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

“李總司令,經過這兩天的初步考察,我發現貴黨的潛力很大啊!訓練有素的軍隊,還有不錯的兵工廠支撐前線的戰鬥,百姓對你們有這麼愛戴,比國民黨方面要好不少。

在你們這裡,我彷彿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通過這兩天的考察,雖然陳嘉庚還沒有去中共在蘭州附近的核心工業區去看,只是在西安附近的的工廠、學校轉悠。但就憑這些給他帶來的震撼就很大,沒想到在外人看來貧瘠的西北地區居然有着如此規模的工業。

而且中共轄區內,不像國民黨那邊基本上是民不聊生,政府爲了錢財,大幅增加百姓的稅收,餓死的人都不少,還談什麼安居樂業。但中共轄區就不一樣了,雖然上層方面沒有國民黨方面有錢,但百姓起碼能活下去,有自己的田,稅收這些也不太高。

兩者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模樣的,這讓他心裡也不禁有點猶豫。自己之前那麼支持的國民黨政府,跟他設計所想的區別太大,雖然中共這邊對商人、地主等壓制的比較厲害,但是卻朝氣勃勃,不像國民黨方面表面上還有活力,其實內部早已腐朽不堪。

“看來陳老先生對我黨的評價還是蠻高的,我還以爲老先生還對我黨有着很大的誤解呢?”聽到陳嘉庚的這句話,李衛國風輕雲淡的笑着說道。

“以前的確有誤解,畢竟我也久居海外,對國內的事並不瞭解。對於貴黨更是隻能在國民黨的報紙上得知,之前存在的誤解,還希望貴黨不要介意。不知道,貴黨有沒有需要我們南洋華僑幫忙的,我們這些人雖然有些家財,不過只要祖國能平安,我們散盡家財又如何!”或許是爲了表示的自己的歉意,陳嘉庚非常豪爽的說道。

“說到幫助,我方還真有一些需要老先生的幫助。你也這兩天也看見了我們西北的情況,雖然發展很快,可是還是有點先天不足,在技術人員以及一些人才上還是有所欠缺。

若是老先生能召集一部分自願來西北充當的教師的知識分子以及各行各業的技術人員就好了,我們黨也會記住老先生的友誼。”眼前的陳嘉庚在南洋的影響力很大,若是他肯出面,肯定能召集不少人來西北,也能給西北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

“這個沒問題!我看你們這些領導人的生活也都很儉樸,貴黨難道不需要物資以及錢財的援助嗎?”陳嘉庚疑惑地問道。

“老先生有所不知。你們即便援助錢財,我們也沒法買到需要的東西;至於物資,你認爲能通過國民黨的轄區嗎?所以老先生也就沒有這必要去忙活。

若是老先生真的想援助,我希望你能派人給南洋華人統一戰線運輸點物資,他們比較急需這些!”終於繞了半圈,李衛國說到了他想要說的地方。

“什麼?難道南洋華人統一戰線是貴黨的人士建立的?”聽着李衛國的話,陳嘉庚驚訝了。

他作爲南洋的有名的華僑商人,又是南僑總會的主席,對於這個最近兩年新冒出的南洋華人統一戰線這個組織也有耳聞。由於都是華人,同在南洋,雙方也有所交集,不過卻聯繫不深。

南洋華人統一戰線跟泰國的華人、華僑關係比較密切,因爲泰國就有超過十數萬的華人加入了這個組織,正在跟泰國當局展開鬥爭。在陳嘉庚來中國之前,他就聽說了泰國政府出動了數萬大軍去圍剿這個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的組織,現在情況如何也不得而知。

而聽到此事李衛國所說,陳嘉庚明顯聽出,這二者之間肯定有很深的聯繫,所以才感到如此驚訝。

“可以這麼說,現在整個南洋的共產組織,都是我黨的分支或者下屬機構。不過他們活動的主要區域只是在緬泰交界處等地,對於南邊的地方,由於人生地不熟,也不敢貿然進入,如果南僑總會肯幫助,相信局面會比現在好不少。”

