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衝突的後果

“八嘎!你說什麼,支那軍隊居然在城裡跟我皇軍打起來了?”在日租界,一個身穿中佐軍裝的日本軍官,聽到小鹿中尉發來的電報,生氣的說道。

“嗨,中佐閣下,這是小鹿中尉發過來的,說是他們遭到一個助理團的圍攻,受傷慘重,還請支援!”那個電報員認真地說道。

“納尼,一個團的軍隊?傳我命令,令在租界的柴木大隊,全體結合,快速支援小鹿中尉!另外,速去通知帝國在漢口的領事,這事中國政府應該給我們說法。”雖然很憤怒(有對中國軍隊的憤怒,也有對自己手下的憤怒),但柴木中佐還是下達了命令。

“嗨!”那個電報員接到命令後,馬上就去執行了。

“滴滴滴”隨着哨聲吹響,營地裡的日軍,開始快速集合,很快數百日軍就完成了集結。若是李衛國看到日軍的集結速度,肯定會大吃一驚,這時的日軍說實話軍隊素質絕對不錯,不然後面也不會把中國軍隊打的那麼慘。

這邊在日軍開始增援的時候,中國方面的西路軍總指揮唐生智也知道了這個情況,正在會議室糾結呢!

“你們說,這個李衛國還真會找事,居然惹上了日本人,你要沒打過還好,日本人還不會說啥。可是這傢伙偏偏把日本壓着打,以日本那羣狗-日的性格,還不把事情鬧大,到時我們就麻煩了,你看吧,過不了多久日本領事館的人,就會找過來了!”唐生智在會議室裡,對着一衆同僚說道。

在這裡坐着的人大多都是他的部下,包括葉琪、何健、劉興(剛擴充之後的幾個軍長),還有武漢衛戌司令兼第十一軍軍長陳銘樞(之前第四軍的師長),第四軍軍長張發奎(剛剛升任),都是西路軍的實權人物。

“這怕什麼,他小日本在強大,不可能把軍艦開到陸地上來吧,他在武漢的陸軍只是一個不滿編的大隊,我們十幾萬人,還怕他!”第四軍軍長張發奎對於李衛國可是很喜歡,又是第四軍走出去的,他現在又是第四軍軍長,在這種情況肯定得維護。

“張軍長,你說的是沒錯,但是上面肯定不會讓我們跟日本人起衝突!”陳銘樞實話實說道,畢竟現在不是得罪日本人的時候。

當然也有不同意見,就這麼一羣北伐軍的主要領導人物,在這裡開始爲這個衝突在那爭吵了。

。。。。。。

而李衛國這邊,本來是想一鼓作氣拿下日本人防守的街道的,但是日本人的援兵很快就趕到了,在爆發了一陣短暫的衝突後,雙方便陷入了僵持,因爲誰也奈何不了誰!

雖然日軍只是不滿編的大隊,但是戰鬥力卻不差,李衛國想憑藉三倍的兵力拿下這股日軍確是有點力有不逮。

就在李衛國準備有想法的時候,西路軍司令部傳來了命令。

“鑑於此次衝突事情比較嚴重,爲了不讓事件擴大,現命令你部停止與日軍的戰鬥,原地待命,等候上面的解決方案!

-----國民革命軍西路軍司令部”

看了一下命令,李衛國知道這次衝突估計是到此爲止了,便下令士兵保持警戒,聽候命令。

“你說這什麼意思?我們跟日軍打了半天,上面直接來了一封停戰命令!”陳賡不爽的說道。

“算了,老陳,以後有機會還回來的,現在估計雙方的代表正在談判吧!畢竟我們這次惹的事不小!”李衛國安慰道,對於日軍的戰鬥力他也見識了不少,他以三倍的兵力打日軍才能不利於敗地。

其實這個數據已經算不錯了,日軍的槍法以及戰鬥力是二戰史上耳熟能詳的,自己的這支部隊相要一對一跟日本幹,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正如李衛國所想,上面卻是因爲這個事跟日本在交涉,但卻是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看法。

