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

察南的局勢,對於日軍來說,在懷安丟失後,就越來越惡化。若是之前日軍還能依靠陣地堅守一段時間,讓八路軍知難而退的話,現在是日軍還能守多久的問題了。

萬全一丟更是雪上加霜,八路軍兩個師直接兵臨張家口。雖然八路軍沒有立即進攻張家口,但是日軍的偵察飛機也發現這一股八路軍派出一支部隊揮師南下,打算把被日軍第十師團一部擋在山裡的另外兩個師給放出來。

除此之外,日軍的情報部門也發現,山西的八路軍也有異動,起碼有超過4萬人的部隊正在往前線出發,顯然是打算增援察哈爾。無論是哪一條被最後確認,對日軍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後面幾天的戰場情況也確實如日軍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賀隆的兩個師最終還是放了出來,日軍第十師團以僅剩的第33旅團殘餘部隊約7000來人的傷殘部隊只能退守宣化。

不過對日軍來說也有好消息,就是日軍第69師團在第二天到了宣化,跟日軍第十師團的殘部匯合在了一起。

本來日軍第九師團最先趕來支援,但是卻因爲被八路軍的援助給阻擋,現在跟郭天明的獨27師以及第四縱隊14師一部在涿鹿、下花園等地幹了起來。

由於第九師團在之前進攻大同時老兵損失很多,當時撤回的時候,整個第九師團的重傷以及死亡人數佔到了差不多一半。即便後面重傷員康復回來一部分,加上國內的補充了一部分兵員,但是戰鬥力卻是很受影響。

而且郭天明也知道第九師團不好惹,不過要是給放過去,估計北面的大軍會不好過了,所以就讓部隊死死纏住第九師團,就是不讓它北上。對於這股八路軍的無奈打法,樋口季一郎這個師團長也很無語。

在樋口季一郎看來,明明有更好欺負的69師團以及獨立第15旅團,可眼前的八路軍就是非得幹他這支部隊。

郭天明這麼做,除了上面的那個原因,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報仇。這個第九師團之前可是很囂張的,最開始調到華北時,第一場打仗就是跟第九縱隊打的,是那次掃蕩的主力部隊。

那個時候的第九師團戰鬥力很強,第九縱隊卻是實力不太好,裝備雖然大多是日械,但是趕日軍差多了,所以被第九師團給打慘了。根據地丟了不少不說,部隊也損失很大,所以這個仇第九縱隊上下都記在心裡呢。

這次郭天明的部隊鳥槍換炮,剛好碰上了老仇人,自然是不肯放手,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也就因爲這樣,第九師團就被郭天明纏上了。

日軍本來是打算讓第九師團去張家口,結果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讓69師團去頂替。不過69師團是兩旅團制的師團,戰鬥力敢第九師團差了不止一點半點,可是沒辦法,只能湊合一下了。

不過69師團有點倒黴,就當他離開宣化去增援張家口的時候,在沙嶺子附近被八路軍一個師給包圍了,與此同時,宣化也被八路軍一個師給圍住了。

至於八路軍哪來的這麼多兵力,自然是後方增援的了。在察哈爾這邊進展順利的時候,八路軍第九縱隊的119師以及第38軍的獨32師趕來了,這就是日軍情報所查到的那超過四萬人的增援部隊,不過日軍情報有誤,不是四萬人,而是六萬人,因爲119師作爲李振華的核心部隊,人數有接近四萬人。

獨32師是原山西新軍編成的,戰鬥力不是多好,在八路軍正規部隊中,屬於墊底的那種,現在人數也只有兩萬出頭。當初的山西新軍改編成的四個師,就薄一玻的那個師戰鬥力在八路軍中算中等,其他的幾個師戰鬥力都在墊底序列裡。這也是爲什麼之前王近山的獨22師跟獨34師會慘敗,也有獨34師拖了王近山部隊後腿的原因,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

有了兩個師,而且有個還是主力師119師,李振華的信心大增。直接大舉進攻,以兩個師包圍69師團以及宣化,再留一個師作爲預備隊,集中了三個師進攻張家口,還不算許光達那被堵在長城外的部隊。

