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

“報告,總部有令,命令我師直屬部隊、10旅,匯合總部的獨立一旅,包圍長治城外的日軍第30旅團,第11旅保衛平順之敵。

此外副總司令有令,他不想看到30第十六師團的俘虜存在!”

一封作戰命令也同時下達到了獨立四師的師部,聽到這個命令,特別是‘不要俘虜’這條命令,可是好久沒出現過了,不過想到16師團幹過的事,四師的指戰員也都明白什麼意思了。

不要俘虜不代表殺俘,俘虜那是得你接受了敵人的投降纔會有的,可是現在的抗戰初期,有多少日軍會主動投降,即便有俘虜也是因爲受傷被俘的。不要俘虜很簡單,不接受敵人的投降,這就沒有俘虜了,因爲八路軍可不能背上殺俘的名聲,但是敵人就除外了。

“吩咐部隊執行命令!”四師的師長孫德清看見這則命令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命令部隊執行。

。。。。。。

“軍長,八路軍要展開反攻了,詢問我們是否願意配合?”長子縣的47軍軍部,羅澤洲拿着一封電報來到李家鈺面前。

“什麼八路軍打算反攻,現在敵人不是在進攻我們嗎?怎麼突然想起反攻了?”李家鈺疑惑的問道。

“應該是晉西南增援而來的那一萬日軍讓八路軍臨時做的決定,八路軍應該是擔心到時候陷入僵局,所以便想提前把長治附近的日軍給消滅了。”羅澤洲猜測道。

“不管怎麼說,既然八路軍打算吃掉眼前的這一萬多日僞軍,我們47軍也不能缺席,命令104師剩下的部隊增援長治城,我們在南邊擋住日軍30旅團的撤退之路。”

此時的李家鈺意氣風發地說道,不像之前愁眉苦臉的樣子,在這個消息傳來前,他都打算放棄長治城了,因爲傷亡太大了,他的部隊根本經不起這麼消耗。

而且這段時間的戰鬥,川劇也暴露出很大的問題。雖然下面的士兵作戰勇猛,但是很多軍官水平嚴重不足,這讓很多戰鬥都打得不盡人意,到最後只有拿人命去堆。

“是,我馬上就去安排!”羅澤洲認真地說道。

。。。。。。

長治城,古稱上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全境處於太行山、太嶽山環繞而成的上黨盆地中。

此時的長治城早已不像戰前,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城裡的百姓也逃走不少,只有不時傳來的槍炮聲證明這裡有着人氣。由於長治城也不是那種城牆高大的城池,在日軍大炮的以及飛機的轟炸下早就破碎不堪,要不是城門被守軍用沙石給堵住了,鬼子早就從城門處衝了進來。

長治之前的守軍是一個旅,不過打了兩天之後,長治城裡的川軍也是死傷慘重,一個旅僅剩下不到3000人,死了差不多一半,剩下的有不少還是重傷員,可見之前的長治保衛戰打的多慘烈。

不過由於30旅團的補給線被八路軍給佔領了,害得30旅團只能減輕了每天的攻擊力度,不然川軍死的人更多。歷史上長治是由川軍的一個團防守,川軍守了三天,最終全軍覆沒。

“旅團長閣下,步兵33聯隊已經打開了一個缺口!”

“命令炮火掩護,趁此機會攻進長治城!”聽到已經打開了缺口,筱圓次郎吩咐道。

“嗨!”

“殺給給!”此時日軍步兵第33聯隊的聯隊長山田喜藏大佐,正在前線監督部隊進攻。

在他的命令下,上前日僞軍彎着腰,開始朝着不遠處那個被大炮炸出來的缺口衝去,旁邊的輕重機槍、迫擊炮都在不斷的提供火力支援。

但是城內的川軍也發現了鬼子的進攻重點,也調了不少部隊在這個缺口展開攻擊,但是由於武器裝備差,川軍爲了堵住這個缺口,得付出很大的代價。

由於鬼子火力強,把川軍的壓得根本無法擡頭,爲數不多的輕重機槍也被鬼子的擲彈筒給摧毀不少,最後缺乏足夠的火力壓制,川軍不得不借着廢墟,不時地朝着衝上來的敵人開槍。

但是這肯定很難阻擋鬼子的進攻,此時就有不少川軍隱藏在暗處,在鬼子來了之後,直接拉響手榴彈就與鬼子同歸於盡。正是靠着這種自殺式反擊,川軍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打退鬼子的進攻,而鬼子也被川軍的悍不畏死給嚇着了,他們沒見過這麼不要命的人。

