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九一八(三)

“現在這個產量如何?造價多少?我對這個武器的定位是連排一級火力支援武器,所以這個產量得跟上去。”

李衛國看了看不遠處正在試驗的擲彈筒,威力這些數據還不錯,難怪歷史上雖然會大規模列裝89式擲彈筒,射程不多,只需要躲在障礙物後既可以攻擊敵人的火力點,而且殺傷半徑也很大。跟迫擊炮相比,雖然擲彈筒的精度沒法保證,但是成本低,重量輕,非常方便攜帶,所以對於條件不太好的紅軍來說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支援武器。

“總司令,這個擲彈筒的造價比咱們的紅四式步槍(毛瑟1898的仿製型)稍微高點,每個擲彈筒的成本大約在70銀元一具,若是大規模生產成本還可以再降低一些。

現在由於咱們兵工廠主要在生產紅四式步槍和漢陽造,現在的我們見到的是我們咱們騰出來的一條臨時生產線的生產出來的。若是總司令這邊想要快點列裝全部軍隊的話,經費足夠的情況下、並多開幾條生產線估計能達到每天10具的生產速度,半年後就能夠列裝我們根據地的全部部隊。”

兵工廠廠長心裡大概算了一下,很多就說出了一個數字。

“半年的話倒也還行,你吩咐下去兵工廠從今天開始這種小型支援火炮只生產擲彈筒、82mm的迫擊炮以及120mm重型迫擊炮,60mm的迫擊炮停止生產。”在擲彈筒研製成功之後,60迫擊炮就是雞肋了,造價比擲彈筒高,重量又重,雖然射程遠點,但威力卻差不多。所以,連排一級的支援火力就可以以擲彈筒以及82mm的迫擊炮,後者有着3000來米的射程足以彌補擲彈筒射程不夠的問題。

至於那個82mm的迫擊炮因爲口徑在80mm左右,所以也叫作80迫擊炮,但實際口徑確是82mm。這個迫擊炮跟現在國民黨軍隊即將大量裝備的20式迫擊炮是同出一家,只是名字不一樣,紅軍這個叫作‘紅29式82mm迫擊炮’,不過一般叫作80迫擊炮或者29式迫擊炮。選擇口徑爲82mm也是李衛國故意的,誰叫日本人的有一個81mm的迫擊炮,以後可是要跟日本打仗的。若是我們用80mm或者81mm的迫擊炮,日本人繳獲炮彈之後是可以用的;但若是我們採用82mm的口徑,日本人繳獲之後除非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把他們的炮彈刮一下,不然就別想使用我們的炮彈。

“好的總司令!這樣的話,我們的就可以騰出不少生產線,也就不用去佔用其他武器的生產線了。”聽到李衛國的吩咐,這個廠長便明白對方的命令是什麼意思了。

除了擲彈筒,李衛國來兵工廠還有就是爲一款步槍而來的,就是那款我國第一款自制的半自動步槍。這款前本來就有圖紙,所生產不是特別困難,在最終定型之後李衛國還專門去了一個名字叫作‘紅30式步槍’,就是1930年定型的。

最然這款步槍在去年就定型了,但是卻一直沒有裝備部隊,產量也不高,從去年年初定型,到現在已經一年左右了,實際生產出來的槍支才1000支,跟紅四式步槍的年產7000支,漢陽造年產12000支(這是正常產能,但由於根據地的步槍都統一了口徑,步槍暫時也不缺,所以實際產能沒這麼高,不然這麼生產根據地得崩潰了)的產能差了不少。

當然產量低的原因不是因爲技術問題,而是因爲李衛國一直沒下定決心是否裝備這種步槍,要知道半自動步槍對於子彈的消耗特別快,威力是強,但是實用性對於紅軍來說還是差了點,所以一年的產量才這麼低。