。。。。。。

貝子廟,內蒙四大廟宇之一,位於今錫林郭勒錫林浩特市的敖包南坡下。貝子廟是外界的一個簡稱,它的蒙語稱呼四‘班智達葛根廟’,漢名稱呼是‘崇善寺’,漢名是清朝乾隆帝賜的名。

因爲蒙古族信奉的宗教是藏傳佛教,寺廟的主持也就是活佛,也叫作貝子廟葛根,跟漢家佛寺的方丈和住持一個意思。

因爲貝子廟是內蒙四大寺廟之一,所以這裡發展很快,在清朝時期這裡的常駐喇嘛也有1000來人,民國初期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到了抗戰,由於日本人的侵略加上有些喇嘛不想被日本人統治,自然就離開了貝子廟,前往其他地方。

後來貝子廟一度成爲日軍擴大在中國侵略的大本營。後來隨着蒙疆自治政府的成立,以德王爲首的那批人搬到了張家口,貝子廟的地位這才下降了。不過即便如此,它也是錫林郭勒盟的政治經濟中心。

此時的貝子廟已經被日軍佔領並徵用,寺廟裡除了那些自己忙自己的喇嘛,還有着日軍士兵。不過日本人也知道貝子廟以及這些喇嘛在蒙古族人的地位,也沒有刻意刁難,他們佔用的地方也都是貝子廟那些王公府邸。

不過此時的貝子廟卻是氣氛緊張,那些日僞軍士兵都在緊張地巡視着,貝子廟外圍更是堆滿了沙袋,佈置好了防禦工事。之所以這樣的原因很簡單,因爲八路軍打來了。

以前錫林郭勒盟不是沒有游擊隊,但都規模小,哪像現在是大軍壓境。此時在貝子廟附近的八路軍是王近山和孫得勝率領的第四路軍,因爲察北地區太大,所以到貝子廟附近只有兩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一個機械化步兵團,兩萬來人左右。

王近山的部隊因爲這次作戰需要,他的師配備了很多的馬,本來照理說一個師最多一個一千多人的騎兵團,加上一些運輸貨物的馬匹差不多也就幾千匹而已,但是他的騎兵團在一個月前變成了一個3000人的大團,馬匹也增加了一倍。

除了王近山的部隊變化之外,孫得勝的騎兵騎兵第三師也是有着變化。本來孫得勝不是騎兵第三師的師長,而是現在的副師長是原騎兵第三師師長。

但是在年初的時候,李衛國把後方的一個守備騎兵師跟騎兵第三師合圍一個師,以孫得勝出任師長。新的騎兵師編制很大,跟國民黨一個騎兵軍人數差不多,當然現在的八路軍一個師本來就是一個軍的規模,只是爲了不讓國民黨被刺激的太厲害,番號一直沒變而已。

新的騎兵第三師擁有三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每個旅約4500人。除了這四個旅,還有一個炮團全部裝備36門75mm野戰榴彈炮,全部用汽車牽引,這也是獨一份,八路軍的師除了炮兵師,其他的都是炮營而已。還有一個突擊團,配備了一個坦克營以及兩個裝甲車營。

這其實就是一個騎兵師機械化的前奏,在擴大點就是一個裝甲師了。

這就造成騎兵第二師人員達2萬人,比何柱國下面的另外一個騎兵師強了不少。賀隆以及何柱國都曾建議過,把這個師調到察哈爾主戰場去,但是李振華堅持把這個師放到最北面。賀隆等人還找李衛國反應過,不過也沒有下文。

“野本大佐,現在我們已經被八路軍給包圍,無論是東面還是南面的道路都被堵住了,你得想想辦法啊,咱們不可能都死在這裡或者向八路軍投降吧!”貝子廟的一處懸掛了日軍軍旗的宅院裡的大廳裡,一個蒙古族打扮的中年人焦急地對着上首坐着的那個日軍大佐說道,臉上充滿了擔憂之色。

“八嘎,誰敢投降,我先把他殺了!”坐在上首的那個野本大佐面目猙獰的說道。

“野本大佐,那你說說,現在怎麼辦?我們只有不到4000人,你們皇軍更只有不到1000人,我們拿什麼跟八路軍打?”看見日本人不想辦法,這個蒙古族官員也不是很高興,他是錫林郭勒盟的現任盟長,也是德王的忠實追隨者,他可不想把命丟在這。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日軍士兵走了進來,在野本耳邊說了幾句,就看見野本的臉色不是很好看。

