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東征(五)

現在整個山西的戰局情況是,晉綏軍兩個師外加一個旅的部隊在呂梁被紅軍兩個師給拖住了,而且該不敢撤退,一撤退,彭雪楓的兩個師就會壓上去。

其他方向的晉綏軍要麼不成氣候,要麼戰力不行,無法擋住紅軍的,造成現在太原---晉中盆地防務空虛,李衛國率領的紅八軍如入無人之地。

開始的時候,李衛國率領的這支軍隊還隱藏着行蹤,當紅軍攻下了祁縣以及文水縣的時候,李衛國知道消息肯定瞞不住了。

。。。。。

“百川兄,大事不好了,祁縣、文水縣被共匪攻佔,共匪的目標是我們太原!”

在得到兩座縣城被佔的消息之後,楊愛源趕忙跑來找閻錫山,詢問怎麼辦?要知道兩座縣城隔太原只有100公里,若是坐火車過來只需要三個小時就能到,步行一天也能趕到。所以情況十分危急!

“什麼?共匪大部隊不是在呂梁嗎?怎麼跑到祁縣去了?”閻錫山也是十分的震驚,這個消息太大了,若電報內容屬實,那麼太原就十分危險了。

“呂梁的那隻共匪應該是偏師,真正的主力是現在攻佔祁縣、文水縣的這支隊伍,而且還有着一支數千人的騎兵。現在怎麼辦?”

楊愛源也只能硬着頭皮說道,特別是當他說這支紅軍有一支騎兵的時候,閻錫山的臉都變了。

“讓孫楚、還有李生達的部隊撤回來,想辦法堵住這股共匪,千萬不能讓共匪靠近太原!還有從現在開始封鎖太原城,把城裡的那些警察什麼的全給武裝起來,包括你正在訓練的那幾千防共民團的士兵也拉到太原城,一定要守住太原。

還有催催陳誠率領的中央軍什麼時候到,他再慢點太原就沒了!”

此時的閻錫山頓時發現了中央軍的好處了,現在他也不管中央軍事後會不會離開山西,先保住太原再說。在閻錫山看來山西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太原---晉中盆地以及晉北大同這些地方,其他的地方經濟條件差點,即便讓給中央軍也沒什麼,反正稅收這些是自己的就行。

“百川,若是撤回孫楚的那兩萬多人,會不會不是時候,要知道在戰場上這種情況,若是一方撤退,容易出現潰敗的。

而且李生達的72師現在還在霍州,並被一支共匪包圍了!

另外陳誠那裡短時間估計也到不了了,同蒲鐵路由霍州到太原的路段被共匪控制了,一些關鍵地段的鐵路被紅軍給炸了,現在中央軍只能步行前來!”

此時楊愛源的話無疑是給閻錫山的傷口上撒鹽,若是沒有一支正規軍回來防守,真的靠太原城臨時拼湊出來的那些烏合之衆守城,估計太原真的得改姓了。

聽楊愛源這麼說,閻錫山也怒了,“那現在怎麼辦?就靠成立的這些烏合之衆來守城嗎?他們見識過戰爭嗎?”

見閻錫山已經着急了,楊愛源便硬着頭皮說道,“太原城高牆厚,共匪若是缺乏攻城武器短時間我們還是有希望守住太原的,當務之急只能從大同調兵南下,讓李服膺的68師南下,坐火車的話十個小時就能到,或許能在共匪之前回到太原!”

“行,先讓68師南下,等事情平定之後再回去保衛大同!”閻錫山思考了一下,便拍板決定了!

“是!”

。。。。。。

閻錫山低估了紅軍的能力,不知道紅軍的情報網開始在華北鋪開了,要說多隱秘的消息不一定知道,但是一支軍隊坐火車南下這個大行動想不知道都難。

“讓騎兵旅快去前進,先把太原給我圍了再說,然後把太原以北的鐵路給我炸了。

還有讓留下一個騎兵營給大軍開路,其他的士兵都給我上火車,我們得快點趕往太原!”

在得知大同的68師準備南下了,李衛國也開始着急了,若是不能在晉綏軍68師到太原之前拿下太原,他們的部隊就只能改計劃了。雖然說也不用懼怕晉綏軍的部隊,但失去了太原城,這次動東征的意義就不大了。

“是!”

