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

“山下君,你打算如何應對八路軍有支特種部隊?”寺內壽一認真地問道。

“雖然我對特種部隊不瞭解,但是一般的軍隊無法與其交鋒,想要對付特種部隊,還是得組建一支我們自己的特種部隊,再配合特高課的情報支持,相信我們應該能把八路軍特種部隊的危害降到最低!”

山下奉文有條不紊的分析道。

“喲西,這件事就有你去負責吧,我會向大本營申請相關所需的一切!”

“嗨!”

就這樣,因爲日軍發現了八路軍特戰隊的存在,讓華北日軍提前開始組建特種部隊,不過對於沒有相關經驗的日軍來說,註定了特種部隊組建之路非常的艱難。

而且日軍部隊在輕武器設計方面非常的落後,可以說現在八路軍在輕武器上面就要比日本人強不少。此時的日軍沒有量產的衝鋒槍(百式衝鋒槍是40年定型,41年裝備部隊),短時間內想要組建特戰隊部隊只能從德國引進相關武器,對於日軍這麼一個大國來說,也算是個悲哀。

不過這也沒辦法,誰叫他們注重拼殺技術,而且經費也偏向海軍,有點鋼鐵等都去造軍艦去了,陸軍武器方面自然就受到很大的影響。

。。。。。

山西和順縣,這座縣城在之前日軍撤退之後就被八路軍129師所佔領,但此時城裡的八路軍卻是撤出了縣城,城裡的老百姓則是非常的不捨。

之前日軍佔領和順之後那可是殺燒搶掠無惡不作,好在八路軍打退了日軍,才讓縣城裡的百姓免遭厄運。不過此時傳來日軍一個旅團從晉陽南下,城裡的八路軍則是開始放棄縣城,想依託鄉村來打擊日軍的入侵。

八路軍知道在他們退走後,日軍肯定會對城裡的百姓展開報復,所以在退走的之前的幾天,八路軍就挨家挨戶的通知,讓他們把貴重的東西藏起來,人都到鄉下避難去,等打退了鬼子之後再回來。

不過總有人不會聽八路軍的,不過人家不聽,八路軍也不可能強行把其轉移出縣城,到時候遭殃了就會知道八路軍說的沒錯。

這個時候八路軍雖然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於那些地主也沒有進行所謂的‘打土豪’,而是提倡減租減息,儘可能的團結他們抗日。但是這些地主在骨子裡對八路軍也不是多信任,開明點的地主還好點,那些頑固的聽到要他們減租減息,這無異於要他們的命。

不過礙於形勢比人強,他們只能服從,但看見八路軍要走了,都高興地要命,還怎麼可能跟着八路軍一起撤呢。

駐守和順縣的是八路軍129師385旅的部隊,現在是由副旅長王炳章在處理整個385旅的事務。之前385旅的旅部就駐紮在和順縣,他的部隊轄區就是以和順、遼縣兩座縣城爲主,他的部隊因爲之前的戰鬥,也損失不少,畢竟當時也是以一個旅硬扛了日軍一個旅團的進攻,即便經過幾個月的休養生息,但是戰鬥還是有所下降。

加上總部的命令,這次敵人掃蕩的人數也很多,光從太原、陽泉、石家莊而來的日軍就有一個半師團,再加一個獨立混成旅團,人數也差不多接近四萬,而且還有一萬餘衆的僞軍。所以光憑王炳章這一個旅想以守城擋住日軍的進攻很難,而且損失也會很大,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縣城,然後尋機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

。。。。。。

在八路軍撤退後不到兩個小時,日軍就佔領和順縣城,由於爲了不讓八路軍再次奪回這座縣城,先期到達的日軍並沒有急着去追擊八路軍,而是在接管縣城後,就開始修築防禦工事,等後面大部隊到來之後再進攻。

由於之前的一些教訓,日軍進城之後沒有像以前那樣大規模殺燒搶掠,即便有,也都是小規模的,他們也想以此減少城內中國平民的敵視。

佔領和順的是日軍114師團的127旅團,旅團長是秋山光三郎少將,此時的他正坐在之前八路軍385旅旅部的一個凳子上,不過現在這個旅部已經成了127旅團的旅團部。

原385旅旅部,此時一片狼藉,日軍正在清理這裡所有一切八路軍的痕跡,那些抗日標語早就被抹去,地上都是八路軍標誌。那塊‘八路軍385旅旅部’的木牌子,此時已經被隨意扔在了地上,原先牌子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日軍指揮部的牌子。

“旅團長閣下,現在八路軍已經棄城而逃,我們是不是應該乘勝追擊,把他們消滅!”

