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

“不過鬼子這麼一來,我們倒不好辦了。若是現在進攻,肯定得先攻破那防禦嚴密的烏龜殼,就不知道我們能不能短時間打下大同城了。”一旁的李答擔憂地說道。

大同是有名的塞外重鎮,城牆高厚,而且現在有着鬼子的重兵防守,想要攻破鬼子的防禦,還真的花費不少功夫,傷亡肯定會很大。之前的晉綏軍沒有好好利用大同城的優勢,在這裡消耗日軍的日軍的優勢兵力,造成日軍基本上說是不戰而下大同城。

後面就形成了一個連鎖反應,大同城一丟,晉綏軍更沒有抵抗的心思了,紛紛南撤,把偌大的晉北屏障拱手讓給了鬼子。要知道當時進攻大同的日軍並不是日軍的野戰師團,而是兩個左右的混成旅團(抗戰初期一個混成旅團只有5000來人,沒有多少重武器)加上一部分僞蒙軍。

只要晉綏軍肯固守大同,絕對可以在這裡堅持好長一段時間,可是晉綏軍沒有好好利用這個機會,造成抗戰之處的山西局勢十分不利。

由於大同的重要性,所以日軍才把駐蒙軍的司令部設置在這裡,並輔以26師團駐守。而且在之前綏寧會戰後,日軍就在加固大同附近的防禦工事,就是預防八路軍趁機進攻大同,保住大同,綏遠、察哈爾才能確保不會丟失,它就像一個釘子,死死地插在那個關鍵的位置。

只要八路軍有進攻河北、察哈爾的跡象,就無法繞過大同去進攻,因爲它扼守着關鍵的道路。

“現在我們也是騎虎難下,而且若是等南邊的日軍結束掃蕩後,我們可就沒有那麼多軍隊參與進攻了。所以我們還得打,命令何軍長那邊,先給我那些平綏線以及集寧等地,先把綏遠等地收復了再說。

我們這邊也別閒着,給前線的老王下令,讓他率領他的120師、宋時輪的獨19師、盧東昇的獨20師、王近山的獨22師,一共四個師的兵力去進攻大同。

先別進攻大同城,而是給我集中兵力拿下週圍的小縣城,進而切斷大同與集寧、張家口等地的聯繫,給我圍住大同,我就想看看到時候鬼子會如何反應!

還有讓侯俊巖(原來的工衛旅政委,後成爲獨34師的政委,在師長範續亭因病去西北養病,接替了師長一職)的獨34師,把朔縣、寧武的防務交給38軍,率軍北上,給我拿下山陰、雁門關等地,給我切斷日軍沿雁門關南下的道路!”

作爲一個合格的帥才,就得當斷則斷,雖然目前的的形勢跟之前所預料的不一樣,不過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是,我這就去安排!”

。。。。。。

原平,此時的縣城氣氛特別的緊張,到處都是忙碌的八路軍以及百姓的身影。之間那些人要麼搬着彈藥箱,要麼扛着沙袋,不過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扛着往城門處跑去,神色也比較慌張。

他們這麼慌張、忙碌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爲日軍打來了,現在已經在已經到了原平以南10公里處。這一股鬼子是日軍日軍第十六混成旅團的部隊,大約五個大隊近七千人,甩開了八路軍的堵截後,衝破了27師的防禦,直接逼近了原平城。

而此時在原平附近的忻縣還有着日軍一個聯隊,西北方向30公里處有着第九混成旅團的三個大隊4000多人(本來第九混成旅團還有兩個大隊防守朔縣、寧武等地,結果被八路軍兩個師直接給滅了)被八路軍一個師給圍在了方圓不到5公里的地方。

至於被筱冢義男下了死命令的第三混成旅團,則是在師團長吉澤少將的率領下衝破了八路軍的防禦,可是好景不長,沒多久又被八路軍給纏上了,現在雖然距離原平不到20公里,但暫時卻無法擺脫八路軍的堵截。