之前的戰鬥,他們也見過不少抵抗頑強的中國軍隊,但是這種以命搏命的打法,着實讓鬼子有點心虛。不是所有鬼子都是信奉武士道,都那麼不怕死,川軍的悍不畏死就讓那些怕死的有點恐懼,在進攻上也就鬆懈了。

“旅團長,旅團長!大事不好了!”就在筱圓次郎正在通過望遠鏡觀看前線的戰鬥時,一箇中尉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讓指揮部的人都有點好奇。

“八嘎!什麼事讓你這麼慌張,還像是一個帝國勇士嗎?”看着這個中尉的不好的行爲,筱圓次郎生氣地說道。

“嗨!後方發來電報,我們後方、側翼出現大量武裝人員,疑是八路軍!”

聽到旅團長的訓斥,這個中尉連忙承認錯誤,並把自己知道的事說了出來!

“納尼?八路軍?他們想幹什麼?跟皇軍作戰?”筱圓次郎聽到這個消息,很是驚訝的問道。

。。。。。。

“殺呀!”

此時日軍30旅團外圍,衆多八路軍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始朝着日僞軍陣地殺來。

在昨天下面的士兵給筱圓次郎彙報情況時,由於八路軍的部隊並沒有到齊,規模不是很大,筱圓次郎就以爲指示八路軍的故意來干擾他的攻城作戰。但是到了第二天,越來越多的八路軍出現,終於讓筱圓次郎發覺到不對之處了。

周圍的八路軍越來越多,開始的時候只是一些游擊隊,武器也差,但是到了第二天居然出現了大量的機槍、迫擊炮等武器,這明顯是正規軍纔有的配置。

此時的日軍指揮部,也在思考如何應對這個情況,是繼續攻城還是撤退,這是一個問題。

“旅團長閣下,目前長治附近的皇軍除了我們還有平順、壺關的步兵第九聯隊,不過此時他們也陷入了包圍恐怕短時間也無法脫困。

北面的沁縣、武鄉、遼縣倒是有108師團的主力,不過都被支那軍隊給擋在了北面,一直無法南進;

西面的20師團的第三十九旅團也被支那軍隊擋在了安澤。

現在的情況,我們要不就立即改變策略,前去與第九聯隊匯合,並向西撤退;要不就是就地等待援兵。”

選擇前者就是放棄這次進攻,撤離山西;選擇後者就是固守待援,等原來到了之後再圖他算。

“八嘎,把這裡的情況報告給師團長閣下,讓其給予指導!”筱圓次郎此時也很猶豫,眼前的長治已經搓手可得,但是現實的情況讓他非常的不甘心。

“嗨!”

在等待的這個期間,日軍依然在進攻長治。雖然現在看情況戰局對日軍有點不利,但是王英這個大漢奸卻是一點不擔心。他投靠貴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於日本的實力他也清楚,這麼多仗打下來,鬼子即便有些挫折,但是大局上都贏了。

而且他們這裡有着一萬餘名日僞軍,他就不信八路軍會把這些完全消滅掉,要知道若是放在國民黨軍隊面前,一萬日軍可以單挑十萬國民黨軍隊。

“報告,師團長電報!”就在等待中,那個中尉有急急忙忙的跑過來了。

“念!”

“嗨!師團長急電,命令我部放棄進攻長治,轉而與邯鄲所派的援軍,打通黎城---東陽關----涉縣通道。”

也不知道16師團的這個新人師團長怎麼想的,跟一般的日軍將領喜歡冒險不同,他卻是求穩。他的想法是先把後路給保證好,然後在圖進攻,因爲據他的瞭解,八路軍不像國民黨軍隊,要知道板垣徵四郎這個非常狂妄的人都在對方手裡吃過幾次虧。

除了第五師團,第20師團、108師團、26師團都沒有在八路軍手裡佔過便宜,這也是他爲什麼這麼小心的原因之一。

不過他顯然也沒有想過,他的部隊能不能把這條路打通,而且他所在的邯鄲都不一定安全了。

“命令部隊停止進攻,馬上朝着黎城開發!”筱圓次郎見師團部的命令後便立即吩咐道。

“嗨!”