一是以蔣-介石爲首的,對於這次與日本的衝突持妥協態度,認爲應該早日與日本解決此事,不能因爲這事造成北伐大計的中斷。建議先撤掉李衛國的職務,給日本人一個交代。

對於此持反對意見的,則是武漢政府方面,特別是唐生智等一衆軍方人物,他們認爲這事可以跟日本協商,但是不能撤掉李衛國的職務,不然會失去軍心。

其實武漢政府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個原因就是,這會武漢政府與蔣-介石的分歧已經很大了,之前蔣-介石一直想把政府搬到南昌去,但以汪-精衛爲首的卻不同意,反而搬到了武漢。

這就在兩派之間埋下了分裂的種子,而且武漢派有很多國-民黨右-派以及共-產黨員,而老蔣那一邊則是一直在清除自己陣營的這兩種人。

兩邊的共同點是必須跟日本和解,至於什麼方式則是不一樣。

日本人那邊也是咄咄逼人,不過奈何此地居於內地,不是其勢力範圍,在與武漢方面的幾次談判後也就放棄了獅子大開口的要價。由於雙方的死傷並不是很大,以及在上面的壓力下,這事很快就解決了。

作爲總指揮,唐生智親自給日本方面道了歉,這也讓李衛國很佩服。至於李衛國的安排也下來了,雖然保住了職位,但被髮配到了鄂西北,這也算變相保住了他。

漢陽,守備旅的駐地,張發奎親自前來給李衛國頒佈一項調令。

而來之前李衛國等守備旅上下都知道了會有什麼後果,不過他們並不後悔,這也是爲什麼守備旅能打仗的原因---士兵團結,服從命令,一致對外。

“鑑於此次守備旅與日軍發生不友好的衝突,對北伐大計產生了一定的不好影響,因此現做一下決定!

撤銷守備旅番號,”

說道此話時,下面一片譁然,就爲了討好小日本就把守備旅番號撤了!

“肅靜!!!”張發奎對於下面反應激烈的士兵沒有過多怪罪,繼續帶着嚴肅的表情念着命令。

“現撤銷守備旅番號,改爲襄陽警備師,李衛國任襄陽警備區司令,兼警備師師長,副師長陳賡,其他的人事安排自行安排,再稟報給司令部。

除此之外,成立第四軍獨立旅,徐向前任旅長,許繼慎任副旅長兼參謀長,下面的部隊則由原守備旅第三團以及二十四師一部編成。

再次命令頒發後,在五日內完成交接,並接受新的任命。

----國民革命軍西路軍司令部”

在張發奎唸完後,這個命令讓下面的士兵覺得很意外,雖然撤消了守備旅,但確擴變成了警備師,雖然已經踢出了正規部隊,但畢竟也是擴編了。

“軍座?這是什麼情況?”李衛國一臉詫異的看着張發奎。

“衛國呀,這次你們惹的事是在有點大,上面一直想撤掉你,在一番努力後纔想出這麼一個方案。雖然你現在變成了地方部隊,但你別灰心,等過段時間,上面會把你調回來的。”張發奎把李衛國的詫異看成了被髮配的吃驚,拍着他的肩膀,並安慰道。

“軍座,是我讓你爲難了,沒事不就是去襄陽嗎?”李衛國表面裝作一臉黯然道,其實心裡還不知道多高興呢,終於離開武漢了,這個地方雖好,但乾點事都幹不了,到了襄陽還不是天高皇帝遠,國-民黨想遏制自己也難了。

“你們好好安排一下吧,後面有什麼事給我說一聲,走的時候去兵工廠領點彈藥,到那邊肯定會不方便。”張發奎繼續安慰道。

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449章 後續(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111章 夜襲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7章 平叛(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449章 後續(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368章 交易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74章 崛起(五)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64章 大撤退(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98章 入川(四)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160章 西征(三)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49章 回蘭州第42章 大婚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98章 入川(四)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
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449章 後續(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111章 夜襲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7章 平叛(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449章 後續(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368章 交易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74章 崛起(五)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64章 大撤退(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98章 入川(四)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160章 西征(三)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49章 回蘭州第42章 大婚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98章 入川(四)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