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路軍總部。
“老何,這個事你要親自督促,還有這段時間運回來的機器設備都要儘快撥給下面的工廠,讓他們儘快擴大生產線,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物資,產能要是跟不上,當心我找你麻煩。”
李衛國的辦公室裡,他正在一臉認真地對着眼前恭恭敬敬坐着的何東說道,並在那幾封文件上籤下了自己的大名。
“總司令,你就放心吧,我這管這些事那次讓你失望過。”何東拍着胸脯保證道。
其實何東現在其實並不歸李衛國管轄,他現在負責的事主要是工業方面,職務是工業部部長,屬於特區政府管理。不過現在是戰爭時候,李衛國主管着軍隊,對於工業生產方面有着不小的話語權,更別說插手的還都是軍工企業。
而且何東的身上被貼上了明顯的李衛國標籤,他肯定得抱緊這棵大樹,盯着他這個位置的人可不少,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別人摘桃子。這麼多年,西北工業的發展,基本都是他一手操辦起來的,剛有點成果就被人摘桃子,他肯定也不會樂意的。
“那你去忙吧!”在事情說的差不多了之後,李衛國也就下了逐客令。
“是,總司令!”
說完何東就起身離開了李衛國的辦公室,不過在他下樓的時候遇到了前來找李衛國的聶榮臻。在相互打了招呼後,兩人並沒有過多交流,畢竟都有自己的事情忙,而且平時也不時能見面,自然不會在李衛國這裡停着聊天。
而辦公室裡的李衛國此時則在閉着眼想事情。今天何東前來找他不是爲了別的事,是爲了幾款李衛國特別看重的武器生產的事。
還真印證了那句話,‘有了一款很好的發動機,就能生產出一款不錯的飛機’。在有了美國提供的發動機後,蘭飛很快就拿出了兩款不錯的戰鬥機,而且性能十分出衆。
本來蘭飛之前就有好幾款不錯的設計,不過因爲發動機問題,新式飛機比現有的飛機性能強不到哪去,也就沒有被批准批量生產,僅製造了幾架樣機就捨棄了。但這次不同,由於吃透了拉格3和雅克1戰鬥機的技術,加上借鑑了一些零式、p-40的設計,形成了兩款高低空搭配的戰鬥機。
那款適合高空作戰的飛機現在有了新的番號,叫作殲5戰鬥機(殲4太不吉利,就跳過了,這款飛機可以把米格3作爲原型),採用的是p-47的發動機,適合5000米以上的高空作戰,最大升限也有12000米,特別適合攔截高空來犯的轟炸機和偵察機。
而且針對日軍的飛機普遍航程較遠的情況,殲5戰鬥機的油箱比殲二、殲三的都要大,憑藉機內燃油可以飛行1700公里,若是加掛副油箱航程可以達到2600公里。當然這一切出衆的性能大多得歸功於那臺發動機,它的大馬力才能維持這款飛機保持如此的性能。
那款適合中低空的戰鬥機現在被命名爲殲6,這款戰鬥機脫胎於拉格3,也就是現在的殲3戰鬥機。大體的結構沒有改變太多,最大的變化就是換上了p-47的大功率發動機以及改良了操作性。殲6戰鬥機整體機身看起來略顯笨重,在空重上比殲3足足重了一噸,是目前八路軍戰鬥機中空重最重的。
重量的增加武器佔一部分原因,因爲殲6戰鬥機有4挺的大口徑機槍。本來還可以增加武器數量,不過考慮到武器過多會影響飛機載油重量,所以還是保持了4挺機槍的標準。除此之外,還有結構得到了強化,比p-40和殲3戰鬥機的更加耐操,當然這是在後面的戰鬥中才知道的,現在只知道很皮實,但有多耐打,還真不清楚,總不能拿一架做靶子打吧!
