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

山西山陰縣,此時這裡的戰鬥之激烈,不亞於晉東北天鎮一帶的戰鬥。因爲自從日軍增兵晉北之後,原來的日軍只有第41師團、獨立混成第三旅團以及一部分僞軍,現在還多了一個第九師團,兵力瞬間倍增。

雖然因爲要防守佔領的縣城以及重要據點,獨立第三旅團現在基本不參加正面戰鬥,只負責防守了。因爲日軍也知道八路軍最喜歡偷襲他們的補給線,要是隻讓僞軍防守,估計被八路軍打的都不敢出城門。

開始的時候抵禦日軍進攻的,是由原山西新軍中的暫一師、工衛旅改編而來獨34師,戰鬥力也就中等水平。由於八路軍之前就有準備,即便日軍有着一個師團,也能比較輕鬆地抵擋日軍的進攻,也能保證日軍不會那麼快突破他們的防線。

但由於第九師團的突然加入,就讓獨34師感覺壓力很大。本來獨34師就是一直比較新的部隊,人員也都是抗戰以後擴編起來的,戰鬥力肯定不如由紅軍改變來的那些部隊戰鬥力強。

日軍突然增加兵力,而且加入的還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第九師團,所以在第九師團一加入,獨34師很快就出現不敵的情況。城池先後失守數座,這可把賀隆給嚇壞了,這跟他之前的計劃完全不一樣了,爲了不讓計劃改動太大,他只能把作爲預備隊之一的王近山的獨22師調來一部分加入防守的陣營,這才把局勢穩了下來。

現在雙方超過五萬人,在山陰跟朔縣之間的那塊平地上,展開着激戰。八路軍這便接着之前修築的防禦工事,暫時擋住了日軍的進攻,不過平原正面作戰對八路軍來說肯定要吃虧,因此王近山就把駐守在雁門關的66旅調了兩個團去防守山陰等地的陣地。

因爲在賀隆以及王近山等人看來,雁門關地勢險要,一個旅的旅部加上一個步兵團3000多人守住這裡應該問題不大。而且現在日軍的主力都在山陰這邊,哪有那麼多兵力進攻雁門關,所以他們就沒太在意這個重要關口。

不過八路軍這邊沒有注意,不代表日軍沒有發現,畢竟對於這次進攻,日軍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要不是拿不下大同,這次的行動也就失去了意義。

山西朔縣,這裡已經算是塞外了,現在到了九月,天氣也漸漸變得不是那麼好了,不過也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起碼不會影響軍隊作戰。

因爲作戰需要,日軍就把指揮部設置在了這裡。之前的日軍的指揮官是41師團的清水規矩中將,現在變成了第九師團的師團長樋(tong,一聲)口季一郎中將。

兩人的作戰風格也有很大的區別。清水規矩喜歡帶着部隊就朝着敵人的進攻,而且非常喜歡中央突破戰術,這一點在中條山之戰就體現的很明顯,就是他率領第41師團趁着大風大雨的天氣,擊潰了中央軍43軍,並完成了對第五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的分割。

而樋口季一郎的打法就不是這麼喜歡一股腦的往上衝,而是喜歡用計謀。這或許跟他的任職有關,以前他在情報機關以及參謀本部長期任職,所以什麼事都喜歡用計謀來完成。

說起這個樋口季一郎,也不得不說他跟猶太人的關係。由於在《蘇日中立條約》簽訂以前,日軍陸軍都有十分反共,主要反蘇聯,順帶反反中共。

當時很多日本軍人都相信這一樣一個謠言,就是猶太人用金錢來統治世界的的印象(馬克思是猶太人),而且這種看法還很流行,佔據着主流思想,不過樋口季一郎就不相信這個。

因爲猶太人有錢,所以當時出任哈爾濱特務機關少將機關長的他,派人蔘加了當時在哈爾濱舉行的第一屆遠東猶太人大會。後來又建議日本國內在哈爾濱建立猶太人定居點,利用他們來發展僞滿洲國的經濟,並以此改善與美國的關係,這個也就是後來的‘河豚計劃’。

