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援助

就在中國戰場徐州會戰打的轟轟烈烈的時候,遙遠的莫斯科,這個時候所有信仰共產主義人的聖地。

而不遠處的歐洲則不斷地發生着一件件的大事,牽動着英法蘇這三個歐洲大國,而這些事情無例外都是由以納粹黨爲執政黨的德國引起的。

在剛剛結束的三月,歐洲發生的最大的一件事無非就是德奧合併,對於這件英法的態度倒是反應一般。作爲一戰協約國的英法,照理說應該維護所謂的《凡爾賽和約》,其中一條就是禁止德奧的合併。

但是英法兩國卻是僅僅抗議,也沒有采取任何的實際行動,所以德奧兩國便順利的合併了。

兩個國家合在國際上除了少數國家的反對,在奧地利、德國國內倒是一點不反對,反而奧地利人非常歡迎兩國合併,組成更爲強大的大德意志帝國。

加上希特勒這位德國元首就是奧地利人,他想征服世界,肯定得把自己的家鄉給團結過來,加上又是一個種族,所以就直接合並算了。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合併了奧地利後,希特勒又開始了擴張,眼光直接盯着下一個地方,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蘇臺德地區可不像奧地利,英法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事還是比較上心,因爲這裡有着大量的英法利益存在,特別是法國。

此時捷克斯洛伐克最爲出名的斯柯達兵工廠就是法國在一戰後幫忙建立成現在的規模的,此時的斯柯達兵工廠可是歐洲僅次於毛瑟家族在巴森霍芬的兵工廠,是當時歐洲的第二大兵工廠。法國之所以幫捷克斯洛伐克建立這個兵工廠,也是有着壓制德國的意思。

正是因爲蘇臺德地區的問題關乎着引發兩位大國的利益,所以便比較上心,而作爲歐洲東部的大國,蘇聯也參與了蘇臺德地區如何處理的討論。

當然這件事的結果肯定是跟歷史一樣,捷克斯洛伐克被英法賣了,蘇聯也被英法甩開了,當然這都是以後的事,現在並沒有發生。

因爲此時的蘇聯也在積極參與歐洲事務的討論,所以這件事是除了大清洗的一件比較重要的事。而在這件事之下,還有着一件事,那就是對此時正在爆發抗日戰爭的中國提供援助的問題。

由於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讓蘇聯上下都比較擔心,因爲日本可是一直記得蘇聯遠東的領土,也就是對西伯利亞賊心不死。正因爲擔心這個,所以蘇聯纔會對中國提供大量的援助,規模在數億美元。

這個援助是給國民政府提供的,是以貸款的形式,然後國民政府就用這錢在蘇聯購買軍事武器。規模很大,這對老蔣來說,就是雪中送炭,因爲這個時候只有蘇聯肯提供援助,代價嘛,都是一些歷史問題了,不過後面老蔣也沒還這筆錢。

蘇聯對於老蔣那是大力援助,對於中共的援助卻是一直沒有,之前中共在蘇聯或者通過蘇聯買的那幾億美元的東西,那都是用的這個時候非常堅挺的美鈔買的,甚至有一部分還是直接支付的黃金。

對於中共,蘇聯尤其是斯大林這貨,一直不放心,在他那掏錢買東西都坑你,更別說你不給錢,那是絕對不會給你東西的。

斯大林對於中共的不放心,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覺得中共力量弱少,無法牽制日軍,也就無法減輕蘇聯遠東的壓力,所以他纔會給實力更爲強大的老蔣政府提供鉅額援助。

不過在中國的全面抗戰爆發後,八路軍的表現讓蘇聯非常側目,此時的蘇聯在西北地區有着大量的人員,其中也有克格勃的情報人員,把中共的一些動態傳回蘇聯。

當得知中共利用蘇聯提供的飛機,還有自產的飛機能跟日軍華北的航空部隊抗衡,雖然很多時候落於下風,但是卻不是沒有還手之力,有時候還能取得漂亮的戰績。

而且陸軍方面,也讓蘇聯人比較驚訝。現在的華北戰場主要就是靠八路軍去跟日軍抗衡,蘇聯看好的國民黨的軍隊反而是被打的落花流水,能守住陣地就很不錯了,沒有多少的進攻,這不禁讓蘇聯有點失望。