原來,李衛國率領的杜保國與粟玉的兩個師拿下祁縣的時候,順便接管了祁縣的火車站,發現這裡停着一輛拉貨的火車。於是李衛國就萌發了坐一次火車的念頭,不過他得派騎兵保證這條路是安全的,要是晉綏軍把鐵路炸了,那就不好玩了。

“哇,這就是火車呀!怎麼像是一個鐵罐子似的?”

此時的火車站,一個個士兵都開始上火車,看着一節節本來用來拉貨的火車車廂,這些紅軍士兵覺得很新鮮。

他們中間有很多人都沒見過火車,做過的也屈指可數,畢竟他們基本都來自西部的,此時在中國西北地區基本沒火車,想坐火車也就不現實了。

“你懂什麼,我們坐在上面就跟在平地一樣,很平穩,而且它的速度就跟騎馬一樣!”

顯然旁邊的這個紅軍士兵聽說過這火車,至於坐沒坐過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真的假的?有騎馬那麼快?”

這個士兵每每想起自己部隊裡的那些騎兵的瀟灑風姿,都不禁很羨慕,可是他不會騎馬,相比之下,那些來自西北的士兵就具備有很大的優勢了。

現在紅軍五個軍團,每個軍團擁有一個騎兵旅,這就是數萬騎兵。由於紅軍裡面缺乏足夠的優秀的騎兵,即便是把會騎馬的都拉來組建騎兵也還有着很大的缺口,所以從馬家軍的俘虜裡面,紅軍招收了一萬多沒有劣跡前馬家軍士兵以及數千當地會騎馬的漢族青壯,組建了現在的騎兵。

由於紅軍控制的青海以及甘南都是產馬的地方,在這些地方,紅軍建立了五個大型的養馬場,從軍馬到駑馬都能提供,不過由於剛剛起步,所以規模還差點。

現在紅軍的現在武器裝備已經有了不少火炮這些,就需要大量的馬匹來馱或者拉,現在有了穩定的馬匹來源,倒是可以試着看能不能實現騾馬化。

“先上車,待會車開了你就知道有多快樂。別在這站着,後面還有人要上車呢!”

由於這些車廂大多是拉貨用的那種,爲了裝下這些士兵,就把車廂旁邊的門給打開了,然後這些紅軍士兵按着自己的隊伍,一個接一個上火車。門就那麼大,若是有人站着不上,也會影響後面的人上車。

“好勒!”說完,這個士兵就在一旁戰友的幫助下,拉上了火車。

此時的火車上,雖然一個個紅軍士兵對火車都很好奇,但是上面下了命令不允許大聲喊叫等,所以都坐在車廂裡面,相互小聲地聊着天。因爲這種貨運車廂非常的悶,車廂的旁邊的推拉門也都一直開着。

由於這種貨運車廂一節可以裝下200來人,而此時火車站一共有50節車廂,剛好夠裝下一個師外加李衛國帶着的警衛營。

由於一些原因,杜保國的這個師就留在了祁縣,火車回來在出發,至於吉鴻昌率領的22師,則是步行前往太原。

。。。。。。

由運城開往太原的火車,在臨汾和霍州段突然停下了,這一個急停車讓車上的士兵都不由自主的往前傾,包括在前面那節客車車廂的那些軍官都是措不及防。

“火車怎麼停了?”

此時正坐在火車上的這些士兵在剛纔那麼一個急剎車後,都很好奇,那些軍官都紛紛下了火車,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包括前面那節客車車廂裡面下來是不少人。

“火車怎麼回事?爲什麼急剎車?”只見一個穿着國民黨上將軍服的男子在一大隊持槍警戒士兵的擁簇下,來到火車頭,問着裡面列車長。

“報告長官,前面的隧道塌了,我們只能停車!”

只見這個列車長苦着一個臉,對着這個看樣子官職很大的國民黨軍官恭敬地說道,而就在此時一個軍官快速的從前面跑了回來,來到這個國民黨上將軍官的面前,恭敬地說道。

“報告長官,共匪把前面的隧道給炸塌了,而且剛剛接到晉綏軍方面的電報,說是我們前面多個隧道被炸,現在火車無法北進了。”

“什麼?意思就是火車不能用了唄!”陳誠不悅的問道。

“是的,長官!我們只能棄車步行!”‘只見那個軍官不卑不亢的說道。

“命令下去,全軍下火車,改步行前往!”陳誠雖然不悅,但現在情況已經成這樣了,他能怎麼辦。

“是!”