“這。。。,不瞞你說!對於對黨的主張,南僑總會基本上不怎麼認同,若是知道你們二者之間的聯繫,我也無法保證能說服他們去資助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畢竟性質變了。

我們這些華僑商人,表面看着光鮮,其實也在遭受英荷美等國的殖民政府的打壓。之前的捐款,也都不允許我們以‘抗戰’的名義,我們才換成了‘籌賑’的名義。

若是讓殖民政府知道了我們支持南洋華人統一戰線這種會威脅他們通知的組織,肯定會大肆打壓我們。”聽到李衛國的話,陳家庚此時也很爲難的說道。

“你們的情況,我也知道,不過這麼一直被歐美殖民者壓迫,你們甘心嗎?你們辛辛苦苦掙的錢,那些殖民者說搶走就搶走,絲毫不顧及你們的感受。

難道你們就不打算改變現有的狀況嗎?”李衛國不斷地誘惑着這位南洋華僑領袖。

“李總司令是什麼意思?”聽到李衛國所說,陳嘉庚心裡也不禁一跳,顯然對面所說的內容有點讓他消化不了。

“我的意思很簡單,我們能幫助你們培訓軍官,以及給你們組建軍隊,讓你們能去推翻英國等的殖民統治!”

“什麼!”李衛國的話猶如一陣驚雷,炸得陳嘉庚以及周圍南僑總會跟隨的人員頭皮發麻。他的話讓他們感覺到十分震驚,沒想到對方會這麼說。

不僅陳嘉庚幾位有點震驚,同行的胡耀邦等人也很驚訝,不過看着一臉平淡的李衛國、惲代英等人,他們知道這件事在上層那些人之間,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難道你們不想自己當家做主嗎?英國人是如何對待你們的,當地的土著人又是如何對待你們的?只要你們願意,我們可以幫你們秘密訓練軍隊。

反正現在英國得面臨德國的侵略,南面的荷蘭人更慘,所以這剛好是你們這些南洋華人的機會,而我們則是你們背後的支持者。”李衛國的話,就是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本來陳嘉庚等人是來考察國內,並提供援助的,但現在好像反了過來。

由於李衛國等人談論的事情比較重大,他們周圍的已經被警衛部隊給隔開了,這個事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不過陳嘉庚此時臉色也有點不太好,白裡帶紅,額頭上都有汗水落下,一時間也沒有消化掉如此大的信息量。李衛國也沒打擾他,讓他先想想,即便他沒有想法,不代表其他華人沒有想法。

當然李衛國肯定不希望像李光耀、李顯龍父子這類人掌控南洋華人的命運。他們雖然也是華人,不過自幼接受英式教育的他們,根本不把自己當做華人,政策上都不能維護華人本身的利益,黃皮白心說的就是這種人。

所以若是南洋華人需要選出領導人,中共還是希望像陳嘉庚這種對祖國大陸有好感,對整個中華民族認同度高的人去當選。不過南洋華人有個毛病就是不團結,沒啥野心,也沒有魄力站出來反抗殖民者和土著的壓迫。

當然若是最後南洋華人不打算跟中共合作,不想反抗的話,中共只能扶持馬共以及採取其他的辦法去武裝南洋華人。

“李總司令,你所說的信息量實在太大,我一個人也無法代表整個南僑總會做這個決定,不知道能否允許我回去親自跟其他人商量?”

想了有一會兒的陳嘉庚並沒有拒絕李衛國的提議,但是也沒有答應。應該是他可能沒有這個想法,但是又覺得李衛國所說的沒錯,便纔沒有拒絕。

“沒問題,不過我得跟陳老先生提個建議。可以的話,你最好勸說南洋的華人,把資產儘量轉移,特別是別集中在新加坡,那個地方不安全,可以去婆羅洲這些地方。”想到歷史上的慘案,李衛國忍不住說道。

“爲什麼?雖然英國殖民者對我們是在打壓,但也不至於搶奪我們的財產吧?”

