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

“是有點事,待會再說!這是你寫的新曲?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讀着挺上口的,不過跟你以前的風格有所不一樣啊,而這個意境也有點不是給我們的部隊寫的吧!”

任弼時看見了李衛國桌前,用鋼筆字寫的那幾句詩,就拿起來慢慢讀道。任弼時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雖然不寫詩這些,但是還是能看懂點。

“的確,這是我看了南洋局發回來有關遠征軍的電報後,有感而發的。”李衛國如實地說道。

他寫的這首曲子,就是歷史上在遠征軍軍中流傳較廣的一首歌曲。作者不詳,歷史上最早流傳是在中國駐印軍第一軍裡流傳出來的,大概是在1944年。

李衛國看着遠征軍的情報,不由得想起了這首飽含了當時那些遠征軍情感的一首歌曲。不過這首歌曲在前世的時候,曲調已經失傳,後來出現的有曲調的那是配的《新四軍軍歌》的調子。

“遠征軍?衛國,你對這個倒是挺關注的!”聽到對方關注遠征軍,任弼時有點驚訝道。雖然遠征軍是中國軍隊,但那畢竟是國民黨的軍隊,加上現在國共的關係不是那麼好。

“畢竟是中國軍隊,那些遠征軍士兵都是好兒郎。不過他們估計不會有好下場,寫這首歌曲也算是表達我的一番敬意吧。”李衛國感慨道。

“爲什麼沒有好下場?他們不是有英美作爲盟友嗎?”任弼時現在離開了八路軍,對於軍隊上的事也就缺少關注,瞭解的不是很多。

“要是他們能團結就好了。杜聿明的指揮能力我不擔心,他的第五軍也是國民黨少有的幾支強軍之一,不過他這個人太聽蔣校長的話,估計會害了下面的將士。

還有英國人現在是利用遠征軍拖住日本人,他們自己跑到印度去了,上面還有一個不懂軍事的史迪威在指揮,三方勢力的作用下,遠征軍的結局不會很好。”李衛國嘆了口氣說道。

“聽你這說,倒是有那個可能,不過我們管不了,那是重慶政府的事。”任弼時淡淡地說道。

“我是可惜那些爲國殺敵的將士,我已經讓南洋縱隊想辦法策應一下吧。那裡的局勢不像國內,能幫點就幫點,日本人不好過,南洋縱隊的日子就會好過點。

對了,你還沒說有什麼事呢?”李衛國反應過來,並問道。

“是有點事,這是重慶方面遞過來的,說是美國華僑給我們中國捐了60架戰鬥機,說是我們國共雙方平分。不過這個事,國民黨那邊不樂意,認爲這飛機都該給他們,主席說這是軍隊的事,讓我找你。”任弼時說道。

“什麼美國華僑捐了60架飛機,都什麼型號的?”聽到美國華僑,李衛國心裡咯噔了一下,這麼大手筆的,估計也就他猜得那個人了。

“好像是什麼p39戰鬥機20架,p40戰鬥機40架,主席說了,這個飛機能搶回多少是你的事,不過也要做好一架都搶不回來的準備,畢竟這東西得從國民黨的轄區過路。”任弼時認真地說道。

“好東西啊,這玩意可不能讓國民黨給獨自吞了。”聽到是這兩款戰鬥機,李衛國有點高興道。雙手也在摩拳擦掌,雖然不是p51野馬,那種碾壓零式的戰鬥機,但是比八路軍目前的戰鬥機性能還是好不少。

要知道這兩款飛機都是全金屬的,有着完善的通訊設備,那都是好東西啊。八路軍的戰鬥,那是殲二以及殲三戰鬥機,那都是仿的蘇聯的,都是鋼管蒙布之類的,特別容易起火,而且通訊設備也不是很完善。

不行,一定得想辦法多要點回來,李衛國在心裡想道。

雖然這件事比較重要,但是他也沒忘把那首歌曲給冼星海譜曲,而且後面這首歌很快就流傳開來了。這首歌曲叫作《知識青年從軍歌》,意味着在知識青年裡的影響很大,那些知識青年聽了這首歌,很多從軍的,當然知識青年最多的地方是國統區,從軍也是加入國民黨軍隊。