“下車!快下車!”

在一衆軍官的招呼下,車廂裡的士兵拿好自己的武器開始快速的從車裡下來。

“連長這怎麼回事?我們不是坐火車嗎?突然下來幹什麼?”一個士兵問着一旁的自己的連長,而旁邊的一些士兵也看着自己的連長。

“前面的隧道被共匪炸了,我們只能改步行前進,還有都給我閉好嘴,認真行軍!”

知道自己的這些士兵都是兵油子,所以這個連長便警告道。

“是!”

而在此時陳誠也知道了太原附近的消息,當他得知紅軍正快速靠近太原的時候,他也很吃驚!若不是鐵路不能正常使用,他的部隊一天就可以趕到太原,但是現在隧道被炸,修的話短時間是好不了了。

換成步行即便是急行軍也得兩天多才能趕到太原,晉綏軍能不能支撐到那個時候都難說!沒有辦法的陳誠,只能催促現在身邊的部隊以及後面的部隊加速行軍,儘量早點趕到太原。

。。。。。。

此時祁縣,李衛國率領的先鋒部隊已經被火車拉着開始朝太原出發了,若是不出意外,三個小時他們就能到太原,相信閻錫山也不會相信自己會這麼快到吧。

看着這馳騁的火車,李衛國能想到這對戰爭的影響,不僅能增加部隊的機動力,若是交通允許還能快速的朝預定地方投入大量的兵力,這個時候乃至後世,火車仍是投送量最大的交通工具,汽車以及輪船都無法跟火車媲美。

想想爲什麼歷史上德國僅憑一個國家敢挑起兩次世界大戰,除了發達的工業能力和優秀的士兵,交通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特別是在一戰體現的最爲明顯,當時德國在東西兩線都有戰鬥,德國畢竟是一個國家,抗衡數個大國兵力肯定力有不逮。有時候早上還在西線戰鬥的士兵,晚上就可能通過便捷的交通出現在西線,也正是因爲這個交通便利,才幫助了德國數次抗衡強大的敵人。

李衛國也想打造這麼好的交通,但是現在紅軍的條件並不允許,能保證部隊有足夠的武器彈藥就不錯了,那有多的資源去修鐵路。哪怕是已經動工的蘭(州)銀(川)鐵路,大部分鋼鐵都是從蘇聯騙來的,當然爲了把蘇聯騙過去,蘭(州)新(疆)鐵路也在開工,至於進度嗎,那就不敢保證了。

。。。。。。

“這火車還挺快的!是跟騎馬差不多,就是車廂裡有點悶!”

此時車廂裡,最開始對火車比較好奇的那個士兵,看着不遠處車廂大門外飛馳倒退的樹木,覺得很驚訝。不過由於車上士兵太多,空氣流通不便也很正常,只要習慣就好!

“你就知足吧,這輩子你能坐一次火車就不錯了,你還要求那麼多,沒看見裡面還有人嗎?”

旁邊的那個士兵便出言小聲指出開口說話的士兵不對之處。

“額,好像是!對了我們是要去太原是嗎?聽說太原城很大,是不是真的?”這個士兵好奇心還真是強,在他的詢問下,周圍的士兵也都湊過來聽聽稀奇。

“大,肯定大,不知道太原是山西最有錢的地方嗎?到時候可別被城裡迷花了眼!保衛局的那些人可不是吃素的,該拿的纔拿,不該拿的就別拿!”

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68章 交易第45章 五大召開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59章 西征(二)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450章 後續(三)第49章 平叛第13章 北伐(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165章 西征(八)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43章 四一二第66章 秘密協議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63章 大撤退(三)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193章 東征(三)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51章 後續(四)第234章 天津(九)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326章 天津(一)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95章 入川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97章 入川(三)第62章 大撤退(二)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95章 入川
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68章 交易第45章 五大召開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59章 西征(二)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450章 後續(三)第49章 平叛第13章 北伐(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165章 西征(八)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43章 四一二第66章 秘密協議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63章 大撤退(三)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193章 東征(三)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51章 後續(四)第234章 天津(九)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326章 天津(一)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95章 入川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97章 入川(三)第62章 大撤退(二)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95章 入川