而且這兩款飛機的速度比現有的幾款飛機速度都要快,平飛的最大速度也有640公里.所以當這個數據一出來立即讓航空縱隊很感興趣,認爲這兩款飛機都應該大力生產,來取代現有的這幾款雜亂、落後的飛機。
這兩款飛機目前所展現的性能,已經有碾壓一式戰鬥機的意思了,至於零式的早期型號也比不過這兩款飛機的性能,只有中後期的改進型可以與之較量。也就意味着這兩款飛機的出現,絕對能幫助八路軍拿下華北的制空權,讓日軍的飛機在高低空都沒有競爭優勢。
雖然李衛國以及航空縱隊的高層都對這兩款飛機很滿意,但是這兩款飛機的產量高不起來。兩款戰鬥機都是採用的p-47的發動機,而這款發動機,美國人每個月只打算給70臺,即便是提前交貨,前面的每個月也就100來臺。
但每個月兩款飛機的產量只有100架,有點讓航空縱隊不滿。但這也沒辦法,p-47的發動機,**的技術人員暫時還無法做到生產出跟原廠一樣的水平,而且沒有圖紙,技術人員只能拿幾臺發動機大卸八塊後在仔細研究,爭取能仿製出來。
產量不足也就意味着其他飛機不能停產,不然新飛機根本滿足不了當前的作戰任務。所以李衛國思考再三,決定聽了殲3的生產線,全部改建爲殲6的生產線。殲6跟殲3有很多相似處,改建生產線的難度要小一點。至於殲5戰鬥機只能新開生產線,而且產能也被壓制,因爲發動機至少三分之二要用於生產給殲6戰鬥機。
日軍的戰機並沒有專門適合高空作戰的飛機,即便是零式和一式的最佳作戰高度,也到不了6000米以上,所以殲5戰鬥機雖然好,但卻不是很急需,所以產量並不需要太大。
蘭飛一口氣拿下兩個新機型,這可把閻飛的人給氣着了。不過他們也沒辦法,戰鬥機本就不是他們的強項,加上閻飛的工廠主要在生產運輸機以及轟炸機,連殲2戰鬥機的生產線都被壓縮了,造成蘭飛都在開始生產殲2戰鬥機,以滿足前線對於這款戰鬥機的。
不過也正因爲這件事讓閻飛下定決心把設計重點放在運輸機和轟炸機上面。本來在戰鬥機上面就比不上蘭飛,何必去硬拼呢,還不如在自己的強項上多下功夫。所以幾個月後,閻飛終於拿出了自己第一款轟炸機的設計方案,並在下半年就製造出樣機,而且沒多久新式轟炸機就正式服役於八路軍航空縱隊。
之所以新式轟炸機很快定型並生產的原因是美國在幾個月後就停止了向八路軍提供轟炸機,理由是美**隊自己需要,無法對外提供。不過至於是不是真的自己需要,這個事估計只有美國自己知道,而且很明顯主要原因肯定不是這個。在轟炸機停止援助後,八路軍一共只接收了16架b-17以及18架b-25,這34架轟炸機除了有幾架被拆成了零件供技術人員研究,剩下的則是一直用到80年代才退出中國空軍。
雖然轟炸機美國不提供,但是其他的援助,美國並沒有中斷。而這個事是幾個月後才發生的,起碼在目前,美國人還是照常在援助,雙方合作也挺愉快的。
。。。。。。
咚咚
“老李,你在想什麼呢?”來到李衛國辦公室門前的聶榮臻,看着正閉着眼小憩的李衛國,不禁敲了一下旁邊的木門,低聲問道。
“額,你怎麼來了?有什麼事嗎?”聽到敲門聲,李衛國這才從沉思中醒來,或者說是從夢中醒來。因爲他想着想着,居然睡着了,不過睡的很淺,所以一聽見外界的聲音就立馬醒了。
“你這是太勞累了吧,居然這都能睡着!”聶榮臻毫不客氣地坐在了李衛國辦公桌旁邊的椅子上,倒了一杯白開水,笑着說道。
40多歲的聶榮臻也是一個人精了,察言觀色這些自然也都很擅長,自然看得出來剛纔李衛國是真的睡着了。不過二人的關係,即便是說透也沒什麼,也就是一個聊天的噱頭而已。
“有點,想的事情太多!”李衛國笑着說道。
想到剛纔碰到的何東,聶榮臻好像知道點什麼了,“剛纔我碰見老何了,是因爲軍工生產的上面的事嗎?”