這次來,李衛國則是打算把這一千支半自動步槍拿去裝備前線的部隊,試試效果,看看哪裡需要改進之類的,畢竟通過實戰檢驗的武器纔是好武器。

。。。。。。

“主席,估計我們的隊伍擴編有點麻煩了!”西安城,楊虎城的兩大心腹將領之一、而且資格比孫蔚如還老一點馮欽哉對着站在窗戶前的楊虎城擔憂的說道。

“怎麼了?人員不都是招齊了嗎,怎麼還會有麻煩。”剛跟紅軍打仗結束之後,雙方就簽訂了和平協定,他也就開始圖謀甘肅等地,但卻深感兵力不足,明面上不能在擴充正規軍,但擴充一些‘地方部隊’老蔣就管不了了吧。

“主席,人是齊了,可是武器確是嚴重不足,我們現在的部隊都是中原大戰過來的,手上的武器都很舊了,性能也大不如前。本來我們是有一個兵工廠,但是因爲技術原因,只能生產步槍以及迫擊炮、子彈等,而且產量也有待提高,現在的產量根本滿足不了我們需求。

所以我們需要採購一批武器,又得便宜老外了,不過就不知道買了老蔣會給放行嗎?”馮欽哉也是一臉無奈道,這個事情他做不了決定,只能上報給楊虎城。

本來西安是有一個兵工廠的,叫作陝西省機器局工廠,一共分爲六個分廠,主要生產的武器是捷克式輕機槍、步槍、迫擊炮、以及彈藥。這個廠是馮玉祥時期遺留下來的,但是規模並不是很大,楊虎城通過賄賂老蔣派來的驗收專員,保留住了這個兵工廠。

歷史上的這個兵工廠其實並不小,雖然排不上民國四大兵工廠之一,但能撐起西北軍40多萬人,也不會小到哪裡去,他的工人來源主要是大革命失敗後漢陽兵工廠逃過來的工人。不過這個時空,漢陽兵工廠的人大部分被李衛國給搶走了,逃往西安的就不是很多,反而是在河南的鞏縣兵工廠挖來一些人,雖然沒有歷史上那麼大,但卻也會一些基本的武器生產,只是產能差點事。

“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想到一個武器來源,可以避開老蔣,就不知道對方賣不賣了。”想到武器來源,楊虎城突然想起自己的‘鄰居’不是也有一所兵工廠嗎,而且還是由漢陽兵工廠的設備和人員組成的。

“主席,你是說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不過現在這個兵工廠都被老蔣削減了規模,也被老蔣監控着,恐怕不會賣給我們吧!”馮欽哉想了想離着陝西近點的兵工廠只有三個,鞏縣是老蔣的,不用想了;劉湘的重慶機器局倒是也行,可隔着紅軍也運不過來,那就只有太原了,不過也被他pass了。

“我知道太原不行,我指的是紅軍,跟我們隔着秦嶺的那股紅軍。當初李衛國帶着這股紅軍在武漢起義的時候,基本上搬空了漢陽兵工廠,正是因爲有着漢陽兵工廠底子,他現在才能發展的這麼快,儼然成了西南一霸,不想其他的紅軍那麼躲躲藏藏,反而是主動跟國府軍隊作戰,你想想他們要是缺乏武器供應會這麼幹?”楊虎城見自己的心腹愛將猜錯了,連忙解釋道。

“主席,這行嗎?老蔣明令我們得圍剿共軍,我們本來就違背老蔣的命令跟紅軍達成協議,現在又去向他們買武器,先不說對方賣不賣,老蔣知道了我們不好交差呀。”馮欽哉也沒想到楊虎城想去紅軍哪裡買武器,他也忘了紅軍的兵工廠了。

“怕什麼,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我們本來就跟紅軍有接觸,買個武器怕什麼,你去跟城裡的gcd代表聯絡一下,若是對方同意,你親自去完成這個任務。”楊虎城也想通過這個事來看看紅軍是否真心跟他合作。

“好的,主席,我這就去辦!”