不過這個河豚計劃卻因爲德國的抗議(德國排猶),日本人就廢除了這個計劃,但是私下底下一些日本人還是在哈爾濱設立中轉站,供猶太人可以逃離德國的魔爪,但畢竟是少數。

也就是因爲樋口季一郎對猶太人的幫助,在歷史上他在戰後在世界猶太人大會的幫助下,才避免了被引渡以及審判,後來還出席了以色列的獨立慶典。還有小道消息傳,他的部隊沒幹過一件屠殺以及虐待俘虜的事,不過這個就有待考證了。

日軍這麼多將軍,也總有幾個不屑殺害平民或者虐待俘虜的,但是畢竟是少數,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正是因爲樋口季一郎的性格,所以他在觀察了戰場的局勢後,雖然在正面仍然在強攻,但他卻在想辦法如何少花點代價就能擊潰眼前的八路軍。

“樋口君,我今天去前線觀察了一下,支那人的防守雖然看似嚴密,但是仍有不少破綻。若是樋口君肯讓你的第18旅團趕往前線,我們的部隊一天的強攻就能擊潰眼前的支那軍隊。”41師團長清水規矩自信的說道。

“不不,清水君,我的18旅團暫時還有其他用處,而且你也小看了眼前的支那軍隊的戰鬥力。這兩天我們進攻的結果你也看見了,支那人的裝備比我差不了多少,而且還有着人數優勢,若是我們強攻,反而會陷入一個焦灼的局勢,那樣對我們沒什麼好處。

我覺得還是得想辦法從其他地方下手,智取爲上。”樋口季一郎連忙搖頭,並不贊成對方的觀點。

“樋口君,你還想從雁門關走?那個地方我試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支那軍隊也有重兵防守,我們短時間根本不可能拿下雁門關,反而把我們的兵力給分散了。”清水規矩堅持己見道。

“清水君,要是八路軍防守的軍隊撤走了一部分呢?”樋口季一郎微笑着說道,臉上充滿了深意。

“撤走一部分?支那人不會這麼幹吧?”清水規矩不相信道。

“這是我剛纔得到的消息,就在前兩天,駐守雁門關的八路軍撤走了數千人,現在留守雁門關的軍隊,也就兩三千人。

若是消息屬實,我的一個旅團發起偷襲,絕對能在半天或者一個晚上內,拿下雁門關。即便八路軍增援,只要我們在正面打狠點,到時候他們想增援也來不及。”樋口季一郎認真地說道。

“真的假的?八路軍要是真這麼幹了,我們或許還真的可以從雁門關着手!”清水規矩半信半疑地說道。

雁門關的重要性他也知道,他當初也這麼幹過,還派出一個步兵聯隊去一探究竟。結果附近的關口有着八路軍一個旅的部隊防守,他派出去的一個聯隊進攻了幾次都被打回來了,後面也就放棄了,轉而集中軍隊進攻朔縣等地。

若是真的能拿下雁門關,就能通過雁門關威脅八路軍的側翼以及後方,可能的話還能包圍眼前的八路軍。但這一切前提都是拿下雁門關,不過想到之前的失利,清水規矩不相信八路軍會從這裡撤走一部分軍隊。

“反正我得到的情報就是這麼回事,無論是與否,我都得去試試,我對我的情報還是比較相信的!”長期任職情報機關的樋口季一郎認真地說道。

他的部隊調來晉北,也不是一下子都過來,他帶着第六旅團先到一步,第18旅團稍微慢點。當他看清前線的局勢後就讓後面的第18旅團先不着急北上,他則是派人去偵查雁門關的情況,若是真如他所想,直接可以來個出其不意。

由於樋口季一郎是現在的指揮官,所以事情也都是他說了算,這件事也就這麼實行了。於是聚集在原平、代縣(之前都被第九師團從八路軍手中搶走)的第九師團的第18旅團開始秘密朝着雁門關聚集,開始他們的偷襲計劃。

。。。。。。

此時的雁門關,一點沒有大戰的到來的氣氛。士兵們之前怎麼站崗,繼續在那怎麼站崗,即便是部隊被抽調走了一大半,不過剩下的部隊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因爲他們有着底氣所在。