。。。。。。

此時的重慶軍政部,周恩萊等中共駐重慶的代表,正在跟重慶政府軍政部長爭辯,爲的就是那60架戰鬥機。雙方都知道這60架戰鬥機的價值,那可是值兩百多萬美元的武器裝備,更別說加上附屬的東西,差不多400萬美元,也難怪雙方在這爭了。

“何部長,你們不能這麼亂來,這是捐贈人說好了的,雙方平分,你們憑什麼不給我們八路軍,我們的部隊難道不是中國軍隊?”此時的軍政部會議室裡,周恩萊不客氣地對何應欽說道。

“中國軍隊?你要是服從中央政府的領導,那纔算是中國軍隊,都不服從領導,還想要武器裝備?”何應欽毫不相讓地反駁道。

“要不是某些人利用手上的權力,打壓非親信部隊,我們會不聽從命令?”周恩萊也針鋒相對道。至於某些人,自然包括了眼前的這位何應欽,就是他制定的殲滅新四軍的方案,皖南事變的發生,他算是罪魁禍首之一。

“你們要是聽從號令,我們會那麼做?”何應欽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到了他這個地位的人,臉皮都很厚,不然怎麼可能在這個位子上待這麼久。

“那你們是不打算給我們那批飛機的一半了?”周恩萊沉聲問道。

“這些飛機都是捐給中央政府的,該怎麼處理,是我們的事,你們無權過問。”何應欽顯然是打算獨吞了這批飛機,給中共?想都別想,一架都不給。

“你。。。。”聽到對方打算一家都不給的架勢,周恩來此時也很生氣,旁邊的其他幾個中共代表也想說話,不過被鄧大姐給拉住了。

不過就在中共方面有點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一旁坐着的那個負責這批飛機捐贈的美國人開口了,“何部長,我們老闆說了,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是國共雙方的努力,這飛機他認爲兩邊都應該有權擁有。

具體數量你們看着辦,但是一方獨吞肯定不行。不然,我們直接把這批飛機拉回去。”

這個代表,年紀應該不到30歲,比在場的人都要年輕,身穿一身灰色西裝,顯得非常幹練。人雖年輕,不過顯然不太感冒國民黨方面。

“什麼意思?你們還想反悔不成?”聽到被一個年輕人威脅,何應欽有點不高興道,那股上位者的威嚴也就顯露無疑。

“不好說,而且何部長,我有美國國籍,你無權命令我。是不是,杜馬斯中校?”那個年輕人把話題引向了何應欽旁邊坐着那個美軍軍官。

這次會議,參加方不止國共雙方,還有捐贈方代表,以及美軍代表,畢竟這批貨現在在美國軍方的看管之下。而杜馬斯中校就是一個美國陸軍中校,也就是這次美軍的代表。

“沒錯,李是我們美國人,我們有權保證他的安全!”杜馬斯理所當然的說道。當然這話聽着很感動,但是要不是這個美籍華人代表身後代表的是大資本家,杜馬斯肯定不會搭理他。這就是美國人的現實,金錢至上。

“杜馬斯中校,這批飛機呢?”何應欽追問道。

“何將軍,這個我們也無法做主,捐贈方是他們,只要他們不捐贈給敵對方就行,我們無權干涉。”杜馬斯中校攤了攤雙手無奈地說道。

周恩萊看着這個年輕的華人代表,也不禁好感大增,由他幫自己這邊說話,想來希望也就大了些。而在捐贈方以及美國方面的不插手,何應欽的臉上也有點不好看了,開始以爲可以獨吞這批飛機,現在美國人不支持,想來有點難辦了。

“好,我們答應給你們十架飛機,我們現在在派出遠征軍赴緬甸作戰,需要大量的先進飛機來掩護軍隊作戰,這關係到我們的國家安全。周主任,貴黨不會這麼不明事理吧?”何應欽直接以大義威脅道。

“遠征軍雖然重要,但是我可記得,你們飛虎隊可是戰機不少,而且都是先進戰鬥機。你們要打日本人,我們就在看戲是嗎?現在日本人都把先進戰機集中對付我們,我們也需要戰機去減少士兵的傷亡。

10架肯定不行,至少28架!”周恩萊據理力爭道。

“28架太多,我們這裡正需要,我們只能給你們12架!”