“大佐閣下,發生什麼事了?”旁邊一個日軍少佐問道。

野本大佐看了看旁邊的這些蒙古族官員以及自己的部下,他也在猶豫要不要說,在部下的詢問下,他最終還是說了,“剛剛傳阿里的消息,張家口已經被八路軍包圍,多倫也被八路軍攻陷,我們現在是孤軍了。”

“什麼?野本大佐,你不說了援軍很快就到嗎?孤軍?什麼意思,你們日本人是想拋棄我們嗎?”那個盟長頓時生氣地說道。

“八嘎,吵什麼吵,什麼叫拋棄你們,我不是還在嗎?你要明白,沒有我們大日本帝國,你們就是個屁,你要不想當這個盟長,我可以讓你們德王換掉你!

就算我把你殺了,你們德王也不敢跟我們帝國決裂!”看見一個支那人敢對自己大吼大叫,野本當場發怒了。

這個盟長也傻眼了,想到剛纔自己的那些話,他也有點後悔,連忙站起來點頭哈腰地解釋道,“野本大佐,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就想看你們能不能想個合適的辦法,讓我們能逃離這裡。”

“我也想啊,沒看見八路軍都包圍了嗎?就只有北面沒有包圍,那可是蒙古國,蘇聯的地盤。”野本沒好氣的說道,要不是對方還有用,他早就給把對方砍了,不過說到後面,他愣住了。

“大佐閣下,你不是想從蒙古國借道吧?我們可是和蘇聯簽訂了中立條約,蒙古國也在其中!”看着自己家大佐那表情,那個少佐試探地問道,臉上也充滿了驚訝。

“爲什麼不可以?現在就這一條路可走,我們就是借道,又不佔領他的領土,通過蒙古國我們可以繞道回去。而且現在蒙古國境內沒什麼軍隊,他們拿我們沒什麼辦法的,最多事後抗議一下。

而且以八路軍跟蘇聯的關係,他們不敢進入蒙古的。”野本像發現了什麼稀奇事一樣,陰笑道。

“大佐閣下,這個事要不給方面軍彙報一下,萬一鬧出事來,我們肯定吃不了兜着走的。”那個少佐也被自己上司的想法驚呆了。

“告訴他們能怎麼樣?他麼能派兵來救我們?外面兩萬軍隊,我們四千,怎麼打?要麼戰死,要麼被俘,而往北走,起碼能回去,即便事後追究也就是把我們處罰一頓而已。”野本不在乎的說道。“旺楚克盟長,你覺得呢?”

“我覺得可行,我們內蒙跟外蒙是一家,借個路應該沒什麼事!”鬆津旺楚克聽到有活路,便毫不猶豫的贊同道。

“喲西,就這說定了,回去準備一下,我們接到蒙古突圍!”野本拍板說道。

有了野本以及鬆津旺楚克的同意,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他們也就回去準備突圍事宜。

。。。。。。

此時,在貝子廟以南八公里的地方,一處帳篷內,八路軍的正在這裡駐紮。

整個駐地成一個圓形,指揮部帳篷在最裡面,外面則是以卡車、坦克以及士兵居住的帳篷所包圍,防禦很嚴密,最外圍還有騎兵在四處巡邏。雖然這裡離着貝子廟有八公里,但行軍打仗肯定得保持警惕心,要是被敵人偷襲失敗那可就不妙了。

不過此時的中心帳篷裡,卻是在召開着會議,來的人則是這裡部隊的全部旅團一級的指揮官。

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40章 在襄陽(三)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234章 天津(九)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48章 後續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43章 四一二第182章 長征(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74章 崛起(五)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70章 崛起(一)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95章 入川第197章 東征(七)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98章 入川(四)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2章 boss出現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329章 天津(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89章 喜事降臨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48章 平叛(三)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4章 衝突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88章 陝北(二)第326章 天津(一)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
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40章 在襄陽(三)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234章 天津(九)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48章 後續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43章 四一二第182章 長征(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74章 崛起(五)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70章 崛起(一)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95章 入川第197章 東征(七)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98章 入川(四)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2章 boss出現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329章 天津(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89章 喜事降臨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48章 平叛(三)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4章 衝突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88章 陝北(二)第326章 天津(一)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