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

現在的山西,日軍龜縮在以太原爲中心的晉中平原地區,還加上正太線、北同蒲線的一段,整個控制的地區不足山西的五分之一,地盤跟幾年前相比,縮水很大。

但即便如此,日軍也不會放棄山西,因爲放棄山西,八路軍下一個進攻目標肯定就是河北。河北有着平漢線、津浦線兩條重要的鐵路,溝通着長江流域的日軍跟華北日軍、關東軍的聯繫,那樣日軍面臨的困境會更大。

華北的重要性,日軍大本營不可能不知道,雖然沒有再增派新番號部隊來華北,但是卻從關東軍抽調了一些精銳大隊,人數也有好幾萬來彌補華北的損失。

日軍知道華北的重要性,八路軍怎麼可能不知道。對於華北,八路軍看重的是人口,此時的華北地區(按照日軍華北方面之前控制的地區,不是現在的華北劃分區域)的河北、山東、山西、綏遠、察哈爾,若是再算上河南一部,整個人口在接近一億的樣子。而**控制的西北地區,人口也就3000來萬,要是擁有了華北地區,八路軍的實力將會大幅增長。

而且隨着外蒙的收復,八路軍中也出現了不小關於挺進東北的呼聲,認爲利用外蒙,八路軍可以從背後進入東北,聯合抗聯部隊在日軍控制的東北攪個天翻地覆。

但這個想法,暫時被李衛國給壓住了,因爲目前並不適合挺進東北。此時的東北局勢對於抗聯很是不利,由於日軍實行的集團部落政策把抗聯跟百姓的關係給隔絕開來,抗聯的羣衆基礎很差。現在的抗聯都被逼得只能在山區活動,哪有力量在東北鬧個天翻地覆。

當務之急只能說,通過外蒙,向抗聯派遣幹部,先把被破壞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給重新建立起來。在通過物資的支援,恢復元氣,等華北這邊局勢再明朗一點,八路軍纔有那麼多軍隊往東北挺進,不然太着急反而會出事。

山西呂梁,彭得淮和徐向淺從中央開完會後,並沒有直接回前線指揮部,而是來到了呂梁,指揮中央制定的有關對太原地區的日軍發起最後一擊的作戰計劃。

呂梁自從抗戰以來,就被八路軍一直佔據着,最早是之前的東征,不過後面沒有還給晉綏軍而已,對於已經吞下去的東西,李衛國可沒吐出來的想法。

呂梁在抗戰前幾年的重要性非常的大,因爲這裡是八路軍後方根據地唯一跟日軍聯通的地方,其他地區都有中央軍和晉綏軍擋着。因此八路軍一直把這裡作爲一個山西攻略的橋頭堡,當時的晉綏軍區、晉冀軍區(後者已撤銷)的物資皆是通過呂梁中轉。

本來陝北的榆林是更好的通道,但是這裡並不是八路軍控制的地區,因爲這裡有着一直國民黨軍隊,即22軍,軍長高雙成。這支部隊之前運氣好,抗戰前也沒有得罪紅軍;到了抗戰,八路軍也就沒有理由下手,包括後面的兩次**"gao chao",也都沒有遭到八路軍的進攻。

當然這個軍長高雙成會做人,把榆林城以南的地區都讓給了八路軍,他的22軍就龜縮在榆林城、神木縣城等地。本來在傅作義被八路軍給擠出了綏西和晉綏軍被滅之後,他的部隊就建議要不也撤出去算了,不然留在榆林也免不了被八路軍吞併的節奏。

但是老蔣不同意,就讓這支部隊在這待着,他就看八路軍敢不敢明着吞併這支部隊,只要敢吞,國民黨就趕潑髒水。正是因爲這個原因,22軍就才能在八路軍的包圍下活到現在。

別看22軍是個軍,開始的時候下面就一個步兵師,也就是原來井嶽秀的86師,後來上面給了一個軍的番號,前兩年再給了一個騎兵師的番號,這纔有了兩個師。不過國民黨的騎兵師也就3、4000人,就跟八路軍一個大編制的騎兵團差不多,所以這個22軍人數也就堪堪一萬,連八路軍一個旅估計都打不過。

