婚。”之前因皇甫魚與庾公子有婚約,所以縱然杜雲有意,也不敢逾越。

諸葛邪嘆氣道:“哎,看來我是多事。也罷,待我回信給令尊,推了這門親事。”

皇甫魚一聽,急道:“何必如此?”

諸葛邪暗罵:“蠢丫頭,不識我激將法!”

杜雲看皇甫魚心切,不禁動情,說道:“我,我願娶魚兒爲妻。”臉色發燙。

皇甫魚喜不自禁,羞羞甜笑。

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八章 請君入彀
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八章 請君入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