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

“敬之,你說的沒錯,現在蘇聯停止了對中共的支持,日本人也把他們當作心腹大患,我們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現在美國那邊已經放開了對我們的援助,即便沒有了蘇聯的援助,但有了美國的援助,我們也就能大大緩解日本人帶來的壓力。

而且日本人現在一心想消滅中共的武裝,相信中共也不會這麼妥協,他們之間肯定得發生很大的爭鬥,到時候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的機會!”老蔣淡淡地說道。

自從41年以來,美國通過了《租借法案》,開始對中國、蘇聯、英國提供大量的援助。其中對於中國不算武器這些,光貸款就通過高達一億美元,這可比蘇聯只是武器援助可更受老蔣喜歡。

自從41年開始,日本人就加大了對東南的擴張,雖然還只是中南半島即法屬印度支那地區以及泰國地區。但日本人所表現出來的野心已經引起了英美等國的嚴重不滿,特別是美國凍結了對日貿易,特別是高辛烷石油。

日本是缺油國,本身的石油產量很低,也就幾十萬噸,其他的基本都是從美國等進口,這就讓石油嚴重依賴於美國。美國這一凍結對日貿易,可謂戳到了日本人的痛處,所以現在雙方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

美日的矛盾越突出,對於中國,無論是國共雙方都很好。國共雙方都巴不得美日開戰,這樣日本人就會把主要的力量用於對付美國,中國的壓力也就小了很多。只是重慶政府這邊對於美日開戰沒敢想,暫時也就中共這邊希望美日能早點開戰。

“委員長,我這邊得到一個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何應欽突然猶豫了一下,試探地說道。

“敬之,你這有什麼話就直接說!”看見何應欽猶豫不決的樣子,老蔣好笑道。

“委員長,這段時間,我接到不少關於檢舉第一戰區司令官長官,衛立煌的檢舉信。都在說衛立煌與中共關係過密,並沒有好好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在很多是事情上偏袒八路軍。”何應欽一邊說,一邊看着老蔣的表情。

“有真憑實據?畢竟衛立煌也是一員大將,河南也正是因爲有他才能守住!”老蔣淡淡地問道,也可以看出他不是沒有想過撤掉衛立煌的職務,只是有着一些擔憂。

衛立煌並不是老蔣的嫡系,但是身居高位,早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包括胡宗南、蔣鼎文、劉峙等一批老蔣的心腹,都在說衛立煌的壞話,但是第一戰區負責的地方太過重要,老蔣之前也沒有合適的人選。

老蔣對於衛立煌一直跟中共交好早有耳聞,但是之前局勢需要,他也就裝作不知道。之前想辦法把其暫時調離第一戰區後,誰知日軍突然發動中條山戰役,中央軍敗得體無完膚,所以他也就暫時放棄了撤掉對方職務的想法。

不過最近幾個月,隨着八路軍被日軍針對,第一戰區的壓力大減,那些有想法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便又動了心思。不少老蔣的嫡系都上書說衛立煌與八路軍關係密切,爲了保證第一戰區數十萬大軍不被赤化,請求老蔣更換指揮官人選。

老蔣本來就對中共深惡痛絕,要是自己的軍隊裡查出與中共關係過密,十有八九就沒好下場,加上現在局勢緩和不少,他心裡也有想法了。

“委員長,此時不能真的以講證據來做決斷。第一戰區下轄數十萬黨國精銳部隊,若是衛立煌真的跟中共關係過密,甚至已經加入中共,那樣幾十萬大軍就有可能被赤化,到時候後果就嚴重了!”何應欽危言聳聽道。

“衛立煌對於黨國的忠心我還是知道的,這件事先讓軍統去調查一番再說吧,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能冤枉任何人,以免下面的人寒心。”老蔣思考了一會兒,還是沒能下定決心。

雖然老蔣沒有下定決心,但是幾天後發生的一件事,卻是讓他下定了決心。因爲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主任袁曉軒(原東北軍將領,西安事變後投共)背叛革命,加入了戴笠的軍統局,並且把衛立煌與中共的來往都說了出來。