由於22軍在八路軍根據地的包圍之中,所以他的彈藥補給都是從八路軍根據地路過,跟之前的傅作義部差不多。原本22軍屬於第八戰區,後來隸屬於閻錫山的第二戰區,第二戰區給八路軍滅了,上級就換成了第一戰區。

開始的時候,國民黨方面還給一定的彈藥補給,後面看着22軍都不打仗了(周圍都是八路軍,連日軍的影子都看不見,他去打八路軍?),又遇到蔣鼎文這個戰區司令,乾脆每個月給點軍費打發了,武器彈藥也就懶得給了。

現在的22軍根本不敢得罪八路軍,反而是私下投靠了八路軍,允許八路軍過路,除了榆林城,其他的幾座縣城的縣長都是gcd人擔任,榆林城還設有八路軍辦事處。

因爲22軍的識趣,所以後面陝西運往綏遠的物資,也就不用走鐵路繞大半圈了,而是直接從榆林過。這就讓呂梁的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起碼不會作爲陝西跟晉綏軍區的中轉站了,畢竟榆林那邊又近又安全。

對於呂梁,日軍不是沒有攻打過,前幾年,山西日軍數次攻打過,但是守在這裡67軍以及後來的38軍,在這裡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加上地形易守難攻,日軍數次攻打都沒有得逞,後面日軍也就放棄了。所以在呂梁可以隨處看到執勤的士兵以及那衆多的碉堡等防禦工事,在它們面前,不知倒下了多少雙方士兵的屍體。

而此時楊家莊鎮,這裡是呂梁周圍的防禦工事最前沿的地方,東邊二十多公里處就是日軍佔領的汾陽縣城。

彭得淮這個人沒事就喜歡去前線的陣地上去視察,比很多高級指揮官都要盡責。他擔任副總司令這幾年,基本上把晉東南根據地大部分地區都給轉了,很多時候都是突擊檢查,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看到最真實的一面。

八路軍雖然紀律比國民黨嚴,但也避免不了一些內部問題,包括下面的軍官不認真做好戰備工作、玩忽職守等,在彭得淮這種突擊檢查下,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這不,因爲要打仗了,所以彭得淮就跑到這個楊家莊來看看前線的準備工作,雖然下面的人說這裡不安全,但是都被他給訓斥了一番,怕死還當什麼兵,把那些有意勸阻的人說的面紅耳赤的。

不過倒不是怕查,下面的人只是擔心安全。畢竟這是前沿地區,誰也不知道日軍會什麼時候打來,平時的守備都是很嚴的。

站在一個山頭的防禦工事旁邊,望着遠處根本看不見的汾陽城所在方向,彭得淮問着旁邊的王以哲,“王軍長,前面的汾陽城有多少日軍防守?”

“報告副總司令,汾陽城現在是由日軍36師團的一個聯隊在駐守。”王以哲認真地回答道。

“一個聯隊?我們就佈置了一個團,日軍來個聯隊,也太膽小了吧!”彭得淮眼角上揚,略帶驚訝地說道。

現在八路軍的戰鬥力雖然增加不少,而且一個團的人數也跟日軍一個聯隊持平,或許更多,但是正面對抗的話,八路軍還是佔據下風。要對付日軍一個聯隊,八路軍至少得兩個步兵團,這種有地可守的,更是得集中一個旅,估計才能拿下。

“彭老總,這也很正常,誰叫汾陽是我們攻打日軍的第一個目標,日軍可不想一下就丟掉一個城,肯定得增加力量,起碼能堅持一段時間。”徐向淺笑着解釋道。

“堅持?我倒要看看這次,在我親自指揮的戰鬥下,日軍能堅持多久,即便他有十來萬日軍,我也得給他吃掉至少一半。”彭得淮自信的說道。

這個自信,其實不是彭得淮有,在場的八路軍高級將領也都有。這次爲了拿下太原,八路軍集中了38軍、67軍、第十縱隊三個縱隊爲主力的部隊,加上第一縱隊的獨32師、獨7師,第十一縱隊的獨30師,第六縱隊的獨20師,一共13個步兵師,近40萬人。而日軍就四個三單位師團,加上四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及一些獨立守備隊,差不多在十萬人出頭的樣子,至於僞軍,彭得淮都被放在眼裡。