雁門關的圍城,跟其他地方的長城一樣,都是隨着山勢而建,周長有五公里多。城牆的南面分別於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背面則是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處還有城門,圍牆外還修建有三道大石牆和二十五道小石牆,這也就是作爲屏障存在的。

除此之外,雁門關跟以前的舊關城之間建造有敵樓、烽火臺。密度大約是沒隔120m,就有烽火臺以及地樓各一座,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還設有堡寨、壕溝和暗門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雖然這裡的長城只有6到8米高,但是由於地勢原因,以及衆多關口的存在,所以就讓這些八路軍心裡覺得日本人打不進來,這也就是他們的底氣所在。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些士兵很多人也都是第一次來長城,以前很多人做多是遠遠路過,看了幾眼,但像這麼近距離的看着長城還是第一次。

雖然這蜿蜒的長城城牆並不高,但是它修建的地方卻不一樣。長城的修建都是在山脊之上,這樣才能起到抵禦草原騎兵的最大作用,而這些又大又重的基石、磚,是如何運上去的這些大多沒什麼文化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心裡只是有着不斷地嘆息。

“都沒什麼情況吧?”此時作爲獨66旅的旅長郭徵,正在關城上巡視着防務,這也是他的責任。

現在他的部隊被抽調了大半去參加山陰等地的戰鬥,他手上的兵力也就有點不足。因爲他的部隊不只是防守雁門關這一個地方,附近的幾個小關口也都屬於他的防區,本來就只剩3000多人的他,還得分兵去防守附近的一些地方,兵力也就有點捉襟見肘。

“報告旅長,沒發現任何敵情!”正在城牆上放哨的一個士兵認真地回答道。

“好好執勤,晚上記得穿厚點,這關城上還是有點冷!”郭徵關心地說道。

這裡的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所以溫度這些肯定要比山下要低不少,而且風也挺大。所以晚上在這裡執勤的士兵都得穿着厚厚的棉服,不然根本頂不住冷風。

“謝旅長關心!”

不管旁邊執勤的士兵,郭徵拿着望遠鏡看了一下關外的地方。雖然之前這裡爆發過戰鬥,但是鬼子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看到影子了,估計也是被之前的教訓給震懾住了。

不過郭徵在關外還是看到一些活動的百姓,這附近也有一些百姓居住,有些人還通過這去北面的大同等地。不過由於最近爆發的戰鬥,來往的百姓也就減少了不少,望遠鏡裡出現的那些百姓也就沒有引起他的過多懷疑。

“這兩天還是有百姓從關口通過嗎?”郭徵放下望遠鏡淡淡地問着旁邊的那個團長。

“還是有,不過不多了!”那個團長說道。

“吩咐下去,這段時間要是有百姓過路,都給百姓提醒下,北面在打仗,讓他們別往這裡過,免得有危險。即便要過,也都看着點,免得有鬼子奸細混進來偵查我們的情況。”郭徵淡淡地吩咐道。

“是,旅長!”

因爲最近也沒發現特別可疑的人,所以對於鬼子奸細的事也就順口一提。郭徵接下來繼續在各個關城上巡視了一番,巡視完後,這才離去。

。。。。。。

入夜,趁着天黑,數不清的黑影慢慢靠近了雁門關,而這一切關城上的八路軍並不知情。而就在半夜,突然下起了小雨,這讓八路軍的執勤也受到也很大影響,不少士兵也都進入烽火臺或者敵樓躲避着這突然下起的雨。

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96章 入川(二)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449章 後續(二)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39章 天津第2章 汝城之戰第71章 崛起(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72章 崛起(三)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95章 東征(五)第112章 夜襲(二)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31章 班底第42章 大婚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28章 天津(三)第208章 諜影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65章 西征(八)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
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96章 入川(二)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449章 後續(二)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39章 天津第2章 汝城之戰第71章 崛起(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72章 崛起(三)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95章 東征(五)第112章 夜襲(二)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31章 班底第42章 大婚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28章 天津(三)第208章 諜影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65章 西征(八)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