也正是因爲八路軍的‘不錯’戰績,所以蘇聯就把對中共的援助提上了日程,討論這個是否可行。

從蘇聯在中國的那些軍事方面的將領發回蘇聯國內的電報中,蘇聯方面得知,論士兵以及指揮員的素質,中共領導的八路軍都比國民黨方面強。

雖然國民黨方面軍隊數量多,又是中央政府,但是那些軍官以及高層統帥的指揮水平真的不行,很難跟八路軍相比。現在的八路軍短板就是沒有足夠的武器來武裝士兵,這就讓他們戰鬥力大打折扣,對於牽制日軍作用肯定不會太明顯。

加上中共也是信仰共產主義,跟蘇聯有着相同的信仰,所以那些蘇聯在中國不少軍官、政客都贊同應該對中共展開援助,而不是給國民黨政府加大援助。

這些蘇聯在華人員的話說的還是挺中肯的。此時中共在西北的兵工廠,產量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生產,甚至打算實現三班倒,來提高產量,但是還是不能滿足前線戰士的武器需要。

八路軍擴軍快,從抗戰開始到現在,軍隊數量已經擴充了至少20多萬人,接近戰前的一倍了,這就半年的時間。計算進去陣亡士兵、戰損、繳獲等因素,中共的武器在未來的一年內將會有很大的缺口。

此時莫斯科克裡姆林宮,斯大林的辦公室,除了叼着自己大煙槍的斯大林,還有着時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的莫洛托夫、內務人民委員(可以理解爲克格勃的新任掌權者)貝利亞、主管貿易的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蘇聯紅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

“你們看一下,這幾份電報,都是從蘇維埃駐中國的官員、將領發回來的電報,說是建議我們加大對中共的援助,好讓其發揮該有的軍事作用。

這麼多人同時發這個意思接近的電報過來,我感覺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貝利亞,你現在是負責這個的,談談你的瞭解。”

斯大林生性多疑,對於這些電報,他不是去正視這件事可行性,而是懷疑他派出去的人是否忠誠。

“斯大林同志,內務部在中國的成員並沒有傳來這些人對蘇維埃不忠的消息。所以這點斯大林同志,您可以放心,內務部的同志都是對您很忠誠的!”

貝利亞如實地說道,蘇聯派駐中國的那些人,跟他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他犯不着去多得罪人,而且他還是剛剛接受內務部的工作,得先低調一會兒。

“那就是他們所說的是真的了?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的看法呢,你是紅軍總參謀長,對於中國政府軍隊以及中共的八路軍稍微有些瞭解。”

斯大林把話題詢問着在軍事上的代表人物,聽聽他是什麼看法,畢竟對於中共提供援助也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斯大林屬於那種無利不起早的傢伙,若是覺得中共沒有扶持的必要,他纔不會管你。

“斯大林同志,其實對於中國軍隊,布瓊尼元帥更有發言權,不過布瓊尼元帥在遠東,我們也無法從他那裡得到一些看法。但從中國軍隊抗戰以來,中國政府軍隊的確打的不怎麼樣,戰略上嚴重有問題,而且敗仗頗多,反倒是八路軍卻是勝果累累。”

沙波什尼科夫能一直被斯大林重用,那就是因爲他知道怎麼說話,對於這件事,他肯定不會加入自己的看法免得被懷疑,所以便如實說道。

看着兩位比較重要的人物都不在此事發表看法,斯大林也有點不高興了,現場的氣氛也就有點怪異。看了看在座的這些人,斯大林最後還是目光放在了莫洛托夫身上,這位他非常信任的一個人。

“莫洛托夫同志,你覺得呢?我們現在是否應該援助中共,或者是否有能力援助中共。”

“斯大林同志,中共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工業實力,只是規模不大而已。不過我們駐華同志所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對日戰爭結束後,中共和國民政府肯定還會一分高低的,而國民政府的性質決定了,不會跟我們多友好,所以支持中共還是可行的。