日軍指揮部裡,第127旅團第102步兵聯隊聯隊長葉小太郎大佐對着坐在大廳上首,手杵着對方指揮刀的秋山光三郎少將請示道。

“先不急,等師團長他們到了,我們再出發也不急!對了,命令你去尋找當地嚮導的事情尋找的怎麼樣了?”

只見這個日軍少將淡淡的說道,若不是這次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再三強調不要冒進,以114師團的性格,早就追上去了。

“旅團長閣下,我們一到便有支那當地人前來投靠皇軍,嚮導一事已經解決好了,就等着旅團下令,我們就可以去追擊八路軍。”

“喲西,看樣子皇軍的威名已經深深印入了支那人的腦中,你說我們這次是否能活捉八路軍師長甚至他們的總司令?”秋山少將閒着沒事,問着面前站着的葉小大佐。

“這個不好說,畢竟這次皇軍出兵這麼多,而且八路軍總部的位置隔我們現在還遠,我們不一定能佔到先機!”

“八嘎,你這個懦夫,怎麼說出如此沒志氣的話!這一次我們114師團是最強的,而我們的127旅團一定會消滅八路軍並摧毀八路軍總部!”

看見自己屬下如此沒自信,秋山少將站起來大聲斥責道。

“嗨!我們一定會消滅八路軍!”

隨着日軍的大部隊不斷到達,在八路軍有意的‘配合’下,日軍進展很快,涉縣、和順、遼縣、榆社、武鄉、平順、林縣相繼失守,在外人看來八路軍已經被壓縮在襄垣、潞城、黎城等地,形勢似乎對八路軍非常的不利。

。。。。。。

此時,中條山衛立煌的司令部,一封封電報不斷得傳到他的辦公桌上,照理說日軍此時沒有進攻中條山,武漢會戰也不關衛立煌什麼事,爲什麼衛立煌的司令部這麼忙?

“報告,47軍李軍長來報,日軍14師團28旅團已經佔領陵川、長治、壺關,由於損失太大,47軍已經撤退至晉城!八路軍所控制的平順、林縣也已經失守。”

“報告,昨天晚上,日軍第五旅團佔領了涉縣,已經威逼東陽關!”

“報,今天凌晨武鄉失守!日軍14師團主力已經殺向了八路軍總部!”

一封封電報,讓衛立煌指揮的人都炸鍋了,沒想到不到十天,晉東南戰局居然變得如此形勢,日軍短短這麼幾天就拿下這麼多城池。等八路軍完了,豈不是下一個目標就是就是他們或者黃河對面的洛陽。

“八路軍這是怎麼回事,武鄉都失守了,那可是離着他們的總部不遠了,李衛國難道如此託大。”看着這一封封電報,衛立煌也很疑惑,正兒他所接觸的八路軍很不一樣啊。

不僅他不相信,他的這些將領大多都不相信,特別是跟八路軍一起打過忻口會戰的那些將領,對八路軍的戰鬥可是有着很深的瞭解。都能跟日軍正面硬碰硬,不可能在日本人打來就棄城而逃,這讓他們都感覺很奇怪,不過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

“這八路軍不是挺能打仗的嗎?怎麼一下丟失這麼多縣城,都趕上了晉綏軍了吧。”指揮部裡,第三軍軍長曾萬鍾取笑道。

“我感覺沒這麼簡單,據我所知八路軍在晉東南起碼有十幾萬軍隊,進攻他們的日僞軍也就七八萬,八路軍再不濟也不可能打成這個模樣吧!”

剛剛升任第十四軍軍長的陳鐵(原軍長李默庵跟衛立煌爭權失敗,被調走了),看着這些電報試探地說道,總覺得很不對。

“對了,有沒有日軍跟八路軍大戰的消息?八路軍傷亡如何?”衛立煌突然問向旁邊的人。

“大戰倒是沒怎麼聽說,小規模的交戰每天都有,哪些地方都是八路軍的根據地,他們有着地理優勢,應該傷亡也不大吧。”陳鐵想了想這兩天的電報,認真地說道。

“東陽關那邊有消息沒?那可是由邯鄲前往黎城最近的路,八路軍不可能放棄那裡吧!”