這件事一出來瞬間引發了很多人的抗議,紛紛上書老蔣免除衛立煌的職務。很快老蔣就下定了決心,正式免除衛立煌戰區司令官和河南省政府主席等職務,調回重慶接受調查。

至於第一戰區司令官的職務由蔣鼎文接任,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一職。對於這兩個職位,蔣鼎文可謂期盼已久,現在終於如願了,對他可謂一件大喜事。

對於蔣鼎文是大喜事,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可就不算是好事了。蔣鼎文在之前可謂是利用職權大發國難財,徇私枉法、貪污成性、狂嫖爛賭,是國民黨裡面出了名的‘腐化將軍’。而且蔣鼎文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把98軍給撤銷了編制,餘部縮編爲169師。

。。。。。。

現在國內的局勢很奇怪,華北打成了一鍋粥,華中和華東地區卻又很平靜。現在國內爆發的大戰大部分都在華北,八路軍跟日軍雙方糾集了數十萬軍隊展開作戰,不過主動權一直在日軍手裡,因爲日軍是進攻方。

當然湖南還有個被稱爲第二次長沙會戰又開始了,日軍集中了12萬軍隊跟薛嶽指揮的50萬軍隊又在湖南北部地區展開了大戰,戰鬥力激烈程度可比晉北的作戰規模大了不少,畢竟國民黨可是投入了50萬軍隊。

除了湖南,長江流域其他地方都非常的平靜,日軍都沒有發起進攻的意思,因爲他們在準備一件大事,哪有那麼多兵力多點開戰。而河南等地,本來歷史上這個時候有個鄭州會戰,還是衛立煌指揮的。可惜因爲日軍都去對付八路軍去了,沒有多的兵力發起一場渡河戰爭,第一戰區也算是躲過一劫。

不就是不知道,第一戰區司令官蔣鼎文若是知道因爲八路軍,他避免了一次失敗,會不會感謝八路軍,不過想來也不會感謝。

高平縣城,位於晉城北面,與長治城還隔着一個長治縣城,是八路軍前線指揮部重要屏障之一。晉城的丟失,讓許是友飽受指責,所以他把剩下的部隊都集中在高平、陵川一帶,加固周圍的防禦工事,不能讓日軍再攻下這兩個地方。

不過讓許是友感到意外的是,日軍第六師團居然只發起一次進攻,在進攻受挫後就退回了晉城,不在發起新的進攻了。他也不知道是不是日軍兵力不足,還是之前的損失太大,反正就是沒看見日軍來進攻高平。

由於晉北雁門關被偷襲的事,許世友也聽說了,他還讓士兵加強了在那些鄉間小道的巡邏,依然沒有日軍的蹤跡。包括軍情局傳回來的情報也是顯示,日軍在晉城駐紮的好好地,沒有絲毫要準備繼續作戰的意思。

高平縣野川鎮,這是位於高平縣城以西不到六公里的一個鎮子裡,由於許是友接到了上面的傳來的消息,就立即趕往了這裡。不爲其他,因爲這裡駐紮着柳彥彪帶領的98軍殘軍一共3000來人在這裡駐紮。

“柳副軍長,這段時間也忙,把你的部隊安排在這也沒怎麼來看,若是有怠慢之處還請不要見怪!”一見面,許是友就對柳彥彪客氣地說道。

“許師長,你這太客氣了!要不是你部的收容,我們這些人殘兵敗將哪能逃過日軍的追擊,所以是我們欠你們的恩情。

不知許師長這次來是有什麼要事嗎?難道是鬼子打來了?”