。。。。。。

“你說什麼?楊虎城想在我們這買武器?我沒聽錯吧!”看着陳更拿來的一封電報,李衛國真懷疑自己的耳朵有問題。

“你沒聽錯,這白紙黑色字寫的呢,西安辦事處發來的電報,我開始也不信,我是在三確認之後纔給你看的。應該是楊虎城想擴編但是他的兵工廠武器供應不足,去其他地方買,又怕老蔣卡他,所以就來我們這裡看看行不行。”陳更把自己手上的電報遞給了李衛國,並解釋道。

“有點意思,不管是不是真的,我都有了好主意,我們的武器生產的多的就可以拿出去賣呀,只要賣給不跟我們接壤的敵人就行,這樣我們不僅能賺一筆,還能給老蔣添添麻煩。”看到楊虎城的來買武器,李衛國突然就反應過來,自己有能力外銷武器,爲嘛不賣呢,有錢不賺是傻子。

“衛國你這是同意賣武器給楊虎城?這合適嗎?”陳更不確定的說道,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你別擔心,黨委其他人那裡我去搞定,你給西安回個信,讓楊虎城派人過來吧。”

。。。。。。

“士敏,你看見沒,紅軍還是挺有能力的,把漢中治理的井井有條的,能人不少啊!”從留壩縣城到漢中的道路上,馮欽哉騎着馬對着旁邊的自己下面的旅長武士敏說道,言語之間飽含佩服之意。

“的確,gcd人的確能人不少,不然也不會佔據整個陝南以及周邊地區,並能跟我們三方力量周旋至今。”武士敏對於自己師長的話表示贊同。

“沒錯,希望這次我們能順利完成主席給的任務。”馮欽哉擔憂的說道。

“師座,不用擔心,紅軍肯同意我們來,肯定也是有想法的。”武士敏勸慰道。

這聊天的二人就是前來根據地與紅軍商議購買武器的馮欽哉和他的部下,至於跟隨他們的則是數十名騎着馬的紅軍士兵以及不到十個的馮欽哉親衛。看着這股紅軍身上背的那清一色的毛瑟1898步槍,馮欽哉羨慕死了,怎麼這股紅軍這麼土豪啊,跟其他紅軍好太多了。

其實這只是馮欽哉想錯了,現在紅四軍團的士兵主要是以漢陽造爲主,紅四式步槍只是在教導師、一師、二師、三師這四個老紅四軍的部隊裡慢慢列裝,雖然紅四式步槍比漢陽造性能好不少,但畢竟貴了點,生產工藝也麼有漢陽造那麼熟,所以產量也不是太高。

。。。

漢中,紅第四軍軍部的會議室裡。

“馮師長,這位是我們軍長李振華同志,這位是我們的兵工廠派來的張代表。軍長,這位是十七路軍四十二師馮欽哉師長。”作爲接待人的王爾琢,給雙邊相互介紹着對方的人。

“馮師長請坐!”馮欽哉是客人,李振華便客氣地伸出手說道。

“李軍長客氣了,你也坐!”說完,馮欽哉就直接坐在對面的椅子上,其他人也陸陸續續就坐。

“馮師長的來意,我們這邊也清楚,我們兩支隊伍本來就有合作,也就直說了,真不知道貴方這次打算買那些武器?”李振華在雙方都入座之後,直接問道。

“我們這次需要的比較多,我不清楚貴部的都能生產什麼武器,能否詳細說明一下,”馮欽哉打算了解一下,也好心裡有一個譜,畢竟之前只是聽說,並沒有覈實過。

“馮師長,這麼跟你說吧,漢陽兵工廠能生產的我們都能生產,他不能生產的我們也有生產,就看你這邊需要什麼?輕重機槍?火炮?還是槍支彈藥等。”李振華很有底氣的說道,這也很正常。根據地的兵工廠,除了飛機、重炮、坦克等技術含量高的武器,一般打仗的武器基本能生產。

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96章 東征(六)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197章 東征(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48章 平叛(三)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81章 長征(二)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327章 天津(二)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62章 西征(五)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161章 西征(四)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178章 營救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68章 交易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73章 崛起(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14章 升職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253章 新式機槍
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96章 東征(六)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197章 東征(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48章 平叛(三)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81章 長征(二)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327章 天津(二)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62章 西征(五)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161章 西征(四)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178章 營救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68章 交易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73章 崛起(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14章 升職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253章 新式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