“回稟總司令,那裡好像有八路軍駐守,有多少軍隊就不得而知了。這次都亂了,現在十幾萬八路軍正規以及非正規部隊,加上日僞軍有着七萬多人,雙方20多萬人都集中在那十幾個縣城,都亂套了!

日本人這次明顯是想把八路軍消滅,不然也不會出動7萬多人進攻,我感覺這次八路軍即便挺過來也會死傷不少。”

一旁的陳鐵擔憂地說道。

“以我的名義,給八路軍總部發電報,問問到底怎麼回事?也順便把我們的關切之意傳達過去!”衛立煌想了一下,吩咐道。

“是!”

。。。。。。

雖然外界對八路軍這次作戰不怎麼看好,但是晉東南根據地的八路軍卻是十分樂觀,別看他們雖然放棄了不少縣城,但其實軍隊沒有怎麼損失,不少軍隊反而趁機跳出了包圍圈,出現在了敵後。

而且日軍佔領了這麼縣城肯定得派兵駐守,那樣日軍能真正拿出手用於跟八路軍作戰的部隊又少了一些。雖然此時日軍是打算穩紮穩打,開始的時候還能執行命令,打到幾天後,發現八路軍避而不戰,這就讓日軍各個旅團長就有點自大起來了。

而此時的八路軍總部則是忙碌一片,因爲已經已經攻下了武鄉和遼縣,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他們八路軍總部,所以總部的這些非戰鬥人員得抓緊撤離,往東邊的太行山深處出發,作戰部隊則去牽制這些打來的日軍。

“老李,我們已經查清楚了,離我們最近的日軍有兩股,分別是日軍114師團的127旅團以及日軍109師團的31旅團。戰鬥力最強的就是這個127旅團,他所屬的114師團是從淞滬會戰調來的,戰鬥力很強,直接他對119師發起的掃蕩就讓119師損失不少。

而且我看了這股日軍的意圖就是直接衝着我們的總部來的,圖謀很大!”

徐向淺從旁邊的一個電報員手上接過了一封電報,便快速來到李衛國身邊嚴肅地說道。

“呵呵,一個旅團就想吃掉我的總部,這股日軍也不怕把牙咯着。”李衛國看了看這封電報冷笑地說道。“對了讓情報部分着重給我尋找日軍的師團、旅團一級的指揮部,特戰隊不能就這麼閒着沒事幹!”

“日軍旅團部都是跟着主戰部隊一起的,這次日軍主要以聯隊爲基礎作戰單位,不怎麼好下手,除非他們停下來。至於師團指揮部。目前只有一個,就是北面的114師團部在遼縣,不過我擔心他們不會出來,現在的情況我們也無法讓特戰隊混進去。”

“那先算了吧,等有機會再說,先吩咐總部各機關最快轉移,總部這個地方已經不安全了。”

看着頭上偶爾飛過的日軍偵察機,李衛國就知道他的總部已經暴露了,相信偵察機很快就會把他們的消息告訴給日軍前線部隊。

“是!”

“首長,不好了,據消息,日軍127旅團已經朝着我們殺來,距離我們不到20公里!”

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167章 西征(十)第73章 崛起(四)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45章 五大召開第98章 入川(四)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35章 天津(十)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67章 西征(十)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34章 交易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40章 在襄陽(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49章 平叛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329章 天津(四)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27章 天津(二)第98章 入川(四)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166章 西征(九)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183章 會師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1章 班底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74章 崛起(五)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73章 崛起(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368章 交易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59章 西征(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330章 天津(五)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
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167章 西征(十)第73章 崛起(四)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45章 五大召開第98章 入川(四)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35章 天津(十)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67章 西征(十)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34章 交易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40章 在襄陽(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49章 平叛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329章 天津(四)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27章 天津(二)第98章 入川(四)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166章 西征(九)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183章 會師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1章 班底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74章 崛起(五)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73章 崛起(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368章 交易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59章 西征(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330章 天津(五)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