看見是許是友親自來,柳彥彪此時也很客氣,對方可算是他和這3000將士的救命恩人。

“鬼子倒是沒有打來,不過還真有幾件事,我想應該讓你知道!”許是友拿出一張紙,遞給了柳彥彪,上面記載着衛立煌被罷免以及98軍編制被撤的事情。

懷着疑惑,柳彥彪接過了這張紙,仔細地看着。而許是友則是站在一旁,也沒有詢問看法,只是靜靜地等着對方慢慢看完。

“豈有此理,這明顯的卸磨殺驢和打壓異己!衛長官爲了黃河防務可謂是嘔心瀝血,僅憑一些莫須有的事情就給罷免職務,讓蔣鼎文這個‘腐化將軍’來擔任司令官。”一看完紙上所寫的東西,柳彥彪便很是生氣,也顧不得許是友在面前,就在那義正言辭的說道。

“柳副軍長,現在的情況也就是這些。自從你們武軍長陣亡後,緊接着衛司令也被免職,你的部隊要是回到南岸,估計最多是跟郭師長的餘部同在169師的編制。

現在蔣鼎文出任司令官,他是什麼德性,也不用我去說明。所以未來你對你的這些人有什麼打算,也得做好計劃,要是你們還打算回到南岸,我們也會幫助你們渡過黃河。”許是友沒有直接把話說破,而是給對方留了一個思考的餘地,免得雙方尷尬。

“回去幹什麼?蔣鼎文擺明了打壓我們這些非嫡系,而且這是能通過也不是他說了能算,重慶方面肯定是點頭了的。

而且以蔣鼎文那廝的性子,還不知道能不能指揮好部隊跟鬼子打仗呢。許師長,我知道貴軍的意思,我這兩天也考慮了,若是貴軍不嫌棄,我願意帶着這些人加入貴軍,一起打鬼子。”柳彥彪認真地說道。

而他旁邊的幾個將領,也都沒有反對,也沒有感到驚訝,顯然是之前已經商量過了。現在看着國民黨方面有意打壓他們,他們若是還回去,說不定會用什麼罪名安在他們的頭上。

“我們怎麼會嫌棄!對於柳副軍長加入我們八路軍陣營,我們求之不得,甚至舉雙手歡迎。不過有個事我得先給你們說明了,就是你們這編制的問題。

你們也應該知道,我們的一個師編制跟你們一般的軍,人數差不多,都是三旅九團制。我們的一個團至少也有2000多人,多的都有4、5000的,所以我們沒法給你們提供一個師的編制。”許是友也沒有客氣,直接開門見山的說了。

“許師長,我們再怎麼說也有3000多人,貴軍總不能就給一個團的編制吧?”聽到許是友這麼說,柳彥彪有點着急,他倒無所謂,但是他得爲下面的將士考慮。

“對於你們這3000人,我也有個打算,你們先不妨聽聽我的打算。由於之前的戰鬥,我的88旅損失有點大,我的想法是把你們的這些人跟我的88旅餘部整編爲新的88旅,人員全部打散。

至於你下面的軍官,我可以給你們一個團長,兩個副團長的職務。至於柳副軍長你,要是你不嫌棄的話,可以來我的師部當一個參謀長,正好我的參謀長過段時間要調走。

你們覺得如何?”許是友看着眼前的幾人臉色有點變化,就解釋道。不是他故意刁難,但事實就是這樣,誰讓他們人少,總不能給一個旅甚至一個師的編制吧。

當然那個參謀長調走,也是爲了給柳彥彪騰位置。要是柳彥彪不加入他們八路軍,自然也就不用調走了;若是柳彥彪同意了,原來的參謀長也就會回後方抗大學習,留作他用。

“這?能讓我們考慮一下嗎?”聽了許是友的建議,柳彥彪也沒有立即表態,而是打算跟自己的部下商量一下。

“可以,我不會強求你們!你們先商量一下吧,我在旁邊等着你們的結果!”許是友笑着說道,說完他就來到了門外站着,給柳彥彪幾人留下了商量的空間。

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96章 入川(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31章 班底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197章 東征(七)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448章 後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74章 崛起(五)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84章 新年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31章 班底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49章 平叛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326章 天津(一)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208章 諜影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197章 東征(七)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
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96章 入川(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31章 班底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197章 東征(七)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448章 後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74章 崛起(五)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84章 新年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31章 班底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49章 平叛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326章 天津(一)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208章 諜影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197章 東征(七)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