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

“衛國同志這有點過了吧,我們都是紅軍隊伍,不會武器方面這麼吝嗇吧!”見李衛國不肯給兵員,也不肯武器,張國套臉上的慍色大增。

就在這時,一個紅四軍團的軍官拿了一封電報進來,李衛國看了非常的高興。

“張副主席,你們四方面軍想要武器、兵員我答應了!”李衛國笑着說道。

“衛國!”一旁的運代英等人見李衛國突然鬆口,便連忙叫住他,但被李衛國揮了揮手給制止了,而張國套等人也想看看李衛國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中央剛剛來了一道命令,都跟在座的有關,希望大家認真傾聽!”李衛國在看了一樣在場的各位,便繼續說道。

“經過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慎重決定,同意李衛國同志的建議。組建西北局,由李衛國同志出任西北局第一書記,兼西北軍事委員會主席;張國套同志出任西南局第一書記,兼西南軍事委員會主席,望二位同志精誠合作,爲了革命事業而奮鬥。

同時組建西路軍,由紅二方面軍第四軍團、紅四方面軍、紅八軍組成,由李衛國同志擔任總司令,徐向淺同志擔任副總司令,負責西征事宜。西路軍之責在與打通跟紅八軍聯繫,在西北建立新的根據地,爲我黨北上抗日打下基礎!

除此之外,紅四軍團劃歸西路軍,不再隸屬紅二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總司令由賀隆同志擔任,周逸羣擔任政委。”

隨着李衛國的唸完這封電報,全場寂靜,不過紅二方面軍的諸人則是面帶笑容,張國套等人則是陰晴不定。

“李衛國,算你狠,我們走!”

聽見李衛國以一個西南局書記就把自己之前的打算給弄泡湯了,軍權也被李衛國拿走,能不生氣嗎?直接扭頭就走,並直接叫走了一衆紅四方面軍軍官,而李衛國也沒阻攔。

“衛國,你這一招真叫狠啊,直接釜底抽薪,名義上其是西南局書記,但軍隊都被你弄到西路軍去了,沒了軍隊的他也翻不起浪花來了。”在張國套等人走了之後,運代英笑着說道。

“衛國這招大快人心啊,這幾天這個張國套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經常指手畫腳。不過衛國,紅四方面軍會樂意跟我們去西征嗎?”徐向淺擔憂的說道。

“不用擔心,這兩天你們幾個都分別去拜訪曠繼勳、曾中生、倪志良、王樹生等人,特別是老聶和老陳,你兩去拜訪一下紅四方面軍的所有黃埔出來的軍官,我相信他們不會跟張國套一條心的,只要這些人拉過來,那他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了。”

李衛國這招才叫真正的府邸抽薪本來紅四方面軍軍官就不足,現在若是僅剩的一些有能力的再加入西征軍,張國套下面真正沒有大將可用了。

“這一招更狠,行,我們明天就去挨個拜訪。”惲代英見李衛國都安排好了,便大笑着說道。

在最後李衛國再給這幾人看了新的任命,新的任命裡,運代英繼續出任政委、徐向淺出任副總司令、陳更出任總參謀長、聶榮真出任政治部主任、曠繼勳出任副總參謀長。

安康,張國套的家,此時紅四方面軍的所有師級以上軍官都在這裡,聽到中央新的任命,下面的人態度各異。

“主席,李衛國這明顯是奪軍權,我們堅決不能妥協,否則我們將喪失話語權!”

陳唱浩不滿的說道,剛纔他們回來也收到了中央的電報,在電報裡他並沒有出現在新的西路軍一級指揮系統裡,僅僅是一個西北局常委委員,這讓他很是不滿。

“對,主席。我們不能聽任中央這麼安排,大不了我們離開川陝鄂根據地,去其他地方再打出一塊新的根據地,總比在這受氣好。李衛國把我們拉去西征,明顯是趁機削弱你的勢力。”

一旁的李忑也開始在那抗議道。

“我們不能離開川陝鄂,但也我們自己的部隊也別去西征,李衛國他既然是西路軍總司令,我就讓他親自去西征,只要他不在川陝鄂,其他人我們有的是辦法收拾!”張國套雖然也惱怒,但是比較冷靜,也很快分析出對自己有利的一點。

這晚上,張國套等人聊了很多,但是以曠繼勳、倪志良等人並沒有過多參與,也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第二天,惲代英、聶榮真等人紛紛拜訪了不少紅四方面個ian軍的軍官。在第三天,紅四方面軍的兩萬人有一萬人在總指揮曠繼勳的帶領下離開了旬陽縣,朝着漢中出發,他們將在那接受整編,加入西路軍序列。

聽到這個消息後,張國套非常的生氣,但是卻無可奈何,因爲曠繼勳等人是執行西北局的命令,而他是西南局的書記。

“學長,我是黃埔四期生倪志良!”

“學長,我是黃埔四期生曾中生!”