“12架不行,25架!”

於是乎兩人就在這個會議室裡,像市場小販一樣開始在這裡幾架幾架的來回爭,最後敲定到了20架這個數字。本來給20架,何應欽不打算接受的,但是杜馬斯中校的幾句話卻是讓何應欽答應了。

“何將軍,就20架吧。那個p39戰鬥機,我們美軍都不喜歡,性能太差,你可以把大部分這款飛機給他們,p40戰鬥機你們多留點,這樣你們並不吃虧。”

因爲美國軍隊並不喜歡p39戰鬥機,這款飛機在美軍那裡只能擔任教練機,只有太平洋戰場因爲物資缺乏,少量這款戰鬥機被拉來充數。自然杜馬斯心裡也更喜歡p40戰鬥機,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了何應欽一個建議。

這款飛機其實也不是真的差,主要是美國有更好的選擇而已。至於這款戰鬥機,美國人除了自用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扔給了蘇聯人,結果這款戰鬥機在蘇德戰場上去得了很大的成功。

“好,就20架,不過型號得我們說了算!”何應欽裝作吃了大虧的說道。

“行,那就說好了!”聽到爭取到了20架,周恩萊也很高興,對八路軍來說,能有就不錯了,哪還管什麼型號,只要能打鬼子就行。

於是這個事情就這麼成交了,最後重慶方面給了中共16架p39戰鬥機以及4架p40戰鬥機。雙方都認爲自己佔便宜了,所以對這個結果沒有異議,就這麼執行了。

由於現在緬甸正在交戰,通過汽車運輸有點不划算,最後美國用他們的軍用運輸機給運過去的。這些飛機拉着那些飛機零部件,以及相關的技術人員,包括配屬的那些發動機以及一些維修人員飛往了西安。

其中還有以技術人員過去的一個美軍軍事觀察組,這個軍事觀察組是瞞着重慶方面過去的,當然跟中共方面打過招呼。

其實美國之所以這麼派軍事觀察組也是有原因的。現在美國在太平洋戰場隨着珍珠港損毀嚴重,短時間內在太平洋戰場屬於劣勢,急需一股力量牽制日軍的行動。

海軍肯定沒戲了,現在太平洋說白了就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天下,要不是夏威夷駐紮了幾百架飛機,日本人都有可能再次發起偷襲。遏制日本海軍不行,只能先遏制日軍的陸軍了,自然中國就成了首選。

中國雖然不強,但是人多,美國相信只要按照美國的訓練,再配以美國的武器,中國軍隊肯定能幫美國牽制很多日軍。現在美國對重慶方面援助很大,比歷史上的規模還要大點,不過他們也沒忘記北面還有一支很強的軍隊---八路軍。

明着派觀察組跟肯定不行,但是藉着這個運送飛機的名義卻是個好方法,直接讓他們脫下軍裝就過去了,重慶方面也不知道。也不是美國人要扶持八路軍,只是想派點人過去打探消息,看看中共的軍隊是否值得援助。

這個時候的美國人到沒有管什麼主義不同的情況,他們給蘇聯的援助那麼多,自然不介意給中共援助了。但前提是中共有那個實力,若是中共能幫忙牽制大量的日軍,美國不介意付出點代價,讓國民黨答應給中共提供援助。

美國方面也不擔心被發現,反正就是去北邊待幾個月,後面以技術人員再回來就是,他們不說,誰知道這些人是軍人。

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34章 衝突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234章 天津(九)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0章 在襄陽(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2章 北伐開始第191章 東征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367章 調動第9章 空閒之餘第89章 喜事降臨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31章 天津(六)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39章 在襄陽(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98章 援助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87章 陝北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33章 天津(八)第42章 大婚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63章 西征(六)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10章 空閒之餘(二)
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34章 衝突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234章 天津(九)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0章 在襄陽(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2章 北伐開始第191章 東征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367章 調動第9章 空閒之餘第89章 喜事降臨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31章 天津(六)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39章 在襄陽(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98章 援助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87章 陝北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33章 天津(八)第42章 大婚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63章 西征(六)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10章 空閒之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