“岡村寧次不可能看着山西這些日軍被我佔領吧,110師團可是在石家莊待着呢,這邊有情況,岡村寧次肯定會把這最近的一股日軍給派來增援。”徐向淺笑着說道。

“110師團?簡直是打不死的小強,打殘它多少次了,要是不長教訓,在打殘它一次又何妨!”彭得淮毫不在意道。

小強是李衛國一次無意中提出來的,搞得現在不少人都在用,不過大多都用在了日軍身上。說起來,日軍裡面打不死的小強還不少,110師團算一個,第10師團也算,37師團也算。37師團前不久都被八路軍給打的精光了,但是日軍幾個月內又給重新組建起來,還都是以關東軍調來的部隊爲基礎組建的,搞得戰鬥力比之前還強了一些,現在也在晉中地區防守。

當然八路軍這邊的小強也不少,之前的一些大戰,被打殘的部隊可不少,像綏寧會戰、大同保衛戰等,一個一兩萬的步兵師打到最後只有幾千人,也幸好八路軍後備兵員比較多,所以很快就補充上來了。

“還是老彭你說的好,這聽着都帶勁。我聽說國民黨那邊現在搞得挺大啊,先是因爲觀察團的事,跟我們鬧,現在又在大力反腐,這是不是被我們刺激了?”徐向淺說道。

自從上次老蔣說了要在軍隊反腐,一下子還真整的有模有樣,抓了不少人殺了,這讓一些民主人士還覺得挺不錯。本來不少人之前就痛惡軍隊的**問題,但是國民黨一直不怎麼管,或者是想管,每次都草草收場,但這次老蔣好像真的下定了決心,讓他們這些有心支持國民黨的人,心裡覺得很不錯,在他們看來,國民黨也不是無藥可救。

這件事跟觀察團的事鬧得不小,自然也就傳到了**這邊,作爲高層的徐向淺也就聽說了。

“刺激是有可能,我們在這收復失地,他們在那能不丟就算不錯了,還祈禱他們收復失地。就說那個蔣鼎文,第一戰區幾十萬人,他愣是不敢進攻第六師團,要是我早就幹了。

我敢賭,這次國民黨的反腐,堅持不了幾個月就得收場,就這個蔣鼎文,你覺得老蔣會殺他還是撤他的職?而且國民黨軍隊跟政府官員都牽連很深,反一個沒啥用。”彭得淮這人雖然脾氣不好,爲人固執,不過看事情還是有一定見地的。

“賭什麼?怎麼賭?”徐向淺也有點興趣地說道。

“很簡單,就賭這次繳獲的日軍最高軍官的軍刀。至於怎麼賭,我們就猜猜國民黨的這次反腐能堅持幾個月,怎麼樣?”彭得淮笑着說道。

“行,我賭三個月吧!”徐向淺想了想說了一個時間。

“三個月?你太看得起國民黨了,我就賭兩個月!”彭得淮認真地說道。

“兩位首長,既然你們這麼有興致,加我一個如何?我賭一個月!”旁邊看熱鬧的王以哲笑着說道。

“一個月?王軍長,老蔣要是知道了,估計得氣死。行,就算你一個!”彭得淮大笑道。

看着三個首長本來說着即將開始的戰鬥事,結果突然轉到了國民黨反腐上面來了。讓旁邊的這些警衛員以及隨行幹部頓時傻眼了,包括跟着一起的趙壽山,兩眼就瞪着像個燈籠似的。

今天先恢復兩更,三更估計是夠嗆了,我會盡快恢復的!

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4章 衝突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199章 東征(九)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95章 東征(五)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71章 崛起(二)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69章 家的感覺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64章 大撤退(四)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158章 西征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70章 崛起(一)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199章 東征(九)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162章 西征(五)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
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4章 衝突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199章 東征(九)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95章 東征(五)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71章 崛起(二)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69章 家的感覺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64章 大撤退(四)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158章 西征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70章 崛起(一)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199章 東征(九)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162章 西征(五)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