漢中,紅四方面軍參加西征的部隊來到這裡,由第四軍軍長李振華負責接待。

“兩位學弟,都別客氣,先帶着你們的部隊好好休整,這段時間,你們得完成整編,才能參加西征。”

李振華客氣的對着眼前的幾位黃埔後面幾期出來的學弟說道,參加西征的這一萬人的部隊來自紅四方面軍的四個師,編制混亂,必須得整編之後才能參戰。

由李衛國在,這一萬紅四方面軍便有了新的編制,所部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八軍,下轄兩個師,仍屬於紅四方面軍編制。其中曠繼勳出任軍長,王樹生出任副軍長兼任第一師師長,劉志奇出任政委,倪志良出任參謀長,曾中生出任第二師師長。

鑑於紅十八軍缺乏大量的中基層軍官,還有爲了不讓中央說他打壓其他部隊,李衛國還把之前戰俘營志願參加紅軍的川軍士兵抽出了4000人,再加從第四軍抽調了2000指戰員加入了紅十八軍的隊伍。

除此之外,武器也統一換成了漢陽造等紅四軍團常規部隊的武器,這些武器雖然趕國民黨中央軍差點,但是比不少雜牌軍好不少了。

爲了即將開始的西征,兵工廠獲在得一大筆撥款後,便開始加班加點生產武器彈藥,大量的武器但要通過馬車通過漢中轉運到隴南。而且第一批入甘的部隊,李衛國也選好了,紅四軍的第一師、教導師,紅十七軍的第九師、第十師、第十一師三個師,再加上紅十八軍的兩個師一共七個師,約七萬人。

“老惲,根據地的一切事務就由你負責了,我跟老陳明天就要啓程去隴南,張國套這邊有什麼動作你多留意一下,我相信他不會放過這次機會的。”走的前一天,李衛國專門把運代英等人叫在一起,耐心叮囑道。

“你放心,根據地的事情,我們會處理好的,張國套那裡只要有異動,我們就給你消息。”運代英鄭重的說道。

“好的,有你的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李衛國笑着輕輕捶了捶對方的肩膀說道。

晚上,李衛國的家裡,此時他的兒子已經四歲的李立民已經睡着了。而李衛國則躺在牀上,摟着肚子已經漸漸鼓起的妻子,在說着悄悄話。

“衛國,你這一走得多久才能回來?”懷孕的女人就是缺乏安全感,而作爲她的丈夫,卻要在這個時候帶兵出征,便非常擔心。

“你放心,我會在咱們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前回來的,這段時間我跟振華家裡那口子說了,我跟振華都要出征,叫小娟(李振華妻子)過來你們也有一個伴。”李衛國摸了摸周雯的額頭,溫柔的說道。

“那你們一定要小心,我和小娟在家裡等你們回來!”周雯緊緊地偎依在李衛國的懷裡,或許是因爲丈夫要出遠門了,她也想多挨着對方一會兒,下次這樣估計也得幾個月以後了,打一個仗哪有那麼快結束。

“放心吧,我現在是領導了,不用凡是自己上,不會有危險的,你就放心吧!”李衛國溫柔的安慰道。

“嗯!我等你回來!”說完兩人變和衣而睡了。

清晨,由於要出發,李衛國起得很早,由於時間特殊,懷孕之後比較嗜睡的周雯都早早地起了牀,並親自給李衛國穿上軍裝。

“衛國,這個包裹你拿着,是一件保暖的皮衣,西北溫差大,晚上也很冷,注意保暖!”走之前,周雯挺着肚子來送李衛國,言語之間充滿了擔憂和不捨。

“我走了,你在家裡好好照顧我們的孩子!”李衛國看着賢惠漂亮的妻子,忍不住親了一下其額頭,也管旁邊還站着他的部下。

“你壞死了!這麼多人看着呢!”看見自己的丈夫當着怎麼多人的面親吻自己,周雯嬌羞的說道。

“他們不敢笑,我走了!”李衛國瞪了一眼旁邊那些屬下,然後笑着對妻子說道。

“路上小心!”

在周雯的注視下,李衛國騎着自己的那匹健馬,帶着警衛部隊出發了。來到城外後,還得跟根據地的一衆高層一一告別,接着才匯合城外的那個警衛師的一個團一起出發。

“終於走了,既然你走了,這根據地的一切都將會是我的!等我擁有了這個根據地,什麼中央、西路軍都得聽我的!”城外的一個地方,看着遠去的李衛國等人,張國套在那狠狠地說道,眼神充滿了狂熱!

就在李衛國這邊準備西征的時候,老蔣也發現他的意圖。本來紅四方面軍跟紅二方面軍匯合就讓老蔣十分生氣,而對於川軍的五路圍攻一個月就失敗也感到不滿。爲了殺雞儆猴,川軍之前的第五路軍總指揮王陵基被撤職,並且再次給劉湘撥款、撥武器,讓其再次對紅軍進攻。

在十一月,老蔣得知,紅二方面軍的部隊有意打通跟陝甘寧交界紅軍的聯繫,老蔣也十分恐慌,急忙命令甘肅、青海、寧夏、陝西等地的軍隊圍剿轄區的紅軍,除此之外還派胡宗南的第一師進入陝西,監督並參與對西北軍紅軍的戰鬥,同時委任顧祝同爲西安行營主任,負責統領西北軍隊。

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114章 歸程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1章 班底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42章 大婚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47章 平叛(二)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163章 西征(六)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193章 東征(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99章 援助(二)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4章 衝突第232章 天津(七)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88章 陝北(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9章 空閒之餘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160章 西征(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
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114章 歸程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1章 班底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42章 大婚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47章 平叛(二)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163章 西征(六)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193章 東征(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99章 援助(二)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4章 衝突第232章 天津(七)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88章 陝北(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9章 空閒之餘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160章 西征(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