現在整個原平附近50公里的地方,日軍和八路軍達成了一鍋粥。八路軍在這裡投入了四個師近七萬人;日軍也有着兩個半混成旅團外加兩個步兵聯隊,加上僞軍也有着近四萬人。從雙方主官畫的軍事地圖可以看出,兩邊的軍隊可謂是犬牙交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非常的混亂。

而日軍的第16混成旅團,在大井聯隊的策應下,直接衝破了胡奇才旅的防禦,甩開了徐海冬的119師,來到了原平城外,可謂打了郭天明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好在他手上也有近一個旅的部隊,城外還有不少游擊隊,所以在趁着日軍還沒到之前,開始收縮兵力,加固城防,等着日軍來進攻。

“快,說你們呢!把沙袋往城牆上放,都給我磊結實點!”城樓附近,作爲旅長的張才千正在指揮下面的士兵在那構建防禦工事。

“小富,沒看出來啊,你這年紀小,力氣卻不小!”

這時有兩個八路軍士兵兵擡着一個裝滿沙的沙袋,輕鬆地朝着城樓上走去。其中一個年齡有20多歲、穿着八路軍軍裝的男子,對旁邊的一個年齡明顯不大的趙小富說道。

這是趙小富當兵的第一個月,而且入伍並沒有幾天。由於時間短,八路軍這邊的軍裝還沒來得及運過來,他穿的衣服還都是之前報名參軍時自己穿的那身。不過在他身上多了一個挎包,裡面裝的是子彈、手榴彈等,他的肩上也背了一支步槍,是之前繳獲鬼子的38式步槍。

由於當兵沒幾天,連正常的軍事訓練的時間也短,他只知道如何開槍,但卻沒有真的開過槍,子彈也是今天才下發給他。照理說他這一批一千多人的新兵應該不會這麼快被派遣到戰場,不過由於原平城的部隊不多,而日軍則是一個完整的混成旅團,人數不比郭天明現在手上的部隊少,所以就出現了人手不足的情況。

郭天明想到這新招收的一千多名新兵,雖然沒有經過系統性的軍事訓練,但也是一支力量,就插到各個部隊,有老兵帶領着參加實戰。趙小富旁邊的這位就是一名八路軍老兵,入伍有兩年了,經驗也算豐富,帶個新兵沒啥問題。

“周大哥,以前我爹在的時候,我經常幫他幹活,所以力氣也都練出來了!”趙小富想起自己的父親,不禁有點傷感,他多希望他們家庭能平安的過一輩子,可這一切都被鬼子毀了。

眼前的這袋沙起碼有一百多斤重,平常的兩個擡着都挺費力的,可他們二人擡起來雖然有點輕微的氣喘,不過臉上卻比較輕鬆,不然也不能這麼邊走邊說話了。

看到眼前這個剛入伍的娃子,這個姓周的老兵也不禁勸道,“小富,你也別傷心了!我們這些八路軍裡面有多少都是失去親人的,有的是被國民黨給害死的,有的是被鬼子給害死的,我們加入八路軍就是爲了親人報仇。”

“恩,我知道,待會鬼子來了,我一定要打死一個鬼子!”趙小富看着城外的遠處,堅定地說道。

看着眼前這個娃子的一臉認真,這個老兵並沒有打碎對方的美夢。鬼子哪有那麼容易打死的,他們這些老兵一場戰下來,也不一定能打死一個鬼子,更別說對方還是一個連槍都沒打過的新兵。

他知道現在說破無疑會讓對方不相信,只有真實的戰場才能讓他明白爲什麼戰場是殘酷的。

半小時後,就在八路軍這邊還沒有準備好時,日軍的第16混成旅團的前鋒部隊就抵達了原平城外,併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了這個剛剛脫離日軍統治的小縣城,它面臨的將是日軍的猛烈進攻。

。。。。。。

山西長治,八路軍的總部所在地。

由於這裡是八路軍晉東南根據地的腹地,所以一直是非常安全的地方,即便之前鬼子派了不少挺進隊混進來,不過想進入八路軍總部附近肯定是不可能,它們也就只能去臨近日佔區那些根據地搞搞破壞,再往內,很容易暴露。