不過現在我們蘇維埃也面臨一些挑戰,也不可能支援太多,正好我們不是有不少輕武器的生產線打算更換嗎,我們可以把莫辛納甘步槍等一些輕武器的生產線給一部分給中共,這樣他們的實力能夠增強,但是又不會太強。

其他的東西,像石油、鋼材等,我們也可以適當的繼續一些支援,其他的可以讓他們以物換物的方式購買,這個米高揚同志的事情了。

這是我的看法,具體是否採取,全看斯大林同志您的決斷!”

莫洛托夫膽子還是比其他幾個人大點,畢竟是當了這麼多年的蘇聯總理一直不倒,可以見他的各方面能力有多強。而且這位莫洛托夫在治理政府政務上能力很強,又不會威脅斯大林在黨的領導地位,所以斯大林對他也很信任。

“米高揚同志,這件事就交給你去如何?抽個時間前往中國蘭州,跟中共仔細談談援助的事。記住一點,儘量給蘇維埃多爭取點利益,明白沒有。”

斯大林本來對於中共援助持懷疑態度,但是下面的幾個心腹都不發表意見,在莫洛托夫發表看法後,他也沒有反對。反正現在蘇聯也在淘汰一些老舊的生產線,若是能對國家做出貢獻,他也覺得可以送出去。

當然他也沒有預料到,蘇聯會跟德國爆發國家的生死存亡之戰,要知道知道,估計也就不會把武器生產線給送出去了。

“是,斯大林同志!”

這只是讓米高揚去談判,若是談判的條件合適,纔會執行這個所謂的援助。

。。。。。。

“主席,好消息!好消息啊!”

蘭州,一大早,任畢時就拿着一封電報敲響了老毛的家門,老毛出來開門時一臉倦容。

“畢時同志,什麼好消息?這一大早就趕過來了!”

老毛身上披着一個外套,裡面還是睡覺穿的白褂子,明顯是剛起。

“主席,剛剛朱老總從莫斯科傳來消息,蘇聯政府將會派遣政治局委員米高揚同志來商討提供援助的事宜,你說這是不是好消息?”此時任畢時非常高興得說道。

“什麼?蘇聯那邊鬆口了?”

聽到這個消息,老毛的睡意瞬間消失了。這個事情,自從國民黨那邊得到大量的蘇聯援助後,中共就在努力跟蘇聯交涉,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迴應。

現在蘇聯肯派人來談這些事情,就說明有希望,不過具體的就得看雙邊的談判了。畢竟若是小援助,中共也不會這麼重視,但若是涉及大的援助,就不是幾天能談下來的。

“沒錯,這是前兩天的事,估計過不了多久,蘇聯的代表就會來蘭州,而且來的還是蘇聯政治局委員之一,所以導出後主席你是不得親自迎接?”

任畢時試探地問道。

“我不用親自迎接,你讓代英、洛甫兩位同志去吧,到時候等那位蘇聯代表來了之後,我再去與他見面就行!若是我親自迎接,就會讓蘇聯那邊認爲我們非常在意這個援助,條件上估計就要苛刻不少!”

老毛對於這個談判雙方的心裡把握還是挺到位的,不能不重視,也不能太過重視,這就是談判的需要注意的其中一點。

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83章 會師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73章 崛起(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451章 後續(四)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87章 陝北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158章 西征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98章 援助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新四軍首戰一更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29章 天津(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39章 天津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94章 東征(四)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9章 平叛第450章 後續(三)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00章 東征(十)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63章 西征(六)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158章 西征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50章 起義前夕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9章 武漢之戰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181章 長征(二)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48章 後續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
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83章 會師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73章 崛起(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451章 後續(四)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87章 陝北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158章 西征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98章 援助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新四軍首戰一更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29章 天津(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39章 天津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94章 東征(四)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9章 平叛第450章 後續(三)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00章 東征(十)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63章 西征(六)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158章 西征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50章 起義前夕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9章 武漢之戰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181章 長征(二)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48章 後續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