隨着筱圓次郎的命令一下,進攻長治的日軍便停止了進攻,改道朝着潞城開發,這裡有着日軍一部分兵力的駐守!

日軍的撤退,城裡的川軍很快就發現了,雖然不知道爲什麼鬼子突然撤退,但是一衆川軍官兵都鬆了一口氣。若是鬼子在這麼打下去,長治肯定守不住,現在城裡的這個旅,只有不到2000活着的,能戰鬥的也不多了。

但是他們也不敢確定鬼子是不是真的撤了,他們的警惕性也一直保持着,直到後面47軍軍部的電報發來,他們才真正的放鬆下來。

。。。。。。

“老李,鬼子應該想跑,現在他們已經突破了我們的重圍,已經到了潞城,下一步應該是直接進攻黎城,從而匯合邯鄲方面的日軍打通邯長公路!”

筱圓次郎部隊的動向很快被八路軍總部得知,收到電報的徐向淺便趕忙跟李衛國說。

“想跑?這也得看他能不能跑掉!我還以爲他會彙集平順等地的日軍,那樣我們還真沒法把他留住,沒想到他居然是去打通邯長公路,不知道我們的軍隊就在附近嗎?

命令補充一團吧,給我擋住鬼子的東進道路,獨立四師、獨立一旅的部隊,立即給我壓上去,務必把鬼子給我圍在潞城、黎城一帶。”

李衛國看着鬼子自投羅網,不禁笑道,自己都送上門來了,他豈有不要的道理。

。。。。。。

“快!都快點!放跑了鬼子,老總怪罪下來,我先把你們處置了!”

此時的山間道路上,八路軍的部隊正在快速的行軍,即便他們都扛着不少東西,但是平時經常地越野訓練讓他們的體能比較不錯,這種負重行軍他們也能堅持很長一段時間。

而聽到要去打鬼子,而且還是製造南京大屠殺慘案的製造者,八路軍士兵們都打了雞血似的,快速的朝着鬼子的隊伍而去。而且之前讓鬼子跑了的那些八路軍是部隊,也在後面追着鬼子,沿途的百姓,看着這一幕也都非常的震驚。

之前是鬼子追着國軍跑,現在倒好,卻是八路軍追着鬼子跑,這些百姓這才知道,打鬼子的還是得靠八路軍。要是靠早就跑了的晉綏軍等國民黨軍隊,還不如相信母豬會上樹呢。

“旅團長,我們的前鋒部隊跟八路軍在黎城以西10公里交上了手,八路軍抵抗很頑強,甚至發起反衝鋒,前鋒部隊暫時無法打退八路軍的進攻。”

此時的日軍部隊已經度過潞城,正在奔往黎城,半路上筱圓次郎便接到這個不好的消息。就在這個壞消息剛剛傳來,另外一個有消息也傳來了。

“報告,潞城守軍發來電報,潞城外出現大量八路軍,疑是準備攻城!”

“八嘎!”此時的筱圓次郎非常生氣。

“太君,現在情況對我們很是不利,我們是不是據城而守,不然在野外,我們無險可守!”

一旁的王英這個時候突然建議道,不是他知曉軍事,而是一個正常的人也知道在城裡守着,總比在野外安全吧。

“喲西!王桑說的對!命令軍隊撤回潞城,我們依靠這裡固守待援!”

“嗨!”

第63章 大撤退(三)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14章 升職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48章 後續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9章 空閒之餘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32章 天津(七)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63章 大撤退(三)第196章 東征(六)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329章 天津(四)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82章 長征(三)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2章 大婚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97章 入川(三)第62章 大撤退(二)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
第63章 大撤退(三)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14章 升職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48章 後續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9章 空閒之餘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32章 天津(七)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63章 大撤退(三)第196章 東征(六)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329章 天津(四)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82章 長征(三)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2章 大婚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97章 入川(三)第62章 大撤退(二)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