“不全是。我在猶豫讓誰去做外蒙軍區司令員,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外蒙的情況跟華北的情況不同,得需要一個人去掌握大局,又能從容應對蘇聯和日本的逼迫。我想了半天,就是不確定讓誰去。”李衛國揉了揉自己的頭,淡淡地說道。
對於外蒙單獨設軍區的事,聶榮臻也知道,但是人員任命上他卻沒有參與,沒想到現在李衛國會找他。
不過他沒打算去外蒙,自然也不擔心犯忌諱,“老李,你心中有那幾個合適的人選?”
“老陳(陳賡)、粟裕、振華、賀隆、彭雪楓、劉伯成、王以哲,這是我最開始列出來的名單,你看看誰合適?”李衛國口中緩緩地說出了七個人的名字。
“七個人選?難怪你會這麼糾結,既然你都問我的意見的了,我就斗膽說說我的看法吧。
王以哲首先排除吧,他的身份實在不適合,要是他出任這個職務,肯定非議不少,而且他的能力無法應對外蒙的複雜局勢;
彭雪楓也不行,履歷夠了,不過對於那種機械化、大兵團作戰根本沒有經驗,也不合適;
粟裕倒是還不錯,不過你把他從新四軍一下調到外蒙,這段時間也適應不過來吧;
老劉(劉伯成),資歷夠了,而且在蘇聯伏龍芝進修過,加上這麼多年的作戰,能力肯定沒問題。不過他走了,你打算讓誰接管晉冀魯豫軍區?
至於賀老總!他的能力倒是勉強夠了,但之前的幾次大戰失誤,讓不少人對他也有點質疑聲,估計有不少人會反對。
所以我建議你最好從老陳和振華二人中間選一個,這兩個人也都是一起過來的,能力也都有,資歷也足夠,而且處事上也不是那種易衝動、犯糊塗的人。
對了,我再問一句,你是不是打算從外蒙進入東北?”說到最後聶榮臻看着李衛國的雙眼,認真地說道。
聽到聶榮臻這麼一問,李衛國並沒有吃驚,他的這個想法也不是現在纔有的。不過李衛國卻是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你說的並不全對。從外蒙進入太過麻煩,但開始的時候到時候可以從外蒙介入北滿,畢竟直接從華北進去面臨的壓力太大。”
“既然這樣你還是讓振華去吧!反正他在之前的察哈爾反擊戰中表現可圈可點,對於大兵團的指揮雖然弱於彭老總,但你總不能讓彭老總去當這個軍區司令吧。”聶榮臻笑着說道。
“振華呀!你讓我想想!”聽到聶榮臻建議讓李振華去接管外蒙,李衛國有點猶豫。
對於自己這個堂弟,他也在爲對方鋪路。之前他一直打算讓他在華北待着,在把華北日軍消滅的差不多後,他在讓對方挺進東北,這樣壓力就會小很多。而外蒙現在面臨的壓力很大,別看吳光浩說的那麼輕鬆,但要是真的輕鬆,他也不至於坐看外蒙東部那麼多領土失陷而無能爲力了。
不過他想了一會兒也覺得或許是自己的光輝把這個堂弟的光芒給遮擋了,畢竟對方也都是軍校出來的,十幾年裡也經歷了不少戰鬥。雖然說能力趕彭得淮、林標、粟裕等人差點,但也差不了多少,統帥一方應該沒什麼問題。
這麼一想,李衛國也看開不少,這才發現聶榮臻還在自己旁邊坐着呢,居然把對方忘了。頓時就有點尷尬,只能轉移話題,“老聶,我還忘了問你,你這過來有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