“我說的可不是英國佬,而是日本人。現在英國的主要注意力在歐洲,日本人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所以你們最好是提前轉移。可以的話儘量轉出南洋,實在不行可以去婆羅洲或者緬泰交界處等地,我們的人會盡力保護你們的周全的。”

二戰全面爆發後南洋的英國人什麼熊樣,李衛國可是知道的,那比國民黨還牛逼的軍隊,打起來直接就跑,武器這些也全都送日本人,也不給當時的遠征軍。

。。。

當天,李衛國和陳嘉庚談的不多,後面明顯陳嘉庚也無心再考察了,就匆匆忙忙的回到了招待處,想來是跟他一起來的那些南僑總會的代表商議一下。

“衛國,你今天會不會說的太多,把他們嚇着了?”出了陳嘉庚等人的住處,坐在汽車上的惲代英對着李衛國略帶擔憂地說道。

“應該不至於,想來是說中他們的要害了。我們國家現在遭受着日軍的侵略,即便是打走了鬼子,我們與國民黨也得有爭鬥。

祖國不強就是苦了這些心繫祖國的愛國華僑、華人,所以可能的話,我希望他們能跟我們合作,看到祖國並沒有不管他們。不過這件事對於安於現狀的海外華人來說,短時間肯定看到不結果,先等陳嘉庚等人回了南洋再說吧。”

可惜陳嘉庚這人只是個商人和教育家,並不是政治家,不然扶持他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他也是整個南洋華人的縮影,賺錢都會,就是保住錢財等,有點困難,或者說是相關的意識不強。

“希望他們能答應吧,畢竟扶持馬共肯定會引起他們的對我黨的戒備,犯不着因爲國外的事得罪這些愛國華僑。”惲代英看了看消失在後視鏡裡的招待處,淡淡地說道。

在不斷地尾氣排放中,李衛國等人的車隊,就離開了招待處,回到他們各自的住處。而陳嘉庚則是在思索李衛國所說的話,看似那麼簡單的幾句話,可在他得內心猶如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息。

。。。。。。

山西右玉縣,晉綏軍區的司令部。

“他孃的,這小鬼子居然當起了縮頭烏龜,有點不符合常理呀?”只見剛從外面回來的賀老總,把他的皮帶扔在了桌上,來到牆邊的大地圖旁,看了一會兒忿忿地說道。

“是有點不對勁,我感覺應該是鬼子發現了我們的企圖,沒有上當,才這麼做出的迴應。”一旁的李答分析道。

原來就在何柱國率領着數萬八路軍,進攻歸綏的第三天,日軍突然撤退,放棄了歸綏以及附近的城鎮,退守集寧一帶。

除此之外,大同附近的日軍也收縮兵力,只防守大同附近的幾個重要的城鎮,其他地方都放棄了。而且鬼子還把撤退的哪些地方的糧食搜刮的一乾二淨,一車一車的往大同城裡運送,很明顯是想固守大同。

日軍的收縮兵力和方向,讓八路軍猶如打到了一團棉花上,非常的憋屈。本來想算計日軍的賀隆,沒想到日軍居然主動退縮,根本不給他算計的機會。

現在的他還在猶豫是否進攻大同,因爲那樣肯定會直面早已做好防守準備的日軍,讓他有點左右爲難。

“你說這小鬼子也忒膽小了,以前不是挺橫的嘛?現在想讓他橫,居然裝起了孫子,真的氣死我了!”看了一會兒地圖的賀隆,坐在一張凳子上,摘下自己的軍帽,一邊扇風,一邊罵道。

而看着賀隆的生氣樣兒,旁邊司令部士兵都是在各忙各的,並沒有插嘴。

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14章 歸程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30章 天津(五)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5章 五大召開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1章 班底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68章 交易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67章 調動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73章 崛起(四)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91章 東征第74章 崛起(五)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164章 西征(七)第111章 夜襲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
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14章 歸程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30章 天津(五)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5章 五大召開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1章 班底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68章 交易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67章 調動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73章 崛起(四)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91章 東征第74章 崛起(五)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164章 西征(七)第111章 夜襲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