雖然日軍現在也在掃蕩晉東南的根據地,但是戰鬥都在遼縣、涉縣、榆社等地,加上現在山西北部的局勢有變,日軍對於這次掃蕩就有點想停止的意思了。

“什麼找到他們的蹤跡了?好,給我通知賈恩溢的部隊,務必給我把那羣小鬼子給我滅了,忙活了這麼多天,終於讓我們逮到一支部隊的蹤跡,千萬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八路軍前線指揮部裡,彭得淮那個大嗓門就開始在指揮部裡響着,隔得大老遠都能聽見。對於這位新任的副總司令的大嗓門,以及那暴脾氣,指揮部裡的八路軍將士也都習慣了,只是他們還是更喜歡李衛國這種具有明顯儒將風格的指揮官。

“彭老總,你這是聽到什麼好消息的,這麼高興?我這隔得大老遠都聽見了你的聲音。”只見參謀長徐向淺走了進來,對着一旁高興地放下電話的彭得淮問道,顯然他也有點好奇對方因爲何事趕到如此高興。

“老徐啊,剛剛第一縱隊傳來消息,賈恩溢的獨立七師的一個團在遼縣以東堵截到了一支日軍挺進隊,現正把那些挺進隊的鬼子包圍在一個廢棄的小山村裡。

之前這些挺進隊可是把我們坑的不輕,這下好不容易逮着一個現成的,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彭得淮這人就是脾氣不好,但是爲人還算不錯的,之前因爲挺進隊殺害當地幹部和羣衆的事,還發過好幾次脾氣。也正因爲他的督促,下面的部隊才加大了巡查力度,這才把其中一支鬼子挺進隊圍住。

“居然圍住了一支挺進隊,這的確是個好消息。不過我這也有兩個不算好消息的消息,不知道老總願不願意聽聽?”徐向淺舉了舉手上的那封電報,淡淡地說道。

“哦?什麼消息?”聽到徐向淺所說,彭得淮的笑容便收斂了一些。

“賀老總和振華那裡傳來的消息。賀老總那邊,鬼子沒有上當,而是撤出了歸綏,現在收縮兵力,主要防守集寧、大同一帶;振華那邊,則是比較膠着,雙方近十萬人達成了一鍋粥,整個陽曲到崞縣兩側數十公里範圍內,都亂套了。

而且鬼子有意識的結束對我們這邊的掃蕩,現在的局勢跟我們所預想的有點出入,估計我們沒那麼順利拿下大同。”徐向淺把電報遞給了對方,語氣很平淡地說道。

“不順利就不順利,不過大同我們是必須得拿下的,現在機會正好!告訴賀老總,我們現在已經給他創造了很好的機會了,不管他使什麼辦法,務必拿下大同城。”彭得淮斬釘截鐵的說道。

。。。。。。

“中尉閣下,我們已經被八路軍包圍了,現在怎麼辦?”

遼縣以東的天門村,這個廢棄的村子裡,一個穿着八路軍軍裝的日軍士兵慌張地對着一旁的另外一個穿着八路軍軍裝的男子說道。

在他的周圍,有着近百人穿着八路軍軍裝的士兵,這是日軍挺進隊之一,叫作小原挺進隊,隊長是日軍的小原中尉。不過此時這支挺進隊則是十分的狼狽,不少士兵帶着傷,而且都拿着槍,一臉戒備的看着村外的方向,顯然外面有着他們不想碰見的敵人---八路軍。

這支挺進隊也算是夠倒黴的。本來他們接到命令後,打算暫時撤回他們的佔領區,但是在途中被百姓識破,並通知了八路軍。隨後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一百來人的挺進隊死了一部分,還是被八路軍一個團給包圍這個小山村,看情況是難以逃脫了。

推薦一本朋友的書《戰地男兒》,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83章 會師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3章 北伐(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89章 喜事降臨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94章 東征(四)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28章 天津(三)第434章 交易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197章 東征(七)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208章 諜影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47章 平叛(二)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55章 相聚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
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83章 會師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3章 北伐(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89章 喜事降臨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94章 東征(四)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28章 天津(三)第434章 交易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197章 東征(七)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208章 諜影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47章 平叛(二)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55章 相聚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